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曲

敘事曲

敘事曲一般指富於敘事性、戲劇性的獨唱或獨奏曲。敘事曲一詞源出拉丁文ballare,意為跳舞,最初是一種舞蹈歌曲。14世紀以後,只歌不舞,在法國、義大利、英國、德國各國成為獨唱或復調敘事歌曲的通稱。敘事曲和敘事歌曲一樣具有敘事性,也就是說曲調富有語言表現力,好像講故事一般侃侃而談,內容多取材於民間史詩、古老傳說和文學作品。

基本信息

概念

詞源

敘事曲(ballade)一詞源出希臘語ballizein,意為跳舞;進入拉丁語後變為ballare,意思沒有改變。古代歌舞不分,故本詞和舞會(ball)、芭蕾(ballet)等詞語出自一個詞根。

演變

《敘事曲》五線譜《敘事曲》五線譜
古代歌曲、舞蹈不分,而在歌曲中歌詞和曲調又不分,所以敘事曲最早的含義近似“載歌載舞”。後來,隨著歌曲、舞蹈的分開,敘事曲逐漸變為指代歌曲的ballade和指代舞蹈的ball(舞會)、ballet(芭蕾)。最後,隨著浪漫主義文學的興起,古老的歌詞被人們所遺忘,於是歌詞和曲調也分開了,敘事曲僅指代曲調,而沒有歌詞的含義了。
按時間來說,敘事曲的演變如下:
14世紀以前
指跳舞。古代歌舞不分,故亦可理解為“載歌載舞”。
14世紀至浪漫主義前期
指源於中世紀的定型詩的歌曲。隨著時間的演進,歌詞逐漸變為民謠和民間傳說,故曲調也隨之具有敘事性,成為音樂性和文學性的結合。此時歌舞已經分開,故不再指代跳舞。
浪漫主義中後期
一般指器樂作品。在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下,原有的歌詞逐漸被淘汰,歌曲中歌詞和曲調逐漸分開,此時一般不再指代歌詞,而專指音樂本身。

種類

按演奏者分

按演奏者,敘事曲可以分為獨唱曲、合唱曲和器樂曲。
為獨唱家而創作的敘事曲
自浪漫主義前期開始,敘事曲專指歌曲。18世紀德國作曲家J.R.楚姆施泰格創作的《敘事曲》,已經是篇幅較大的獨唱歌曲,由若干對比段落組成的作品了。到了19世紀,德國作曲家C.勒韋的敘事曲,富於戲劇性的歌曲,並已結合運用分節歌和通譜歌的形式。他的作品包括《魔王》、《愛德華》、《女店主的女兒》等著名歌曲,對F.舒伯特的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
為合唱和樂隊而創作的敘事曲
H.沃爾夫曾把他的獨唱敘事曲《猛火騎士》改編成合唱和樂隊作品。
為器樂而創作的敘事曲
到19世紀中期,波蘭作曲家蕭邦是首創了鋼琴敘事曲這種形式。他的四部敘事曲,鏇律優美、感情真摯、內容深刻、氣象萬千,是鋼琴藝術史上的不朽傑作。隨後,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和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等人,也都把敘事曲的體裁套用於鋼琴作品。

按風格分

由於敘事曲的產生,不早於浪漫主義時期,故絕大多數敘事曲都是浪漫主義風格的。按不同地域,敘事曲又可分為德奧浪漫主義風格、東歐浪漫主義風格等。特別地,劉文金的二胡敘事曲《豫北敘事曲》是中國風格的敘事曲中的代表作。

曲式

敘事曲一般是單樂章作品,對曲式並沒有嚴格規定,這一點和交響曲、協奏曲不同(交響曲和協奏曲一般是多樂章作品,並且對每樂章的曲式有嚴格規定)。一般來說,敘事曲較多採用三部曲式——即A-B-A結構;甚至混合曲式,如蕭邦的《g小調第一敘事曲》。

代表人物

蕭邦

蕭邦蕭邦
蕭邦(1810-1849)是鋼琴敘事曲的首創者,共創作了四首鋼琴敘事曲,完成於1831-1842年,即他21-32歲充滿了活力的青年時代。蕭邦的敘事曲充滿波蘭的民族風格。其主題為民歌性質,充滿了民間音樂即興和變奏,唱出了波蘭人民的生活、鬥爭和願望。
蕭邦一生共創作了四首敘事曲體裁的鋼琴曲這四首敘事曲寫於1831至1842年之間也就是蕭邦21歲至32歲這段充滿青春朝氣的時期。這一時期也是蕭邦音樂創作上的高峰期。他創作的四首敘事曲規模宏大、氣勢恢弘具有史詩性、戲劇性具有廣闊的交響性發展。他是歷史上第一個把敘事曲這一體裁運用到鋼琴曲創作上來的作曲家他為敘事曲這一體裁領域內的發展、為李斯特和其後的交響詩、交響畫、音詩、音畫等奠定基礎。
這四首敘事曲在富於幻想的浪漫主義氣質方面、敘事性和戲劇性的結合方面,接近於舒伯特。蕭邦的學生古特曼說,蕭邦非常喜歡舒伯特的作品。但是,蕭邦創造性地發展了敘事曲這一體裁,將它的戲劇性和交響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賦予這種音樂體裁以嶄新的意義,使它具有史詩般的宏偉與廣闊。蕭邦曾親口對舒曼說,他的敘事曲,是受波蘭愛國詩人密茨凱維茨的史詩啟發,而寫就的。這四首作品,以其獨特的敘事性特徵,充分體現了蕭邦對於音樂形象的準確把握,和對於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完美表達。

勃拉姆斯

年輕時的勃拉姆斯年輕時的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1833-1897)的四首首敘事曲,作於1854年。那時勃拉姆斯21歲,住在他的老師舒曼位於萊茵的別墅。
勃拉姆斯早期創作的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起初是計畫寫成交響樂的,後來,他感覺不能勝任這樣巨大的交響樂結構,就把它縮寫為兩架鋼琴用的奏鳴曲。經過幾年的努力,這個作品有了一個鋼琴曲的局面,可是還帶有原來的管弦樂的特點,於是勃拉姆斯就把它寫成了一部鋼琴協奏曲,最初打破交響樂計畫的終曲用迴旋曲替代了。這部崇高的、悲劇性的作品仍然是一個獨特風格的音樂作品,一部帶鋼琴協奏(obbligatopiano)的交響樂。勃拉姆斯的早期鋼琴創作除了這幾部作品外,還有Op.10《敘事曲》,這是勃拉姆斯的小型套曲形式的創新,在四個部分里,作者體現了著名英格蘭民間敘事詩《愛德華》的故事情緒。
和蕭邦一樣,勃拉姆斯嘗試以德國日耳曼民族敘事詩為題材,創作敘事曲。他的音樂沒有光輝燦爛的鏇律和華麗的炫技手法,但其形式具有古典樂派的莊重嚴謹,而其精神實質又是浪漫主義的。 這種保守與創新的結合,可謂獨樹一幟,並已藉由這四首敘事曲,體現在了青年勃拉姆斯身上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