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稜縣

丹稜縣

丹稜縣,隸屬於四川省眉山市,地處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邊緣,於成都經濟區和成渝經濟區。丹稜縣2011年面積448.94平方千米,總人口16.3萬,轄5鎮2鄉。四季溫和,屬亞熱帶濕潤區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0℃,森林復蓋率達46.2%。 被譽為“中國民間藝術(嗩吶)之鄉”。 2013年丹稜縣GDP實現40.9億元,同比2012年比增長10.4%。財政收入2.23億元,同比2012年比增長31.2%。農民人均純收入9519元,同比2012年比增長14.2%。

基本信息

概述

丹稜縣 丹稜縣

​丹稜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東與東坡區毗鄰、南與夾江接壤,西南同洪雅相連,西北與雅安名山為鄰,北同蒲江聯接。丹稜是“中國民間藝術(嗩吶)之鄉”,當地百姓喜愛嗩吶由來已久。丹稜是一個山區縣,芒硝、頁岩、礦泉水儲量及產量較大。“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人文景觀和風景名勝別具一格,眾多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風景名勝、宛如散珠翠玉遍布全縣,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

基本介紹

丹稜縣屬亞熱帶濕潤區季風氣候,四季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境內水流資源豐富,有安溪河、丹稜河等大小溪河122條,年徑流量3.5億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庫61座,庫容量4430萬立方米。縣內生態環境優越,綠化率達94.9%,森林復蓋率達32%,屬成都近郊少有的生態型“天然氧吧”。

礦產

丹稜縣境內礦藏資源富集,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鈣芒硝礦,已探明儲量即達250億噸,且具有品位高、埋藏淺、利開採等特點,利用該礦生產的精製元明粉(無水硫酸鈉)遠銷全國各地,並部分出口國外。天然氣資源,縣內已開發日產10萬立方米的深井一口,目前縣內日供氣能力已達到30萬立方米。礦泉水探明儲量17億噸以上,屬優質礦泉水。頁岩資源豐富,是瓷磚企業的理想原料基地。

工業

丹稜縣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強縣”之路,以公路、城市、郵電、能源建設為重點,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在不斷加強縣、鄉、村公路網線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出入境公路網線建設;綠化、美化、亮化街道,不斷完善城市功能,2.5平方公里的生態田園型縣城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以水、電、氣為重點,建成了1 個11萬伏和3個3.5萬伏輸變電站,建成了日供氣能力達30萬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配送氣工程,新建了1個萬噸水廠;全縣電信實現了交換程控化、傳輸數位化,榮獲全省第一個“科技信息網示範縣”和全國“農村信息化科技示範縣”稱號。

經濟

丹稜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按照“強工業、興交通、調結構、美城市、增效益”十八字工作思路,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要務,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加開明開放的意識,大力營造招商引資環境,吸引八方來客到丹稜投資,共謀發展,共鑄輝煌。

自然地理

丹稜境內水流資源豐富,有安溪河、丹稜河等大小溪河共122條。

梅灣湖

梅灣湖又名梅灣水庫。位於丹稜縣城西中隆鄉梅灣村,距縣城6公里,是七十年代大興水利時建造的人工湖。集雨面積15.3平方公里,總庫容1015萬立方米,設計灌面3.16萬畝,屬中型水利工程,居丹稜水利工程之首。控灌丹稜鎮、中隆鄉、何場鄉和唐河鄉,還承擔著丹稜縣城市面上供水任務。

丹稜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東與東坡區毗鄰、南與夾江接壤,西南同洪雅相連,西北與雅安名山為鄰,北同蒲江聯接。

丹稜縣森林復蓋率達32%,活立木蓄積量36.91萬立方米,以馬尾松居多,其次為杉、柏等喬木。境內水流資源豐富,年徑流量3.5億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庫61座,庫流量4430萬m3。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野生動物達80餘種;藥用植物種類繁多,常用中草藥有70餘種,其中以黃連、黃柏、杜仲有一定規模。丹稜縣境內有龍鵠山、老峨山。

龍鵠山

距丹稜縣城約5公里。唐代名“龍鶴山”,自南宋孝宗皇帝手書“龍鵠山”三字賜史學家李燾後更名。龍鵠山山勢奇特,恰似一個巍巍巨人,端坐於環繞的群山之中,有人說它像蓮台打坐的佛祖,左?拈決,右手撫膝,神態肅穆。據當地人說,足有48座“磕頭山”像朝聖的信徒,圍繞龍鵠山虔誠地拱伏於地。乍一望去,真有千人拱首,萬山來朝之勢。

老峨山

是峨眉山的姊妹山。位於丹稜縣城西╈公里張場鎮、王場鄉、順龍山轄區內,海拔1142米,幅員面積11 .8平方公里。其中,林區面積1.3萬畝,突兀一峰獨峙,雄踞於成都平原西南邊緣,時有煙霧在半山飄浮,蔚為壯觀。山形酷似峨眉,雄秀奇險幽,頗有峨眉山的架式。山中名勝古蹟如金頂、捨身崖、九老洞、萬年寺、伏鶴寺、一線天等,皆與峨眉山“同名同姓”。民間傳說先有此山,後有峨眉山,故名“老峨山”。

歷史沿革

丹稜縣南朝齊明帝時期稱為齊樂郡。

南齊置齊樂縣,後改名洪雅縣。隋開皇十三年(593年)改丹稜縣。據《今縣釋名》:“縣北有赤崖山,高聳赤色有棱,如鳥游之狀,拱翼縣治,丹稜之名,蓋取諸此。”元併入眉州。明復置(其間曾廢置入眉山縣)。1950年仍為丹稜縣。1959年併入洪雅縣設丹稜區,1962年復置。1997年劃歸新成立的眉山地區管轄。現屬地級眉山市管轄。

1996年,丹稜縣面積448.9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轄5個鎮、7個鄉:丹稜鎮、楊場鎮、何場鄉、石橋鄉、唐河鄉、王場鄉、順龍鄉、仁美鎮、雙橋鎮、中隆鄉、仁興鄉、張場鎮。縣政府駐丹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丹稜縣常住總人口162096人,其中:丹稜鎮29765人,楊場鎮18211人,仁美鎮18089人,雙橋鎮19323人,張場鎮11883人,石橋鄉4457人,唐河鄉10542人,中隆鄉13236人,何場鄉13345人,順龍鄉9930人,仁興鄉9441人,王場鄉3874人。

2004年,丹稜縣轄5個鎮(丹稜、楊場、仁美、雙橋、張場)、7個鄉(中隆、石橋、順龍、唐河、何場、仁興、王場)。

2005年,4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4號)和5月12日《眉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丹稜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眉府函30號):同意丹稜縣撤銷唐河、何場、中隆、王場、仁興5個鄉,擴大4個鎮的行政區域:將原唐河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丹稜鎮。丹稜鎮政府駐濱河南路129號。將原何場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楊場鎮。楊場鎮政府駐楊場場。將原中隆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雙橋鎮。雙橋鎮政府駐雙橋場。將原王場、仁興2個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張場鎮。張場鎮政府駐張場場。

2005年末,丹稜縣轄5個鎮(丹稜、楊場、仁美、雙橋、張場)、2個鄉(石橋、順龍)。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丹稜縣常住總人口141953人,其中:仁美鎮14090人,丹稜鎮42778人,楊場鎮26596人,雙橋鎮26650人,張場鎮20675人,石橋鄉3761人,順龍鄉7403人。

行政區劃

2010年,丹稜縣轄5個鎮、2個鄉:丹稜鎮、楊場鎮、仁美鎮、雙橋鎮、張場鎮、順龍鄉、石橋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丹稜縣位於東經103°53′—北緯30°04′

,448.94平方千米。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岷江以西,青衣江以東,與成都市蒲江縣,眉山市東坡區、洪雅縣,樂山市夾江縣和雅安市名山縣相鄰。

地貌

丹稜縣地處總崗山南麓,地貌以淺丘為主,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氣候

丹稜縣屬亞熱帶濕潤區季風氣候,四季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6.6℃,無霜期315天,日照1140小時,年降水量1233毫米。

水文

丹稜縣境內水流資源豐富,有安溪河、丹稜河、金牛河等河流,大小溪河122條,年徑流量3.5億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庫61座,庫容量4430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礦藏主要有鈣芒硝礦、2010年探明儲量即達250億噸,且具有品位高、埋藏淺、利開採等特點。天然氣日供氣能力達到30萬立方米。礦泉水2010年探明儲量17噸以上,屬優質礦泉水。頁岩資源豐富,是瓷磚企業的理想原料基地。

水資源

丹稜縣2010年水能資源蘊藏量2810千瓦,可開發利用的1650千瓦。

生物資源

丹稜縣森林復蓋率達32%,活立木蓄積量36.91萬立方米,以馬尾松居多,其次為杉、柏等喬木。

野生動物達80餘種。藥用植物種類繁多,常用中草藥有70餘種,其中以黃連、黃柏、杜仲有一定規模。

人口

2011年,丹稜縣總人口16.3萬。

主要以漢族與少數民族雜居為主。男女比例為100:98, 出生率:0.9% 死亡率:0.5%。

經濟

綜述

2012年丹稜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37.5億元,比2011年增長16%,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23.4:53:23.6最佳化為21.6:55.7:2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49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597元,分別比2011年增長16%、18.7%。城鎮化率35.5%。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17.7%。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7億元,比2011年增長4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1.9億元,比2011年增長16%。

2013年丹稜縣GDP實現40.9億元,同比2012年比增長10.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23億元,同比2012年比增長31.2%。農民人均純收入9519元,同比2012年比增長14.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57元,同比2012年比增長10.8%。城鎮化率提高3.2個百分點。

2014年丹稜縣1-6月實現產值5.2億元,同2013年1-6月比增長34%。稅收總額2043萬元,同2013年1-6月比增長20%,占全社會工業企業入庫稅金的26.5%。

第一產業

2010年,丹稜縣第一產業增加值72218萬元,同2009年比增長4.5%,第一產業全縣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8%,第一產業同2009年比拉動經濟成長1.2個百分點。

2012年丹稜縣農業增加值實現8.1億元,比2011年增長4.5%。建成特色效益農業基地35萬畝,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9家。畜牧業良種化水平97%。

2013年,丹稜縣註冊家庭農場67個,實現農民轉變為現代農業業主145戶,帶動農民增收1300餘萬元。

第二產業

2012年,丹稜縣投入1.8億元,新簽約工業項目18個,協定資金達到31.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36億元、利稅1.6億元,同比2011年分別增長18%、26%,工業用電量增長22.3%。2012年投資項目92個,完成投資34億元,同比2011年增23.2%。

2014年1-6月,丹稜縣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完成27.18億,同2013年1-6月比增長13.8%;工業入庫稅金7900萬元,同2013年1-6月比增長9.4%。

第三產業

2013年丹稜縣旅遊總投入6億元,實現旅遊收入9.8億元。全年新登記註冊個體工商戶574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同2012年比增速13.2%。

2014年1-6月丹稜縣主營業務收入25億元,同2013年1-6月比增長7.3%,利稅總額1.35億元,同2013年1-6月比增長4%。

2013年,丹稜縣有私營企業48戶,個體工商戶2572戶,2013年批零售總額為16175萬元,比2012年增長11.9%。有商業銀行3家、專業銀行1家、保險公司2家,2013年金融服務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為40736萬元,承保總額達52360萬元。

交通

丹稜縣公路有遂資眉高速公路、蒲丹井高速公路。

鐵路有雅眉資遂鐵路成蒲丹洪鐵路。

社會事業

教育

丹稜縣歷來文教昌明,人傑地靈,宋代即有柵頭書院和巽崖書院,是巴蜀較早創辦書院的縣邑之一。建國5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教育科技局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銳意改革,丹稜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1981年成為脫盲縣,1985年普及初等教育,1993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掃除青壯年文盲縣"稱號。1996年完成"普九",被國家教委授予"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縣"稱號,並連續四年受省市複查合格。

以"兩基"為契機,教育科技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幾年來先後創建省地級校風示範校6所,世界衛生組織、中國健康教育研究所授予的"健康促進學校"7所。高考上線人數連年增加,2000年首次突破百人大關,達到130人。近三年向大中專院輸送人才773人。高中擴招大力推進,普高招生2000年達到330人,2001年將達500人,每年增加率都在40%以上。今年籌資100餘萬元,增建丹稜中學教學校,共260平方米,15間教室,總容量900人,將於今年秋季投入使用。職業教育迅速發展壯大,繼98年丹稜職中興建新校舍後,加大重點專業建設,增掛了"眉山機械電子學校"校牌。學校招生連年翻番,就業率100%,成為全市職教一大亮點。成人教育、幼兒教育也不斷發展。全縣初步形成了門類較為齊全,結構較為合理,基礎良好,質量效益高的國中級教育體系。

科技

自1997年後,丹稜縣加快了"科教興縣"戰略目標的實施。2000年全縣依靠科技實現產值2.7億,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達40%,較1997年增三個百分點。

1、科技工作擺上重要議程。1991年,縣委、縣府制定《丹稜經濟科技社會發展戰略規劃》提出了"依靠科技進步、逐步實現由農業縣向工業縣的戰略轉移"發展思路。1996年作出了"關於加速科技進步的決定",指導跨世紀科技工作。

2000年,又召開技術創新大會,制定了"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實施意見"提出強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意識,同時從2000年起實行黨政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制度,確保黨和國家各項促進科技進步政策的貫徹實施,促進全社會科技興縣的全面展開。

2、科技隊伍建設。2000年底全縣在編科技人員275人,萬人口比例工業7人,農業10人,全縣能工巧匠、鄉士人才4500人,掌握1-2門實用技術的農民達2.6萬人,占農業人口18%。全縣有622位農民獲技術員職稱,37位農民獲中級職稱。

3、科普網路建設及成果。全縣有縣級學會12個(會員900餘人),專業技術協會11個(會員1000餘人)。近十年來,組織開展學術交流近百次,參加會員2000多人次,交流論文1200餘篇,(其中380多篇被國家、省、市有學樣刊物刊用或省、市級學術性會議上交流,有的被評為優秀論文。二是成立了12個鄉鎮科協,配齊了全縣132個村的科普宣傳員,形成了一支以致富能手為主體、專業技術人員為骨幹、產業化為龍頭、科技為橋樑的農村科普網路。三是開展實用技術培訓、農村黨員、基層幹部參訓面達96%。

4、科技成果推廣和開發取得實效。1997年以來,全縣共實施各級各類科技計畫項目82項,其中成果推廣占70%,新產品開發占15%,為農民人均占有糧食全省第一和95%以上農戶達小康指標提供了技術保障。新產品開發突出壯大支柱產業,"九五"期間有齒輪、建築機械、農副產品加工業的10個產品獲得省級新產品證書,共創產值1.46億元,利稅1300萬元。2000年,已建成有獨立開發產品能力的齒輪生產骨幹企業3家,並於當年開發,批量生產作為高新技術產品的汽車關鍵零部件"長安微型車JV462Q"變速箱三個車型變速箱產品,向長安汽車廠供貨4萬餘套。特別是在"FIOA長安之星變速箱齒輪"的開發中,大量消化、吸收日本及西歐國家齒輪製造技術,提高了丹稜齒輪生產技術水平,"長安之星"汽車變速箱齒輪的開發成功,使丹稜實現了高新技術產品零的突破,並使柔性製造單元(FMC),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MA)套用開發產品、高性能數控工具機,精密成型加工技術,高性能材料表面處理及改性設備等一批先進制造技術在丹稜套用。這樣,使丹稜齒輪加工從機車齒跨向汽車齒生產,產品有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九五"期間,共有美國、奧地利、德國、日本等國專家及國內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台灣地區有關專家70餘人為丹稜調試設備,培訓人員、傳授技術,促進了丹稜科技成果推廣、科技開發、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

5、科技發展展望。"十五"期末全縣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30%,依靠科技實現產值4億元,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達44%以上。農業產業化和"一優兩高"農業成為農村增收的主要手段。掌握主要產業的先進技術,一些領域的科技水平達到全省、全國引進。工業上,80%的產品達到國家標準,狠抓企業開發,引進對本企業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技術,推出對本企業發展起主導作用的新產品,實現依靠科技進步工業產值2.4億元。農業上,依靠科技實現農業產值1.6億元,重點發展10萬噸糧、5萬畝優質水產品,1萬畝中藥材,1萬畝雜交稻制種,2萬畝蠶桑、3萬畝速生豐產林,11個農副產品生產基地。業上,培植各類科技型企業8家、經省主管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實現零的突破。科技產業產值達0.5億元。

文化

1、文化活動。丹稜農民嗩吶隊。遍及全縣12個鄉鎮農村,骨幹隊伍達1500餘人,均由少兒和成人兩部分組成。十餘年來,這以隊伍5上蓉城、7下嘉州,參加過"中國舞蓉城之秋","峨眉山國際登山節","樂山市歷屆文化節","眉山建區三周年慶典"等上百次,全國、省、市縣組織的大中型文藝表演,次次獲獎。1993年,被樂山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嗩吶之縣"。二是縣業餘演出隊,由全縣教育單位、縣級各部門、鄉鎮農民組成隊員約5000人,形成一支較大規模的文藝宣傳、文藝表演、民間傳統文化演出的陣容,時散時聚、招之即來,豐富了全縣民眾文化生活。

2、文化設施。丹稜圖書館,1995年建,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現藏書4萬餘冊;丹稜電影院,省頒甲級,1000餘座,是開展電影放映和文藝演出的專業場所;丹稜燈光球場。占地10畝,共6000餘平方米,可容納2000餘名觀眾,是開展各項體育賽事的主要場地。

醫療

縣衛生醫藥系統現有縣級醫院2個;衛生單位4個;血站1個;鄉鎮衛生院12個;村衛生站146個。現有職工544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29人(副高級13人,中級111人,初級305人),鄉村醫生183人,有病床334張。

1、醫院。丹稜縣人民醫院,屬國家二級已等醫院,占地0.02平方千米,建築面積0.021平方千米,職工208人,副高級職稱10人,中級職稱72人,初級職稱78人。有病床150張,擁有德國產雙探頭,雙監視器B超等數十台設備和先進的微機管理系統,能開展國家二級已等醫院所列的全部業務和部分二級甲等醫院的業務。丹稜中醫院,是一所中西醫結合院,除開展一般的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外,還有自己的特色門診,如皮膚、性病專科門診、骨傷科等。鄉鎮衛生院12個,大部分的衛生擁有X光機、B超,心電圖機和常用的檢驗設備;除承擔各鄉鎮預防保健工作外,能診治般常見病、多發病,部分衛生院還能開展中、下腹部手術。

2、預防保健機構。縣衛生防疫站,占地面積0.001556平方千米,建築面積0.003036平方千米;現有職工27人,(副高1人,中級9人,初級15人),擁有螢光顯微鏡等多台設備;承擔全縣衛生監督、監測、疾病防治和慢性病預防等工作。縣血防站,占地0.001444平方千米,建築0.002183平方千米;職工14人(中級2人、初級10人),擁有生物顯微鏡等設備;承擔全縣血吸蟲病防治、血防科研、血防健康教育等工作。縣婦幼保健院,1996年獲"愛嬰醫院"稱號,占地0.00119平方千米,建築0.00127平方千米;職工24人(副高2人、中級6人、初級14人)。擁有乳腺診斷治療儀等數台設備。承擔全縣婦女兒童疾病的預防保健工作。

3、血站。建於1993年,占地0.0067平方千米,建築0.007平方千米,職工47人(中級6人、初級32人),擁有單採血漿機、洗板機、梅標儀等設備,能開展全血、血漿、成份血採集,日採血血漿量在250人以上。

歷史文化

歷史發展

丹稜,南朝齊明帝時期稱為齊樂郡。因縣城之北有一赤岩山,岩高色赤有棱,隋文帝開皇13年(公元593年),定名丹稜縣。

丹稜,南朝齊明帝時期稱為齊樂郡。自唐武德2年(公元619年)以來屬眉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川西行政區眉山專區,1953年起屬樂山地區(今之樂山市),1997年起屬眉山市。

文化習俗

燈戲

燈戲,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來自民間的小戲,流行於四川省的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它是地道的從本土培育出的充滿泥土氣息的絢麗山花。儘管巴山蜀水分布廣泛的民間燈戲到底始於何朝何代,源流何處其觀點不一,它是來自民間,源於鄉村,活躍在田間地頭,生活氣息濃,表演形式活,充滿喜樂色彩的,始終保持著“農民戲”的文化觀念,確是不爭的事實。曾享譽我省川西南地區、流行於夾江、峨眉、井研及洪雅、丹稜一帶小區的民間燈戲———“堂燈”,就是紮根在巴山蜀水一隅的民間藝術之花。

堂燈

堂燈是在當地民歌、花燈的基礎上演變發展而成的。清代道光年間的江西人黃勤業在其《蜀游日記》中寫道:“宿竹元鋪,是夜鄉人作優戲,登場不多人,其班曰燈班,調曰梁山調”。清代末期,夾江、峨眉、丹稜等縣有30餘支堂燈隊,演員近600人,均系當地農民。農忙生產,農閒排演。每年正月大鬧花燈始,逢節日和酬神會集中活動。平時為婚喪嫁娶修房建屋助興演出。鄉風濃郁,頗受民眾歡迎。可見,觀燈唱戲習俗在境內由來已久。

嗩吶藝術

四川省丹稜縣的嗩吶藝術,歷史悠久,獨樹一幟。經過文化藝術家們多年的挖掘整理提高,先後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藝術節和大型經貿活動演奏,名震巴蜀,享譽全國。去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嗩吶藝術之鄉”。

歷史名人

彭端淑(1699年-1779年),字樂齋,號儀一,眉州丹稜(今四川丹稜縣人)。生於清聖祖康熙三十八年,卒於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員、文學家,與李調元、張問陶一起被後人並稱為“清代四川三才子”。 端淑十歲能文,十二歲入縣學,與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稜萃龍山的紫雲寺讀書。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舉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進士,進入仕途,任吏部主事,遷本部員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順天(今北京)鄉試同考官。

在清代丹稜彭氏諸兄弟中,彭端淑是最著名的,但他的成就並不是靠先天的才氣,而主要是得力於後天的踏實勤學,他寫的著名散文《為學一首示子侄》(簡稱《為學》),可以說就是他踏實勤學的心得感悟。

《為學一首示子侄》,說四川有一窮一富兩個和尚,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指佛教聖地普陀山,屬浙江舟山群島)朝聖。”富和尚問:“你憑什麼前去?”窮和尚回答說:“我帶一瓶一缽就夠了。”富和尚說:“幾年來我想僱船去,還未能實現呢,你憑什麼去得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去告訴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這個故事,生動扼要地論述了做任何事情其難與易、主觀與客觀之間有著辯證的關係,特彆強調它們是可以轉化的,轉化的條件就是人們主觀上刻苦努力、頑強奮鬥的精神。彭端淑正是從立志苦行的僧人那裡,敏悟到具有普遍性的道理。從而工苦力學。彭端淑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了他對“聰與敏”、“昏與庸”這些先天條件的看法。他說:“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此文收錄於國中一年級語文課本,簡稱《為學》。

風景名勝

大雅堂:大雅堂是集唐代詩聖杜甫和北宋大書法黃庭堅詩書藝術為一體的詩書堂。遺址在丹稜城南高廟溝,建於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黃庭堅為之題名"大雅堂"。

龍鵠山:龍鵠山距丹稜縣城3千米。唐代名"龍鶴山",自南宋孝宗皇旁手書"龍鵠山"三字賜歷史學字李燾後更名。龍鵠山即是宋代歷史學家李燾父子故里,又是西南著名的道教聖地。

老峨山:老峨山是峨眉山的姊妹山。位於丹稜縣城西20千米張場鎮、王場鄉和順龍鄉境內,海拔1142千米,面積11.8平方千米。每年農曆六月六前後傳統朝山會盛況空前。

黃金峽:黃金峽位於丹稜縣城西24千米張場鎮,仁興鄉和王場鄉境內,峽長7.5千米,兩岸壁立,對峙如門,其崖筆立陡削直插雲天,形成雄偉壯觀的"一線天"。

竹林寺:竹林寺位於丹稜縣楊場鎮,竹林寺佛教源於東漢時期,唐代元和年間,因寺周植竹林20公頃(300餘畝)數萬桿而得名。竹林寺風景名勝區面積5.2平方千米。

丹稜白塔:丹稜白塔位於丹稜城西1千米處。建於唐大中年間,為典型的密檐式磚塔,四世角鑽光共14層,通高30米,塔底空心室頂裝有磚砌石鋪作半拱,塔檐翼角上原懸72隻鋼鈴,風吹鈴鐺響,素有"白塔鐘聲"美名,為"丹稜八景"之一。

特色農業

◆優質水果蓬勃發展。

出口鹽漬蔬菜種植加工、外銷。

雜交水稻制種規模生產、銷售。

蠶桑、絲綢產業的崛起。

優質稻迅速發展。丹稜縣境內無大型工礦企業,植被好,森林復蓋率達33.5%,山清水秀,農業無污染、無毒害,年種水稻13萬畝,總產10萬噸。加工的精米,色彩好、蛋白質含量高、口感好,營養價值高。丹稜大米暢銷成都平原及二十多個省市地區,負有盛名,近年又引進推廣了D優系列,菲優和崗優系列等十多個品種,推廣面積達30%左右。年可提供優質米千萬公斤以上。

畜牧業興旺發達。全縣的生豬發展從九七年起,一改過去的傳統餵養,徹底淘汰地方黑豬,推廣優良品種,進行仔豬補食,配合飼料全程催肥,加大科技飼料含量,大大地縮短了育肥期,年出肥達到21萬多頭,人平1.3頭,家禽年出欄560萬隻,人平34.7隻,人均占有居全省前列。近年又引進推廣了南江肉羊、奶羊、奶牛、肉牛和野雞、野鴨的養殖。同時"三元"雜交(DLY)豬已進入示範推廣之中。全縣的牧業生產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人,牧業產值已超過農業,成為農業半壁河山。

漁業突飛猛進。全縣有51座水庫,800多隻山坪塘,萬餘口精養魚池和4萬畝可供養魚的稻田。總有效養魚水面達5萬多畝。近年來,全縣的魚產量年達到200萬公斤以上,其中,雲斑回、大回鰱、胭脂魚、武昌魚、鯽魚等優質名貴魚占30%以上,遠銷省內十多個縣區。縣漁業科技示範園,在良種引進示範和技術指導上,給全縣魚農積極發展,提高效益,注入了新的活力。

林業生產健康發展。丹稜縣在擁有22.8萬畝成片林地的基礎上,九十年代後期投入2000多萬元,進行低產林全面改造,改造面達61%,近年來引進推廣巨桉、國外松和雜交竹系列2萬多畝,正在建設中的萬畝銀杏經濟林、萬畝柿子基地和萬畝雜交竹等經濟林基地,已初具規模,丹稜柿子基地和萬畝雜交竹等經濟林基地,已初具規模,丹稜林業通過"十五"期的發展,將登上一個新台階。

丹稜縣位於川西北平原西南部邊緣的丘陵地區,境內無大江大河和大型工礦企業,農業無污染,無毒害,是典型的生態農業小縣。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夏無酷署,冬無嚴寒。豐富而肥沃的土地、充足的勞力。便利的交通、適宜的氣候等資源,給全縣農業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2000年全縣人均占有糧食594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179元,全縣農村基本實現小康。

優質水果蓬勃發展。經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二十年的發展,丹稜水果已初步形成了規模化、優質化、貯藏增值普及化、銷售渠道多樣化的格局。全縣目前水果總面積已達7萬畝,總產2萬多噸,收入4000餘萬元,人均占有水果120公斤,其中優質臍橙占80%以上。名氣不小的丹稜無籽西瓜,巨峰葡萄系列,金花梨系列,優質枇杷,早、中、晚熟桃,優質柚類等,使全縣水果結構不斷最佳化,品種主次分明,豐富多彩,效益逐年上升。產品暢銷全國十多個省市和地區,隨著水果的迅猛發展,並湧現了一大批水果專業鄉鎮、村、社和大戶。正在規模發展的萬畝柿子基地,已基本建成,效益逐年增加。出口鹽漬蔬菜種植加工、外銷。2000年底全縣發展商品菜達2萬畝,其中大棚反季蔬菜集約化經營10多萬平方米,發展出口日本鹽漬蔬菜近1萬多畝,種植農戶達6000多戶,年產量2萬多噸,全縣鹽漬加工廠60多個,年加工能力達到4萬噸以上。龍頭企業收購加工、銷售鹽漬產品,收入達到2500多萬元,全縣農民人均收100多元。雜交水稻制種規模生產、銷售。丹稜縣於一九九四年列為國家級水稻制種基地,由縣種子公司為龍頭企業,承擔種植規劃,技術指導,收購、貯藏,運銷雲。貴。廣西等20多個省、市,種子純度高、質量優、信譽好,深受用戶的好評,2000年制種規模達到1萬畝,產優質一代雜交種250萬公斤,給農民創收1500多萬元。蠶桑、絲綢產業的崛起。丹稜縣栽桑養蠶有悠久的歷史,歷經了八、九十年代的幾起幾落,現又起了健康發展之路。2000年已有萬餘畝優質桑園和上萬戶養蠶農戶。現建有5000緒繅絲廠和60台織綢機的綢廠,擁有2000萬元固定資產的絲綢公司,負責整個生產技術指導、鮮繭收購,產品加工和銷售,形成了較完善的栽桑、養蠶、收購、繅絲、織綢、銷售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架子。2000年蠶繭市場繼續好轉,價格創歷史最高水平,農民售繭收入達到1000萬元。

丹稜工業

改革開放以來,丹稜縣工業發展速度加快,第二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步提高,全縣已形成了齒輪機械、陶瓷牆地磚、芒硝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等工業門類。主要工業產品有機車、汽車變速箱、礦山工程、農機等齒輪;建築機械有鋼筋切斷機、調直機、卷揚機、衝擊振動錘;建材有牆地瓷磚、磚瓦、釉料;化工有芒硝;食品有白酒等。2000年工業總產值實現2.23億元;第二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35.2%。

經濟開發小區。縣內有經濟開發小區兩個,即東苑和南苑開發小區,於1994年進行開發,兩區相連,總面積0.734平方千米(1100畝)

1、南苑開發區:南苑開發區位於丹稜鎮南門口,面積0.49平方千米,開發區內水、電、氣、路四通,已有玉祥陶瓷工業公司、玉龍陶瓷工業公司、精米加工廠、熔塊廠、電桿廠等,計7家投資總額5210萬元興辦工商企業。

2、東苑開發區:位於丹稜鎮東,面積0.33平方千米,開發區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一是骨幹道路逐漸和老城區相連;二是水、電、氣、通訊等設施已近完善,目前已進入開發區的工商企業有三致公司、棱威飼料廠、鑫星印刷廠、金廈建設建材公司、熔塊廠、東苑生態園林有限責任公司等13家工商企業和水電、林業、交警、郵電等5個機關單位。

丹夾陶瓷工業走廊已初具規模。"走廊"位於丹稜鎮南門丹夾公路口起,止於楊場鎮的15公里段沿線。縣電力公司架設35KV的輸電線路,燃氣公司鋪設了輸氣管道,從1999年至今,已先後有丹稜地磚、蘭天瓷業、權業建陶、金城瓷業、三星瓷業、恆達瓷業等30餘家牆地磚企業來沿線投資建廠,總投資額已達2億元,現已有21家建成投產。全部建成投產後將形成年產牆地磚40平方千米的生產能力,成為全縣最大的一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將是兩個億左右。

主要企業

1、縣電力公司:法人代表邱昌憲。公司總資產3939萬元,其中固定資產2623萬元;企業占地面積0.258平方千米,建築面積0.087平方千米,職工176人,專業技術人員16人。全縣有12個供電所,農電工75人。供電設備有110KV變電站一座,變電容量為1*31500KVA,110KV輸電線路16.32公里;35KV變電站3座,變電容量25450KVA,35KV輸電線路84.12公里;10KV配變463台,配電容量43839KVA,10KV輸電線路490.05千米;低壓線路2281千米。農網改造一期工程投入2525萬元,2000年底已完成。

2、玉祥地磚廠:法人代表鄒萬祥,廠址在丹稜鎮過境路邊。1999年6月投資1800萬元建廠,占地0.079平方千米,2000年7月投產,主要產品為500*500印花地磚,年生產能力2平方千米,職工500人。2000年底投資3000萬元進行第二期工程建設,預計2001年投產,建成後形成兩條地磚生產線,生產能力將達4平方千米。產值約0.8-1億元。

3、恆達瓷磚廠:法人代表杜高建,廠址在丹夾公路石馬坡,1999年5月投資620萬元建廠,當年8月建成投產,占地0.01平方千米。主要產品為200*300的印花內牆磚,年生產能力2平方千米。有職工200人,2000年工業產值1200萬元,銷售收入1200萬元,實現利潤98萬元,產品遠銷省外,現又在徘徊再投資2000萬元,再建一條高檔拋光牆地生產線,擴大生產規模。

4、中美合資四川丹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濱,企業所在地:丹稜鎮外北街18號,廠址距眉山35公里,靠成雅和城樂高速公路。該公司由原國家二級企業丹齒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亞洲戰略投資公司於1994年10月創立的合資企業,是亞新科零部件集團19家企業之一,中方45%的股份,現有職工1126人,科技人員57人,其中有2名高級科技人中同,企業占地面積0.1平方千米,建築面積0.03平方千米,資產總額22313萬元,其中固定資產8566.5萬元。企業主要擁有先進的專業大型國產和進口設備850台套,有進口的義大利剃刀磨床、剃齒機、瑞士齒輪磨床、奧地利多用爐生產線等。主要產品為中國6大摩托集團和長安汽車集團的20個車型配套齒輪,年生產能力1600萬支齒輪。可生產模數在0.5-6m精度等級達6級的各種直齒、斜齒、弧齒、蜈蚣齒、蜈蚣桿,性能可與國外產品媲美。其摩托齒輪在SR1150(勁豹)、JL125(本田)、JH125(電起動_、GT6、CG125(四檔、五檔),NF125G、GS125、CLB125(電起動)、A*100CC(帶高速齒)、IE52FM、CY80、139FM、AG50、244FM以及長安變速箱齒JL4620普通性、JL4620加強型、F10A、4650-2.368等,產品質量穩定。企業為迎接入世,從調整結構入手,現有技術創新中心建成省級技術創新中心,隨著年產6萬台汽車變速箱總成技改項目和與成都豐田考斯克汽車製造廠的合作等項目的實施,將使企業更上一個台階。

5、三致有限責任公司:創建於1984年,法人代表劉勝均,企業地址為何場鄉。企業占地0.068平方千米(其中有0.033平方千米在東苑開發區)現有職工560人,有技術人員85人,其中高級1人,中級2人。企業資產總額8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3300萬元。有齒輪專業生產設備400台套,齒坯及軸零件精密鍛造設備50台套,訂生產機車發動機主副軸及系更齒輪,年生產能力600萬支,產品采肜國際先進的德國和日本標準組織生產,是天津本田、富士達公司、重慶宗申、隆鑫、轟達公司,浙江臨海、豪情、吉利公司、廣州五羊、東毅公司、成都華川、山葉公司等機車廠家的主要配套單位。2000年工業總產值8467萬元,銷售收入3025萬元,實現利潤71萬元,稅金239萬元。

6、丹稜紅棱齒輪廠:股份制企業,法人代表張大吾,廠址在丹稜鎮城東,企業占地0.04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0.008平方千米;資產總額1386.5萬元,其中固定資產886.5萬元。職工280人,其中技術人員30人;擁有各種齒輪加工檢測專用設備150台套。主要產品有機車、農機、礦山工程機械齒輪,年生產能力120萬支。目前有機車齒輪50、70、125、150、250型各種高中低檔齒輪;農機類有S195、S1110工農江型,川豐15型,小四輪拖拉機以及大型拖拉機齒輪;工程礦山機械有裝載機、挖掘機、卷揚機、減速器齒輪。產品銷往重慶、貴州、天津、北京、廣州等市場。現又開發出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有SK110摩托變速箱齒輪、6135柴油機齒輪、GS125摩托變速齒輪及電啟動齒輪。2000年,銷售各種齒輪18萬套,工業總產值885萬元,銷售收入757萬元,實現利潤6.3萬元,稅金41.3萬元。

7、丹稜機械廠:廠址丹稜鎮外南路,法人代表翟慶明,企業占地0.03平方千米,建築面積0.007平方千米,職工109人,技術人員14人。固定資產152萬元。該廠是以建築機械和樁二機械為主的生產企業。建築機械產品有GO40-2鋼筋切斷機、GWO-40B鋼筋彎曲機,FGO40-3、FGO50封閉式鋼筋切斷機,CT4-8鋼筋調直切斷,JK2快速卷揚機;裝土機械有EF150*259鄂式破碎機,P2C-44衝擊振動錘,ZJ21型滾角式樁架。產品銷全國各省、市自治區。

8、應林化工廠:廠址在仁美白木橋,法人代表童應林,投資2200萬元對原真空制硝和礦山進行改造,形成年產10萬噸鈣芒硝生產能力,2001年5月投產。

9、華康化工公司:企業地址雙橋鎮金藏村,法人代表朱華剛,投資1200萬元進行技改,使真空制硝和礦采能力達到5萬噸,現正投產。

10、匯祥公司:企業地址雙橋龍壩村,法人代表葉章祥,投資1000萬元,對真空制硝和礦山技改,形成年產5萬噸能力並已投產。

11、丹稜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代表謝宏壽,企業地址丹稜鎮七李路,企業占地0.017平方千米。建築面積0.0063平方千米。資產總額137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1092萬元,職工41人。主要設備有配氣站、區間調壓站各1個、蒲江至丹稜輸氣管線51千米,城市供氣管線(千線)23.5千米,丹稜至楊場五一村工業專用管線23.5千米,日供氣10萬m3,目前主要為丹稜鎮城市生活及工業用氣,丹夾陶瓷工業走廊工業用氣。

12、龍井酒業公司:法人代表朱仕明,地址丹稜南門。資產總額360萬元,職工21人。年生產2000噸白酒和麯酒,棱仙和金峽牌麯酒1996年獲國家白酒麴酒會白酒精品獎。

商貿發展

丹稜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部的丹稜縣城,現有較在的市場兩個:中心市場、南苑市場。中心市場於1993年落成,是蔬菜、水果、服裝、日用生活品等商品的集中貿易場所,其大小僅次於成都市荷花池市場。

南苑市場於今年3月份動工修建,占地18畝,門面145間,現已完成主體工程,不久將投入使用,它將是建築建材、大宗農副產品交易場所。丹稜縣28家陶瓷企業5000多萬m2各檔次瓷磚以及臍橙、桃子、生薑等農副產品都將通過它銷售出縣。

改革開放以來,丹稜財貿商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並呈現出以下五個鮮明特點:一、是財政發展後勁不斷增強。業已形成的齒輪機械、芒硝化工、陶瓷建材、農副產品加工四大支柱產業是縣級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2000年,全民招商引進外來投資2.6億元,新辦陶瓷企業30餘家,初步建成了“丹夾陶瓷工業走廊”;“芒硝工業走廊”也恢復啟動。二、是以個體工商戶為主體的商品批發零售業漸成規模。現有私營企業48戶,個體工商戶2572戶,2000年批零售總額為16175萬元,較上年增長11.9%。便民、連鎖、特許經營、電力商務等現代行銷手段的套用進一步擴大。三、是種類市場建設步伐加快,市場體系逐步完善。1993年落成的城區中心市場系全縣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大宗農副產品、建築建材集中交易的南苑小區市場已經動工修建,將於年底竣工。報廢汽車回收和舊機動車交易市場。農資市場管理規範。四、是金融保險業發展平穩。有商業銀行3家、專業銀行1家、保險公司2家,金融服務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為40736萬元,承保總額達52360萬元。五是商貿企業獨具特色。近年,酒類生產和鹽漬蔬菜加工企業呈現內外擴張之勢。"乾隆醉"酒在我國西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鹽漬蔬菜遠銷日本。當前,丹稜財貿商業發展思路是:以城市建設、市場建設為依託,大力提高城鎮化水平;不拘一格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繁榮城鄉市場;扶持商貿企業與對外招商並重,提高商貿工業水平;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快財貿商業信息化進程。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  西區|  仁和區|  米易縣|  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