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港》

《大逃港》由陳秉安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隆重推出。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大逃港》《大逃港》

書名:《大逃港》

作者:陳秉安

出版: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7月

定價:38.0元

平裝:349頁

開本:16

產品尺寸及重量:23.4x17x2.6cm;558g

內容簡介

中國改革開放的契機在哪裡?是誰第一次觸動了改革開放的先聲?新中國成立後,綿延幾十年的逃港浪潮一波接一波,由於歷史原因,這段極具標本意義的歷史一直被湮滅,本書作者以一個記者的身份,在近二十年的長期跟蹤研究中一個一個尋訪大逃港的親歷者,從當時的地方要員到普通百姓,從立功受獎者到因罪受罰者,從逃港後發家致富者到終生窮困潦倒者,採訪手稿塞滿了麻袋。而為更真實地接近歷史,作者更是跨越兩省四市一頁一頁地查找被深鎖的檔案資料,並在近期查閱了剛剛解密的重要檔案。
本書通過對綿延幾十年來一波接一波的逃港浪潮的解密,真實再現了這段極具標本意義的歷史,找尋推動改革開放的直接動因。

作者簡介

陳秉安,湖南桂陽人。1982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1968年赴鄉村插隊務農,後歷任桂陽縣運輸公司工人,桂陽縣捲菸廠工人,《主人翁》雜誌編輯,《深圳風采》雜誌副主編,主任編輯,《深圳周末》主編。1976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報告文學《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謎》,中篇報告文學《來自女兒國的報告》,電視專題片、廣播專題片撰稿《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謎》等。《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謎》獲全國1990-1991年優秀報告文學獎、廣東省魯迅文學獎,《來自女兒國的報告》獲1989年廣東省新人新作獎、深圳市大鵬文學獎,文藝評論《中國傳統詩歌向何處去》獲1997年廣東省副刊好作品一等獎。

評論

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32年,這場轟轟烈烈的大變局到底是如何開始的?作為改革開放視窗的深圳,在大變局揭幕的前夜到底發生了什麼?《大逃港》或許會給我們某種啟示。正如本書作者所說,追溯這段歷史,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是怎么走來的。
講述大逃港的歷史,也許會將很多經歷過那場悲劇的人再次帶回現場,重新喚起他們身上的痛苦記憶。但追尋這段歷史,並非要去揭那一輩人的傷疤,更無意於證實什麼,只是期望還原歷史真相,在民族的體內植入記憶因子,讓悲劇不再重演,防止歷史以新的面孔侵入我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時光的流逝能夠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那枚被翻來覆去的硬幣上,我們原本不用那么卑微。

有人說歷史是中國人的宗教,那么還原真實的歷史,則是我們甩掉包袱輕裝上路的開始。

圖書目錄

楔子:20年前的尋找
一、發現徑肚村

 二、小松樹下的孤墳
第一章風雲初變
第一節淺淺的界河

一、新中國成立初年,中共高層最初的決策

二、“隔岸村慘案

三、深港邊境三道防線的建立第二節血濺閘門山第三節深港特工秘密戰——活擒劉立福第四節荷葉塘故事——一個地主後代的回憶第五節強扭的瓜不甜——寶安縣的合作化和“退社風一、新中國的集體化嘗試二、寶安縣的反“退社風”運動
第二章“五七”大逃港
第一節偷渡者的福音——“大放河口第一節三十年牛郎織女:文素巧尋夫第三節逃港的廣州女大學生第四節“木腦殼”八次逃港傳奇
第三章“六二”大逃港
第一節“六二”大逃港為什麼會發生 

 一、歷史怎樣讓毛澤東失誤——從莫斯科會議到“三面紅旗

二、狂熱的深圳河 

 三、從“反瞞產”到“大饑荒 

  第二節逃港:饑荒中的出路 

 一、毛澤東嘗到了“苦果 

 二、“六二”大逃港的形成 

 第三節寶安縣委書記李富林 

 一、“陶鑄派我去寶安 

 二、東莞和寶安的民兵排長為什麼逃港 

 三、“不行,我們得去找省委 

 四、從陶書記手上要到了特殊政策 

 五、最早的“對外開放”是這樣搞起來的 

 第四節陶鑄下令:把崗哨撤了 

 一、大饑荒鏇風颳過神州大地 

 二、中英士兵持槍對峙 

 三、大軍區政委親令撤崗哨 

 四、“欽差”密訪香港 

 五、廣州火車站告急 

 六、總理致電:趕快收 

 七、究竟逃了多少人?
第四章“六二”大逃港在境外的影響
第一節涌過邊界的洪流 

 一、被塵封的歷史 

 二、逃港大軍撼動香港 

 第二節感天動地的華山淚雨 

 一、華山救親與港警大搜捕 

 二、萬名市民以身阻車隊 

 第三節梁成功九龍寨奇遇 

 第四節暴雨下的冤魂 

 一、邊界大慘劇 

 二、飢餓,你懂得是什麼滋味嗎? 

 三、鐵絲網下的冤魂 

 第五節潮水衝擊之後 

 一、狂潮是怎樣平息的 

 二、逃港民眾進入香港以後 

 三、港英政府失算了 

 四、台灣國民黨政府和各國政府密切關注“六二”大逃港 

 五、港台“緊急援救 

 第六節全港大審判 

 一、行善者被法處 

 二、非禮逃港婦女案 

 三、港警夫人“窩藏”案 

 第七節從逃港者到“洋參大王 

 一、從“富農狗崽子”到“投機倒把分子 

 二、為活命揮淚別愛妻 

 三、深圳河上槍口逃生 

 四、從苦力熬到大老闆
第五章撫不平的波瀾
——深圳河邊的社會主義大教育 

 第一節北戴河的錯誤判斷

 一、毛澤東北戴河一夜未眠 

 二、“反對者”變成“支持者 

 第二節在深圳河邊築起“鐵壁銅牆 

 一、寶安縣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二、西鄉大算賬——兩個制度的對比 

 第三節西坑之戰——社會主義陣地的爭奪 

 一、“反偷渡”典型魏天粦 

 二、神奇的西坑俱樂部 

 三、梧桐山下的“紅旗”倒了 

 第四節“愛”也拴不住的“心 

 一、李美容揭發丈夫偷渡 

 二、美女羅秀姑軼事 

 第五節刑場上的鮮血——老頭與青年殊死血斗 

 一、有偷渡者被槍斃? 

 二、四青年密謀逃港 

 三、四千軍民夜圍羊台山 

 四、民眾齊喊:殺、殺、殺——
尾聲:從大逃港到大開放
 一、“民眾外逃,我們總得想個法子呀!” 

 二、鄧小平的話是什麼意思? 

 三、省委書記與大隊支書的一場辯論 

 四、寶安縣等來了“尚方寶劍” 

 五、歷史,在隨時光遠去
後記

最新紀實文學作品

紀實文學是一種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新興文學樣式,亦稱“報告小說”,是報告文學化的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報告文學。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但對虛構還有一定的限制。現在我們就來盤點最近兩年出版的紀實文學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