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北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

《魏晉北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

《魏晉北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是商務印書館2009年出版,作者是北京師範大學李梅田,此書系2009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十佳圖書評選參評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魏晉北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魏晉北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

《魏晉北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所指的魏晉北朝,主要指曹魏、西晉、十六國、北魏、東(西)魏、北齊(周)時期,時間上大致從黃初元年(220)曹丕建魏,至開皇元年(581)隋代北周,但為了保持一些重要墓葬資料的延續性,此時間範圍將會前後略有延伸;地域上包括今天北方地區的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河南、山東、陝西、寧夏等省、市、自治區。

三世紀中葉以後,隨著西晉王朝的滅亡,中國北方地區陷入“五胡十六國”的紛亂之中,來自北亞的各少數民族紛紛進入中原,建立政權,同時也帶來了迥異於中原傳統的文化和藝術。這些外來文化與以漢文化為主體的中原文化,經過近3個世紀的互相滲透和互相影響,促成了中國中古社會的變遷,並逐漸完成了由漢至唐文化的過渡。

介於漢唐兩個大一統王朝之間的南北朝時期(3—6世紀),中國社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北方少數民族帶給中國社會什麼樣的衝擊?漢文化傳統是如何與外來文化融合併向隋唐文化嬗變的?這些都是中國中古社會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也是中國考古學者長期致力思考的問題。

作者簡介

李梅田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1987-1994、1999-2003年就讀於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先後獲歷史學學工、碩士、博士學位;2003年1月起至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主講《考古學通論》、《美術考古概論》等課程。研究興趣為漢唐考古、美術考古。

前言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是中國高校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1902年創辦的京師大學堂“第二類”分科演變而來。1912年稱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史地部,1928年單獨設系。1952年院系調整,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與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合併。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的師資力量與綜合實力,由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為日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百年的演進歷程中,一批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學者,如李大釗、錢玄同、鄧之誠、朱希祖、王桐齡、張星烺、楚圖南、陳垣、侯外廬、白壽彝、柴德庚、趙光賢等,先後在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辛勤耕耘。經幾代人的努力開拓,北師大歷史學系學術積累豐厚,學風嚴謹,久已形成了自身的優勢與特色。

如今的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是我國歷史教學與研究的重鎮,學科門類大體齊備,師資力量較為雄厚,既有國內外知名的老教授何茲全、龔書鐸、劉家和等,又有一批嶄露才華並在國內外史學界頗具影響的中青年學者,綜合實力居全國高校歷史學科前列。在教學方面,我系的課程改革、教材編纂、教書育人,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曾榮獲國家教學改革重大成果一等獎。在科學研究方面,同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如由白壽彝教授任總主編、我系眾多教師參與編寫的多卷本《中國通史》。

書摘

從東北和朝鮮幾座墓的年代和地域來看,似可看出這種墓主像由中原經幽薊、遼西,向遼東、朝鮮傳播的路線,幽薊地區可能是溝通中原與東北的重要路線。漢末由於中原的戰亂,大量幽冀吏民遷往東北“三郡烏桓”之地(遼東、遼西、右北平)”;慕容魔時,“刑政修明,虛懷引納,流亡士庶多襁負歸之。魔乃立郡以統流人……於是路有頌聲,禮讓興矣”,當時流寓遼西的中原流民以冀州、豫州、青州、并州人居多。大量來自中原傳統文化深厚地區的流民,促進了東北的經濟開發,加強了東北與中原的文化聯繫,東北也成為中原漢晉傳統文化的保持和發展之地。

3.兗徐兗徐地區是漢文化傳統較為深厚的地區之一,發達的漢畫像石墓傳統在曹魏西晉時期仍然為主要墓葬形制,明顯區別於同時期的其他中原墓葬。兗徐地區漢末至西晉末的墓葬(一期)包括石板支砌多室墓和前後室磚墓兩種類型,石室墓多是本地漢代畫像石墓傳統的延續,有的直接利用原畫像石墓改建而成。但磚室墓則與洛陽墓制一致,其共性是主要的,如墓葬形制上四壁外弧的做法及基本的明器組合等。曹魏陳思王曹植墓(青龍元年)遵循了洛陽的墓葬規範,墓葬結構與洛陽正始八年墓接近。

考古學的相關著作

考古學是指以田野調查、發掘為特徵的現代考古學,也通俗的稱為“鋤頭考古學”,考古學是通過發掘和調查古代人類的遺蹟遺物和文獻來研究古代社會的一門人文科學。傳統上,考古學是文化人類學的一門分支學科,但是現在它越來越獨立,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
《田野考古工作規程》
《科學探索與發現:考古探秘》
《商族起源與先商社會變遷》
《打開北朝之門》
《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研究導引》
《先秦兩漢考古論叢》
《考古不是挖寶:中國考古的是是非非》
《踏古尋幽:一個考古人的穿越之旅》
《關於考古學的100個故事》
《世界考古未解之謎》
《商代地理與方國》
《三峽地區秦漢墓研究》
《六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
《音樂考古》
《王國維考古學文輯》
《環境考古》
《中國考古人類學百年文選》
《中國考古學年鑑2009》
《古代陶瓷》
《2008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中國考古通論》
《考古學概論》
《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2009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斯坦因西域考古記》
《中國考古未解之謎》
《歷史的重建:考古材料的闡釋》
《考古學論文集》
《考古學思史》
《中國考古學》
《趣味考古》
《考古學:發現我們的過去》
《周口文物考古研究》
《考古學和科學史》
《走向21世紀的考古學》
《考古學導論》
《魏晉北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
《荊楚歷史地理與考古探研》
《北京先秦考古》
《埃及考古學家》
《考古學研究入門》
《廣漢三星堆》
《宮殿考古通論》
《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考古學理論》
《考古學一百五十年》
《考古學讀本》
《中國考古發現與研究》
《中國古建築考古》
《考古器物繪圖》
《考古學專題六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