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籌備於1956年,成立於1958年12月,1961年與武漢分院合併成立中國科學院中南分院,1969年中南分院撤銷。1978年5月復建廣州分院,同年,成立廣東省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以下簡稱“兩院”)實行二塊牌子一套人馬的領導體制。現有在職職工2638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含兼職);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通信院士1人。近年來,充分利用中科院招聘百人計畫的機遇,兩院招聘“百人計畫”人才17名,同時積極申報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已獲資助的有6名。 廣州分院為中國科學院機關派出機構,聯繫中國科學院在廣東的南海海洋研究所、華南植物園、廣州能源研究所、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廣州化學有限公司、廣州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在湖南的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在海南的三亞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籌)。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簡稱“兩院”)機關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機構。

研究人員

至2011年底,兩院職工總數4269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4人;從事科技活動3786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107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156、碩士學位的1136人。

研究方向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兩院形成了九大研究方向:熱帶海洋資源、環境與生物,熱帶亞熱帶植物、動物與微生物,華南生態建設、污染治理與可持續發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先進制造與技術集成,農業生態與適用技術,信息工程與技術,新材料。

科研平台

兩院擁有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6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1個為合作建設)、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合作建設)、中科院重點實驗室1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4個、廣東省公共實驗室5個。建有野外工作站(台)24個,其中國家重點台站7個。擁有各具特色的科普基地13個、海洋科學考察船3艘。圖書期刊總藏量100多萬冊。

人才培養

兩院擁有碩士學位培養點40個,博士學位培養點23個,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培養點20個、博士後流動站4個,博士後工作站2個,已形成以培養理論研究為主、以套用基礎為輔的研究生培養體系。2011年在學研究生1925人。

科研成果

1978年以來,兩院取得科技成果3021項,其中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879項。2006-2012年,兩院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7項,國家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國家專利優秀獎2項。

院地合作

兩院與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等30個地市政府或科技部門簽訂了長期穩定的科技合作協定。在佛山、深圳、廣州、東莞建立了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在惠州、柳州等地建立了7個技術轉移中心。2009年起中科院與廣東省實施全面戰略合作,2009-2011年實施合作項目1126項,累計新增產值782億元,新增利稅121.5億元。

歷史沿革

1956年4月19日,成立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籌備委員會。

1958年12月29日,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1961年1月25日,廣州分院與武漢分院合併成立中國科學院中南分院。

1969年12月30日,中國科學院中南分院被撤銷。

1978年5月23日,恢復建設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1978年1月5日,成立廣東省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和廣東省科學院機關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機構”的管理模式。 ?

現任領導

院長

黃寧生 ,男,漢族,1962年12月出生。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層學與古生物學專業博士,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廣州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協會理事長,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科學與科技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約研究員,廣州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專家,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低碳發展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專家委員會委員等。歷任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科研管理處處長、副院長、副院長兼紀檢組組長、常務副院長。

主要從事資源、環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科技發展規劃與發展戰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黨組書記、副院長

郭俊,男,漢族,1957年7月出生,湖北安陸人。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微生物遺傳專業碩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黨組書記兼副院長。兼任中共廣東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候補委員,政協廣東省第十屆委員,政協廣州市第十二屆常委,中國微生物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中國遺傳學會微生物專業委員會委員,廣州市科協常委,廣東省微生物學會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套用新技術公共實驗室主任等。

歷任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助理、科研計畫處處長、微生物室主任,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副院長、紀檢組組長。

主要從事微生物與分子生物學研究。

副院長

陳廣浩,男,漢族,1964年9月出生,浙江蕭山人。畢業於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構造地質專業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副院長。兼任中國科學院廣州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心理事,廣州市越秀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歷任中國科學院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長。

主要從事構造地質學、大地構造與成礦學研究等工作。

黨組副書記、紀檢組組長

許魁文,男,漢族,1954年9月出生,北京市人。畢業於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自動化專業,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MPA)碩士研究生班。

現任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兼紀檢組組長。

歷任中國科學院印刷廠技術管理部主任、副廠長,中國科學院監察審計局正處紀檢監察員,中國科學院人事教育局正處調研員,中紀委駐中國科學院紀檢組、中國科學院監察審計局紀檢監察室主任,高級業務主管(四級職員),中國科學院監察審計局黨支部副書記、工會主席,東方科學儀器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

主要從事管理、黨務紀檢監察工作。

副院長

張福生,男,漢族,1963年12月生,河南開封人。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吉林工業大學技術經濟專業碩士,美國猶他大學公共管理碩士(EMPA)。教授。

現任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副院長。

歷任能源部東北電力設計院助理工程師,長春市政府經濟技術研究中心工會主席、助理研究員,海南廣播電視大學財經部主任、黨委委員、副校長。

主要從事管理學、工業項目管理與評價等研究工作。

副院長

李定強,男,漢族,1963年7月出生,湖南安化人。畢業於中山大學,獲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博士學位,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副院長,兼任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黨委書記,世界水土保持協會副主席,中國資源環境與生態保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土壤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水土保持學會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土壤學會理事長,廣東省水土保持學會副理事長,中共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約研究員,廣州市環境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美國麻薩諸塞州大學波士頓校區研究學者。

歷任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副所長、所長。

主要從事水土保持與水環境、環境政策與環保產業研究等工作。

歷任領導

1、杜國庠 (院長、黨組書記,任職時間1958.9-1961.1)

2、李爾重(院長、黨組書記,任職時間1961.1-1962.12)

3、李達(院長,任職時間1963.1-1964.8)

4、肖洪達(黨組書記,任職時間1963.12-1964.7)

5、陳志彬(黨委書記,任職時間1964.7-1968.8;革委會主任,任職時間1968.9-1969.4)

6、梁嘉(院長、黨組書記,任職時間1978.1-1984.1)

7、吳文(院長,任職時間1984.1-1986.9)

8、於侃(黨組書記,任職時間1984.5-1986.9)

9、盧鍾鶴(院長,任職時間1986.9-1988.4)

10、張經煒(黨組書記,任職時間1986.9-1989.8)

11、謝先德(院長,任職時間1988.4-1997.12)

12、耿安松(院長,任職時間1997.9-2001.9;黨組書記,任職時間1997.9-2000.6)

13、楊新潮(黨組書記,任職時間2000.6-2005.11)

14、陳勇(院長,任職時間2001.9-2012.7)

中科院下屬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國家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一起盤點一下中科院下屬的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
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
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天文工作站
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長沙礦產資源勘查中心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地面站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
中國科學院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健康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學時報社
中國科學雜誌社
中國科學院套用數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
中國科學院青島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廬山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
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陝西省秦嶺植物園
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科學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