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人在桂林·畫集》

《歷史文化名人在桂林·畫集》

《歷史文化名人在桂林·畫集》,介紹了84位各個歷史時期的人物,他們對桂林的貢獻,他們的歷史地位,他們的出身、經歷、個性各不相同。《畫集》除了人物畫像及其文字介紹外,還附有數幅古代歷史遺址和地方風情畫。這些分布在桂林四周的古遺址、古運河、古陵墓和古城鎮,從不同時期、不同角度反映了桂林的歷史文化。它們和歷史人物畫像互為襯托。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書名:《歷史文化名人在桂林·畫集

《歷史文化名人在桂林·畫集》 封面《歷史文化名人在桂林·畫集》 封面

作者:沈豐明繪/著

ISBN號:7-5405-2950-4/K·29

價格:CNY360.00

發行地:廣州

出版社:新世紀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年4月

頁數:184頁

開本:889mm×1194mm1/16

目錄(部分)

靈渠第一人——史祿

史祿畫集內收人物畫-史祿

伏波將軍——馬援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李渤
修浚靈渠第四賢——魚孟威
讀書岩主人——顏延之
東渡日本的大唐高僧——鑒真
桂林第一位狀元——趙觀文
開創詩壇新篇章——曹唐
桂林詩才——曹鄴
訾家洲亭記——柳宗元
北宋四大家之一——黃庭堅
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
書畫博士米南宮——米芾

米芾畫集內收人物畫 - 徐霞客

勤政不息——范成大
千古名句——王正功
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
明代首輔——蔣冕
明朝內閣大學士——呂調陽
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
血染疊彩浩氣長存——瞿式耜、張同敞
中國畫聖——石濤
大清名臣——陳宏謀

三元及第——陳繼昌
獨鍾桂林情——嚴永華
晚清四大詞人之一——王鵬運
清末“臨桂詞派”詞學家——況周頤
清末名士——唐景崧
改良派領袖——康有為

武昌起義總指揮——蔣翊武

畫集內收人物畫 - 徐霞客畫集內收人物畫 - 胡志明

桂林第一位女同盟會員——靳永芳
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軀——孫中山
民族瑰寶——宋慶齡
中國地質之父——李四光
古文學者詩詞才子——朱蔭龍
灕水淚——小飛燕
壯志酬新天——陳光
首舉義旗的桂系將領——周祖晃
愛國商人——盧燕南
隨解放大軍南下桂林——西蒙諾夫
二十世紀大儒——梁漱溟
一代戰將——李天佑

壯族史學奠基人——黃現璠
西部歌王——王洛賓
百壽城牆——壽城

畫集內收人物畫 - 徐霞客畫集內收人物畫 - 徐霞客

靖江王墓群遺蹟——堯山
中國第一條運河靈渠——興安
恭城孔廟——恭城
古鎮大圩——靈川
嶺南名剎湘山寺——全州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桂林
靖江王府——桂林
史前文明甑皮岩——桂林

成書背景

2003年6月,著名畫家沈豐明在桂林花橋展覽館舉辦個人畫展——桂林歷史文化名人·畫展。開幕式當天,桂林市文化藝術界名流紛紛到會祝賀,市有關領導出席,並舉行了開幕式剪彩議式。此次展覽主要展出沈豐明個人近年來創作的

歷史文化名人畫展開幕式(地點:桂林花橋展覽館)歷史文化名人畫展開幕式(地點:桂林花橋展覽館)

油畫作品80餘幅,所有作品皆為首次展出。作品題材全為人物畫,主要描繪歷史上各個時代與桂林有關的歷史文化名人。眾所周知,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山異水自然地靈人傑,藏龍臥虎。古有趙觀文、曹鄴、蔣冕、呂調陽、石濤、陳宏謀、陳繼昌、王鵬運、況周頤、唐景崧、近有馬君武、鄧家彥、李任仁、白鵬飛、李宗仁、白崇禧、周祖晃、梁漱溟黃現璠李天佑(以出生年為序)等一大批出生或長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名人,成為“文化名城”桂林的驕傲。而此次專門介紹以桂林歷史文化名人為主的畫展在桂林歷史上尚屬首次,因而引來了文化底蘊深厚的桂林文化藝術界熱議,畫展開辦期間,參觀者絡繹不絕,眾多媒體對此進行了跟蹤報導。為此,畫展開辦期間,又開辦了“桂林歷史文化名人·畫展”,桂林市文化藝術界名流100多人出席,入會者對畫展的開辦從而弘揚桂林歷史文化予以了高度評價,各自提出了一些良好建議,期待作者今後能將畫展作品結集出版,以發揮其歷史作用。作者沈豐明回響桂林市文化藝術界的熱烈呼籲,經過兩年多的準備和對人物畫作的增補,使得大型畫冊《歷史文化名人在桂林·畫集》於2005年4月出版問世。

作者簡介

歷史文化名人畫展座談會(地點:三元及第酒樓)歷史文化名人畫展座談會(地點:三元及第酒樓)

沈豐明,曾用名沈復明,1935年10月出生,浙江海鹽人,1957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早期資深會員(全國證號590),早年曾從藝上海,七十年代初支內廣西。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其作品分別為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發行年畫、宣傳畫四十餘幅。由中國電影發行公司出版《51號兵站》、《蠶花姑娘》、《英雄小八路》、《雙珠鳳》、《年青一代》、《劉三姐》等電影海報十餘幅。其作品《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為中國美術館收藏,《歌唱大團結》由國家對外文委收藏,為世人所知的《備戰備荒為人民》、《到工農兵去》、《做紅色接班人》、《反對帝國主義爭取民族解放》、《大寨花盛開》、《灕水春風客舟輕》、《58年毛主席與廣西各族人民在一起》等已被多家藝術拍賣公司收購。如今作品涉及水彩、油畫、國畫小品等。曾多次舉行個展,作品為國內外名士收藏,有大型畫冊《歷史文化名人在桂林畫集》正式出版,正在編輯出版有《豐明歷年作品選》、《南國風韻豐明水彩油畫作品集》以及反映中華文明、儒學文化的大型畫冊(合作)《尋中華之根,弘孔子之道》等即將問世。

沈豐明的創作理念是在傳統基礎上的出新,不跟風、不排斥、尊重多種藝術形式並存、主張百花齊放,各領風騷。其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紐約東方畫廊、日本熊本展館、新加坡貿展館等地展出。

畫集作者沈豐明大師畫集作者 - 沈豐明大師

沈豐明的美術作品有大量的娛樂欣賞性的文人畫,如水彩和國畫小品,但更具特色的精心之作,往往都切中時代主脈,緊跟當時政治形勢,反映了那些年代的時代特徵,為多家出版社競相出版,因而是更具歷史價值的美術作品。沈先生現今的作品仍以抓時代特徵為先導,切入社會某些層面,如:反映義務教育到山寨的《陽光初照》、渴望改變家鄉面貌的《大山背後》、妙齡村姑嚮往外面世界的《心飛遠方》、艱難撿生活的《生計》、以及呼籲環保的《僅剩的綠洲》等等,體現了畫家對社會的關注和責任,這在美術新潮強力衝擊的今天,更顯得難能可貴。
2009年五月,北京保利拍賣公司春季拍賣會,開始拍賣沈豐明的作品,其中有《萬眾起舞》等四幅作品,以72萬元拍賣成交;《1958年毛主席到廣西》以56萬元拍出。

內容簡介

《歷史文化名人在桂林·畫集》,介紹了84位各個歷史時期的人物,他們對桂林的貢獻,他們的歷史地位,他們的出身、經歷、個性各不相同。《畫集》除了人物畫像及其文字介紹外,還附有數幅古代歷史遺址和地方風情畫。這些分布在桂林四周的古遺址、古運河、古陵墓和古城鎮,從不同時期、不同角度反映了桂林的歷史文化。它們和歷史人物畫像互為襯托。

特點

這部《畫集》,既是一部歷史文化內容十分豐厚的學術著作,同時又是一部圖文並茂,形象直觀,雅俗共賞的歷史文化普及讀物。寓“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於一體,而且用中、英、日三種文字介紹收錄人物生平簡歷,頗具特點,畫集所用紙張及裝幀豪華精印出版,與眾不同,具有高品質的特點。

畫集代序(摘要)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旖旎多姿、舉世聞名的桂林山水。古往今來人們的共同勞動,創造了豐富多彩、自具特色的桂林歷史文化。今天,桂林正以風景旅遊和歷史文化名城兩頂桂冠面向世界。

《歷史文化名人在桂林·畫集》 封面《歷史文化名人在桂林·畫集》 封面

根據已知的考古發現,約在三萬年以前,桂林這塊風水寶地已有原始先民生息、勞動和繁衍。秦開靈渠,桂林地方首得中原風氣之先。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始安縣,開始了桂林地方的政治建制。此後建制名稱和管轄區域雖屢有改變,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桂林地方逐漸成為嶺南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之一。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置廣南西路,路治桂州,桂林從此成為廣西首府所在,直至近代。重要的區域位置和政治、軍事開拓的需要,桂林從秦漢時起和中原以至海外的交往日益頻繁,不少文人墨客、官吏、商人、使者和僧侶從四面八方來到桂林,他們有感受於桂林的山水風情,留下了豐富的詩文書畫、宗教建築、摩崖石刻和動人的故事傳說。到了近代,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大批文藝戰士,學者名流匯集桂林,為抗日救亡和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奔走呼喊,譜寫了輝煌的抗戰文化。改革開放以後,國際間的交流迅速發展,不少國外的人士和旅遊者接踵而來,一些重要的國際會議在桂林召開,他們或對桂林的山水人文作出了美好的評論,或為創造人類美好的明天寫下了重要的會議紀要與宣言。古往今來這些中外旅桂之士和桂林人一道,構建了燦爛厚實的桂林歷史文化,也為發展和介紹桂林做了十分有益的工作。

長期以來,介紹和弘揚桂林歷史文化者不乏其人,但多以文字和口頭的形式出現。而豐明先生獨闢蹊徑,通過深入細緻的歷史發掘和思考,選取了從秦漢到當代對桂林歷史文化作出貢獻,具有代表性人物八十餘人。他們之中,以所處的歷史時代論,有古代人物和近現代人物;就貢獻而言,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教育、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豐明先生以繪畫創作尊重自然現實的手法,用《歷史文化名人在桂林·畫集》(以下簡稱畫集)的形式,以人系事,人物畫像為主,輔以必要的文字說明,使圖與文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歷史和形象地展現了他們對豐富和發展桂林歷史文化的貢獻。

《畫集》內收人物黃現璠生平中、英、日三國文字介紹《畫集》內收人物黃現璠生平中、英、日三國文字介紹

歷史文化是人們社會活動和思想感情的紀錄,魯迅先生說:“一個沒有文化名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有了文化名人不知道尊重的國家是可憐的奴隸之邦。”所以從這層意義看,這本書出得及時,說填補了一項空白毫不為過。豐明先生的《畫集》,不但通過一幅幅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畫像,幫助我們了解桂林的歷史文化,也讓我們從中得到一種藝術美的享受。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許多歷史人物沒有留下可供創作參考的形象資料,難免給創作帶來一定難度。而豐明先生憑藉對他(她)們的歷史實踐、歷史背景、性格特徵的深入研究,突出了歷史人物的神情特徵,以傳神之筆把他(她)們介紹給讀者。對於那些有玉照存世的歷史人物,豐明先生也不滿足於依樣葫蘆,而是努力捕捉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歷史作為的閃光點,力求做到形似與神似的和諧統一。這種在原有基礎上的艱苦再創作,正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歷史感悟和藝術實踐的功力。
當然,象豐明先生一樣的《畫集》形式,頌揚和推介桂林歷史文化,至今還屬前無古人的創新之作。因屬創新,其中難免有不足之處,要求它盡善盡美,是不切實際的。我們讚賞的是他匠心獨運,自成一家的開拓精神;是他繪聲繪色的一幅幅頗富歷史神韻的桂林歷史文化人物畫。通過這些人物形象的介紹,讀畫如讀史,大有助於我們領悟兩千多年以來博大精深的桂林歷史文化。

這是一項桂林文化建設。

這是一道桂林旅遊人文景觀。

這是一部“愛我桂林”的愛國主義教材。

這是一篇弘揚桂林本土文化的歷史長卷。

評價

《歷史文化名人在桂林·畫集》於2005年4月出版後,桂林市文化藝術界在當初畫展開辦地“桂林花橋展覽館舉辦了畫集出版座談會,桂林市文化藝術界名流紛紛到會祝賀,對這新部精美大型畫集的出版予以了高度評價。同時,一些了媒體也紛紛報導,予以了高度讚揚。

書中人物摘介

鑒真

鑒真(公元688—763年),江蘇揚州江陽縣人,俗姓淳于,齊國淳于髡大夫之後。l4歲,隨父親到揚州大雲寺參佛,當他一見到佛像,即感到佛心在動,立志出家,16歲進大雲寺當了沙彌,l8歲受菩薩戒,師從天下四百餘州的“受戒之主”道岸律師學習律學,21歲到長安實際寺隨弘景禪師受具足戒,至此成為朝廷承認的正式僧侶,取得了講授律學的資格,26歲開始開壇講經引法。黲天寶元年(公元742年),55歲的鑒真已成為唐朝淮南江左有名的律僧,接受日本留學僧榮睿、普照的邀請,他決定東渡,到日本傳道弘法,擔任授戒大師。

畫集內收人物畫 - 徐霞客畫集內收人物畫 - 鑒真

四次東渡失敗後,於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六月,61歲的鑒真組織了第五次東渡。當坐船自舟山群島駛航越海時不幸又遇上強大颶風,船頓時失去方向,從東海漂流l4天剄達了南海,最後在海南島最南端的崖縣始得泊岸。第五次東渡又告失敗。幸好,他們在海南受到地方長官馮崇債居士的熱心護送,渡過瓊州海峽,抵達雷州半島,回到了大陸。
這時,年過63歲的鑒真由於五次東渡失敗的打擊過大,尤其是第五次東渡的慘重受挫,加之海風侵襲和海島的暑熱,已是病魔纏身,眼疾加重,視力劇烈衰退。然而他仍不動搖,決意擇路北返,再圖東渡。
當時的桂林是嶺南西道桂管經略治所的的始安郡城。這裡的最高地方長官為都督馮古璞,經略桂、梧、賀、柳等十四州的軍政。馮都督是位居士,久聞“授戒大師”鑒真的盛名,又極其欽佩他東渡的驚人毅力。當高僧一行到達的這天,馮都督親自步行到南門外迎接,在見到鑒真時即跪地膜拜,接足而禮,極表盛情。
自武德初至開元末,是唐代的繁榮時期,佛教在官方、民間是極為興盛,居士頗多,桂林城內外,寺塔林立,禪樂陣陣,中外高僧多有蒞臨。
接迎之後,馮都督則陪同鑒真一行進入開元古寺住。他親自治齋,供養眾僧。鑒真和尚學識淵博,道行高深,贏得了當時桂林佛教界的一致稱許,並為人敬仰。在桂林僧眾和馮都督的一再要求下,鑒真終於答允主持授戒大典。

《畫集》內收人物黃現璠生平中、英、日三國文字介紹《畫集》內收人物黃現璠生平中、英、日三國文字介紹

來到桂林後,鑒真看見了揚州那樣的冬雪和梅花,看見了四季分明的氣候,心情舒暢了,日漸恢復了健康。他在桂林時常講經弘法,與眾僧、居士宣講“金剛經”、“華嚴經”、“法華經”等經典,聽經每達乾餘人。除主持佛事、開壇受戒外,他還施藥治病,解除百姓疾苦,不知不覺間,一年時間轉瞬即逝。
鑒真在桂林的傳律授戒,很快地傳遍了整個嶺南,嶺南東道南海郡(今廣州)都督盧奐很是羨慕,下牒各州要接迎大和尚到南海傳播佛法。鑒真接受邀請,決定由西再東行,在南海弘法之後,擬改道韶州北上。
臨行這天,桂林的僧侶和百官齊集象鼻山古渡送行。馮都督熱淚盈眶,依依不捨地扶送大和尚登船,最後合十嘆道:“這輩子古璞與大師恐怕是難以再見面了,下次我們只能在彌勒的天府里才能相見了。”說畢,悲泣而別。眾人也都一一含淚惜別。
鑒真一行告別桂林後,順桂江乘舟東行,經陽朔縣城、平樂縣城,七日後到達梧州,再沿西江舟行抵達南海郡。一路之上,都受到官員、僧道、父老的迎送禮拜,供養承事。只是,不幸在端州途中,弟子祥彥不幸去世,榮睿和普照也相繼離他而去。
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十二月十日,已是65歲高齡且盲目的鑒真大和尚,憑藉驚人的毅力和信心,終於取得第六次東渡的成功,他致力於日本弘法布道,成為日本佛教律宗的開山祖。
鑒真和尚不畏艱險,為弘揚佛法,歷時十二載先後六次橫渡茫茫大海,最後成功東渡日本傳經布道的壯舉,受到世人的敬仰,也成為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橋樑。

鑒真畫集內收人物畫-趙觀文

趙觀文

趙觀文,生卒年不詳,廣西臨桂人。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參加進士考試,名列第八。嗣後,落第舉子憤然抗訴,指責考官崔凝營私舞弊,昭宗為平公憤,下詔並親至武德殿,命翰林學士陸康主持重試。昭宗親自閱卷,誇讚趙觀文“才藻優贍,義理昭宣,深窮體物之能,曲盡緣情之妙,所試詩賦,辭藝精通,皆合本意”,遂欽定第一,成為廣西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官至翰林侍講學士。趙秉性耿直,為官公正,對宮廷和權貴的專橫跋扈甚為不滿,後因言語違迕權臣劉季述,又因不願與宰相崔胤同流合污,故託病辭職歸里。趙博學多識,筆妙韻高,“彩筆冠群倫”,其詩文為名士所稱道。桂州長史朱韞在新修堯舜祠落成之際,曾特請趙撰寫《桂州新修堯舜祠祭器碑》。清人於凌漢等後在趙家鄉橋頭村敬立“趙狀元故里”碑以垂永久。
曹鄴(約816~875)唐代詩人。字業之,一作鄴之。廣西桂林人。自幼聰穎,勤於攻讀。唐大中四年(850)中進士,歷任天平節度使幕府掌書記、太常博士、禮部郎中、吏部郎中、洋州刺史。後辭官南歸,遷居桂林城北阜財坊,以讀書、寫詩、教館自娛。其詩多吟詠故鄉山水景色和田園風光,鄉土氣息濃郁,如《題廣福岩》、《東郎山》、《西郎山》、《東洲》、《遷居桂林寄陽朔友人》等。其故居在陽朔縣城北面的龍頭山和北鹿山之間。後人在其故居處修造了曹公祠堂、曹公書院。據傳及第前曾在天鵝山下石岩讀書,後此處被闢為曹鄴讀書岩。岩口存有民國年間朱謨題的"曹鄴讀書岩"5字榜書及明朝解縉的《曹鄴讀書岩》詩刻。有詩集3卷,後只存2卷,《全唐詩》收其詩108首。

蔣冕畫集內收人物畫-蔣冕

蔣冕

蔣冕(1462年~1532年),字敬之,一字敬所,號湘皋。縣城北隅(今廣西全州鎮北門一帶)人。明朝弘治、正德兩朝及嘉靖前期重要政治人物,官至首輔內閣大學士(正德年間代廷和為首輔僅兩月),是全州有史以來朝中最高職務者。成化十三年(1477年)舉鄉試第一,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與兄蔣升同登進士,選庶吉士。弘治十三年,歷司經局校書。正德中,累官至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典誥敕,進禮部尚書,仍掌府事,正德十一年入閣為大學士,十二年加太子太傅,十四年扈帝南征還,加太子少傅兼太子太傅、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正德十六年,帝崩,助楊廷和協誅江彬。嘉靖三年(1524年)官至首輔內閣大學士。議大禮時反對世宗為生父立廟被奪職削官。卒於家。隆慶初年(1568年)敕令復官,諡文定。著作有《湘皋集》、《瓊台詩話》等。

呂調陽

呂調陽(1516~1580)明文淵閣大學士。字和卿,號豫所,諡文簡。廣西桂林人。自幼聰穎,刻苦攻讀。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廷試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編修,後歷任國子監祭酒、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少保、太保、少傅兼太傅、吏部尚書等。留京近30年,以廉正聞名。教育監生時,注重言傳身教,先德而後藝;為穆宗帝講學,引經據古以規時政,深得朝廷敬重。能文能詩,古雅淳厚。與張居正合編《帝鑒圖說》,並纂修嘉靖、隆慶兩朝實錄。萬曆六年(1578)秋,因病辭官歸鄉。撰有《佛塔寺碑》、《全州建庫樓記》、《勘定古田序》、《奉國中尉約畲墓志銘》等碑。卒於桂林,葬北郊獅子嶺。

唐景崧

唐景崧唐景崧

唐景崧(1841—1903),字維卿,廣西灌陽人。同治四年(1865年)進士,選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光緒八年(1882年),法越事起,自請出關赴越南招劉永福黑旗軍。次年,抵越南保勝,勸劉永福內附。以功賞四品卿銜,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張之洞令其募勇入關,編立四營,號景字軍,入越參加抗法鬥爭。中法戰爭結束後,率軍回國。以功“賞花翎,賜號迦春巴圖魯,晉二品秩,除福建台灣道”。光緒十七年(1891年)遷布政使。二十年,署理台灣巡撫。

石濤畫集內收人物畫-石濤

石濤

石濤(1642-1707)清代傑出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發為僧後,更名元濟、超濟、原濟、道濟,自稱苦瓜和尚,游南京時,得長竿一枝,因號枝下叟,別署阿長,鈍根,山乘客、濟山僧、石道人、一枝閣,他的別號很多,還有大滌子、清湘遺人、清湘陳人、靖江後人、清湘老人、晚號瞎尊者、零丁老人等。廣西全州(今全縣)人。明靖江王朱贊儀十世孫,父亨嘉因自稱監國,被唐王朱聿鍵處死於福州。時石濤年幼,由太監帶走,後為僧。凡山水、人物、花果、蘭竹、梅花,無不精妙。且能熔鑄千古,獨出手眼。其構圖之奇妙,筆墨之神化,題詩之超逸,都表現了他的風骨,早脫前人窠臼。他輕視泥古不化之風,是明末清初畫壇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強調“畫家要面向現實,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盡奇峰打草稿”,創造自己的藝術意境。要“借古以開今”,從實際生活中獲得感受。其創造性,就表現在他個人心情與自然的交流,達到從古人入、從造化出的藝術境界。他的皴法是為山川“開生面”,用得很靈活。他分析畫中的“點”說:點有雨雪風睛,四時得宜;點有反正陰陽襯貼;點有夾水惡化墨,一氣混雜;點有含苞藻絲,纓絡連牽;點有空空洞洞,乾燥沒味;點有有墨無墨,飛白如煙;點有似焦似漆,遢透明;點更有兩點,未肯向人道破;有沒天沒地,當頭劈麵點;有千岩萬壑,明淨無一點。直到年老力衰病重時,仍作設色山水冊書畫各十二幀。作品有:《松鶴圖》、《十六阿羅應真圖卷》、《疏竹幽蘭圖》、《枯墨赭色山水》、《雲山圖》、《蘭竹圖》、《喬松圖》以及《山水冊》。

陳繼昌

陳繼昌畫集內收人物畫-陳繼昌

陳繼昌中國最後一位“三元及第”者,廣西臨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號蓮史。生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由於陳繼昌抱病應殿試而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聲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稱。他是中國科舉史最後一位“三元”狀元。
陳繼昌在翰林院修撰國史三年後,被派放外任。歷任陝西、甘肅、順天等鄉試典試官。道光六年(1826)任會試同考官。道光十年後,歷任山東兗州知府、直隸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職。曾任山西、直隸、甘肅、江寧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進京受道光帝嘉勉。道光二十五年,官至江蘇巡撫。一年後,因病辭官,回歸故里。臥病三年,病故於家中。
陳繼昌多任外放官,所到之處,他辦事公正廉明。做了許多興利除弊、促教興文的事情。尤以興修水利,深得民心。
陳繼昌善書法,有書法大家風範。能詩文,著有《如話齋詩存》。另有文《殿試策》。

陳宏謀畫集內收人物畫-陳宏謀

陳宏謀

陳宏謀(1696~1771)清代宰相。原名弘謀,因避諱改"弘"作"宏",字汝咨,號榕門。廣西桂林臨桂人。家境貧寒,幼好讀書,從小立志"為世人所不能作之事"。雍正元年(1723)鄉試第一,同年中進士。從雍正七年(1729)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總計為官42年,外任35年,歷3府、12行省,21任官職。乾隆二十九年(1764)入閣,先後為協辦大學士、東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太子太傅。乾隆三十四年(1769)春,病重辭歸,病逝于山東兗州途中。在江蘇任職時,獎廉懲貪,清結案牘,剔除積弊,改善社會風氣,治水利民。在雲南設立義學700餘所,濟世利民,開墾荒地,廣種雜糧,設社倉以備災荒之年;鼓勵雲南人廣開銅礦,發展經濟。在天津注重治水。在江西治平水患,造橋便民,充實倉儲。在陝西教民灌溉,注重農桑,修治古陵,保護文化。在河南堵塞黃河缺口,籌辦豫蘇河工,倡種堤柳。在福建解除商船載米限制,準久居外地人回籍,嚴定結訟期限。在湖廣時期嚴禁在洞庭湖壅水為田,運倉谷濟江南,彈劾楊灝,緝治盜匪。為官一生,政績卓著,深為乾隆賞識,多次被召見,傳旨嘉獎,贈詩鼓勵。治家亦有方,子孫連連中舉及第,有"五代連科"之稱。一生著書150多種,主要有《培遠堂全集》、《五種遺規》

孫中山

孫中山畫集內收人物畫-孫中山

孫中山(1866-1925),本名孫文,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是醫師、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國民族主義者、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亦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其後以此稱謂對孫文的慣稱為“孫中山”。
孫中山早年受基督教會教育,認識西方世界較深,通曉官話、粵語、英文、日語,有醫生資歷,倫敦蒙難後引發政治風波,使其在中外享有知名度,被多數外國人視為革命領袖。而在國內,多數革命者也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革命組織的代表人物,因此在武昌起義後順利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為建立中華民國政府的革命發起者之一,由他所提出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晚年推動聯俄容共政策,使得中國共產黨得以在國民黨內部迅速發展,是海峽兩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

梁漱溟畫集內收人物畫-梁漱溟

梁漱溟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煥鼎,字壽銘、蕭名、漱溟,後以其字行世.1893年生,廣西桂林人,在北京長大。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學者、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是現代新儒家學派的開山之人,也是鄉村建設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
1916年,在《東方雜誌》上發表學習佛學的心得《究元決疑論》,很受北大蔡元培校長的賞識,決定聘他為印度哲學課程的特約講師.1921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重要著作《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在此書中,梁漱溟“批評東西文化各家學說,而獨發揮孔子哲學”,“並指出世界最近未來將是中國文化的復興”。這使他成為著名的文化保守主義者和新儒學的開啟者。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開始了與陶行知黃炎培晏陽初的工作類似的鄉村建設運動。1931 - 1937年,他創辦的鄉村建設研究院,以山東鄒平為實驗基地,對當地的政治、風俗習慣、戶籍管理等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造。他的革新思想和成功經驗,在國內外形成了深遠的影響.從二十多歲就吃素,堅持素食七十餘年。1988年去世,時年95歲。

黃現璠畫集內收人物畫-黃現璠

黃現璠

黃現璠(1899-1982),中國現代歷史學家、民族學家、人類學家和教育家。原名甘錦英,廣西扶綏人,壯族。曾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從事歷史學和民族學研究五十年,通曉官話、粵語、英語日語壯話、瑤話、侗話,在通史、社會史、生活史、學運史、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和語言學等方面造詣頗深,貢獻卓著,成為壯學開山祖師和中國第一個民族學派“八桂學派”的開派領袖以及當代歷史學界“無奴學派”(簡稱無奴派)創始人。他在大學致力於教育事業近五十年,晚年又在桂林創辦灕江業餘大學,桃李滿天下,影響深遠。1999年11月,廣西師範大學隆重舉辦“黃現璠教授誕辰一百年紀念座談會”,會後編印《黃現璠教授誕辰百年紀念文集》和出版了《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黃現璠在桂林生活工作40餘年間,一直擔任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學院(現廣西師範大學)教授,為桂林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李天佑

李天佑李天佑

李天佑,廣西臨桂縣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百色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排長、特務連連長,紅三軍團第五十八團副團長、團長,紅三軍團第五師十三團團長、師長、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第十團團長,紅一軍團第二師副師長、第四師師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團長、副旅長、代旅長。一九三九年赴蘇聯學習軍事。解放戰爭時期,任北滿軍區參謀長,松江軍區司令員兼哈爾濱市衛戍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三十八軍軍長,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兼軍區軍政幹部學校校長,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中央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