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良方》

《婦人良方》系南宋陳自明所撰於1237年,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內容完備的婦產科專著,至今已有760餘年歷史,《婦人良方》有若干房中術的引述或輯錄,但創新思想不多。《婦人良方》中的遺傳思想對我們現在大力提倡的“優生優育”有很多借鑑之處和指導意義。

基本信息

簡介

《婦人良方》《婦人良方》

《婦人良方》系南宋陳自明所撰於1237年,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內容完備的婦產科專著,成書於嘉熙元年(1237年),至今已有760餘年歷史,又名《婦人良方大全》、《婦人大全良方》、《婦人良方集要》。二十四卷。本書整理編輯了宋以前有關婦產科的著作。在中醫婦產科發展史上,該書起了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調經 、眾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 、產難 、產後八門,24卷,266論,1118方,48例醫案。書中引錄南宋前與婦產科有關的醫書近30種。該書在編寫體例上分門列病,每門又分若干病證,分述各病的病因、證候及治法。在論治方面,書中涉及婦人在不同生理階段的各種疾病近200 余種。總結出“產前先安胎、產後先補益”等治療大法。該書還保存了大量已佚的中醫婦產科文獻及其他佚書中的有關資料。

版本

流傳既久,版刻紛雜,據《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著錄,其各種版本多達30餘種。今親考存世的各種版本,以元·勤有書堂本為底本,經與眾多版本比較,認為元·勤有書堂本保存良好,字跡工整且很好地反映了陳氏原著的面婦科著作。此書後經明·薛己校注,名《校注婦人良方》,除增刪了部分內容外,還逐篇附加按語及治驗。現存多種明清刻本、《四庫全書》本、《醫學大成》本等。1949年後有點校、排印本。

評價

《婦人良方》有若干房中術的引述或輯錄,但創新思想不多。《婦人良方》中的遺傳思想對我們現在大力提倡的“優生優育”有很多借鑑之處和指導意義。該書是我國較早的一部婦產科專著,加上全書匯集了《傷寒雜病論》《諸病源候論》《經效產寶》等40餘種醫籍中的婦產科醫學理論與臨床經驗,並結合了陳氏宗傳秘方及個人多年豐富的臨床實踐,因此對豐富婦產科中醫理論、指導臨床有較高學術價值。

作者陳自明

陳自明陳自明
陳自明,字良甫,南宋臨川人,約生於南宋紹熙至鹹淳年間。 陳自明祖上三代行醫,至陳自明,其學術上最有成就,成為當時一大名醫。 陳自明在南宋嘉熙(公元1237~1241年)間為建康府明道書院醫學教授。於醫學理論加以深刻探討,對中醫婦科與外科進行了精深的研究和全面的總結,著有《管見大全良方》(已佚,僅在《醫方類聚》一書中存有散在內容)、《婦人大全良方》、 《外科精要》等。

《婦人良方》校注補遺

《婦人良方》校注補遺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於1991年2月出版的一部方劑學專著,作者宋朝陳自明,本書對《婦人良方》進行了校注補遺。

方劑選錄

參附湯

明版《婦人良方》明版《婦人良方》

處方來源:《婦人良方》
藥物組成:人參30克 炮附子15克 生薑15克 大棗5枚
用法用量: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劑。
方劑功效:益氣溫陽散寒。
方劑主治:陽氣虛寒,自汗惡寒,或手足逆冷,大便自利改臍腹疼痛,或汗多發痙等症。
本方證以自汗惡寒,於足逆冷,脈微弱為辨證要點。②本方用治慢驚風,大汗亡陽。③本方之人參,救急時可用吉林參或高麗參。④水方可用治心力衰竭,休克型肺炎,竇性心動過緩;各類疾病病程中休克,血壓下降,經治血壓上升而不穩定者。

二聖大寶琥珀散

組成:生地黃1斤,生薑1斤(二味各研取自然汁,將地黃汁炒生薑滓,薑汁炒地黃滓,各稍乾,焙為細末),當歸1兩,川芎1兩,牡丹皮1兩,芍藥1兩,莪術1兩,蒲黃1兩,香白芷1兩,羌活(八味各炒)1兩,桂心(不見火)1兩,熟地黃(炒)1兩。
來源:《婦人良方》卷二。
主治:婦人血海不調,膈氣,不孕;產後胞衣不下,瘀血犯心,眼見鬼神。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於瓷盆內收之。
用法用量: 婦人冷氣痛,並血海不調,膈氣,炒姜、酒下2錢;產後胞衣不下,暖酒調下2錢;產婦臨月,每日3次,則滑胎易產,溫酒調2錢;產後血犯心,眼見鬼神,用童便半盞、酒半盞同煎,調2錢;一生無子者,久服則有孕。此藥治婦人百病,空心,日午食前,每日2次。產後百病,並暖酒調下。

地黃煎

藥物組成:生乾地黃、熟乾地黃各等分。
處方來源:《婦人良方》卷五引《經驗方》。
方劑主治:婦人血風勞,心忪,發熱不退。肝脾血虛發熱,內熱晡熱,盜汗作渴,體倦,筋骨疼痛,筋脈拘攣,血虛發躁,虛熱生痰咳嗽
方劑功效:補陰益血,退熱。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用生薑自然汁入水相和,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後用地黃湯送下;或只茶、酒、醋湯送下亦可,日3次。覺臟腑虛冷,早晨先服8味丸1次。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黃帝內經》
《傅青主女科》
《黃帝內經素問白話解》
《古今醫統大全》
《黃帝明堂經》
《婦人良方》
《海藥本草》
《韓氏醫通》
《喉科指掌》
《婦科玉尺》
《高注金匱要略》
《格致餘論》
《黃帝內經素問吳注》
《古今醫鑒》
《婦科心法要訣》
《歸硯錄》
《感證輯要》
《傅青主男科》
《喉科秘訣》
《傅青主男女科》
《古本難經闡注》
《古今名醫匯粹》
《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
《古今醫案按》
《黃帝內經素問譯釋》
《黃帝內經太素》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黃帝陰符經》
《黃氏醫書八種》
《顧氏醫鏡》
《觀身集》
《管見大全良方》
《廣溫疫論》
《福幼集》
《國藥提要》
《國醫百家》
《海上方》
《海上醫宗心領》
《伏邪新書》
《寒溫條辨摘要》
《古代兒科疾病新編》
《漢方簡義》
《洪氏集驗方》
《喉白闡微》
《喉風論》
《古代疾病名候疏義》
《喉科心法》
《古方八陣》
《喉科紫珍集》
《喉痧正的》
《厚德堂集驗方萃編》
《胡洽百病方》
《花韻樓醫案》
《華氏按摩術》
《華佗神醫秘傳》
《華洋髒象約纂》
《懷少集》
《環溪草堂醫案》
《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
《皇漢醫藥全書》
《黃澹翁醫案》
《古方匯精》
《黃帝明堂灸經
《古方新解》
《古今名醫方論》
《黃帝內經明堂類成》
《黃帝內經始生考》
《扶壽精方》
《婦人規》
《黃帝內經素問節文注釋》
《黃帝內經素問靈樞合類》
《贛州正俗方》
《黃帝內經素問校義》
《古今醫案按選》
《古今醫方集成》
《黃帝十二經脈明堂五臟人圖》
《高憩雲外科全書十種》
《黃帝蝦蟆經》
《福濟全珍》
《骨蒸病灸法》
《黃氏醫書三種》
《華佗內事》
《古今醫統正脈全書》
《華佗外科》
《廣嗣全訣》
《廣嗣五種備要》
《古書醫言》
《古愚山房方書三種》
《何澹庵醫案》
《古今錄驗方》
《黃帝八十一難經注》
《黃帝脈訣》
《婦嬰至寶》
《古本康平傷寒論》
《黃帝逸典》
《黃帝明堂偃側人圖》
《華佗方》
《華佗觀形察色並三部脈經》
《廣嗣紀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