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7年

1237年

1237年,中國歷史上蒙古軍隊繼續擴大自己的版圖,而南宋也勵精圖治,從經濟、文化、醫療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中著名的外科醫學家陳自明更是為世人矚目。世界其它各國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德國首都柏林始建於1237年,俄羅斯大草原被蒙古草原侵占等等。

大事記

(圖)1237年1237年,柏林首建

南宋嘉熙元年(1237),婦產科兼外科醫家陳自明廣泛採摭諸家之善,結合家傳的醫方,編成《婦人良方大全》
書,成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具有系統性的婦產科專著。

1237年12月21日。羅斯王公中最強大的蘇茲達里亞大公尤里二世徒勞地派援軍支持科羅姆納城守軍,羅曼在城堡前戰敗被殺,接著科羅姆納城被占領。
蒙古人(韃靼人)1237年,金帳汗國入侵俄羅斯
柏林在1237年建成。
1237年腓特烈二世發起第二次倫巴底戰役。
1237年初春,蒙古人進攻俄羅斯草原上仍處於半原始狀態的異教突厥遊牧部落;穆斯林作家稱他們為欽察人,匈牙利和拜占庭人稱他們為庫蠻人,俄國人稱他們為波洛伏齊人。

(圖)1237年南宋版圖

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給復守廟一百戶”。
歸錦橋的建造年代是葉夢鼎中進士之年,即南宋嘉熙元年 (1237年)。
1237年,梁贊公王朝被其附庸公國佩列斯拉夫爾-梁贊的公王朝取代。
1237年,蒙軍以火炮攻下莫斯科。
1237年10月,蒙軍侵安豐,趙葵指揮各路援軍“協辦捍衛”,蒙軍潰敗。
嘉熙元年丁酉(1237年),一代名臣鄒應龍六十六歲。晉升為端明殿大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權攝參知政事。
1237年,戴復古終於厭倦了四十年的江湖生涯,辭別故人,踏上歸程。戴復古是中國南宋後期江湖派詩人中最傑出、最典型的代表。
公元1237年5月,江南久旱無雨,百姓進香禱告,普庵禪師“有求必應”,被宋理宗謚為“寂盛禪師”,同時敕封普庵塔為定興塔。
阿拉斯市在1237年成為阿爾圖瓦大區的首府,隨後相繼被法國人、勃艮第人、奧地利人及西班牙人統治。

南宋著名理學家尚書秦國公,嘉熙元年(1237年)以校書郎出知嘉定府,累官工部侍郎、禮部尚書、端明殿學士、資政殿大學士等職。
公元1237 年,蒙古諸軍進攻欽察,蒙哥斬殺其大將八赤蠻。
嘉熙元年(公元1237 年),郡守李紹捐私錢五十萬,又規劃得錢萬緝以助役。
公元1237年,鞏昌路統帥汪世顯審度形勢後,想以完整的鞏州城歸順蒙古王朝。於是派遣信使,約請鞏州城守將郭蝦蟆同往歸順,郭蝦蟆予以拒絕。
朱熹逝世後,縣令李修於嘉熙元年(1237年)捐資在此修建文公祠、韋齋祠、半畝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築,祀朱家父子。
池州太白書堂初建於南宋嘉熙初(約公元1237年),是青陽縣令蔡元龍為紀念李白二游九華而始創。
蒙古窩闊台汗時(1237年)曾開過一次科舉,此後科舉長期停開,選官主要從蒙古、色目人中挑選,或從吏員中提升,少量的選士則來自學校。

1237年,拔都率蒙古軍滅梁贊公國。
公元1237年,金朝滅亡已有三年時間了,其西部各州府皆歸順元朝,惟獨顏盞蛤蟆堅守會川城。

倫敦金融城“自由民” 始於1237年,最初享有在金融城持劍當街而行、受金融城法律保護經商等特權。
窩闊台汗九年(1237年)以守成必用文臣為理由,開科取士,釋主被俘為奴的漢族儒人。

1237年重建的羅馬風格與哥特風格兼容的班貝格皇帝大教堂
1237年10月,余玠在趙葵領導下率部應援安豐軍杜皋,擊潰蒙古軍,使淮右以安。

公元1237年,當時的高麗翰林學士李奎報(1108-1241年)撰有《大藏刻版君臣祈告文》,稱高麗顯宗二年始雕經版。

出生

杜道堅(1237年-1381年),字處逸,號南穀子,安徽當塗人。元代著名道教學者,茅山宗道士。著有《道德玄經原旨》。該書多方調和儒、道,指出老子輕仁義,並非否認忠孝仁義,只是以道德為主,而反對巧詐。
陸秀夫(1237年-1279年),字君實,楚州鹽城(今江蘇鹽城)人,宋末政治家,和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陸秀夫的後人輾轉遷徙到廣州的從化定居,地點叫錢崗村。陸秀夫死後,與張世傑、文天祥齊名,被稱為“宋亡三傑”。今廣東省江門市的新會有紀念陸秀夫負幼帝跳海悲劇的宋少帝陵、三傑祠等。

逝世

(圖)1237年

魏了翁祠

魏了翁(1178-1237年)宋代官吏,通醫。字華父,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自幼聰穎過人,人譽為神童。嘗先後任四川節度判官、國子正、秘書省正字、潼州提點刑獄、紹興知府、福建安撫使。嘗撰《學醫隨筆》一卷,有刻本行於世。

陳耆卿(1180—1237年),字壽老,南宋嘉定七年中進士。十年,以迪功郎為青田縣主簿,上書言事,條條切中時弊。三年任滿,為慶元府學教授,繼為舒州府學教授,又為沂王府記室。寶慶二年(1226年),如京應館試,後累年官至國子司業。陳耆卿博學能文,且潛心於義理之學研究,一生成就頗高,為南宋時一代學界宗師。耆卿為人剛直耿介,不肯攀附權貴,不肯隨聲附和,甚至面對皇帝也直言不諱。耆卿生平著述豐富,除四十卷《赤城志》之外,尚有《論語紀蒙》十八卷,《孟子紀蒙》十四卷等以及詩集數十卷。嘉熙元年(1237年),耆卿卒於臨海。

高麗熙宗(1181年-1237年;在位期間:1204年-1211年)姓王名韺,是高麗國的第21代君主。死後廟號貞宗,後改熙宗,諡號仁穆誠孝大王,葬於碩陵。1211年十二月,崔忠獻廢熙宗,流放紫燕島,太子王祉流放仁州。漢南公王祦擁立為王,是為高麗康宗。高宗二十四年(1237年)八月,熙宗薨於法天精舍,移殯至樂真宮。
蔣重珍(1183年-1237年)無錫胡埭人,字良貴,號一梅。10歲喪父,由母親撫育,以後寄居雪浪僧舍……嘉定十六年(1223年)登未科狀元:贈有議大夫,賜諡號“忠文”。他是無錫有史以來第一個狀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