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衣社:中國法西斯運動始末》

《藍衣社:中國法西斯運動始末》

一群黃埔學生,在山河破碎、內憂外患的大時代,甘冒殺身之禍,創建了聲勢浩大的秘密組織藍衣社,短短几年時間,就一躍而為民國三大派系之首。胡宗南、桂永清、鄭介民、戴笠……都從這裡開始了自己的發跡。

基本信息

本書簡介

它最終卻演變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的法西斯化運動,因為它的
封面封面
創始者們堅信:只有法西斯,才能救中國。然而,群體命運的分化、權益分配的失衡、最高領袖的玩弄,以及人在歷史面前的無力,最終使藍衣社在創立七年之後不宣而散,解散後的藍衣社分化而為三青團和軍統局。本書翔實記錄了30年代如火如荼的藍衣社運動的興衰歷程,從嶄新角度講述了“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民國反腐敗運動、第五次圍剿、“新生活運動”、汪精衛遇刺案、戴笠崛起和西安事變等重大史實,堪稱中國非虛構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

目錄

第一章 “復興社”的碎片
第二章 一夕會
第三章 “你們起來呀!”
第四章 黃埔眾生
第五章 雪落無聲
第六章 八寶街之春
第七章 武漢清流
第八章 元旦公告
第九章 復興狂潮
第十章 “第二期革命”
第十一章 別動隊
第十二章 “新生活運動”
第十三章 朝天宮
第十四章 武鬥
第十五章 南昌大火
第十六章 華北風潮
第十七章 迴光返照
第十八章 1936年
第十九章 西線驚變
第二十章 安魂曲

精彩書摘

復興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日本。
1929年,東京先後迎來了三批中國留學生。這些學生都很年輕,全部九十人,清一色是現役軍人,也全部畢業於中國南方的黃埔軍校;來到日本後,他們散布在各文武學校內,"例如早稻田、明治、陸大、士官、戶山、炮兵、經理成城等"。在最初的日子裡,他們目睹了一個生機勃勃、文明開化的日本。
明治以下,歷經三代,日本成功實現了社會轉型。一個民眾蒙昧、血腥氣息濃重、軍刀價值被極度強調的領主國家,包圍在一種西方文明的清新里。機械、貿易、現代軍隊、義務教育,製造出了洋溢在空氣里的自信。後來,時為日本駐華公使的重光葵,在《昭和的動亂》一書中概括過這種信心:"日本代表亞洲迅速地成為世界五強,進而為世界三強之一,在西太平洋處於領導的地位。日本……對於人類的文化負有極為重大的責任。"
與這么一個日本相對比,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大致同時進行,但甲午戰爭卻構成了兩國截然相反的歷史分野。辛亥光復後,在官吏腐敗、列強橫行、鴉片泛濫、農村破產之外,中國又添上了軍閥混戰這個要命的毒瘤。"鬧華五鬼"會聚齊全了。幾十年後,一個黃埔學生這么感慨自己的東京見聞:"(當時)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既多,政治派別亦很複雜,有共產黨員,有青年黨員,屬於國民黨的又分西山派與汪精衛的改組派。派系間的衝突時常引起打鬥之事,正反映了國家政治的混亂狀況"(鄧元忠,《任覺五訪問》)……
為抵制其他黨團、派系的滲透,他們遵照南京指示,組成了"黃埔東京同學會";他們頻繁往來,有時三五個人,有時全體參加,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聚餐會。後來,畢業於黃埔四期、時為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留學生的滕傑,這樣回顧自己的東京生活:"每月有政府津貼一百二十元,但只需用四十元,大部分錢都用來買書";"讀書方式很自由,聽講、指導或自由研究皆可……每天到上野圖書館讀書,早去晚回,連午餐也是在圖書館地下室吃"……
這樣的留學生涯,讓滕傑久久難忘。但,不過幾個月以後,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潮就席捲了日本,也伏筆著他們的命運轉折。
幾十年後,溫斯頓·邱吉爾以政治家特有的冷靜,描述了1929年的悲慘秋天:"直到第三季度末,到處都呈現日益繁榮的希望和景況……但在十月間,一場突發的猛烈的風潮橫掃了華爾街……"
世界性大蕭條開始了。對這股風潮的後果,邱吉爾以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輕鬆來表述,"不過英語世界裡沒有人餓死";與此同時,他的目光也投向了遙遠的日本:"1929年到1931年的經濟風暴,對日本的衝擊絕不亞於對世界任何地方"(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何止是不亞於其他地方?短短几個月之後,國內市場狹窄、嚴重倚賴出口的日本,就出現了大量饑民、難民。大約370萬人失去了工作,至於八百萬戶自耕農,更有接近一半徹底破產了。《婦女》雜誌的一篇報導,曾震撼了整個日本:為度過荒年,貧窮的山形縣小西國村,將397名少女賣給妓院,成為"沒有少女的村莊";不久後,山形縣官廳辯駁說,外出的婦女是397人,"但參加賣淫者僅109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小西國村之後,秋田縣的玉米村、下鄉村,雄勝郡的秋之宮村……也因為大批少女的淪為娼妓,而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漸漸地,賣兒救窮、"沒有少女的村莊",已經不能再激發什麼關注了,舉家自殺成為新的輿論熱點。
……

最新紀實文學作品

紀實文學是一種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新興文學樣式,亦稱“報告小說”,是報告文學化的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報告文學。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但對虛構還有一定的限制。現在我們就來盤點最近兩年出版的紀實文學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