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兩漢考古論叢》

《先秦兩漢考古論叢》

本書是黃展岳先生自編的先秦兩漢考古學論著,收錄了黃展岳先生關於漢代考古的學術精華,內容包括秦漢陵墓制度,秦漢簡牘、銘刻與墓誌,漢代禮制建築與飲食文化、早期鐵器研究等,囊括了黃先生的主要學術成就。有助於了解先秦兩漢考古研究發展的軌跡。可供大專院校文科師生和廣大歷史考古愛好者閱讀參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先秦兩漢考古論叢先秦兩漢考古論叢

本書收錄了作者關於先秦兩漢考古學的論著52篇,內容包括秦漢陵墓制度,秦漢簡牘、銘刻與墓誌,漢代禮制建築與飲食文化,早期鐵器與農耕,兩廣青銅文化,南越王與南越國的考古學問題,閩越甌越都城所在地問題,以及人牲人殉與俑葬等問題。這些文章,大部分是作者親歷考古工作的研究成果,多有獨立見解。綜觀全書,有助於了解先秦兩漢考古研究發展的軌跡。本書可供大專院校文科師生和廣大歷史考古愛好者閱讀參考

目錄

秦漢陵寢
漢代諸侯王墓論述
西漢陵墓研究中的兩個問題
漢茂陵“陽信家”銅器所有者的問題
再論漢茂陵“陽信家”銅器所有者的問題
長沙望城坡西漢“漁陽”墓墓主推考
關於武威雷台漢墓的墓主問題
秦漢簡牘述略(附帛書、骨簽)
雲夢秦律簡論
西漢齊王墓器物坑出土器銘考釋
西安三橋高窯村西漢銅器群銘文補釋
嘉祥宋山漢安國祠堂題記釋讀
史籍所見的漢長安城南郊禮制建築
關於王莽九廟的問題——漢長安城南郊一組建築遺址的定名
關於西安大土門遺址的定名問題
漢代人的飲食生活

精彩書摘

秦漢陵寢
“陵”指帝王的墳墓,“寢”指帝王靈魂生活起居的處所。帝王死後,在墓地上,要仿照現實生活中的模式,建宮殿,藏神主,具衣冠,按時進奉生活用具和飲食,這就是所謂的“陵寢”。
一般認為,中國的陵寢創始於戰國中期,成熟於秦漢時代①。秦漢帝王的陵寢比先秦國君要複雜得多,除了有墳丘式的“陵”和繞以垣牆的“陵園”以外,還有與之相配合的寢殿建築,西漢還要在陵旁建廟。根據考古發現,瘞埋在陵園內外的乘輿車馬、珍禽異獸(或用明器代替)、玉圭、璧,以及模擬軍佇列陣送葬的兵馬俑群,妃嬪宗室大臣的陪葬墓,都是秦漢陵寢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秦代陵寢
秦在統一六國以前,秦國國君墓地上已出現簡單的陵寢設施。根據陝西考古報導,葬於雍城(今鳳翔)陵區,時代約當春秋中晚期至戰國早期的秦公陵園,平面多作東西窄,南北長的豎長方形,有雙重壕溝圍繞,墓上大多發現有享堂建築遺存;葬於芷陽(今臨潼)陵區,時代屬戰國晚期的秦先王陵園,四周仍環以壕溝,墓上開始出現墳丘,墓上原有的享堂,則被移置於陵側,成為陵寢、便殿②。秦始皇的陵寢建制實際上是在秦先公先王陵寢建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只不過改壕溝為垣牆,並加以擴大和複雜化。
史籍對秦始皇的陵寢制度記述不多。《史記·秦始皇本紀》、《漢書·楚元王傳附劉向傳》著重記始皇墳丘和陵內的埋藏,未及地面建制;蔡邕《獨斷》、《續漢書·祭祀志》對始皇陵的地面建築也只簡單提到“秦始出寢,起於墓側”。所以,對秦始皇陵寢建制的了解,只能通過田野考古的勘察和發掘。

考古學的相關著作

考古學是指以田野調查、發掘為特徵的現代考古學,也通俗的稱為“鋤頭考古學”,考古學是通過發掘和調查古代人類的遺蹟遺物和文獻來研究古代社會的一門人文科學。傳統上,考古學是文化人類學的一門分支學科,但是現在它越來越獨立,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
《田野考古工作規程》
《科學探索與發現:考古探秘》
《商族起源與先商社會變遷》
《打開北朝之門》
《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研究導引》
《先秦兩漢考古論叢》
《考古不是挖寶:中國考古的是是非非》
《踏古尋幽:一個考古人的穿越之旅》
《關於考古學的100個故事》
《世界考古未解之謎》
《商代地理與方國》
《三峽地區秦漢墓研究》
《六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
《音樂考古》
《王國維考古學文輯》
《環境考古》
《中國考古人類學百年文選》
《中國考古學年鑑2009》
《古代陶瓷》
《2008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中國考古通論》
《考古學概論》
《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2009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斯坦因西域考古記》
《中國考古未解之謎》
《歷史的重建:考古材料的闡釋》
《考古學論文集》
《考古學思史》
《中國考古學》
《趣味考古》
《考古學:發現我們的過去》
《周口文物考古研究》
《考古學和科學史》
《走向21世紀的考古學》
《考古學導論》
《魏晉北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
《荊楚歷史地理與考古探研》
《北京先秦考古》
《埃及考古學家》
《考古學研究入門》
《廣漢三星堆》
《宮殿考古通論》
《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考古學理論》
《考古學一百五十年》
《考古學讀本》
《中國考古發現與研究》
《中國古建築考古》
《考古器物繪圖》
《考古學專題六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