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蘭州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蘭州圖書館)創建於1955年10月,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蘭州圖書館、甘肅省科技圖書館)是立足西北、面向全院、服務全國、對外開放的關於資源環境科學信息的收集、開發、研究、傳播與交流中心,是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的重要專業節點,主要為院內外的科研、教學提供文獻服務,為科研立項和政府、企業決策提供檢索查新、諮詢、論證和成果推廣服務,重點從事資源環境科學領域文獻信息諮詢服務與戰略情報研究。

簡介

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蘭州圖書館)創建於1955年10月。為配合當時西北地區的科學研究工作,提供書刊文獻資料服務。作為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的一個分支機構,定名為“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蘭州分館”。

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蘭州圖書館、甘肅省科技圖書館)是立足西北、面向全院、服務全國、對外開放的關於資源環境科學信息的收集、開發、研究、傳播與交流中心,是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的重要專業節點,是中國科學院西北創新基地和蘭州分院的文獻信息保障系統與網路平台,同時也是服務於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科技圖書館。
主要為院內外的科研、教學提供文獻服務,為科研立項和政府、企業決策提供檢索查新、諮詢、論證和成果推廣服務,重點從事資源環境科學領域文獻信息諮詢服務與戰略情報研究。
其宗旨是:收集、開發、研究與傳播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促進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

1957年2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圖書館”,直屬西北分院領導;1959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圖書館”;“文革”期間曾改名為“中國科學院甘肅省圖書館”,實行中國科學院和甘肅省科技局的雙重領導;此後因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撤消,從1973年起,啟用“中國科學院蘭州圖書館”名稱,直屬中國科學院;1978年5月,由縣級建制改為地級建制。

1987年8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並繼續保留“中國科學院蘭州圖書館”的名稱。

1997年10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繼續保留“中國科學院蘭州圖書館”的名稱。

歷史沿革

中心成立於1955年10月,初名為“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蘭州分館”。之後以次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圖書館”(1957)、“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圖書館”(1959)、“中國科學院甘肅省圖書館”(1970,院省雙重領導)、“中國科學院蘭州圖書館”(1973,直屬中國科學院領導)、“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1987年8月)。1978年5月,由研究室(縣級)建制改為研究所(地級)建制。1997年10月,經中央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同時保留“中國科學院蘭州圖書館”名稱。2002年院地合作面向社會開放,同時兼有“甘肅省科技圖書館”名稱。2003年經科技部批准,建立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蘭州鏡像站。

人才隊伍

現有職工111人,科技人員77人,其中研究員4人,副研究員14人,中級科技人員33人,在學碩士研究生1人。本中心是中國科學院的公益性文獻情報信息支撐機構之一,是立足西北,面向全院,服務全國,對外開放的資源環境科學信息蒐集、開發、研究與交流中心,同時也是負責蘭州分院研究所科技文獻保障的地區性圖書館。

特色

中心設有採訪編目部、典藏流通部、網路建設與信息開發部、情報研究室等文獻保障服務機構和研究機構,還有信達科技信息開發部、印刷廠、裝訂廠。

中心館藏以地球科學、資源環境科學、化學化工、物理學、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等為重點,兼收其它綜合性科技文獻,各類工具書及檢索書刊較為齊全。目前,中心書刊館藏150.9萬冊(件),其中科技圖書28.0萬冊,科技期刊12600種(現刊2700種),110.2萬冊,其它文獻12.7萬冊。引進經濟、商務、科技成果、科技文獻等資料庫(光碟)20個,自建“中國地學家資料庫”等資料庫10個。

本中心於1996年聯通中國科技網和國際網際網路,既可對中科院系統書刊目錄及科學資料庫進行訪問,也可查詢瀏覽國外情報源,與國際在線上檢索系統聯接,為用戶提供在線上檢索與光碟檢索服務。目前共有20台微機和6台工作站上網,實現了網上用戶直接閱覽我中心主頁,查詢書刊目錄和各種資料庫和研究報告。新建立的電子閱覽室己向讀者開放。

1993年,本中心建立了中國科學院蘭州查新諮詢中心,專門開展對院內外的科技成果查新與科研立項檢索諮詢服務工作。1997年,本中心又建立了中國學術期刊文獻檢索諮詢站一級站,同時建立了中科院蘭州查新諮詢中心酒泉地區工作站和張掖工作站。本中心有一批專家從事地球科學、資源環境領域相關學科的情報研究,參與國家“七五”、“八五”、“九五”等科技攻關任務多項,共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3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出版地學情報刊物5種。“九五”期間承擔的研究課題有:國家科技部“九五”科技攻關課題“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決策諮詢研究”;中科院“九五”重點項目“資源環境科學信息問絡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以及“中國西北地區資源與生態環境問題研究”和“甘肅省21世紀生態環境建設與大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等。

現狀與貢獻

通過近50年的發展,中心館藏文獻已達近170萬冊(件),形成了豐富且具有地球科學與資源環境學科特色併兼具其它學科特色的館藏信息資源。中心已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科技圖書館和國家專業文獻信息中心,並形成了以地球科學、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為主的學科戰略情報研究優勢。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的套用,網路設施日臻完備,網上信息開發與服務能力不斷強化,電子資源和提供的上網信息資源已達4000GB,已成為蘭州地區乃至西北地區重要的科技信息網路平台和信息中心。
中心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情報學碩士學位培養點,同時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合作培養情報學博士,與西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聯合培養人文地理學博士,與蘭州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信息管理系合作培養情報學碩士,有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6人。
在“七五”至“十五”期間,參加或主持國家科技攻關專題項目、中科院重大重點項目、中科院“西部之光”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與其它省部級重要課題30多個,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20餘項,出版圖書30多種。
中心重視與國內外相關機構的聯繫與合作,是國際OCLC的成員館之一,是中國科學院地學情報網網長單位。中國科學院蘭州查新諮詢中心、CNC—IGBP全球變化研究信息中心也掛靠中心。
現在,中心年接待研究讀者5萬人次,網路資源年訪問量超過10萬人次,年完成檢索查新課題近300個,年提交研究報告20餘篇。創辦有《地球科學進展》、《天然氣地球科學》、《遙感技術動態》、《黃金科學技術》等4種學術刊物。其中,《地球科學進展》(雙月刊)進入國家雙效期刊方陣,2002年在全國科技期刊影響因子排名順序提升到第95位,在地球科學類期刊中排第8位,榮獲中國科學院科技期刊三等獎。

創新發展的任務與目標

2002年4月,中心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行列,中心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指導思想:服務於兩個“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世界科學前沿)、兩個“加強”(原始科學創新、關鍵技術創新與集成),為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以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好文獻保障與信息服務工作
戰略定位:國家專業信息中心、西北地區中心科技圖書館、地區信息網路中心

主要角色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的重要專業節點
國家專業信息諮詢服務與戰略情報研究中心
西北創新基地的文獻信息保障系統與信息網路平台
保障蘭州分院各所科研、教育文獻需求的地區圖書館
服務於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科技圖書館

主要任務

(一)瞄準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需求,在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重點領域有針對性的持續提供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諮詢報告和相關信息分析資料,為國家建設和科研重大決策開展諮詢服務,為西部大開發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文獻信息保障和戰略決策諮詢;
(二)針對中國科學院西北創新基地所涉及的地球科學和資源環境科學、全球變化研究、生態農業、乾旱地區生態建設和寒區工程建設、資源合理開發與綜合利用等領域的創新研究,提供相關的文獻信息保障和諮詢服務,並努力建成資源環境科學數字圖書館和信息入口網站;
(三)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文化,普及科學知識,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專業和地域特點的科學文化傳播中心與科普教育基地。

業務領域與主要研究方向

信息資源建設與信息諮詢服務
自動化與網路建設
情報研究與決策諮詢
情報學學科理論建設與實踐研究

業務創新目標

1.不斷最佳化館藏資源結構,強化信息服務能力增加電子版文獻的收藏,大力開發網上信息資源,強化信息提供能力。國外二次文獻基本保障,一次文獻重點保證;國內文獻形成特藏。穩定保證國內特別是中國科學院從事地球科學、資源與環境領域科學家和有關單位80%的文獻信息需求。
在信息服務方面實現三個創新:
(1)服務內容的創新:從單一的印刷文獻借閱到電子信息的提供、網上資源的開發、數據資源的導航;從單純的物理館藏轉變為物理館藏、虛擬館藏並舉。

(2)服務方式的創新:從單純的為到館讀者服務轉變為館內閱覽與諮詢服務(包括專門化閱覽服務、電子閱覽服務等)、網上信息服務(如專業網站建設、網上資源導航、智慧型化信息代理與信息推送服務、網路科普與遠程教育等)並重。

(3)服務模式的創新: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隨機服務為重大項目全過程參與式服務,變一般性服務為特色化、個性化服務.
2.開發建立資源環境學科信息門戶網站和資源環境科學數字圖書館,建設服務知識創新的功能完備的專業信息諮詢與交流平台,到2003年建成資源環境學科信息入口網站,到2005年完成資源環境科學數字圖書館系統開發和館藏信息資源的深度數位化揭示,保證院內外資源環境科學領科研人員和相關讀者無時空障礙地獲取得我中心提供的“一站式”信息服務。同時完成目前正在進行的“中國資源與環境科學文獻資料庫”、“中國藏醫藥資料庫”、“沙生植物資料庫”等特色專題資料庫建設。
3.加強戰略情報研究,充分發揮知識庫、思想庫的作用
(1)戰略情報研究與學科情報研究要發揮導向作用,從大科學、全球化、跨學科、跨部門和地球系統科學的視角關注資源環境所涉及的地球科學、環境科學、資源開發利用技術和生態學等方面的問題,對國內外的科技發展戰略與相關政策、重要科技規劃計畫以及學術機構、學科前沿熱點與發展趨勢、學科布局、優先領域與管理評價等加強比較研究與綜合分析,持續提供具有科學價值和明確套用目的的參考資料和研究報告。
(2)在現有工作基礎之上,根據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進展和需求,重點圍繞西北生態環境建設、資源開發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區域發展規劃、農業可持續發展等與當地經濟發展關係密切的領域深入開展各類專題信息分析與研究,提供可作為決策依據的有價值的諮詢報告。
(3)按照院知識創新工程的總體部署,積極參與西北創新基地的建設,充分發揮科技工作耳目、參謀、尖兵的作用,成為西北基地有力的信息支撐系統和戰略諮詢中心。
4.加強為西部大開發的信息服務,做好西部大開發的科技信息保障與決策諮詢
在做好院創新研究信息保障的同時,深入關注區域可持續發展問題,繼續深化“西部大開發戰略研究小組”的工作,辦好“西部大開發論壇”和“西部商機網站”。
5.加強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與教育工作,為地區信息服務業發展培養大量高素質優秀人才瞄準國際圖書館學情報學前沿領域,組織力量開展相關研究,解決學科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深入推進數字圖書館研究所的工作,為資源環境科學數字圖書館建設做好理論與套用技術支持;做好相關的研究生培養工作,為西部情報學事業的發展培養優秀高級人才。

人才及隊伍建設目標

貫徹“用好現有人才、穩定關鍵人才、引進急需人才、培養後備人才”的方針,大力加強繼續教育,努力提高人員素質,引進與培養並重,使圖書館員向信息、知識的“導航員”發展,實現隊伍的精幹化、年輕化和高學歷化。

體制與機制改革目標,加快體制改革,擴大對外合作與交流,廣泛爭取社會資源,放大自身的資源優勢,強化信息服務能力;同時通過合理設定內部機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適應知識創新工程需要、適應西北創新基地科研和西部大開發需要的有利於“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組織結構、用人制度、分配製度和管理運行機制,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科研管理體制和人事管理制度,保證中心創新工作順利開展。

中科院下屬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國家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一起盤點一下中科院下屬的分院機構。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
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
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天文工作站
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長沙礦產資源勘查中心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地面站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
中國科學院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健康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
中國科學院科學時報社
中國科學雜誌社
中國科學院套用數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
中國科學院青島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廬山療養院
中國科學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
江西省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陝西省秦嶺植物園
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科學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