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鄉土紀實:火焰與柔情之地》

《涼山彝族鄉土紀實:火焰與柔情之地》

本書是中國人文地理大發現書系藏彝走廊叢書之涼山彝族鄉土紀實。流動的雲彩呈現出乳白色的煙霧,映照出深藏在山中的彝人村寨,然後漸漸變成紫色。這種古老神秘的感覺緊緊地攥緊我,通過空間與時間把我帶回到一個從未去過的悠久的逝去歲月中。

基本信息

內容概述

涼山彝族鄉土紀實:火焰與柔情之地涼山彝族鄉土紀實:火焰與柔情之地

在我國西南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地理單元,這便是著名的橫斷山脈地區。

至今,這裡逐生活著藏、彝、羌、納西普米門巴、珞巴等民族。千百年來,眾多民族在比南來北往,繁衍生息,遷徙流動,使得這條走廊成為豐富的文化沉積帶,文化呈現出古老性、多樣性、複雜性等特點。

20世紀80年代,費孝通先生根據民族學界多年來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個新的民族學概念“藏彝走廊”。藏彝走廊自然風光異常豐富多彩,有不可多得的自然旅遊資源。藏彝走廊吸引人們的,還有它那歷史底蘊深厚、內涵豐富而神秘的民族文化……

作者簡介

原名和文軍,隨筆作家。納西族,雲南麗江人,68猴,現供職於成都晚報副刊部。出版有《中國地脈》(北方卷、南方卷)、《吾土麗江》、《月亮是麗江的夜鶯》等書;主編及合編有《茫茫歸途》、《四川納西文化研究》、《錦官城遺事》等書。在各種雜誌、報紙上發表有大量文章。

創作背景

歷史學家貝克爾曾列舉過公元前49年愷撒越過魯比康河這一史實,他說,像這樣一樁貌似單純的歷史事實,實際上包括著100l樁更細小的事實,要把它們一一說清楚,至少需要一部790頁的大書。而對於藏彝走廊,它的神秘與滄桑,它的美麗與古老,即使是790部大書與浩瀚無邊的文字,也會顯得蒼白無力……20世紀80年代,著名學者費孝通先生根據民族學界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個新的民族學概念:“藏彝走廊”。在中國可稱之為民族走廊的約有兩處,第一處在西北,在地理學上稱為河西走廊;第二處在西南,在地理學上稱為六江流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該區域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地理單元,呈天然走廊型通道地帶,北連甘青黃土高原,南接雲貴高原,西靠青藏高原,東鄰成都平原,大體包括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邊緣、甘肅南部、青海東南部在內的交匯地帶,世居民族主要是藏語支和彝語支的民族,故費孝通將其稱為“藏彝走廊”。

藏彝走廓地形異常複雜,以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為主,地勢高峻,山嶺連綿,峰巒疊嶂,六條大江宛如六條蛟龍,在崇山峻岭之中開闢出一條條大峽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眾多瑰麗無比的自然景觀,九寨溝、黃龍鈣化池、四姑娘山、海螺溝、玉龍雪山、梅里雪山、麗江古城、瀘沽湖、三江併流……這些響亮的名字早已為全世界的旅遊愛好者所耳熟能詳。在這片區域內行車,時而穿雲奪霧、青山隱隱、流水悠悠,宛如一幅幅古典水墨寫意畫長卷;時而藍天白雲,雪山冰川交相輝映,鮮花滿地牛羊滿坡,明快亮麗的色彩形同一幅幅巴比松畫派的美麗油畫。

這條雕刻著大自然壯麗氣質的走廊帶,同時是漢藏兩大文化板塊的交匯帶,乾百年來,眾多民族在這條雄闊而富麗的走廊上繁衍生息,遷徙交融,使其成為舉世罕見的民族文化沉積帶,有著古老、多樣、豐厚、獨特等等文化特質,現今炙手可熱的“大香格里拉”、“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熱點文化圈、旅遊圈都分布在這個區域。在這條走廊內,生活著藏、彝、羌、納西、白、普米、苗、回、怒、哈尼、傈僳、獨龍等民族,這些民族中,包含有許多有待進一步識別的神秘支系及奇特人群。

近現代以來,西方眾多的探險家、學者都注意到這片區域是中國最重要、最有特點的“民族走廊”,代表性洋人如奧爾良王子、戴維斯、方蘇雅、大衛.妮爾夫人、小西奧多.羅斯福、金頓.沃德、喬治.弗端斯特、約瑟夫.洛克、赫伯特.斯蒂文斯、埃德加.斯諾、顧彼得等等,當他們在激昂的陽光中騎著矮種馬揭下這條民族走廊獨一無二的古老儺面,這一地區的真實面容令世界吃了一驚。

如今,旅遊業已成為藏彝走廊最大的招牌,昔日的淨域遊客蜂擁而至,熱火朝天的潮流里,一把巨大的雙刃劍已抵住了祖先的基業和傳統文化的喉嚨,這一切不由得令人想起多年前英國著名自然學家斯蒂文斯對該地區憂心忡忡的感慨。1929年,斯蒂文斯參加了美國總統奧多.羅斯福之子組織的“凱利一羅斯福探險隊”,橫穿雲南及康藏高原,當探險活動結束後,斯蒂文斯評價說:“毫無疑問,這在地球上是無與倫比的。高山、峽谷、河流、丘陵以及廣闊的森林,僅把它們的莊嚴壯觀描敘為氣勢雄偉、令人驚嘆是遠遠不夠的……希望現代文明不會打破這片神秘土地的寧靜與安詳;因為隨著道路的開通就會有汽車喇叭的喧鬧和汽油泵的污染出現,而所有這些令人厭惡的行為都是以人類進步作為名義的。至少我們要讓上帝創造的地球上保留一塊淨土,不受現代商業氣氛的破壞,我的期望是不是太多了?我只是更愛你;當心啊!別讓轉瞬即逝的娛樂遮住你的眼睛、浸入你的家園,占據你的靈魂,破壞你的幸福。”詩人里爾克曾說:“我們所說越多,能說反而越少。”也許,我們需要更多地記錄下一些有力的真實,這是做這套叢書的意義所在。面對藏彝走廊,我們慣常的視覺受到挑戰,心靈被意味深長的敬畏所覆蓋。

後記

本書出版之際,作為編者,心中充滿了感激。衷心感謝本書全體文字作者和圖片作者。感謝重慶出版社選中這個選題並出版本書。感謝叢書策劃陳涌先生。感謝叢書主編虎三兄的信賴。感謝我的彝族兄長羅慶春教授的無私支持,感謝胡小平、嘉日姆幾、梁準、吉郎伍野、俄木爾坡等朋友的協助。

感謝為本書付出辛勤勞動的朋友,正是在這么多人的協助下,這本有意義的書才得以順利完成。

目錄

這雄闊的走廊獨一元二(總序)

1940越西彝區遊記
站在莊嚴的城門前,我感到十分激動
年老的夫人承認我是她所見到的第一個歐洲人
帶著閃閃發光的短劍和獸皮盾牌,勇士們轉起圈來
所有的人在山坡上站了很長時間,一直目送著我們走遠
激昂的哭菩薩
長發能保佑靈魂和生命
留了46年的頭髮究竟有多長
一天一夜的相處,仿佛就是一年
補姆濕地冬日敘事
彝人失落的大自然樂園
保護補姆濕地的“狂人”綽號叫“四不像”
補姆濕地的前景
電視與革壩子的變遷
電視成為撬動草壩子生活的支點之一
電視機的象徵意義:面子
第一位買電視機的人是村支書
電視機搶占了火塘的風頭?
電視影像與傳統詩唱的對壘
鬼靈形象的顛覆
畢摩、德古:涼山的民閫婺態
吉米鎮:神人之媒
洛覺村:德古兄妹的故事
漫水灣彝人的另類生活
為了和高山彝族相區別,當地人叫他們“水田彝族”
介於彝漢文化中間的漫水灣彝人
變化已勢不可擋地來了
米易考察紀行
米易與攀枝花
吉姆家
彝語裡火把節叫“多楚”
茲嘎的故事
“轉腦殼”儀式
一個葵國人類學家眼中的彝族漆器
阿普村手工作坊中的漆器工藝
從傳統手工作坊到工廠產品
漆器大規模地成為商品
一個彝人的葬禮
成為祖先
竹子與柵欄
逝者上路
從儀式到創作藝術
羊圈村驅病魔儀式
一個會行喇嘛儀式的畢摩
身心俱疲
論治病
涼山彝人的臨終關懷
彝族人的生死觀
臨終狀態的界定
臨終關懷的特點
臨終病人的權利
美蛄“尼木措畢”送靈歸租儀式
招靈儀式
“三魂觀”與“祖界觀”
祭靈、淨靈和送靈
一個家文的禁霉
儀式場景
吸毒群體分析
2001年的觀察
2002年的禁毒進展
莊嚴的虎日
儀式與族人的關係
羊圈村彝女札記
耳環的由來
生活記錄
從這一代到下一代
訂婚喜宴
美姑黃茅埂的彝族年
彝族年的來歷
回沙洛爾河村過彝族年
“庫什朵博”這天
“庫什阿普計”這天
一個彝族人龔掌者的動物筆記
叫“軍甘”的獵狗
斷尾母牛
貓之母愛
廣場上的羊
唯美主義的高地(附錄)

盤點中國民族史書籍(二)

任何民族都有極端民族主義,漢族也不例外,它是與這個民族同生共滅的。
《說唐全傳》
《國史大綱》
《白話本國史》
《門巴族簡史》
《維吾爾族簡史》
《苗族通史》
《寧化縣誌》
《中亞東乾學研究》
《籌蒙芻議》
《雪妃娘娘和包魯嘎汗》
《清代蒙古志》
《來安縣誌》
《紅都保全:志丹縣》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史》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遼、宋、西夏、金卷》
《爾蘇藏族研究》
《瀘沽湖畔的普米人》
《族際認知:文獻中的他者》
《滇池東岸古彝村:昆明子君人歷史與文化》
《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系列:弓場神韻》
《涼山彝族鄉土紀實:火焰與柔情之地》
《藏史新考》
《汪寧生藏西南民族老照片》
《土家族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
《清朝治理侗族地區政策研究》
《納西學論集:習煜華》
《東北亞時代的朝鮮族社會》
《裕固族東鄉族保全族社會歷史調查》
《白語與白族歷史文化研究》
《民族研究文存》
《西南民族研究書系:納西族歷史文化研究》
《閔台移民系譜與民系文化研究》
《藏彝走廊民族歷史文化》
《雲南回族歷史與文化研究》
《新疆世居民族》
《儀式:崇拜與有序的神聖》
《中國民族地區市場化問題研究》
《資治通鑑故事》
《一本書讀懂大唐史》
《猶太秘史》
《千古大變局:影響近代中國的是一個關鍵人物》
《台灣民眾抗日史》
《晉朝那些事兒》
《隋亡唐興七十年:家國天下的父子兩代》
《跟大師學國學:三國史話》
《南北朝那些事兒:劉裕拓跋珪卷》
《重返五四現場:1919,一個國家的青春記憶》
《帝國的惆悵:中國傳統社會的政治與人性》
《歷史不忍細讀》
《名家講壇:漢唐精神》
《衛拉特蒙古史綱》
《中國民族史兩種》
《中國近代史八種》
《中國歷代帝王世系年表》
《歷史謎團》
《紫禁城的黃昏》
《歷史大脈絡》
《賈志剛說春秋之5:吳越興亡》
《2008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發展報告》
《百苗圖疏證》
《桂北瑤歌的文化闡釋》
《北極民族學考察筆記》
《柯爾克孜族社會歷史調查》
《民族大遷徒》
《山東通史:先秦卷》
《李克郁土族歷史與語言文字研究文集》
《三代人與三個時代的對話:近現代陝甘寧青回族家族社會研究》
《明朝經營百夷研究》
《台灣先住民史》
《中國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
《清末民初壯族土司社會研究:以廣西大新縣境為例》
《蒙古史經典著作:蒙古黃金史綱》
《裕固族民族過程研究》
《青海省回族撒拉族哈薩克族社會歷史調查》
《世界視野中的回族》
《北方民族史十論》
《民族史視角下的近代中國論稿》
《鄂西民族地區發展史》
《中國古代和親通史》
《羌族簡史》
《南疆農村社會》
《蒙曼說唐:武則天》
《佤族簡史》
《內蒙古歷史文獻叢書之五和林格爾廳志略》
《革命年代》
《中國少數民族原始宗教經籍彙編:畢摩經卷》
《中國歷史年表》
《閔台民族史辨》
《仫佬族簡史》
《帝國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紀事》
《蒙古源流:新譯校注》
《侗族社會歷史調查》
《雲南山地民族文化生態的變遷》
《國語集解》
《中國歷史未解之謎大全集》
《木基元納西學論集》
《春秋戰國的那些CEO們》
《紅牆見證錄》
《中國南方回族古籍資料選編補遺》
《藏彝走廊西部邊緣民族關係與民族文化變》
《西部地域文化心態與民族審美精神》
《安多藏族牧區社會文化變遷研究》
《保全族簡史》
《中國人盜墓史》
《雲南方誌民族民俗資料鎖瑣編》
《史林遺痕》
《最後的長房·基諾族:父系大家庭與文化變遷》
《內蒙古歷史文獻叢書之二西盟會議始末記》
《多維民族文化邊界地帶民族社會文化變遷研究:以丹噶爾臧人為視點》
《人類未解之謎》
《哈薩克跨國民族社會主義比較研究》
《馬壽千回族史志論集》
《漢村與苗鄉:從20世紀前期滇東漢村與川南苗鄉看傳統中國》
《青海湖畔的人與神》
《西川羌族特殊載體史料研究》
《民國江蘇省會鎮江研究》
《跨越時空》
《藏彝走廊:文化多樣性、族際互動與發展》
《明代西海蒙古史研究》
《當代雲南景頗族簡史》
《帝王世紀·世本·逸周書·古本竹書紀年》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
《滿洲民族共國體形成歷程》
《中國民族史研究60年》
《尤中文集》
《滇桂地區與越南北部上古青銅文化及其族群研究》
《兩晉南北朝史》
《羌族》
《中國朝鮮族移民史》
《中國歷史風雲錄》
《漢朝宮廷秘史》
《大廠回族自治縣誌》
《湖北回族古籍資料輯要》
《西夏學》
《哈尼族社會歷史調查》
《大家庭:中華民族巡禮》
《清初遺民社會》
《西安事變新探:張學良與中共關係之謎》
《簡明西夏史》
《體制政策與蒙古族鄉村社會變遷》
《天公不語對枯棋》
《鄂溫克民族傳統社會與文化》
《多元融通的回族文化》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通史:西晉十六國卷》
《文化傳承與民族教育田野調查:三十三位涼山彝人訪談錄》
《西域往事:新疆最後一個王公200年的家族記憶》
《台灣平埔族群文化變遷之研究》
《女真:滿族建國研究》
《騰飛的鄂溫克》
《侗族簡史》
《中國地方志集成·省志輯:江西》
《守望故土:長治回族六百年》
《安木多東部藏族歷史文化研究》
《黔南苗蠻圖說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