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爆十三天》

《驚爆十三天》

《驚爆十三天》是反映“古巴飛彈危機”的政治片,導演羅傑·唐納森用紀實性與戲劇性相結合的手法,再現了冷戰期間美蘇核對抗中最緊張、危險的一幕。影片上映於2000年12月16日。

基本信息

片名:
  • 驚爆十三天
  • 驚爆13天
  • 驚天13日
  • Thirteen Days
  • Thirteen Days Which Shocked the World
  • 主演:
  • 凱文·科斯特納 Kevin Costner
  • 布魯斯·格林伍德 Bruce Greenwood
  • 迪蘭·巴克 Dylan Baker
  • 片長: 145 分鐘
    類型: 劇情 驚悚 戰爭
    地區: 美國
    導演: 羅傑·唐納森 Roger Donaldson
    年份: 2000年12月16日
    語言: 英語 俄語
    級別: Argentina:13 Australia:M Canada:PG Chile:14 Denmark:7 Finland:K-11 France:U Germany:12 Hong Kong:IIA Netherlands:AL Norway:11 Spain:7 Sweden:7 Switzerland:10 中國台灣:普遍級(普級) UK:12
    《驚爆十三天》 《驚爆十三天》
    《驚爆十三天》 時間是1962年,美國華盛頓的情報官員在對從飛臨古巴上空的U-2飛機所拍攝照片的情報資料進行例行分析時,發現了問題。他們確認,蘇聯正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西南的聖克利斯托瓦爾修建基地,部署中短程飛彈和運載核武器的伊爾-28重型轟炸機。從這些基地發射的飛彈,可以擊中從秘魯利馬到加拿大哈得遜灣的大多數美洲重要城市。當訊息傳到白宮時,引起一連串的恐慌,甘迺迪總統在白宮他的書房裡,向美國和全世界發表廣播講話,通告了蘇聯在古巴部署核飛彈的事實,並指出,這一“秘密、迅速和異乎尋常的飛彈設施”是“蓄意的挑釁和對現狀作出的毫無道理的改變,是美國不能接受的”。因此,美國一方面公開向??器,同時以美國海空力量在加勒比海的廣大海域對古巴設立了海上封鎖線,進行所謂的“隔離”。就這樣,在當時世界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之間爆發了一場危機,將整個世界帶到了核災難的邊緣,幸好當時的總統約翰·甘迺迪和他的得力助手羅伯特·甘迺迪能夠冷靜應付,令美國逃過這一觸即發的危機。

    明星陣容

    《驚爆十三天》《驚爆十三天》
    羅傑·唐納森是一位擅長製造懸念,渲染緊張氣氛的導演。他所導演的影片有不少是國內觀眾所熟悉的,象《天崩地裂》《異種》《賭命鴛鴦》等。他的下一部作品將是《通向毀滅的旅程》(The Road to Perdition)。
    片中甘迺迪總統的扮演者是布路斯·格林伍德,這位性格演員曾在《雙重陰謀》中飾演阿什麗·賈德的丈夫——一個陰險奸猾、道貌岸然的偽紳士。不知道這位“負心人”扮成總統的樣子是否會讓人信服?
    凱文·科斯特納在片中飾演甘迺迪的助手。這位奧斯卡影帝從1995年的《水世界》開始,似乎一直沒能交上好運。《球愛的天空》《瓶中信》《郵差》等影片票房都沒達到預期的目標,去年的《棒球之愛》儘管連續幾周榜上有名,但最終總票房也只能差強人意。對於影片《驚爆十三天》,凱文一直保持低調,大概是他在影壇幾經浮沉後,開始對譁眾取寵的伎倆產生厭倦了吧!

    花絮

    《驚爆十三天》《驚爆十三天》
    該片的劇本早在兩年前便已完成,並計畫由環球影業拍攝,但由於投資人之間的意見分歧最終取消了該片的拍攝計畫。此間,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也對該片表現了一定的興趣,但最終還是新線接拍了該片。看的出來,拍這部既耗人力又耗資金的影片,製片商是下了確實很大的決心。
    影片原本計畫10月20日上映,之所以推後一個月,有人認為是新線影業為該片明年問鼎奧斯卡所做的調整。拋開權威性不談,奧斯卡金像獎對這類富於美國精神,充滿商業氣息的大製作向來是青睞有加。《驚爆十三天》是否真能夠成為明年的奧斯卡大熱門?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片導演羅傑-唐納森緊緊圍繞1962年美蘇古巴飛彈危機這一充滿懸念的嚴重突發性事件,著力描繪了美國在甘迺迪總統時期的一場政治軍事危機。
    在那些決定美國、前蘇聯乃至整個世界命運的日子裡,隨著飛彈危機事件的發生和發展,眾多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將領們在美國最後向蘇聯攤牌之前,都在做拯救人類的最後努力,他們的名字是:羅伯特-麥克拉馬拉、阿德萊-史蒂文森、西奧多-索倫森、安德雷-葛羅米柯、阿納托利-多布里寧、麥克喬治-邦迪、迪安-艾奇遜、迪安-拉斯克及柯蒂斯-勒梅將軍等等。
    這部影片的視角十分獨特,它是通過當時極受甘迺迪總統信任的一位白宮高級助手肯尼思-P-奧唐奈(凱文-科斯特納飾)的眼睛來觀察事件的全過程。通過本片中我們還能認識兩位位高權重的人物,那就是約翰-F-甘迺迪總統和他的兄弟布迪。奧唐奈是總統的特別助理,也是白宮內部十分活躍的一個重要人物,他對飛彈危機有著十分深刻而冷靜的認識。在那些日子裡他就整天呆在甘迺迪總統辦公室的隔壁房間裡,應該說在整個甘迺迪時代,他都是一個站在總統幕後的實力派人物。他以一個圈內人的眼光目睹著甘迺迪政府對發現蘇聯致命性武器在古巴出現後時所作出的一切反映,在危機重重的十三個日日夜夜裡,美國和蘇聯之間的核大戰一觸即發。我們通過這位總統助手的眼睛,可以重溫當國家處在毀滅的邊緣時,在美國政府的內部,在白宮總統辦公室,在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國防部之間展開的一場白熱化的激烈爭辯和那讓人無法呼吸的臨戰氣氛。

    揭俄美舊瘡疤

    《驚爆十三天》《驚爆十三天》
    近日,由美國好萊塢攝製的一部描寫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的影片《驚爆十三天》在美國、特別是在俄羅斯上映後,引發了俄美雙方有關人員對於影片背景真實性等一系列問題的探討.
    美方當事人:
    布希應吸取當年教訓
    4月11日,在1962年擔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羅波特·馬克納馬拉和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顧問西多·索倫森參加了《驚爆十三天》在俄羅斯的首映式。同時參加首映式的還有當年曾參與在古巴部署飛彈的原蘇聯高級官員。
    1962年的古巴危機是在美國的間諜飛機發現原蘇聯在古巴部署飛彈後引發的。整個危機大約持續了兩個星期,最後,在赫魯雪夫同意撤出武器裝備後,危機才得以結束。
    羅波特·馬克納馬拉說,當時的古巴危機完全是美蘇雙方判斷失誤造成的。當時,原蘇聯認為古巴可能會遭到美國的入侵,而美國軍方則認為莫斯科不會在古巴遭受打擊時做出任何反應。他說:“雙方都犯了錯誤,並且判斷失誤。幸運的是,我們最終避免了一場大災難。這場危機給我們的教訓就是,人類如果濫用核武器將會造成國家被毀滅的大災難。”他說,目前美國和俄羅斯都應該迅速、積極地削減自己的戰略核武器。索倫森說,布希總統應該吸取40年前的教訓,放棄建立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的計畫。他說:“NMD將會被認為是一種挑釁,它是一種不顧後果的行為,最終會使雙方的關係處於更加緊張的狀態。也許觀看這部電影的人們會認為我們生活在英雄輩出的年代。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不需要這樣的英雄。”
    《驚爆十三天》《驚爆十三天》
    俄羅斯的有關專家認為,影片根本沒有表現出當時蘇聯方面的真實情況。
    原蘇聯的一位高級官員說,當時,美國人錯誤地認為在古巴大約有4萬人的蘇聯駐軍。但實際上,原蘇聯並沒有在古巴部署已經裝有彈頭和注滿燃料的飛彈。那么,為什麼赫魯雪夫當時要炫耀部署飛彈的行動呢?這是因為當時每個人都認為美國的核力量占有絕對優勢。因而,原蘇聯便炮製出了這次讓美國驚恐不安的大騙局。而這一騙局是由赫魯雪夫和當時的外交部長親自操作的,所以,其下屬外交官們對此一無所知。當時擔任駐美國大使館參贊的康尼恩諾克說,這場危機可以說是一次人為操作出來的經典範例。他說:“不過,我們也沒有想到這場危機會解決得如此容易。試想一下,如果當時的美國總統是里根,國防部長是溫伯格的話,最後的結果會是一樣的嗎?我想,絕對不會。”張勇建4月11日,在1962年擔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羅波特·馬克納馬拉和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顧問西多·索倫森參加了《驚爆十三天》在俄羅斯的首映式。同時參加首映式的還有當年曾參與在古巴部署飛彈的原蘇聯高級官員。
    1962年的古巴危機是在美國的間諜飛機發現原蘇聯在古巴部署飛彈後引發的。整個危機大約持續了兩個星期,最後,在赫魯雪夫同意撤出武器裝備後,危機才得以結束。
    《驚爆十三天》《驚爆十三天》
    羅波特·馬克納馬拉說,當時的古巴危機完全是美蘇雙方判斷失誤造成的。當時,原蘇聯認為古巴可能會遭到美國的入侵,而美國軍方則認為莫斯科不會在古巴遭受打擊時做出任何反應。他說:“雙方都犯了錯誤,並且判斷失誤。幸運的是,我們最終避免了一場大災難。這場危機給我們的教訓就是,人類如果濫用核武器將會造成國家被毀滅的大災難。”他說,目前美國和俄羅斯都應該迅速、積極地削減自己的戰略核武器。索倫森說,布希總統應該吸取40年前的教訓,放棄建立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的計畫。他說:“NMD將會被認為是一種挑釁,它是一種不顧後果的行為,最終會使雙方的關係處於更加緊張的狀態。也許觀看這部電影的人們會認為我們生活在英雄輩出的年代。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不需要這樣的英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