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鴉戲水》

《寒鴉戲水》

《寒鴉戲水》:是“客家箏曲”中名作。“客家”指南宋末年為避戰亂而遷居廣東潮州、梅州一帶的中原人民,所以“客家箏曲”又叫“中州古調”,流傳於潮州一帶。

簡介

潮州箏曲《寒鴉戲水》來自潮州弦詩樂,是弦詩軟套十大名曲之一。樂曲旋律別致幽雅,富於調式色彩變化的按音以及顫音,連滑的較多安排,旋律高低八度的交替變化,結合流利輕快的滑奏,別具一番意境。樂曲著意刻劃寒鴉徘徊、嬉戲於水天一色,碧波蕩漾之間的情趣。通過欣賞《寒鴉戲水》,可領略潮洲音樂的旋律色彩和調性色彩變化的一些特點。

樂曲背景

《寒鴉戲水》古箏

《寒鴉戲水》是“客家箏曲”中名作。“客家”指南宋末年為避戰亂而遷居廣東潮州、梅州一帶的中原人民,所以“客家箏曲”又叫“中州古調”,流傳於潮州一帶。樂曲採用了潮州音樂特有的“重六調”演奏,使其產生了特殊的地方色彩。

古箏的旋律清新明亮而輕盈多姿,配以音色低厚的椰胡穿插其間,時分時合,相得益彰,聽來饒有情趣。生動地描繪了寒鴉(即魚鷹)在水中逐戲的情景。錄音擔任椰胡伴奏的郭鷹先生為潮州箏派的名家,1953年他曾在上海首次灌錄古箏獨奏《寒鴉戲水》唱片,聲名大噪,極受歡迎。四十年後雖已八十高齡,聞弟子郭雪君再錄《寒鴉戲水》,興致勃勃地操椰胡伴奏,一板一眼絲絲入扣,為這首名曲再顯風采錦上添花。

內容

《寒鴉戲水》鷗鳥

《寒鴉戲水》是潮洲弦詩《軟套》十大曲之一,樂曲通過描寫寒鴨在水中悠閒自得,互相追逐嬉戲的情景表達了一種自在悠然的生活情趣。

寒鴉戲水:寒鴉又名鷗鳥,這是一首頂頂有名的潮洲箏曲,是潮洲弦詩《軟套》十大曲中最富詩意的一首。全曲以別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調,獨特的韻味,明快跌宕,演繹了寒鴨在水中悠閒自得,互相追逐嬉戲的情景。

全曲共三段,各段音樂個性鮮明,段落界限清楚,是一首典型的板式變奏體。第一段,頭板(又稱慢板)為4/4拍;第二段,拷拍(又稱拷打),為1/4拍;第三段,三板(又稱中板),也是1/4拍,速度較快。這首樂曲的板式鋪排是潮州弦詩套曲的典型結構樣式。

藝術特點

《寒鴉戲水》哀傷的旋律

《寒鴉戲水》的主要藝術特點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其一,在曲式結構方面,樂曲的曲式結構屬於典型的68板體。所謂68板體即全曲由68小節組成,分8個樂句,每個樂句8小節,第5樂句為8小節加4小節共12小節。

其二,在變奏手法方面,《寒鴉戲水》全曲分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是同一旋律的變奏,其變奏手法即運用板式變化手法發展而成,在板式變奏中其節拍布局上有固定的模式

第一段,68小節。二板(又稱頭板),為4/4節拍的慢板。這部分旋律可以單獨演奏。

第二段,68小節。拷拍(或稱拷打),為1/4節拍的中板,旋律多為壓縮後的切分進行。

第三段,68小節。三板(又稱中板),為1/4(或2/4)節拍的快板,這一部分用潮州音樂傳統慣用的"催"的手法,將旋律進行多次反覆變奏,變奏的特點主要是每次變換一種節奏音型,往往在快速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其三,在樂曲調式方面,《寒鴉戲水》運用潮州音樂獨特的重三六調式進行演奏。潮州音樂的調式主要有輕三六調式重三六調式、活五調式等多種。同樣的徵調式,其調式音列特徵如下(括弧中的旋律為非主幹旋律):

輕三六調式sol la(↓si)do re mi(↑fa)sol

重三六調式sol(la)↓si do re(mi)↑fa sol

活五調式sol(la)↓si do re(mi)↑fa sol

這三個調式的特點主要區別在“fa”、“si”兩個音上。輕三六調式突出“la”、“mi”二音,“si”、“fa”二音用的比較少,且多在旋律中的弱拍出現;重三六調式突出“si”、“fa”二音,在旋律中出現較多,且多在強拍上出現。活五調式是在重三六調式的基礎上,將“re”音用重顫音裝飾演奏(唱),主要表現悲怨、哀傷的旋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