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零後調查》

《中國八零後調查》

80後青年作家段東濤作品《中國八零後調查》將由重慶出版社出版,該書由作者耗時半年多深入採訪寫成。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80後青年作家段東濤作品《中國八零後調查》將由重慶出版社出版,該書由作者耗時半年多深入採訪寫成。

《中國80後調查》《中國80後調查》

《中國八零後調查》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了24個80後主人公行走的軌跡,涉及到愛情、親情、孩子、選擇、就業、房子、責任、夢想等八個方面,每個方面有不同的三個代表人物。同時,作品提出紙上紀錄片的概念,通過真實的文字,記錄書中人物的行為呈現給讀者,構成一本80後紙上紀錄片。
書中的80後人物所有的軌跡都不相同,也產生了在這個時代年輕人命運的多樣性,在真切感受這些80後們不同生活和不同觀念下,能讓讀者產生一種真實的深刻感。

內容簡介

這裡所講述的,是一個又一個年輕人的生活軌跡。他們故事的講述,使用了一種新穎而獨特的形式,那就是紀錄片的形式。紀錄片的力量在於它的真實。文字的力量在於它的真實出自你的感受深處,這是畫面影像無法代替的。
與其他國家的八零後群體不盡相同,甚至也區別於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的八零後們,因為這一群體是在中國近三十年來深刻變革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念全部跟隨著這個國家近三十年的火速變化而不斷發生“變異”,這是極其不安定狀態。接近他們,並發現他們,直接感受他們,是唯一可以使我們在困惑中得到清晰解釋的途徑。當全部的關注目光不斷地落在中國八零後群體身上的時候,一本紀實文學《中國八零後調查》,直白而且深刻地再現了他們的故事。
在劇變的中國,八零後們的七情六慾是否超越了其他群體,是否有著這一群體共同的某些特性。親情、愛情、孩子、房子、選擇、就業、責任、夢想……每個詞都能引發高級生物物種對中國八零後的多個猜想和無限感觸。然而,當這些真實赤裸地展示在你面前的時候,你一定震動了。八零後的蒲巴甲、高曉攀、馬永紅、林夕、王嘯坤、李想、陳楚生、韓寒、步非煙、丁俊暉、王寶強、張琳等都站了出來,非八零後的畢淑敏、任志強、趙忠祥、陳丹燕、崔健、姜武、孫振耀等也都站了出來。另外一位人氣高漲不下的八零後創作偶像歌手陳楚生,也為這本書創作了主題歌,陳楚生的冬粉得知後,更為陳楚生叫好,偶像總是出其不意。

編輯推薦

大型社會紙上真人紀錄片!
社會深刻變革下一代人的七情六慾!
蒲巴甲、高曉攀、馬永紅、林夕、楊納、彭乃恆真實演繹!
韓寒、王嘯坤、陳楚生、趙忠祥、任志強、陳丹燕、崔健、姜武、丁俊暉、王寶強、李想、張琳旁白主講!

作者簡介

段東濤,80後藝術家、作家。
男,山東濟南人,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獲文學學士學位。
做過多年一線記者,後在海外娛樂公司任事務主任,業務涉及唱片、演出、影視等大型娛樂項目的操作。並在多家刊物開設專欄,累計文字超過一百萬字。2006年被上海師範大學中國畫學會聘為指導老師。
策劃及參與的藝術展覽有:“Stop30秒”當代藝術展——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2007年;
“走走停停看看”305畫室中國水墨畫特展——上海無形畫廊,2006年……

媒體評論

80後的生活苦不堪言。錢都讓50後60後掙去了,女人都給70後泡去了。所以80後還是挺苦的。尤其是房子特別貴,80後又是房子真正的剛性需求者,因為娶老婆要買房,但買房又不能等太久,不然可能老婆就沒了,房子更漲了。剛進入社會,雖然有了一定話語權,但最大的話語權不在他們手裡,因為他們上面還有人,他們在公司的地位比較尷尬。所以80後事實上也是挺尷尬的一批人,事業剛起步,但什麼東西又那么貴。
——韓寒作家賽車手28歲
80後們,我們的成長環境讓我們每個人的獨特性的性格強化,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喜歡的東西就會任性地做下去,性格上會比我們的父輩更多偏執和自我。就拿我來說吧,雖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但我也不會一味地做同一件事,也不能只是聽從再聽從,我希望要有創造。離開天娛,我的代價是要在物質和精神上承受些壓力,但我卻因此有了個舒服的環境讓我做喜歡的事,否則不離開的話,那代價就會變成一種忍受,很快就會崩潰。雖然都有代價,但因為選擇不同,得到的也不同。
——陳楚生歌手29歲
房子的問題,是全社會的問題,並不局限於80後。70後、90後都得買房子,但是80後在當下是跟房子急速漲價一起成長的,依靠自己的力量大多數是買不起房子的,這就要把壓力附加給周圍的人,導致了社會問題的出現,比如要結婚,可能就去找一個60後、70後有經濟基礎的人去結婚等等。老百姓說,衣食住行,住是老百姓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再怎么樣也得有一個擋雨的地方,所以現在導致了大眾的幸福指數的下降。這是這個時代的問題,我想年輕人只能除了努力賺錢之外,再就是呼籲,不斷地呼籲,我想也可能在若干年後,說不定也能起點作用。
——周雲蓬民謠歌手70後

目錄

序:這一年我們出生了
就業——工作還是工作
從“蝸居”到“蟻穴”多少辛酸多少真情
安撫兩個世界的生意經
停不下也停不了
聲音
名人:80後創業名人李想 惠普前全球副總裁孫振耀
房子——房子不再是家
被秒殺的房奴
一個月房價之驚
被房子剩男了
聲音
名人:作家韓寒 遠華地產董事長任志強
愛情——愛情弱小者
七年不癢
在英國他是愛我的
裸的不是無奈是愛情
聲音
名人:武俠作家步非煙 作家陳丹燕
親情——被淡漠了的親情形式
一路上有親人陪
和爸媽相見的最後150次
租個女友回家過年
聲音
名人:主持人趙忠祥
孩子——孩子問題可以不成立
丁克女升職記
臨產前爆發“暗戰”
在有了小寶之後
聲音
名人:演員姜武
選擇——主動地玩一次真的
十年的記者夢破了
玩遊戲吧
從IT白領到房產中介
聲音
名人:歌手陳楚生 斯諾克運動員丁俊暉
優酷創始人古永鏘 智立方創始人楊石頭
責任——4%的社會責任感
把心扎在西藏
村官我當定了
環保志願路
聲音
名人:創作歌手王嘯坤 作家畢淑敏
夢想——在現實中缺失的夢
被現實擊碎的而立之年
乾一件喜歡的事,很痛快
在宋莊,夢想近了
聲音
名人:演員王寶強 游泳運動員張琳 搖滾歌手崔健
如果你還有夢

前言


這一年我們出生了
1980年起,我們出生了。這一年,也是通常意義下的“獨生子女”出現的“計畫生育”的開始。加上隨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一起成長的特殊性,80後被社會輿論中標成了最早也是最先被群體定義的一代。
因而我覺得我也很特殊,因為我出生在了這個年代。
由於80後所經歷的特殊歷史背景,於大環境下物質至上的唯一性被迅速認識,我們成了最早被討論的群體,如被稱“垮掉的一代”,“最沒責任心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等等。然而隨著2010年的到來,80後中最大的已經三十歲,在中國傳統觀念“三十而立”的影響下,80後又重新更加激烈地進入了大眾的視線。就80後說事,其實更是在談論整箇中國大陸的社會。
值得一提的是,80後是一直親眼鑑證並經歷著當代中國在改革開放後日漸發展崛起並與之一同成長的特殊的新一代,30年的人生歷程中目睹到的多是整個民族的自強不息奮起拼搏史。當然,可以說這有一點片面,但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2007年,我在上海策劃了一場名為“STOP30秒”的當代藝術展,邀請的藝術家都是80後。在藝術領域中,他們個個都是鮮活而強烈的,對自己的藝術語言,每個人都很堅定,無論是水墨還是油畫、亦或是裝置或者獨立動畫,無一不生動。
三年過去了,當時大多還是剛從學院畢業或者是離校不久的年輕藝術家們,個個也有不同的路。有的做了美院的老師、有的堅持做藝術、有的從事了賺錢的商業設計、有的選擇出國留學、有的轉行只是為能吃的更飽一些。一旦融入社會,很多80後的命運是難以逃脫的,此時的社會環境對於個人的夢想而言,必然是不能完美的。
我並不奢求我出生的這一年早十年或者晚十年,去做70後也好、做90後也好,其實“幾零後”這只是個時間概念而已。就好比選擇,有選擇必定有失去。所幸我無法選擇出生的年代,否則我將失去80後所要經歷的太多社會劇變、觀念更新、以及掙扎在物質第一風浪中的那種精神嘶嚎的偶然痛楚。
80後大學畢業,竟迅速成了“蟻族”“裸婚”“蝸居”“房奴”“孩奴”等新生辭彙取之不竭的源泉群體。諷刺之餘,也成為社會的隱痛。雖然面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但80後仍舊堅持著自己心中隱藏的夢想,希望一方面生存,一方面為夢想準備,但不幸的是,“準備”在大多時候,已經讓位與“生存”。有人說80後是“精神垮掉的一代”,雖然基於物質的現實基礎無法漠視,但80後並不願意輕易承認自己在社會中的精神無奈,更多時候是處在一種“既要當婊子又要立貞節牌坊”的尷尬。
我相信,絕大多的80後,一定認同我上面的話;絕少數的80後,一定麻木我上面的話,因為這絕大多數和絕少數的80後的身份,各不同。
在《中國八零後調查》中,我不想太多討論80後生存的定義,但卻不能否定,它卻活生生地裸露在每個人的面前。
有時候我在想,為什麼我們要區別於其他“後”呢?
經歷了五個月的時間,《中國八零後調查》完稿了,這裡要感謝韋一、張丹青、徐一濤、閔旭輝、劉佳瑜、姜萌,他們都是80後。基於對80後身份和命運的強烈認同感,我們決定用紀實文學的手法展示當下80後的八個方方面。這包括愛情、孩子、就業、房子、親情、選擇、責任、夢想,每個方便選取了三個人物的真實故事展現給讀者看,這其中,有喜有悲、有惆悵也有無奈、還夾雜了希望、堅定、執著等等不同的情緒。

精彩書摘

親情  
開篇——被淡漠了的親情形式
80後,對親情想要表達卻又帶有一點點的羞澀,當我們開始離家遠行之後和在承受過社會之重之後,我們才更加深切地感受親情的無可替代。雖然在內心深處視親情為所有感情之上,但在形式上卻淡化了與父母的交流。我們不是不知道愛、不是不知道關心、不是不知道感謝,我們是不懂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感情。我們不喜歡很煽情的東西,我們只想實實在在的去愛,去感激、去關心,但是很多時候又容易被我們遺忘。忙,永遠是唯一的理由。
80後對待親情的態度的“淡漠”和對親情表達形式上的淡化,其實跟我們所成長的環境不無關係。童年時的記憶不論是四合院胡同還是弄堂大院,人與人之前的關係,從來都是觸手可及,好比那句坊間名言“遠親不如近鄰”。然而九十年代中期後,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速,我們的記憶開始淡化人與人之前的關係,彼此開始陌生。隨著周邊環境陌生感的侵擾,我們開始更加專注於自己的事,自私的基因被無情放大,就更忽略了對身邊父母愛的形式。
我們當然知道,在踏出人生每一步的時候,在我們身邊為我們著想的永遠是我們的父母,並且也永遠是無私的。在面對他們和事業時候,我們卻會毫無疑問地說:“事業第一。”接受了太多無私的愛,反而我們變得自私起來。在以金錢事業為衡量個人成功唯一標準的環境裡,令人無奈。
我們可以為了把賺來的錢都花在父母身上,給他們住更寬敞的房子,實現他們的某一次旅行;我們可以為了父母不再牽掛離家在外的兒子租一個女友回家,善意地告訴著急自己兒子還沒有女朋友的父母自己已經有了另一半……
站在不違反道德底線的立場上,被社會現實冷卻了的表達形式,仍在內心蘊藏著強大的親情儲備,無論行走多么遙遠,我們統而又反叛的個性仍舊把最牽掛留給父母親人。我們希望他們過得好,希望他們健康,希望他們幸福而多過自己,但他們又何嘗不是呢?
我們知道,世上最愛我們的人,是親人。
個案
一路上有親人陪
1985年7月8日,蒲巴甲出生在四川阿壩州金川縣觀音橋鎮的一個普通牧民家庭。
8歲的時候,蒲巴甲就想要自己掙錢“養家”了。這一年夏天,蒲巴甲在爸爸的帶領下,和大自己2歲半的哥哥一起到山上去挖草藥。爸爸帶著小蒲巴甲和哥哥騎一會車,走一會路。實在走不動的時候,爸爸就出了個比賽賽跑看誰能先到山上的主意。到了山上就分開去採藥,爸爸對他們說,要是餓了就吹口哨,於是小蒲巴甲沒挖一會就餓的開始吹口哨了,吹得整個山都聽得到。於是爸爸只得迅速結束挖草藥的“比賽”,帶著兩個孩子回家,回家的路上,調皮的蒲巴甲還一路上吹口哨吹個不停。
有一次挖草藥回家,在路上還正巧碰到學校的老師,開學的時候,老師表揚蒲巴甲和哥哥懂事,因為老師知道這一個學年兩個人三十塊的學費是他們兄弟倆上山挖草藥掙來的,因此還得到了老師的還鼓勵。從小蒲巴甲就跟哥哥的感情親密,每次打架還都是冠軍,因為蒲巴甲從來都是跟哥哥一起雙打。
國小的學習結束後,因為家裡窮,支付不起一兩百的學費,所以他和哥哥只能一個人去上國中。但是要誰去上,家裡人有些為難。於是找到喇叭表哥來算,算出來說還是哥哥去上比較好。但由於哥哥從國小的是藏文,國中要重新學漢文,壓力忽然增大了很多,加上哥哥想家,所以就停學一年,蒲巴甲這個時候就代替哥哥去上學。
蒲巴甲知道國中學費貴,家裡又只能指望爸爸給別人砌磚牆來賺辛苦的生活費,砌一天,也只有七塊錢。蒲巴甲每個星期回來就需要二三十塊的生活費,爸爸只能提前把十天的錢結算了來,但還沒等之前的錢還上,又要還錢了。爸爸身體不好,喜歡喝酒,加上辛苦工作,還得了胃出血,蒲巴甲知道再這樣下去爸爸會有生命危險,雖然寨子裡的其他小孩一般都不再上學,但蒲巴甲的爸爸再辛苦也要堅持自己的小孩上學,因為他知道,不上學,就會變得越來越窮。
1999年夏天,14歲的蒲巴甲覺得自己長大了,他不願再看著爸爸這么辛苦,覺得應該是自己掙錢的時候了。頭腦一熱,再加上蒲巴甲對打工的好奇,拉上一個朋友就直奔金山縣城想去打工了。他想,自己到了縣城,就可以去做保全或者飯店服務員之類的,總之,能掙錢了。沒跟家裡人商量的蒲巴甲沒錢坐車,就一路上走,在路邊上有很多蘋果樹,他就一路撿掉下來的蘋果充飢一路繼續走。實在累了,看到有車經過,他就招手想搭段順風車,雖然車沒停,但車上有個女士扔下來幾塊糖,蒲巴甲拿起糖,一路上走了40多公里的路,也沒捨得吃。
在縣城裡兩天,蒲巴甲住在一起去的那個朋友的表姐家的陽台上,出乎他意料的是,他並沒有找到保全或者是服務員的工作,只得在第三天的時候,又返回家。這一次離家,因為蒲巴甲常會一兩天不回家住在朋友家,父母並沒有在意。
這次“無功而返”,蒲巴甲暫時放下要外出打工的心思,先安心上學。但有一次周末回家的蒲巴甲,看到爸爸喝醉了,從外面回家做飯的媽媽也偷偷地在哭。蒲巴甲一下子明白了一定是父母又到寨子裡去借錢,又沒借到錢給他做生活費,蒲巴甲忽然感到自己長大了,他深切地覺得自己不應該再上學了。
聽過容中爾甲唱的《九寨溝》的蒲巴甲,對九寨溝充滿嚮往,正好自己的表姐在九寨溝,
這一次,徵得父母的同意,蒲巴甲揣著七八百塊錢,一個人踏上了去九寨溝的路。
九寨溝離金川有幾百公里,這是蒲巴甲去的第一個“大地方”。到了九寨溝,蒲巴甲在一家民俗文化村里當檢票員。還跟著那裡的哥哥姐姐們學跳舞。第一個月的薪水是500元,從沒有過這么多錢,蒲巴甲的興奮難以形容。到九寨溝兩個月後,蒲巴甲第一次“進城”——和表姐一起去成都。第一次到成都的蒲巴甲納悶地想:成都怎么沒有山呢?蒲巴甲聽說在成都,只要一晚上跑兩三個場子,就能掙好多錢,所以他只要看見燈很漂亮、打著夜總會招牌的地方,就跑進去問要不要唱歌跳舞的。但是幾個月里,來來回回往成都跑了好多次,一心想尋找唱歌跳舞的機會,蒲巴甲一次都沒有成功過。
在成都的錢花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了路費的蒲巴甲回家了。回家後,妹妹還問哥哥有沒有帶錢回來,看著不吭聲的蒲巴甲,爸爸說對兒子說,雖然家裡需要錢,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蒲巴甲聽了,心裡有些茫然,但他並沒有放棄在九寨溝尋找自己方向的決定,沒在家呆幾天,蒲巴甲又一次回到了九寨溝。他不希望再看到父母日夜操勞,他只有一個心思,就是要讓家裡過上好日子。
在九寨溝,蒲巴甲每天跳舞給遊客看,一個月能賺五百到三千多,堅持了兩三年後,蒲巴甲開始感到迷茫。
2005年秋天,蒲巴甲遇見了導演胡雪樺,一部《喜馬拉雅王子》,成了蒲巴甲人生的轉折點。但當蒲巴甲被選中出演王子的角色時,他卻又有點猶豫了,因為拍電影要就會丟了眼前的工作。蒲巴甲想,自己根本想不到還能拍電影,哪怕一輩子拍一個電影也算沒白活吧。拍之前,蒲巴甲還跟導演說,能不能叫哥哥妹妹也來演,賺點錢。胡雪樺笑著同意了。
從2005年10月到12月,整整3個月的輾轉奔波,當最後一個鏡頭拍完時,蒲巴甲忽然想到要喝酒。
但蒲巴甲沒有喝。蒲巴甲本來也是喝酒能手,喝一箱啤酒沒問題。不過,蒲巴甲早就戒酒戒菸了。有一年蒲巴甲回家,喝了很多,醉得很厲害,如同一攤爛泥。第二天,媽媽和奶奶就哭著要他戒酒,怕他在外面出事。從那以後,蒲巴甲就滴酒不沾了。蒲巴甲怕自己沒自制力,所以就向佛祖說了。他想,既然跟佛祖說了,就不能不遵守了 
看中蒲巴甲是塊可造之材,胡雪樺支付給蒲巴甲三萬塊的片酬,還聯繫上海戲劇學院的西藏班,讓蒲巴甲去上海上學。
得知蒲巴甲不僅拍了電影,還能到上海讀書,家人在高興的同時,也為學費發愁。於是家裡給蒲巴甲籌來四千塊錢。蒲巴甲不帶,奶奶、媽媽、妹妹都哭著要他一定把錢帶上,第二天蒲巴甲還是偷偷地把錢留在了枕頭下面,去了上海。
每次離開家,爸爸總是會陪他從山裡走出來去坐車。這一次也是,很長很長的路,蒲巴甲和爸爸一起走,直到兒子坐上車,他才一個人再走回山里。
到上海兩個星期後,蒲巴甲接到爸爸的電話,爸爸哭了,他還叮囑兒子,自己不打給他,也不要兒子打給自己,要專心學習。
到上海的兩個月後,蒲巴甲參加了“好男兒”選秀。在8進7的比賽中,蒲巴甲看到家裡人錄的VCR,他第一次在舞台上哭了。
這一天,爸爸媽媽也坐了一天的車到金川縣一次看電視上蒲巴甲比賽。蒲巴甲一出場,媽媽就開始哭,哭到後面也不知道自己的兒子這場比賽是什麼結果,第二天就打電話給蒲巴甲,說,快回家吧。
2006年8月26日,21歲的蒲巴甲以136萬多簡訊票贏得“好男兒”選秀全國總冠軍。這一刻夢想成真,蒲巴甲簡直不敢相信。
蒲巴甲看見了自己的父母,他把父母請到台上。為了看一場兒子參加的比賽,他們曾經步行100多公里到縣城看電視。母親的眼裡噙著欣喜的淚花,蒲巴甲的眼神卻有些憂鬱,因為他沒有看見他的哥哥和妹妹。此時此刻,他的哥哥和妹妹正在山裡挖草藥,因為聯繫不上,他們無法在第一時間分享勝利的喜悅。母親流著淚在台上用藏語說,家裡面太困難,一直想幫兒子,可是卻無能為力,看他一個人在外面闖,覺得有些愧疚,希望今後,他一步一個腳印走好。
後來小他三歲的妹妹在電話里笑著問蒲巴甲:“哥哥你得了一個車啊。”蒲巴甲說“是啊”,妹妹就問這車怎么辦啊?蒲巴甲說準備給爸爸。妹妹說騙人,不可能給的。
妹妹本來也要一起來上海,但沒有身份證,又剛好上山去挖草藥,爸爸去找她沒找到。蒲巴甲在電話里跟妹妹說,這次最遺憾的是她沒來,他房間裡有很多好吃的零食,爸爸不喜歡吃零食,媽媽暈車也吃不下,所以把好吃的全都扔了。妹妹就說“好哥哥求求你了,給我寄回來”。然後就開始哭了,蒲巴甲勸她,她說沒事,知道她愛哭的。  知道自己的孫子得了冠軍,蒲巴甲的奶奶執意要走上好幾個小時的山裡,到縣城裡給蒲巴甲打個電話。
10月的一天,蒲巴甲帶著電影《喜馬拉雅王子》錄製四川衛視一檔節目,現場在主持人和現場觀眾的要求下,蒲巴甲為大家演唱了小時侯爺爺教他唱的山歌。就在演唱到一半的時候,蒲巴甲的奶奶和妹妹出現在他的面前,驚訝之後便是包含著思念、親情和喜悅的擁抱。蒲巴甲落淚了。現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靜靜地與蒲巴甲一起分享此刻的心情。擁抱過後,便是無盡的思念,三人坐在一起用藏語交流,蒲巴甲說,奶奶還是第一次出這么遠的門。奶奶高興之餘在現場大曝蒲巴甲的兒時瑣事,她告訴大家蒲巴甲小時侯很淘氣,鞋子穿不了多久就被磨穿了。奶奶還說,每天都會給蒲巴甲祈禱,現在也會為所有關心蒲巴甲的人祈禱。最後奶奶拉住蒲巴甲的手說,春節一定要回來過。 成名後的蒲巴甲給父母兄妹買了房子和車,要讓他們不再過受窮的日子;在家鄉村外的廟裡給奶奶修了間房子,因為奶奶要每天轉經,這時候,奶奶也最快樂。在他心裡清楚地知道,快樂先給父母親人,其次才給自己,自己才最快樂。

《中國80後調查》主題歌

《她們》

作曲:陳楚生
作詞:陳楚生
演 唱:陳楚生
我家陽台有一盆花
在慢慢地枯萎
那甘露落在白色的花瓣
像是她的眼淚
我問花兒為什麼哭泣
是否感到有一點孤寂
這個城市實在是擁擠
花兒請你也別太在意
這城市生長著許多花
很嬌艷也很驕傲
她們擁有七彩的衣裳
她們唱歌盡情地跳舞
我愛她們燦爛的笑容
在陽光下面瞬間地開啟
總是幻想能夠在一起
卻總是害怕帶刺的身體
花兒請你不要再哭泣
我想我能給你安慰
你那沒有顏色的花蕊
盛開時候一樣美麗
這城市生長著許多花
很嬌艷也很驕傲
她們擁有七彩的衣裳
她們唱歌盡情地跳舞
我愛她們燦爛的笑容
在陽光下面瞬間地開啟
總是幻想能夠在一起
卻總是害怕帶刺的身體
花兒請你不要再哭泣
我想我能讓你依偎
這世間沒有永恆的美麗
花兒你也別太在意
花兒請你不要再哭泣
我想我能給你安慰
你那沒有顏色的花蕊
盛開時候一樣美麗
花兒請你不要再哭泣
我想我能讓你依偎
這世間沒有永恆的美麗
花兒你也別太在意
花兒你也別太在意
你盛開時候一樣美麗

最新紀實文學作品

紀實文學是一種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新興文學樣式,亦稱“報告小說”,是報告文學化的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報告文學。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但對虛構還有一定的限制。現在我們就來盤點最近兩年出版的紀實文學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