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北朝之門》

《打開北朝之門》

《打開北朝之門》,潘偉斌著,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於2010年8月1日出版。本書作者潘偉斌先生當年參加固岸墓地的發掘,而今又主持曹操墓的發掘,且聽他親自講述固岸墓地發掘過程中生動鮮活的美麗往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插圖插圖
安陽,這片因殷墟的發現而聞名於世的古老土地上,還埋藏著一個更大的秘密一一固岸,這塊依偎於安陽西北隅的風水寶地,竟然沉睡著數百座古代墓葬,它的發現彌補了正史記載的不足,開啟了通往中國北朝的大門,而亂世梟雄曹操布下的疑冢也在這裡一步步地接近真相。

作者簡介

潘偉斌,副研究館員,1988年考人西北大學文博學院歷史系考古學專業,現為中國考古學會會員、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中國科技史學會會員和中國科技史學會會員,全國考古領隊。先後負責國家重點工程寧西鐵路、西氣東輸、京深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調中線等全國大型基建工程的考古發掘工作,所主持發掘的固岸北朝墓地,被評為2006年度全國重要考古新發現和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作為曹操墓地發掘的主要負責人,被中央電視台《探索與發現》欄目聘請為特邀專家,擔任大型紀錄片《尋找曹操墓》的學術顧問、中央電視台《走近科學·賈湖之光》總策劃。曾擔任國家“十一五”重點出版規劃和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重點項目《中原文化大典》中的《文物典·陵寢墓葬》卷的副主編,先後撰寫科技論文、考古報告40餘篇。所著《三國魏晉南北朝隋陵》一書在學術界引起高度重視。

編輯推薦

2007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考古領隊的親身講述,真實再現考古發掘全過程首次揭秘曹操墓的確切位置,為日後的發掘埋下伏筆。

為了使國人對南水北調工程及沿線文物保護工作有個基本認識,了解一個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真實誕生過程,特地編寫了本書。
另外,筆者努力將考古的基本知識和技巧融入在敘事中,使知識的介紹和故事情節緊密結合在一起。

通過這本書,您可以清晰地了解我們的工作經歷、工作感受及種種有趣又不為大家所知的事情,從而了解一個考古隊員的真實工作和生活,幫助大家揭開考古這個特殊行業的神秘面紗。

特色

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考古學是非常神秘的工作。許多人不知道考古到底是乾什麼的,對考古的作用缺乏了解。當前,社會各界對考古人及考古工作、中國古代文化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但限於專業的考古發掘報告生澀難懂,考古發掘現場又不宜長時間全面地公開,使社會各界走近考古的願望始終難以得到滿足。為了宣傳考古入和考古工作,揭開考古的神秘面紗,使考古走向大眾,使社會了解考古,河南省的文物考古工作者編寫了這套叢書,如久旱甘雨,可喜可賀。

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一套(《考古中國》叢書,是依據中原考古人在考古現場的辛勤汗水譜寫的,反映了考古工作的真實狀態和考古人的切身感受。

河南是中華民族和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數十萬年前,中原地區便已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史前時期,文化譜系不斷,“三皇五帝”等人文始祖與河南密切相關。自夏至元,共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至河南,河南長期居於中國的政治中心。目前,河南省的地下文物點數量居全國首位,現已探明遺址類4055個,墓葬類1809個,共5862個。其中世界文化遺產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1處,主要類型有洞穴遺址、聚落遺址、城市遺址、手工業遺址等。在這眾多特色鮮明、學術和社會意義重大的遺址中,叢書作者根據實際情況先期選出10個遺址。

亮點

突然,老胡向前一指,高聲喊道:“找到了,在這裡。”於是,其他的人都圍攏過來。我們手中的燈光一下子都集中在眼前一小片倒伏的玉米地里,只見一個黑魑的洞口赫然出現在面前,它周圍還堆積著一圈剛剛挖出來的濕土。我們匯集到洞口前,用燈向裡面照射。盜洞很深,一眼竟看不到底。我們手中的燈光顯得是那么微弱!於是,我決定第二天一早再來這裡看個究竟。搜查周圍,我們在腳下那堆新土中又找到幾片北齊瓷片。細看這些瓷片,其邊緣已經不是新破痕跡。因此,可以斷定,這座墓並不是第一次被盜掘,在此之前已經有過這樣的遭遇了。

第二天一早,老胡來到駐地告訴我,他們今天要帶盜墓賊去指認現場,讓我作為專家和他一塊去,對盜墓賊盜掘古墓的行為作個鑑定。這時我才知道,安豐鄉派出所的民警其實辦案是非常認真的,他們抓到盜墓賊要先請文物專家對所盜墓葬進行現場鑑定,確定是古墓無疑後,並根據專家對文物價值的鑑定結果,再決定對他們進行何種處罰。

再次來到現場,在四周查看情況時,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因為我發現在這個盜洞周圍還有好多個深不見底的盜洞,昨天晚上,如果在我站的位置再向外邁出一步,就有可能會掉進去。我們仔細數了數周圍的盜洞,在不足一畝地的範圍內竟然發現了十二個,它們都是最近玉米長起來這二三十天內挖開的。

這些可恨的盜墓賊,你們應該受到最嚴厲的懲罰!

盜墓賊得到應有的懲罰固然大快人心,但是,每個案件的偵破背後無不凝聚著公安幹警們的辛勞。作為一個文物工作者,我對他們的工作進行大力支持,同時也要求我們的考古隊隊員們進行全力配合。因此,在這裡的工作期間內,我們幾乎參與了每一個案件偵破的過程,或幫助他們確認現場,或對出土文物進行鑑定,對案件進行定性,或參與對文物的追繳,等等。

媒體評論

《中國文物報》總編輯張自成先生親自撰寫書評特色鮮明引人入勝——讀《考古中國》叢書有感近年來,隨著公眾對考古成果關注程度的提高,考古業界也越來越認識到,考古學不再是象牙塔內的學問,考古學者應該把自己的科研成果通俗化地奉獻給社會,讓公眾共享。因此,考古人寫考古事漸成風尚。近期,拜讀了趙會軍先生主編的《考古中國》叢書(《發現仰韶》《流沙疑冢》《炮聲驚醒虢國夢》《打開北朝之門》和《古應國訪問記》),感到該叢書在選題、內容上均有一些獨到之處。

一是區域特徵鮮明。河南地處中原,為中華民族和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早在數十萬年前,中原地區便已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史前時期,文化譜系不斷,“三皇五帝”等人文始祖與河南密切相關。自夏至元,共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河南,河南長期居於中國的政治中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河南在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上始終占據重要地位。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河南,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在此留下深深足跡。目前,河南省的地下文物點數量居全國首位。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類型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都出自河南。《考古中國》叢書正是從著名的仰韶文化開始,重現了河南重大考古事件的來龍去脈。

二是真實可信。叢書作者都是遺址發掘的親自主持或參與者,書中所述多為親身經歷,言之有物,筆端傾注感情,有較強的感染力。

三是趣味盎然。由於作者都是親歷者,以其親身經歷,詳細、生動地敘述發掘的全過程,一方面為滿足讀者對考古發掘實際工作的了解,消除種種不可思議的猜測和疑問,另一方面也讓讀者知道考古工作者在現場遇到的種種情況,尤其是遇到突發事件及處理過程中發現始料未及的問題時那種有時焦急、憂慮,有時喜悅、興奮的複雜心情。作者的筆端,飽蘸著他們工作和生活中的甜、酸、苦、辣。讀起來頗為引人入勝。(《考古中國》叢書,趙會軍主編,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本文作者:張自成(《中國文物報》總編輯)本文刊登在《中國文物報》2010年10月15日第8版。

考古學的相關著作

考古學是指以田野調查、發掘為特徵的現代考古學,也通俗的稱為“鋤頭考古學”,考古學是通過發掘和調查古代人類的遺蹟遺物和文獻來研究古代社會的一門人文科學。傳統上,考古學是文化人類學的一門分支學科,但是現在它越來越獨立,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
《田野考古工作規程》
《科學探索與發現:考古探秘》
《商族起源與先商社會變遷》
《打開北朝之門》
《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研究導引》
《先秦兩漢考古論叢》
《考古不是挖寶:中國考古的是是非非》
《踏古尋幽:一個考古人的穿越之旅》
《關於考古學的100個故事》
《世界考古未解之謎》
《商代地理與方國》
《三峽地區秦漢墓研究》
《六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
《音樂考古》
《王國維考古學文輯》
《環境考古》
《中國考古人類學百年文選》
《中國考古學年鑑2009》
《古代陶瓷》
《2008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中國考古通論》
《考古學概論》
《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2009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斯坦因西域考古記》
《中國考古未解之謎》
《歷史的重建:考古材料的闡釋》
《考古學論文集》
《考古學思史》
《中國考古學》
《趣味考古》
《考古學:發現我們的過去》
《周口文物考古研究》
《考古學和科學史》
《走向21世紀的考古學》
《考古學導論》
《魏晉北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
《荊楚歷史地理與考古探研》
《北京先秦考古》
《埃及考古學家》
《考古學研究入門》
《廣漢三星堆》
《宮殿考古通論》
《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考古學理論》
《考古學一百五十年》
《考古學讀本》
《中國考古發現與研究》
《中國古建築考古》
《考古器物繪圖》
《考古學專題六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