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牌坊

揚州牌坊

舊時多建於廟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園林前或街道路口。習慣上,人們把簡樸一些的叫做“牌坊”,豪華型的當然就被稱為“牌樓”了。

簡介

揚州牌坊
牌坊,又名牌樓,是一種紀念性、裝飾性建築物,多為四柱三門的門洞式結構。一般用木、磚、石等材料建成,在中間匾額上刻寫題字。舊時多建於廟宇陵墓祠堂衙署園林前或街道路口。習慣上,人們把簡樸一些的叫做“牌坊”,豪華型的當然就被稱為“牌樓”了。

分類

揚州古城及城郊,現存的牌坊就有多處。

蘇式牌坊

作為蘇式牌坊的重要代表之一,蜀岡之上、大明寺前的“棲靈遺址”牌坊可謂歷史悠久、名聞遐邇。

陵門

建於陵墓祠堂的牌坊也叫“陵門”。揚州市北郊雷塘隋煬帝陵墓前的陵門,因為隋煬帝楊廣身上承載的千古罵名,他的陵墓顯然與其他皇家陵墓不可同日而語,但也不寒磣。尤其是那四柱三門的標準石坊陵門,和門楣上“隋煬帝陵”四個大字,依然讓人能感到一種皇家氣派。

橋樑津渡

東關古渡西側的牌坊顯然是屬於在橋樑津渡前建立的一類牌坊,它與教場北側的牌坊有類似的地方,就是高大挺拔,氣勢非凡。加上它們聳立於古城著名的歷史街區,而更顯古樸、典雅、凝重。

蘇式牌坊

汶河北路現有的那座以北京牌坊風格製作的皇宮牌坊,雖然也具有凝重粗獷,色彩鮮艷,高大華麗,京味十足的特點,但它突兀地矗立在那裡,的確與揚城建設秀麗精巧的風貌不太協調,聽說最近要拆除它,並在原址重建一座與周圍環境風格協調一致的江南蘇式、徽式牌坊,也是合情合理的做法。

除此之外,還有瓜洲古渡、高郵文游台、儀征森林公園山門等各具特色的牌坊,它們已經作為當地的標誌性建築而成為城市的象徵和代表。有一些歷史上曾很知名的牌坊已經毀圮不存,我們似乎只能從牌坊巷、沙牌坊、大儒坊、毛牌樓這樣的街巷名稱中,依稀尋到當年的某些牌坊的影子。

大明寺牌坊

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郊蜀岡中峰的大明寺前,立有“棲靈遺址”牌坊。

大明寺始建於南朝大明年間,唐時因出了東渡日本取經的著名高僧鑒真而名揚天下。隋仁壽元年(601年),隋文帝下詔全國30個州建立30座供奉佛舍利的寶塔,建在大明寺的塔叫“棲靈塔”,高九層,高聳入雲,極為壯觀。該塔唐會昌三年(843年)毀於火災,後來,人們在寺門前建了這座“棲靈遺址”牌坊,以志紀念。現在,“棲靈遺址”牌坊已成為大明寺悠久歷史的見證。

蕃釐觀牌坊

蕃釐觀就是瓊花觀,因為曾經種植瓊花而成為江淮一帶著名的景點。蕃釐觀前也有一座石牌坊,它的特點主要在左右兩根石柱上。該柱上圓下方,柱端似華表,分別雕刻日月形狀,左為赤烏,象徵著太陽,右為玉免,象徵著月亮。據說,當年宋徽宗曾欽賜“蕃釐觀”匾額,不過,現在門樓中間所嵌石額“蕃釐觀”三個大字,則是由清代名士劉大觀所題。

中國著名牌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