刺史牌坊

刺史牌坊

胡文光刺史坊,石牌坊名。位於黟縣西遞村前。建於1578年,清乾隆、鹹豐年間曾修葺。通體為質地堅實細膩的"黟縣青"石料構成。檐下斗拱兩側飾有44個圓形鎂空花翅,四根石柱的東西兩面共有12個穿稗,托著12塊八仙、文臣武士人物雕塑,精美異常,現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西遞胡文光刺史牌坊西遞胡文光刺史牌坊

封建社會里,牌坊是崇高榮譽的象徵。樹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舉,是人們一生的最高追求。牌坊從建造的目的看,大致可分為:表彰宦績政聲,旌表孝子義士,旌表節婦烈女,作為里、院、墓道的門房等。在安徽省南部有著悠久的修建牌坊的歷史,許多牌坊至今保存完好。牌坊是當地古代建築的“三絕”之一,與古祠堂、古民居鼎足齊名。

安徽黟(音“依”)縣的西遞村以其保存完好的富麗多姿的明清民居而著稱於世。西遞村口矗立著一座巍峨壯觀的刺史石坊。坊主是曾任膠州刺史的胡文光。石坊建於1578年,高12.3米,寬9.95米,全部以質地堅細的“黟縣青”石料建成,雕刻精細,流檐翹角,盤龍漏窗,造型逼真,古樸傳神。石坊歷400餘年風雨,至今保存完好,被定為省級保護文物。

歷史

刺史牌坊刺史牌坊

許國牌坊矗立在安徽歙(音“社”)縣解放街和打箍井巷十字路口上,高11.5米,南北長11.5米,東西寬6.77米,是國內罕見的一座“八角牌樓”。許國(1527—1596)歙縣許村人,歷官嘉靖、隆慶、萬曆三朝,被稱為三朝元老。因有功,獲得御賜建牌坊。牌坊建於1584年,坊主當年58歲。在坊主在世之時,就獲得御賜建牌坊,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離歙縣六七公里的鄭村鄉棠樾村,村口百餘米的人行道上井然有序地屹立著七座牌坊,這就是國內罕見的棠樾牌坊群。這些牌坊氣勢雄偉,雕刻精緻,極為壯觀。他們以“義”字為中心,按忠、孝、節、義順序由兩頭向中間排列。七座牌坊有兩座建於明代,五座建於清代,記載著當地世代官商鮑家幾代人的豐功偉績。

據考證:西遞人本不姓胡,縣誌中有記載,西川胡族(歷史曾稱西遞為西川),其本李姓,唐昭宗李曄子昌翼公,因避梁太祖朱溫難,育於婺源胡氏,遂從胡姓。

主要結構

胡文光刺史坊位於黟縣西遞村前。建於明萬曆六年(1578年),清乾隆、鹹豐年間曾修茸。坊基周圍占地100平方米,坊高12.3米,寬9.95米,為四柱三間五樓單體仿木結構。通體為質地堅實細膩的“黟縣青”石料築成。

全坊以四根60厘米見方抹角石柱為整體支柱,上雕菱花圖案。柱下有長方形柱墩四個,各高1.6米,東西長2.8米,寬80厘米。

中間二柱前後飾有兩對高達2.5米的石獅,為石柱支腳,獅頭朝下,呈俯衝姿勢、造型生動,既威猛傳神、又重心下移,起穩定牌坊的作用。一樓月梁粗壯,刻以浮雕,精美古樸。正中額枋刻有“五獅戲繡球”,兩側額坊分別雕有鳳凰麒麟仙鶴梅花鹿。樑柱間都用石雕斗拱承托,兩側嵌以石雕漏窗。

正中的小額坊前後分別刻有“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胡文光”和“登嘉靖乙卯科朝列大夫胡文光”字樣,標明乙卯中舉和荊州王授予他的頭銜。二樓中間枋板前後分別刻有“膠州刺史”和“荊藩首相”斗大道勁的雙鉤楷書,顯耀胡文光由刺史升遷荊王府長史(又稱首相)的政歷。三樓中軸線上鐫有“恩榮”二字,兩旁襯以盤龍浮雕,顯示牌坊的建造是皇帝的寵幸與恩許。

建築特點

刺史牌坊刺史牌坊
牌坊二樓至四樓左右兩側和頂端,均為飛檐翹角,脊頭吻獸雕為鰲魚,錫制鰲魚的觸鬚呈波形,起著避雷的作用。檐下斗拱兩側飾有圓形鏤空花翅32個,寓意花團錦簇,後來這32個花翅,竟吻合了胡文光為官32年,一直平步青雲,冥冥之中顯出是一種“天意”的安排。

四根石柱的前後兩面共有12個穿榫,立著“八仙”與四位文臣武士的雕塑。四位凡胎俗子的文臣武將竟立於八位仙風道骨的神仙之上,據說是胡文光有意安排,以此昭示後人“出則為將,人則為相”屬上策,如不能達到這一理想境界,不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謀求生存。

坊主

胡文光,西遞村人,於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舉,擔任過萬載縣的縣令,築城牆,修學校,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後經巡撫推薦,擔任了膠州刺史兼理海運。以後官升至荊州王府長史。明荊州王又授胡文光以奉直大夫、超列大夫的頭銜。明萬曆六年(1578年),皇帝批准胡文光的鄉親在此建了這座功德牌坊,以表彰胡文光在任上對民眾做的善事。

傳承意義

胡文光能在生前建造牌坊,是一種相當高的禮遇,而且牌坊造型宏偉,雕刻精湛,實屬難得。整個牌坊的選址定位,造型雕飾,布局結構,都具有濃厚的民族傳統風格,古樸傳神,高聳穩實,既有莊嚴安恬之感,又富空間組織的科學性。現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著名牌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