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

1200年

1200年是寧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恭睿孝皇帝慶元六年(金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這一年朱熹逝世。主要著作有《四書章句集注》、《伊洛淵源錄》、《名臣言行錄》、《資治通鑑綱目》、《楚辭集注》、《詩集傳》、《周易本義》及後人編纂的《朱子語類》、《朱文公集》等。西非馬里興礦資源西非通常被認為是非洲大陸南北分界線和向西凸起部分的大片地區,為地理、人種和文化過渡地帶。1200年朱熹逝世朱熹(1130年-1200年),行五十二,小名沉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諡文,又稱朱文公。

基本內容

公元1200年是南宋宋寧宗嘉泰年間

慶元六年(1200)三月九日,理學大師朱熹卒於福建建陽考亭家中,終年70歲。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紫陽,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居建陽(今屬福建)。紹興十八年(1148)進土。仕途並不顯達。然而他一生以著述講學為主,學生眾多,又廣注典籍,對經史、文學、樂律及至自然科學都有貢獻。主要著作有《四書章句集注》、《伊洛淵源錄》、《名臣言行錄》、《資治通鑑綱目》、《楚辭集注》、《詩集傳》、《周易本義》及後人編纂的《朱子語類》、《朱文公集》等。他建立了完整的哲學體系,世稱程朱理學,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其學說在明清被官方奉為儒學正宗。但是在朱熹生前,其學說被稱為偽學,士人不敢談儒,葬禮前,右正言施康年上書要求朝廷予以禁止,得到認可。於是門生故舊不敢前往,參加葬禮的人僅有李燔等數人。朱熹死後,被追謚“文”,其學說和著作得到理宗趙昀的推崇。從此,他的學說成為理學的正綜,成為官方哲學,對後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通鑑記載

春,正月,乙未,金尚書省言:“會試取策論、詞賦、經義不得過六百人,合格者不及其數則闕之。”

丙申,金主如春水。

庚子,金命左右司五月一轉奏事。

辛丑,金主諭點檢曰:“車駕所至,仍令百姓市易。”庚戌,定明安、穆昆軍前怠慢罷世襲制。

二月,戊辰,減諸路雜犯死罪囚,釋徒以下,皇子生故也。

辛未,金主還都。

戊寅,上《太上皇玉牒》、《聖政》、《日曆》、《會要》於壽康宮。

甲申,封婕妤楊氏為貴妃。

閏月,庚寅,以京鏜為左丞相,謝深甫為右丞相,何澹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

乙巳,復留正少保、觀文殿大學士、致仕。

癸卯,金定納粟補官之家存留弓箭制。

丁未,金主與宰臣論置相曰:“圖克埋鎰,朕志先定。賈鉉何如?”司空襄舉知延安府孫即康,金主曰:“不輕薄否?”襄曰:“可再用為中丞以觀之。”張萬公曰:“即康及第,先鉉一榜。”金主曰:“論相安論榜次!朕意以賈鉉才可用也。”鏇以即康為御史中丞。

金右補闕楊廷秀言:“請令尚書省及左右官一人,應入史事編次日曆,或一月或一季封送史院。”金主是其言,仍令送著作局潤色付之。

辛亥,以殿前都指揮使吳曦為昭信軍節度使。曦,挺之子也。

三月,庚申,金大睦親府進重修玉牒。

甲子,提舉南京鴻慶宮朱熹卒。

自偽學有禁,士之繩趨尺步,稍以儒自名者,無所容其身。從游之士,特立不顧者,屏伏丘壑,依阿巽懦者,更名它師,過門不入,甚至變易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別其非黨。而熹日與諸生講學不休,或勸其謝遣生徒,笑而不答。及疾革,以深衣及所著書授門人黃乾而卒。

熹平居惓惓,無一念不在於國。聞時政之闕失,則戚然有不豫之色;語及國勢未振,則感慨以至泣下。然難進易退,不貶道以求合,故與世動輒齟齬。歷事四朝,仕於外者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天下惜之。

將葬,右正言施康年言:“四方偽徒,欲送偽師朱熹之葬。臣聞偽師在浙東則浙東之徒盛,在湖南則湖南之徒盛。每夜三鼓,聚於一堂,偽師身據高坐,口出異言,或吟喔怪書,如道家步虛之聲,或幽默端坐,如釋氏入定之狀:至於遇夜則入,至曉則散,又如奸人事魔之教。今熹已歿,其徒畫像以事之,設位以祭之,會聚之間,非妄談世人之短長,則謬議時政之得失。望令守臣約束。”從之。於是門生故舊不敢送葬,惟李燔等數人視窆,不少怵。

熹自少有志於聖道,其為學,大抵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而以居敬為主。嘗謂聖賢道統之傳,散在方冊,自經旨不明而道統之傳始晦,於是竭其精力以研窮聖賢之經訓,所著書為學者所宗。

戊辰,金定妻亡服內婚娶聽離制。

庚午,金以知大興府卞為御史大夫。時言官謂御史大夫久闕,憲紀不振,宜選剛正疾惡之人,肅清庶務,遂以卞為之。

丙子,金尚書省奏擬同知商州事富察西京為濟南府判官。金主曰:“宰相豈可止徇人情,要當重惜名器。此人不堪,朕嘗記之,與七品足矣。”

庚辰,金以上京留守圖克埋鎰為平章政事。金主嘗問宰臣:“鎰與崇浩孰優?”張萬公對曰:“皆才能之士,鎰似優。鎰有執守,崇浩多數耳。”金主曰:“何為多數?”萬公曰:“崇浩微似迎合。”

金主曰:“卿言是也。”

夏,四月,金尚書省進《律義》。

己酉,封宗子不璺為嗣濮王。

辛亥,監都進奏院鄧友龍,請明詔大臣,用舍從違,謹所決擇,無用偽黨。友龍尋擢監察御史。

五月,丙辰,以旱決中外繫囚。

己未,金敕諸路按察司,糾察親民官以大杖棰人者。先是賈鉉上書曰:“親民之官,任情立威,所用決杖,分徑長短,不如法式,甚者以鐵刃置於杖端,因而致死。願下州群申明舊章,檢量封記,按察官檢察不如法者,具以名聞。內廷敕斷,亦依已定程式。”故有是命。

丙寅,詔大理、三衙、臨安府及諸路闕雨州縣釋杖以下囚。

戊辰,詔侍從、台諫、兩省、卿監、郎官、館職疏陳闕失及當今急務。辛未,以久旱,詔中外陳朝廷過失及時政利害。知興國縣莊夏上封事曰:“君者,陽也;臣者,君之陰也。今威福下移,此陰勝也。積陰之極,陽之氣散亂而不收,其弊為火災,為旱蝗。願陛下體陽剛之德,使後宮戚里,內省黃門,思不出位,此抑陰助陽之術也。”召為太學博士。

壬申,雨。

庚辰,金地震。

六月,乙酉朔,日有食之。

戊子,太上皇后李氏崩於壽康宮,年五十六。

戊申,同知樞密院事許及之,以母喪去位。

秋,七月,癸亥,金定居祖父母喪婚娶聽離法。

丁卯,以御史中丞陳自強簽書樞密院事。自強自選人至樞府,首尾僅四年。

金平章政事張萬公乞致仕。時北部雖罷兵,而邊事方殷,連歲旱?,災異數見;又多變更制度,民以為不便,鏇又改之,紛紛無定。萬公素沈厚深謹,務安靜少事,與同列議多不合。然頗嫌畏,不敢犯顏強諫,須金主有問,然後審察利害而質言之,金主雖稱善而弗行,故萬公以衰病丐間。辛未,金主諭曰:“近卿言數事,朕未嘗行,乃朕之過。卿年未老而遽告病,今特賜告兩月,復起視事。”

提舉洞霄宮黃洽卒。

八月,辛卯,太上皇崩於壽康宮,年五十四。

丙申,上太上皇后謚曰慈懿。

丁酉,左丞相京鏜卒。鏜居政府,唯奉行韓侂胄風旨,又嘗薦劉德秀,排擊善類。“偽學”之名,鏜實發之。

癸卯,權攢慈懿皇后於修吉寺。

丁未,金敕審官院奏事,其院官皆許升殿。

戊申,金更定鎮、防軍犯徒配役法。

九月,乙卯,祔慈懿皇后神主於太廟。

臣僚言:“比年以來,浸成內重之弊。祖宗成憲,改秩者必宰邑,典郡者方除郎,寺監之既更,則出守千里之地,郎官卿監之已歷,必出分一道之節,此不易之良法。日往月邁,莫克遵守,恐內重外輕,其弊難革。望令中外之官,更出迭入,以均其任。”

金邊臣言:“比歲征伐,軍多敗衄。蓋屯田地寡,無以養贍,至有不免饑寒者,故無鬥志。願括民田之冒稅者分給,則戰士氣自倍矣。”朝議從之,張萬公獨上書言其不可者五,大略以為:“軍旅之後,瘡痍未復,百姓撫摩之不暇,何可重擾!一也。通檢未久,田有定籍,括之必不能盡,適足以增猾吏之弊,長告訐之風,二也。侈費妄用,不可勝計,推之以養軍,可斂不及民而無待於奪民之田,三也。兵士失於選擇,強弱不別,而使同田共食,振厲者無以盡其力,疲劣者得以容其奸,四也。奪民而與軍,得軍心而失天下之心,其禍有不可勝言者,五也。必不是已,請以冒地之已括者,召民蒔之,以所入贍軍,則軍有坐獲之利,民無被奪之怨矣。”書奏,不報。戊午,以樞密使崇浩,禮部尚書賈鉉,佩金符行省山東等路括地。

先是金有司議於西南、西北路沿邊築壕塹以備蒙古,役未就,御史台言所開鏇為風沙所平,無益於禦侮而徒勞民。金主嘗以旱,問張萬公致災之由,萬公對曰:“勞民之久,恐傷和氣,宜從御史台言罷之。”既而司空襄以樞密使蒞邊,卒築之。然工役迫促,雖有牆隍,無女牆副提。西北路招討使通吉思忠增繕之,用工七十五萬,止用屯戍軍卒,役不及民,至是工竣。己未,尚書省以聞,詔獎之曰:“直乾之維,扼邊之要,正資守備,以靖翰籓。垣壘未完,營屯未固,卿督茲事役,唯用戍兵,民不知勞,時非淹久,已臻休畢,仍底工堅。賴爾忠勤,辦茲心畫,有嘉乃心,式副予懷。”遂厚賜以銀幣。論者謂金之國勢自茲弱矣。

金修《玉牒》成。定皇族收養異姓男為子者,徒三年,姓同者,減二等。立嫡違法者,徒一年。

癸亥,金主如薊州秋山。

甲子,婺州進士呂祖泰上書請誅韓侂胄。祖泰,祖儉之從弟也,性疏達,尚氣誼,論世事無忌諱。先是祖儉以言事貶,祖泰語其友曰:“自吾兄之貶,諸人箝口。我必以言報國,當少須之,今亦未敢以累吾兄也。”至是祖儉卒,祖泰乃擊登聞鼓上書,論侂胄有無君之心,請誅之以防禍亂。其略曰:“道與學,自古所恃以為國者也。丞相趙汝愚,今之有大勳勞者也。立偽學之禁,逐汝愚之黨,是將空陛下之國,而陛下不知悟耶?陳自強何人,徒以韓侂胄童稚之師,躐致宰輔,陛下舊學之臣若彭龜年等,今安在哉!蘇師旦,平江之吏胥,周筠,韓氏之廝役,人共知之。今師旦乃以潛邸隨龍,筠以皇后親屬,俱得大官。不知陛下在潛邸時,果識所謂蘇師旦者乎?椒房之親,果有廝役之周筠者乎?侂胄之徒,自尊大而卑朝廷,一至於此。願亟誅侂胄、師旦、筠而逐罷自強之徒。故大臣在者,獨周必大可用,宜以代之。不然,事將不測。”

書下三省,朝論雜起。御史施康年以為必大實使之,遂露章奏劾,且謂:“淳熙之季,王淮為首相,必大嘗擠而奪之位,首倡偽徒,私植黨與。今屏居田野,不自循省,而誘致狂生,叩閽自薦,以覬召用。”林采言:“偽學之成,造端自周必大。宜加貶削。”遂鐫必大一官;呂祖泰挾私上書,語言狂妄,拘管連州。右諫議大夫程松與祖泰友,懼,曰:“人知我素與游,其謂我與聞乎?”乃獨奏言:“祖泰有當誅之罪,且其上書必有教之者,今縱不殺,猶當杖脊黥面,竄之遠方。”殿中侍御史陳讜亦以為言。乃杖祖泰一百,配欽州牢城。

初,當路欲文致必大以罪,而難其重名,意必大或有辨論,乃致於貶。及必大上書謝,惟自引咎,詔復其秩。

祖泰自期必死,無懼色。既至府庭,府尹趙善堅為好語誘之曰:“誰教汝為者?”祖泰笑曰:“此何事?可受教於人乎?”善堅曰:“汝病風喪心耶?”祖泰曰:“以吾觀之,若今之附韓氏得美官者,乃病風喪心耳!”善堅據案作色蒞行杖,祖泰大呼曰:“公為天族,同國休戚,祖泰乃為何人家計安危而受斯辱也!”善堅亦慚,趣使去。

己巳,命右丞相謝深甫朝獻景靈宮。庚午,命嗣濮王不璺朝饗太廟。辛未,合祀天地於明堂,大赦。

冬,十月,丙戌,加韓侂胄太傅。

庚寅,金主還都。

庚子,金地風霾。辛丑,金主命集百官於尚書省,問:“間者亢旱,近則久陰,豈政有錯謬而致然歟?其各以所見對。”張萬公言:“天久陰晦,由人君用人邪正不分。有人之道,君子當在內,小人當在外。”金主召問之曰:“卿言有理。然熟為小人?”萬公不敢斥言李仁惠兄弟,對曰:“戶部員外郎張?,文繡署丞田櫟,都水監丞張嘉貞,雖有幹才,無德而稱,好奔走以取勢利。大抵論人當先才德。”金主即命三人皆補外。

金主又謂萬公曰:“趙秉文曩以言事降授,聞其人有才藻,工書翰,又且敢言,朕雖棄不用,以北邊軍事方興,姑試之耳。”其後秉文果召用。

金圖克埋鎰應詔上疏,略曰:“仁、義、禮、智、信,謂之五常。父義、母慈、兄友、弟敬、子孝,謂之五德。今五常不立,五德不興,搢紳學古之士,棄禮義,忘廉恥,細民違道畔義,迷不知返,背毀天常,骨肉相殘,動傷和氣,此非一朝一夕之故也。今宜正薄俗,順人心,父父、子子、夫夫、婦婦,各得其道,然後和氣普洽,福祿荐臻矣。”

因論為政之術,其急有二:“一曰正臣下之心。竊見群下不明禮義,趨利者眾,何以責小民之從化哉!其用人也,德器為上,才美為下,兼之者待以不次,才下行美者次之,雖有才能,行義無取者,抑而下之,則臣下之趨向正矣。其二曰導學者之志。教化之行,興於學校。今學者失其本真,經史雅奧,委而不習,藻飾虛詞,釣取祿利。請令取士兼問經史故實,使學者皆守經學,不惑於近習之靡,則善矣。”

又曰:“凡天下之事,叢來者非一端,形似者非一體,法制不能盡隱於形似,乃生異端。孔子曰:‘義者,天下之斷也。’《記》曰:‘義為斷之節。’望陛下臨制萬機,事有異議,少礙聖慮,尋繹其端,則裁斷有定而疑可辨矣。”

時李元妃兄弟恣橫,鎰言皆切時弊。金主雖納其說,而不能行。

金主嘗問宰臣:“漢高帝、光武孰為優劣?”張萬公對曰:“高帝優甚。”圖克坦鎰曰:“光武再造漢業,在位三十年,無沈湎冒色之事;高帝惑戚姬,至於亂。由是言之,光武為優。”金主默然。鎰益以李元妃隆寵過盛,故微諷雲。

癸巳,吏部侍郎費士寅,請歷十五考以上,無贓私罪犯者,聽免職司舉主一員;從之。

十一月,癸丑朔,日有食之。

詔宗子與願更名?嚴,除福州觀察使,令資善堂受書。

乙卯,金定品官過闕則下制。

金以國史院編修官呂卿云為右補闕兼應奉翰林文字,審官院以資淺駁奏。金主諭曰:“明昌間,卿雲嘗上書言宮掖事,辭甚切直,皆它人不能言者,卿輩蓋不知也。臣下言事,不令外人知,乃是謹密,正當顯用。卿等宜悉之。”

金李元妃嘗遣人以皁幣易內藏紅幣,左藏庫副使高竑拒不肯易,元妃奏之。金主大喜,使諭竑曰:“所執甚善。今姑與之,後不得為例。”鏇轉竑為儀鸞局少府少監。

己未,皇后韓氏崩,謚恭淑。

丙寅,東北地震。

十二月,癸未朔,金詔改明年為泰和元年。

辛卯,權攢憲仁聖哲慈孝皇帝於永崇陵,廟號光宗。

乙未,金定管軍官受所部財物輒放離役及令人代役法。

辛丑,金詔:“宮籍監戶,百姓自願以女為婚者聽。”

壬寅,權攢恭淑皇后於廣教寺。

癸卯,祔光宗神主於太廟。

太廟自仁宗以來,皆祀七世。崇寧初,蔡京秉政,乃建九廟,奉翼祖、宣祖。紹興中,徽宗祔廟,以與哲宗同為一世,故無所祧。及祔欽宗,始祧翼祖。高宗與欽宗同為一世,亦不祧。由是淳熙末年,太廟祀九世、十二室。迨阜陵復土,趙汝愚為政,遂祧僖、宣二祖而祔孝宗。及光宗祔廟,復不祧,又祀九世。

詔改明年為嘉泰元年。

金定造作不如法、三年內有損壞者,罪有差。

己酉,加吳曦太尉。

庚戌,祔恭淑皇后神主於太廟。

四川關外四州營田,半為吳、郭諸家所據,租入甚輕,計司知之而不敢問。司農少卿江陰王寧,總領四川財賦,有隆州教授張鈞,獻策於寧,以為營田租可增。寧用其說,是冬,分遣官屬八人按行諸郡。所遣官知其難行,僅略增之;惟金州簽判元鼎分括鳳州,遂盡集屬邑之民,糾決升降,累月不已。興州都統制郭杲,舊與寧同僚相善,至是寧欲核其軍闕員將佐,杲不肯,互奏於朝,詔用杲言,由是兩人有隙。及寧括營田,杲尤以為不便。寧命鼎近邊三十里毋得增括,鼎匿之,營田戶數自詣鼎,請其榜以示人,鼎不與。俄而營田戶數百戶噪於庭,突執鼎毆之,搜其橐,得賂遺無算,即執鼎,使自具所得主名,鼎詞伏。杲因出榜招諭,且以聞。詔罷四川所增營田租,改寧直徽猷部、湖北轉運副使。

先是興州催鋒、踏白二軍戍黑谷者,騎士月給芻錢甚厚,寧議損之。是秋,戍卒張威等百餘人亡入黑谷為盜,有奔金境者。金邊帥械其二十七人還都統司,杲戮之而不敢奏。未幾,杲卒。

本年年表

大事記

西非馬里興

西非馬里興礦資源西非通常被認為是非洲大陸南北分界線和向西凸起部分的大片地區,為地理、人種和文化過渡地帶。

非洲大陸南大西洋海岸線在這一地區呈東西走向的部分曾以象牙海岸、黃金海岸而聞名。奴隸貿易在這裡被人操縱,現在絕大多數非洲裔美國人就是當時從“西非”販運到美國的奴隸的後代。“西非”大西洋沿岸地區大部分為熱帶地區和熱帶雨林,以前人們沿這條海岸線穿行這一地區。

貝寧(舊名:達荷美,法國殖民地)

象牙海岸(法國殖民地)

甘比亞(大英國協)

加納(大英國協)

幾內亞(原法國殖民地)

幾內亞比索(原葡萄牙殖民地)

賴比瑞亞

茅利塔尼亞(前法國殖民地)

奈及利亞(大英國協)

塞內加爾(原法國殖民地)

獅子山(大英國協)

多哥(前德國、法國殖民地)

布吉納法索(舊名:上沃爾特,法國殖民地)

查德

馬里

尼日

聖赫倫那(英國屬地,Saint Helena)

馬里三分之二的面積是沙漠。北部從阿爾及利亞伸入的阿哈加爾山脈形成一個高地。南部和中部是尼日河寬廣的低地。馬里的氣候從熱帶溫暖的氣候一直到撒哈拉沙漠的沙漠氣候。南部年降雨量可達1000毫米,北部有些地方終年不雨。南部是潮濕的草原,向北演變成灌木草原、半沙漠和沙漠。馬里國家面積的2%是農用地,同時80%的勞動力在農業工作。在尼日河和塞內加爾河流域以及在南方多雨地區農業用地非常密集。種植物有花生、玉米、高粱和棉花等。

北方由於乾旱收穫不能獲得保證,但由於人口增加所造成的壓力到年降雨量200毫米的地方也有很多農田,主要作物是小麥和綠色飼料。

鐵木真稱成吉思汗(1206);

南宋與蒙古聯合滅金(1234) 。

逝世

1200年朱熹逝世朱熹(1130年-1200年),行五十二,小名沉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諡文,又稱朱文公。南宋理學家,理學的集大成者,被尊稱為朱子。

他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在中國,很多人認為他確立了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家境窮困,自小聰穎,弱冠及第,中紹興十八年進士,歷高孝光寧四朝,一生清白,貧困時多,雖餐食常有不繼,然非分一文不取。

於建陽雲谷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世稱“考亭學派”,亦稱考亭先生。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其著作甚多,輯定《大學》 、《中庸》 、《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教本,儒家的思想經其整理注釋才普遍為人所了解。

慶元六年庚申(1200年)三月初九午時病逝於建陽考亭之滄州精舍,壽七十一歲。嘉定二年詔賜謚曰“文”(稱文公),累贈太師,追封信國公,後改徽國公,從祀孔子廟。

歷史大事

金限制猛安謀克世襲制

猛安、謀克為金代女真族的軍事和社會組織單位,又作官號,世襲其職。章宗時,對世襲制採取了一些限制措施。承安五年(1200)正月,規定猛安、謀克若犯軍前怠慢罪則罷世襲制。五月,又規定猛安、謀克鬥毆殺人,若遇赦免死,則罷世襲。

朱熹去世

宋慶元六年(1200)三月九日,理學大師朱熹卒於福建建陽考亭家中,終年七十歲。其寸道學之禁甚嚴,以儒者自名者幾無容身之地。朱熹被指為罪首之一,數遭黜貶,後任提舉南京鴻慶宮職退居建陽,然仍日與諸生講學不休。及病危,以所著書授門“偽徒”欲為朱熹送葬,要求予以禁止,得到認可。於是門生故舊不敢前往,參加葬禮者僅李燔等數人而已。朱熹字元晦,後改為仲晦,號晦翁。生於南劍州尤溪縣(今福建),紹興十八年(1148)進土。一生政治權位未顯,然而他著述宏富,所建立的完整而系統的理學體系,被後世統治階級尊為官方學術,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