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敘事曲》

《豫北敘事曲》

《豫北敘事曲》是劉文金先生1958年創作的一首二胡名曲,樂曲通過兩個主題的對比發展,表現了豫北人民的精神面貌在解放前後所發生的本質變化。該作品於1963年在“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二胡獨奏比賽”中演奏,引起了音樂界的轟動,被譽為繼劉天華以後又一個二胡作品的里程碑。

創作背景

《豫北敘事曲》《豫北敘事曲》
《豫北敘事曲》初稿完成於1958年,時年21歲的劉文金還是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作曲專業三年級學生。樂曲通過對比性的兩個音樂主題的不斷發展,刻畫了解放前後豫北人民在勞動生活和精神面貌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豫北敘事曲》在展現現實生活、提高人民民眾社會主義覺悟及道德品質方面,在當時具有典型意義。20世紀50年代以來,黨的文藝方針強調“為工農兵服務”“為政治服務”,這就要求音樂創作要把思想性擺在第一位,強調音樂作品以反映革命歷史和社會主義的現實生活為首要目的,這是作曲家必須遵循的創作原則之一。尤其在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前期,音樂創作的顯著特徵即是以這種反映群體的精神風貌為主流,那些雄壯的進行曲,歌頌勞動、豐年,歌唱新中國、讚美新生活的作品成為時代的主鏇律。在慶祝建國10周年之時,劉文金在題材選取上有意與新中國誕生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相結合,通過音樂來表達億萬中國人民發自內心的喜悅與歡呼。作曲家避免了當時社會上較為膚淺的公式化、概念化的頌揚,而是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思想感情出發,運用較為獨特的形式和極富個性的音樂語言來展示人民民眾的生活及情感。

音樂風格

《豫北敘事曲》河南風光
在《豫北》中,音樂語彙始終貫穿著濃郁的河南地方風味。樂曲以河南地方小戲“樂腔”音調為基本素材,對比性的兩個主題材料分別代表了新舊兩種社會制度下,豫北人民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感受。如該曲的快板樂段,就吸收了河南墜子的音樂發展手法,歡快的主題通過“句句雙”“反覆遞減”等民間音樂常用方法及西洋音樂中的模進、擴充等手段進行既似即興又富有理性邏輯思維的展開,音樂層層推進,表現出豫北人民豪爽、樂觀的性格,再現了當地人民迎來新生活後的喜悅之情。快板主題在變奏中的擴充部分里,作者又吸收了民間吹打樂中的對句、垛板等手法,同時,固定音型迂迴反覆,與其後在高昂情緒中奏出的長音又形成了“緊拉慢唱”的戲曲音樂效果。

體裁特點

《豫北敘事曲》《豫北敘事曲》
體裁方面,《豫北敘事曲》採用了二胡獨奏、鋼琴伴奏的形式,這已成為劉文金早期的創作特色。雖然這種體裁併非創舉,但在當時的民族器樂創作中仍較為少見。二胡與鋼琴———這兩件分別來自東西方的極富個性的樂器,通過作曲家創造性的“融合”,使之呈現出明顯的互補態勢。二胡是一件古老的中國樂器,擅長表現婉轉、纖柔、細膩的音樂形象;鋼琴豐富多變的音色、織體及在演奏上富於戲劇性的宏偉氣勢,都為二胡在樂思的陳述、音樂場景的描繪、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營造出其他樂器難以企及的戲劇、藝術效果。

時至今日,40餘年的舞台實踐業已證明,無論是《豫北敘事曲》已經受了時間的考驗,並獲得了長久的藝術生命力。同樣,正是由於這兩首樂曲的廣泛流傳,這一形式———二胡與鋼琴———現在已被廣大聽眾及音樂工作者們所接受。

開創發展

《豫北敘事曲》劉天華先生
在當代二胡音樂創作,特別是運用西洋作曲手法,有意進行中西結合的探索中,二胡獨奏《豫北敘事曲》無論就鏇律的發展、多聲思維的運用、曲式結構、調性布局、樂器演奏法的開拓等方面,均可謂成功之作;它們代表了五六十年代二胡音樂創作的高水平,也顯示出作曲家劉文金深厚的傳統音樂和作曲理論方面的功力。作品中所體現的“中西交融”的創作意圖,即借鑑西洋音樂形式和手法並有機地融合於自己的民族音樂創作中,在其以後的創作實踐里更是不斷成熟和完善,逐步成為他的創作指導思想。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劉文金在繼承傳統、吸收民間手法與傳統韻味的同時,在受到劉天華“中西交融”創作經驗的影響之下,主動借鑑西洋古典音樂創作技法,給作品注入了更多理性創作思維與專業音樂手法。在拓展二胡演奏技法方面,兩首樂曲亦堪稱二胡獨奏曲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作曲家大膽挖掘了二胡潛在的演奏技能,借鑑了許多小提琴的演奏技法,有效地豐富了二胡的音樂表現力;二胡技法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可謂給當時的二胡演奏帶來了新的革命,從而超越了劉天華二胡曲保持了三十年的技術難度。因此,這兩首樂曲的誕生,標誌著我國二胡音樂創作已走向繼劉天華之後的又一專業化高度。劉文金的二胡創作,也應視為是建國以來繼劉天華在傳統音樂文化基礎上對西方音樂吸收與借鑑的初步嘗試之後,在新的歷史時期中探索中西音樂文化交融的一種繼續,它不僅帶動了當時民族器樂創作的發展,也為後人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經驗。

樂曲構成

《豫北敘事曲》《豫北敘事曲》
樂曲由引子和四個段落組成,為帶華彩樂段的復三部曲式。

引子:由伴奏樂器奏出,節奏比較自由,為二胡的敘事營造了應有的氣氛。

第一段:二胡以緩慢的速度奏出根據河南地方戲曲音樂改編的委婉主題,如泣如訴,刻畫了解放前受壓迫的人民渴望自由的心情;變化反覆時,在同一小節內出現了升“1”和還原“1”的交替,情感更為悲哀。

第二段:通過間奏,由C調轉入D調,情緒陡變,鏇律明快,節奏多變,以豫劇中經常使用的二度、四度、六度的前倚音或後倚音潤飾主題,充滿喜悅和詼諧之情,展現了解放後的一派歡騰景象。

第三段:是一個華彩樂段,音樂又轉回到C調,節奏時整時散,速度時快時慢,鏇律跌宕起伏,具有戲劇性效果。

第四段:是第一段的變化再現,但由於改變了速度、力度和演奏技巧等要素,音樂也隨之改變,明朗寬廣,富有浪漫色彩,表現了豫北人民對新生活的讚美和對未來的憧憬。

《豫北敘事曲》以其深邃的內容、創新的手法,確立了它在二胡作品中的地位,多年來它一直是二胡演奏者的必修曲目。它表現的是積極的、奮進的精神面貌,展示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人翁形象。

演奏要領

《豫北敘事曲》《豫北敘事曲》
《豫北敘事曲》由兩個主題構成,通過兩個主題的對比,表現了豫北人民的精神面貌。

這首樂曲分四個段落:

第一段由(3321)三個骨幹音,出現了四次,進行加花變奏,情緒逐步上升,由平穩、徐緩趨向深情、激動。運弓由中弓到全弓,音色控制得比較自如,特別是兩個特徵音升1和還原5交替出現,表現了一種特定的情緒。

第二段要求運弓比較有彈性,頓挫分明,,因為樂曲比較歡快,所以節奏變化比較大,要放慢速度,由慢到快地進行練習,待到相當熟練以後,再按照正常的速度進行演奏。

第三段,散板需要由慢到快、音符由少到密,要求控制得自如。

最後一段,要求運弓流暢,音質好,揉弦的速度和力度都要加強。

作者簡介

《豫北敘事曲》劉文金
劉文金是中國著名的作曲家,河南安陽人,1937年5月生於河北唐山,自幼便隨家人,回到祖籍安陽。1951年,14歲的劉文金考入了安陽縣的一所中學,他以一個音樂愛好者的身份進了學校的樂隊,在這裡他學會了拉二胡、吹笛子、彈月琴,還學會了彈奏風琴。他突出的音樂感覺很快被學校里的音樂老師李景沛發現,便有意識的對他進行多方面的培養與指導。在劉文金的腦海里,萌生了將來要從事音樂工作的念頭。

1959年,劉文金已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了,他一方面努力學習各種專業基礎課程,一方面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採風活動。這一年他在深入生活的基礎上創作了由鋼琴伴奏的二胡獨奏曲《豫北敘事曲》,翌年,他又創作了《三門峽暢想曲》。由於他具有比較雄厚的生活與民間音樂的基礎,將自己真實的思想情緒寄托在熱情洋溢的音符之中。這兩首二胡獨奏曲一問世,便在民族音樂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快被列入高等音樂學府的二胡教材。

1961年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歷任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藝術總監、以及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等職;現任中國歌劇舞劇院藝術指導。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2001年被聘為韓國中央大學校國樂大學教授。

二胡名曲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現,稱“奚琴",是北方的民間樂器。一般認為今之胡琴由奚琴發展而來,現已成為我國獨具魅力的拉弦樂器。它既適宜表現深沉、悲悽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