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危機

加勒比危機

加勒比危機又稱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加勒比海地區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古巴飛彈危機。它由蘇聯在古巴部署飛彈、美國則堅持要求撤除飛彈而引發。這是冷戰期間美蘇兩大國之間最激烈的一次對抗。這次危機雖然僅僅持續了13天,美蘇雙方在核彈按鈕旁徘徊,使人類空前地接近毀滅的邊緣,世界處於千鈞一髮之際。

歷史背景

加勒比危機美國驅逐艦在公海上檢查蘇聯運輸船

整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全世界反殖民主義浪潮風起雲湧的時代,很多前殖民地或半殖民國家紛紛獨立。遠在加勒比海的古巴,也發生了革命,推翻了親美賣國、貪污腐化的巴蒂斯塔政權。這場革命的領導者就是著名的菲德爾·卡斯楚。

古巴革命勝利之初,並未引起世界的重視,因為中、南美州一向是動盪不安的,各種政變和革命不斷發生。最初美國試圖拉攏古巴新政權繼續走半殖民地道路,希望能繼續維持美國在古巴的特權:如駐軍、治外法權、特殊商業利益等等。但是古巴人民的理想是建立一個獨立自由的古巴。於是美國就開始著手顛覆古巴新政權了。

1961年1月,美古斷交。1961年4月,發生了著名的“豬灣事件”,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下,由美國海空軍提供支持,1400名全副武裝的古巴流亡分子在豬灣登入,企圖突襲並推翻古巴革命政權。然而這次行動遭到了可恥的失敗,古巴軍隊全殲了這些叛徒,400名叛徒被打死,1000人被活捉。當時中國與古巴的情況非常相似,東南沿海地區也不斷受到美蔣特務武裝的騷擾,有時規模達到上萬人,但總是被中國軍民打得落花流水。因此卡斯楚特從豬灣繳獲的戰利品中特地挑選出一件禮物送給毛澤東主席,現在陳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的禮品館裡。這是一支美軍制式的M1911A1型手槍,槍柄上鑲有一塊灰色的金屬牌刻著它不凡的來歷。按美國顛覆外國政府的慣技,低成本低風險的代理人戰爭失敗之後,就輪到美國軍隊赤膊上陣了。當時的古巴軍隊非常弱小,主要裝備是輕武器,顯然無法抵擋美國的入侵。因此只有求助於蘇聯的幫助。

蘇聯向古巴提供了大批武器裝備,派出了顧問團。但這遠遠不夠,因為古巴距美國僅140公里,距蘇聯11000公里,蘇聯也沒有能力在如此遙遠的地方和美國對抗。正如後來的歷史證明美國沒有能力在越南和中國對抗一樣。

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面對美國的核優勢,一直熱衷於發展火箭核武器,一直對常規部隊建設採取壓制的態度。因此,當時赫魯雪夫手中只有一張牌可打——中程彈道飛彈。蘇聯決定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彈道飛彈,這一行動如果成功,將改變蘇聯在美國核武器包圍之下的不利地位。對古巴來說,蘇聯飛彈可以平衡美國的軍力優勢。因此,1962年6月,蘇聯和古巴簽署了部署蘇聯飛彈協定。揭開了古巴飛彈危機的帷幕。

危機過程

危機開端

加勒比危機高空偵察機拍攝出的古巴一個裝備就緒的飛彈基地

1962年7月,第一批蘇聯飛彈運抵古巴,但當時美國情報機關認為這些是薩姆-2防空飛彈。這批貨物中確實有薩姆-2防空飛彈,但它們的任務是建立掩護中程彈道飛彈的防空網。8月29日,美國U-2偵察機發現了建設中的地對地飛彈發射陣地,這些陣地和防空飛彈陣地有很大差異。此後美國又發現了運輸巨型飛彈的專用貨船,其貨箱尺寸遠遠超過薩姆-2防空飛彈。這些跡象越來越引起美國的懷疑,直到10月15日,由魯道夫·安德森少校駕駛的美國U-2飛機拍攝到了中程彈道飛彈的照片。美國最後確認蘇聯已經在古巴部屬了16~32枚飛彈核武器。

1962年10月16~19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連續召開會議討論對策,當時提出了7種方案:

(1)不採取行動;

(2)外交行動,把問題提交聯合國

(3)派特使去蘇聯,私下解決問題

(4)用威脅和利誘手段離間古蘇關係

(5)進行封鎖

(6)空襲

(7)全面入侵

當時討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空襲和封鎖二策上,最終溫和派占上風,決定對古巴進行海空封鎖。為此,美國調動了180艘艦船(包括8艘航母),68個空軍中隊、另外有5個師的部隊集結在佛羅里達準備入侵。

1962年10月22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公開宣布蘇聯在古巴部署了飛彈,美國決定開始封鎖。同時,美國擺出一副核大戰的樣子,戰略空轟炸機帶核彈升空、戰略核潛艇出海,全球美軍處於核戰備狀態。

在甘迺迪打出他的“王牌”之後,就輪到赫魯雪夫出牌了。但在海軍空軍方面蘇聯無好牌可打。在以後的幾天裡,美蘇高層交換了很多充滿火藥味的信件,10月26日,蘇聯提出建議:美國公開宣布不入侵古巴,並從撤走土耳其飛彈;蘇聯公開宣布不入侵土耳其,並從古巴撤走飛彈。

在美蘇高層相持不下的時侯,1962年10月27日短短1天裡發生了多次“擦槍走火”事件。在蘇聯遠東地區一架U-2飛機幾乎引起了美蘇空戰,在古巴上空,另一架U-2飛機被蘇聯防空飛彈擊落,曾發現蘇聯飛彈的魯道夫·安德森少校當場斃命。同日,美國準備轟炸古巴進行報復,而蘇聯則試爆了一顆核子彈。此刻,核大戰一觸即發。

危機轉機

加勒比危機甘迺迪總統在白宮會見前蘇聯外長和駐美大使

1962年10月28日,形勢發生了戲劇性變化,美國同意了蘇聯建議,甘迺迪給赫魯雪夫回信:我非常仔細地閱讀了您10月26日的來信,對您表示願意迅速謀求一個解決辦法的聲明表示歡迎。然而,需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是,在聯合國的有效安排下,停止在古巴進攻性飛彈基地上施工,並使古巴一切可供進攻之用的武器系統都無法使用。在假定此項工作已迅速完成的情況下,我就指示我在紐約的那些代表,要他們在本周末,在取得代理秘書長和你們的代表的合作下,按照您10月26日來信所提出的方針制定出一項永久解決古巴問題的計畫來。看了您的來信後,覺得您的建議,就我的理解,這一建議一般說來是可以接受的,主要精神有下面幾點:

1、同意在聯合國的適當的監督和核查下,從古巴撤走這些武器系統;並以適當的保證,答應不再把類似的武器系統運入古巴。

2、我方則在通過聯合國建立適當的安排以保證這些義務得以履行和繼續履行之後,將同意:

(1)馬上取消目前所實行的隔離措施,

(2)保證不進攻古巴。我確信西半球的其他國家將同樣準備這樣做。

如果您將給您的代表發出類似的指示,那么,我們就沒有理由說我們不能完成這些安排,並在一兩天內將此事向世界宣布。這樣一種解決辦法對緩和世界緊張局勢所產生的影響,將使我們能夠像您在您已公開發表的第二封信里所建議的那樣,為在"其他軍備方面"作出更為廣泛的安排而努力。我願意再說一下,美國對減少緊張局勢和停止軍備競賽是非常感興趣的;如果您的信件標誌著您已準備討論影響到北約組織和華約間的緩和問題的話,那么,我們也已完全準備同我們的盟友考慮提出任何有用的建議。但是讓我強調一下,其首要的因素還是要在有效的國際保證之下,停止在古巴的飛彈基地上的工作,以及採取措施使這種武豈不能使用。使這一威脅繼續存在下去,或者使這些問題同歐洲和世界安全的一些廣泛問題聯繫起來而拖延這一有關古巴問題的討論,肯定將會加劇古巴危機並嚴重危害世界和平。因此,我希望我們能按照此信和您10月28日的信件中提出的辦法迅速取得一致意見。

危機結束

加勒比危機安理會討論古巴飛彈危機

赫魯雪夫領會了甘迺迪的暗示。他認識到,長崎容忍無法打破而又日益加強的封鎖不利於蘇聯,封鎖拖得越久,蘇聯的損失比美國就越大。在作出這一決定時,他已經來不及、也不想與性格倔強的卡斯楚商量了,因為他已通過情報部門獲悉,如果第二天不給美國答覆,美軍就會在1962年10月29日或30日轟炸蘇聯的飛彈設備和古巴的軍事目標,然後,入侵該島。再拖延下去,就意味著死亡。1962年10月28日,星期六。莫斯科電台廣播了赫魯雪夫的回信。信中說:“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國人民對於您所稱為進攻性武器所感到的憂慮,這的確是一種可怕的武器。您和我都了解,這是一種什麼性質的武器。

為了儘快地消除這一危及和平事業的衝突,為了給渴望和平的各國人民以保證,蘇聯政府除了此前已下達的在武器的建築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現又下達新命令拆除您所稱為進攻性的武器,並將它們包裝運回蘇聯。”隨著這一句話的播出,這場嚴重的古巴飛彈危機結束了。信中沒有再提撤出美國在土耳其的飛彈為對等條件。11月11日,蘇聯部署在古巴的42枚飛彈全部撤走。1962年11月20日,甘迺迪宣布赫魯雪夫答應在30天內從古巴撤走全部伊爾—28型轟炸機。甘迺迪同時宣布取消對古巴的海上封鎖。與此同時,蘇聯政府命令蘇聯武裝力量解除最高戰備狀態。加勒比海又平靜了下來。

歷史影響

加勒比危機10月15號美國飛機拍攝的古巴飛彈陣地照片

1、美蘇關係的轉折美蘇更深刻的認識到雙方在避免核對抗、維持核壟斷方面有著相互吻合的利益。

2、蘇聯與美國之間差距縮小古巴飛彈危機促使克里姆林宮下決心大力發展核武器,改變劣勢,洗刷當年“懦夫的恥辱”。果真到60年代末蘇聯就趕上了美國,使蘇聯在全球爭奪中逐步轉為攻勢,美蘇之間差距的縮小也使得蘇聯在國際社會的野心擴大,使得美國蘇聯之間的碰撞更為激烈。

3、競爭在一些正式的協定里被法制化在飛彈危機的余煙中,軍備競賽得到了加強,但它在一套日益完善的制度下被處理,競爭在一些正式的協定里被法制化,如1963年的《禁止有限核試驗條約》、1968年的《不擴散條約》和1972年的《戰略武器限制條約》。

4、蘇古矛盾而對於第三者古巴而言,在整個古巴飛彈危機中古巴對美國的立場要比蘇聯人強硬得多,古巴人堅決不同意撤出飛彈,但在古巴人的強烈反對下赫魯雪夫這樣做了,古巴人感覺他們被忽視、被背叛了。國際關係形勢由大國所主導,小國只不過是大國間角逐中的棋子。

由此,加勒比危機進入多雲轉晴階段,雖然後面還發生了許多事情,但是問題的基本框架已經確定下來。最終蘇聯從古巴撤走了42枚飛彈,危機結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