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簡稱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由中國科學院、江蘇省人民政府、蘇州市人民政府和蘇州工業園區共同出資創建的國家級科研機構,位於風景秀麗的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高等教育區內,建設費用4.28億元人民幣,占地面積約100畝。

基本信息

簡介

作為國家級科學研究機構,我們的目標是經過15年努力,建設成為在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領域特色鮮明、在國際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研究所。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卓越的研發隊伍,擁有以研究生與項目聘用人員為主體的高水平流動人員隊伍,培養培訓的專門人才得到社會廣泛認同與歡迎;運行管理體系先進高效,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完善;產生的研究成果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同,產生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和專利被企業接受與套用;具有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根據計畫將在二零零七年底以前完成各項建設任務,並集聚一支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的科研隊伍。

單位概況

根據中國科學院調整科技布局的規劃,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國家戰略需求與未來產業發展,開展相關領域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研究。建設公共技術平台,為我國現代製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斷提供新的知識技術,發揮國家研究機構的骨幹與引領作用。

歷史沿革

006年3月27日,共建方簽署備忘錄,並經蘇州市設立不冠有“中國科學院”名稱的地方事業法人單位“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開始前期籌建;9月18日,共建方簽署協定書;12月31日,蘇州納米所一期建設工程正式開工;2008年1月30日,蘇州納米所從租用的臨時辦公場所——南京大學蘇州研究生院正式搬遷到位於國家納米技術國際創新園內的永久新址辦公。
經過三年籌建,2009年7月22日,蘇州納米所獲中央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覆正式成為中央事業法人單位;12月9日,蘇州納米所通過由中科院、江蘇省、蘇州市三方組織的驗收,籌建工作順利結束,進入正常發展階段。
2010年11月15日,二期建設工程隆重奠基開工,院地再次攜手,蘇州納米所建設掀開了新的篇章。

科研領域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學科布局將有別於傳統的設定方式,通過前沿學科交叉,把納米科技與信息科學,生命科學和物理以及化學等學科結合起來,實現微電子技術到納米電子技術的無縫過渡;開發智慧型型微觀醫療診斷技術和微觀治療技術

研究內容

研究新型的電子,離子和帶電分子在固體,液體和大分子中的運動方式,來設計新的固體納米器件,合成新型分子器件和分子互聯線,在此基礎上通過模仿人類和其他動物對外界信息的接收處理方式來設計構造新型計算機;同時探索突破非馮·諾依曼型計算機邏輯和架構,以及尋求新型計算機邏輯架構的硬體實現,以突破現有基於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的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發展的極限。
研究藥物分子和生物大分子在人體體液內的運動和傳輸,相互之間的生物化學反應,特別是研究它們之間在外場(如超音波,微波,紫外光,X射線等)調控下的化學反應和定嚮導引傳輸,在此基礎上來開發納米級醫療手段和設備,把藥物在外界指揮下導引到人體的特定部位,在人體組織器官的微觀尺度內實現可控藥性反應和治療,充分有效治療人體的病灶部位,完全避免醫療對健康組織的副作用,解除治療導致的創傷和痛苦。利用納米材料生長技術和納米器件製造技術,利用相位控制工程,研究和開發納米尺度二維和三維無源或有源的聲場,毫米波,紅外光波,紫外和X射線的相控發射,接收和成像系統。利用這種系統,結合動物昆蟲的複眼等仿生技術,對運動目標進行全息成像,關聯存儲,模式識別,形成對多個運動目標的閉環監控,這將成為微觀醫療設備領域,軍事領域,航空航天,汽車防撞系統和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利用高精度納米材料生長和工藝技術手段,來改進傳統微電子產品的製造工藝,提高積體電路產品性能,特別是提高軍用微電子產品的可靠性。

功能定位

研究所在創建和發展過程中將緊密結合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區域創新,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與國家創新體系各單元聯合合作,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融入經濟社會創新價值鏈。將科技創新與創新創業人才培育相結合,加強與有關大學的聯合合作,構建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卓越的研究隊伍,培養研究生,面向社會開展多形式多層次人員培訓,成為相關專門技術人才的培養培訓中心。院地共建與國際合作相結合,與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及企業建立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廣泛集聚知識、技術、人才等各類創新要素,在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開展科技創新。

相關新聞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視察
2012年11月30日下午,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一行視察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江蘇省副省長張衛國,省商務廳廳長馬明龍,蘇州市委副書記陳振一,市委常委、園區工委書記王翔,副市長盛蕾等陪同視察
在蘇州納米所所長楊輝、副所長陳立桅陪同下,陳德銘一行深入納米加工平台、MBE實驗室、MOCVC實驗室進行考察。
在納米加工平台,平台負責人張寶順研究員介紹了平台主要裝備、特色功能、日常管理、運營機制和開放服務的基本情況。包括加工平台在內的三個公共服務平台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已累計為國內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培訓人員8000餘人次、提供服務超過22萬機時。在聽取依託平台進行的項目研究和產品開發情況匯報,詢問相關產品的市場前景後,陳德銘對平台創新機制和開放服務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讚賞。
[2]隨後,陳德銘一行來到MBE實驗室和MOCVC實驗室參觀。楊輝介紹了依託實驗室開展的太陽電池項目研究情況。該項目在科技部“973”計畫支持下,取得了轉換效率43.1%的好成績,大大提升了我國在多結太陽電池研究領域的技術水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陳德銘詢問了項目相關技術細節和套用情況。他希望科研人員再接再厲,爭創新的輝煌。
2013年3月21日上午,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率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面向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材料科學技術”推進組專家一行11人到蘇州納米所實地考察調研。中科院高技術局材料化工處處長曹紅梅、院地合作局東部處陳偉等陪同調研。所領導楊輝、劉佩華、陳立桅、徐科、李清文及相關科研、管理負責同志參加了調研活動。會上,施爾畏與專家聽取了徐科、李清文、曾中明研究員關於產業用大尺寸GaN襯底關鍵技術、低成本納米碳纖維、新型溝道與介質材料等方面的工作匯報,並與科研人員進行了交流,從戰略定位、科技內涵、產出目標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施爾畏對今後納米所的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希望納米所一定要緊緊圍繞國家急需的重大戰略性科技問題,明確目標和定位,集中力量促進研究所在納米材料、納米仿生方面的研究水平達到更高的層次。陪同調研的還有中科院高技術局材料化工處唐清研究員、中科院秘書曹明和材料先導專項推進組專家:上海矽酸鹽所副所長黃政仁研究員,長春應化所王獻紅研究員,山西煤化所黨委書記、副所長蔡榕研究員,半導體所副所長陳弘達研究員,大連化物所張宇研究員,上海有機所副所長唐勇研究員

中科院下屬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國家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一起盤點一下中科院下屬的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
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
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天文工作站
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長沙礦產資源勘查中心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地面站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
中國科學院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健康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學時報社
中國科學雜誌社
中國科學院套用數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
中國科學院青島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廬山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
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陝西省秦嶺植物園
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科學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