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手筆》

《大家手筆》

《大家手筆》匯集了《南方周末》二十五年的精華代表作,楊興峰、范以錦、江藝平、白岩松、易中天、楊錦麟、賈樟柯、陳丹青、童兵、展江、鄭重推薦!有一種狂妄正在我們中間滋生:“中國有能力領導世界!”路標指向民族主義,前面是危險的大陷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大家手筆》《大家手筆》

《大家手筆》精選《南方周末》“寫作版”作品,關注以人文精神為中心的反物慾主義主題,關注思想的進步,歷史的追問與現實的責任,並積極參與社會思潮的討論,極具思想含量和智慧啟示。

其基本理念是:一個人賦予自己崇高的使命之後,反而更應該倍加小心,以防使命與勇氣結合為殺氣騰騰的霸氣。

目錄

總序:不死的理想隨書頁飛揚
序:世界變平,思想何為
上編大家講述
《2012》與政治倫理
富士山下的市民憲章
任務
為什麼憂傷
殤高潮
溫柔的路途
於先生
在邊城歷史中穿行
永遠的佩蒂·史密斯
走向世界的起點
歷史就像從遠處傳來的“風聲”
——談小說《風聲》和電影《風聲》
餘震中的敬畏之心和日常生活
英國人輕易不會流淚
——青春版《牡丹亭》歐洲巡演紀實
墓與幕
請問候勞鶴
戲劇史上的俞珊與藍苹
在文學史上:她死在第二次
傳教士丁韙良的殖民戰略
與本·拉登面對面一百分鐘
——聽美國戰地記者彼得·阿內特講故事
這是一個全新的張愛玲
——與《小團圓》有關的種種
季羨林先生的人生之福
麥可·傑克遜和我們時代的精神貧困
“當你不能寫作時,就被放逐了”
——聆聽哈羅德·品特
歐巴馬的雄辯術
百難告解的同性戀者
奧斯威辛之中,本來有詩
苦難,如果僅是為了震撼
謎一樣的古地圖
蝌蚪文是不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三星堆玉石文字考
一個人和一條狗的死
下編大家立場
好的大學與好的文學
孔子的價值與國學熱
蘇格拉底為什麼審判雅典民主
我們需要怎樣的寬容
國家是國家,祖國是祖國
——朋霍費爾與馬丁·路德·金
祭罷炎黃祭女媧
自由和愛是永恆的人性
以世界公民的眼光審視一切
評析李輝“質疑”文懷沙的方法
有了米老鼠那張快樂的臉,我們快樂了嗎
——迪士尼瘋狂樂園隨想
上品下品——為什麼政治家的職責不在求知天道
人命關天——為什麼保護生命是政府的最高使命
叛徒問題或靈與肉

精彩書摘

那年景明帶外國專家回雲南作鄉村考察,來到聶耳紀念館,有一個介紹影片,放出一位英俊青年,解說詞說,“這是聶耳”,景明不由大笑:“這是我爸爸的照片啊!”影片又放出一位美麗女子,解說詞是“這是聶耳的女友”,景明更是大笑:“這是我媽媽!”這位雲南音樂家曾是和景明父母一起玩的好友,博物館不認故人,在一堆照片裡撿了英俊青年、最秀美女子攝入影片,恰是景明的父親母親。
一個人寫自己的回憶,孤立的人生跌宕,很可能只是一個偶然;可是,個人境遇的總和,就必是鮮活的社會歷史本身,這是民間歷史的魅力所在。我曾經想過,應該在哪一天,約幾個相識的人,約好一起寫出回憶,同時記錄各自周圍一圈生態,這樣一個小小集合,就不再是個人史,而是一個社會單元、一個社會團粒結構,就有歷史記錄的價值了。
我只是想想而已,而在古老昆明,一些不同年齡段、有著相互關聯的人,並沒有相約,卻出於本能的歷史感,真的出現了個人記錄的不約而同。
這是我再次閱讀熊景明回憶(《家在雲之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8月1日出版),準備寫序的時候,忽然意識到的。斷斷續續在幾年裡,我為幾本圍繞昆明的回憶錄寫了序言和書評,有黃湛回憶錄《永遠的北大荒》,有胡伯威回憶《兒時民國》(續集《青春·北大》),還有劉德偉一粒珍珠的故事》,而他們都和一個人有聯繫,就是景明。他們是景明的乾爹、表哥和老師。我也陸續看到一些回憶,有流亡至昆明的范小梵寫的《風雨流亡路》,她丈夫朱錫侯自法國歸來居昆明35年,留下書稿《昨夜星辰昨夜風》,他們和景明前輩有著共同的世交,也就隱隱牽到一起。
卓琳去世,我看著范小梵的女兒給景明信中唏噓:“他們這一代人走得差不多了。”卓琳於她,是媽媽的好友。我問起來,景明對我解釋:卓琳是“雲南宣威火腿老闆的千金。我三姨媽小時候最好的朋友。她家不在昆明,住校,星期天就和我三姨媽一道回家”。這些,她沒有寫進書里。景明父親年輕時光,一個高大的國軍軍官王兆仁,帶女友來昆明,向朋友們介紹說她叫藍苹,不知為什麼,景明的父親似乎對她印象不好,當然,這只是一個生活小插曲。我一直記得景明說起過的故事,那年她帶外國專家回雲南作鄉村考察,來到聶耳紀念館,有個介紹影片,放出一英俊青年,解說詞說,“這是聶耳”,景明不由大笑:“這是我爸爸的照片啊!”影片又放出一美麗女子,解說詞是“這是聶耳的女友”,景明更是大笑:“這是我媽媽!”這位雲南音樂家曾是和景明父母一起玩的好友,博物館不認故人,在一堆照片裡撿了英俊青年、最秀美女子攝人影片,恰是景明的父親母親。時局動盪,朋友四散,聶耳早逝,卓琳、藍苹分別去了延安。1949年,卓琳沒有回鄉,她在延安嫁了外鄉人,丈夫號召北方城市青年“打到西南去,解放全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因而赴卓琳家鄉,徹底改變了她少女時代好友們的命運。
一大批外鄉人因此落戶昆明。在走向大西南的軍人中,有吳祖光19歲的妹妹吳構和她後來的丈夫孔凡庸,他們於1949年10月2日離開南京,1950年2月抵達昆明,從此也成新昆明人。景明隨爸爸、媽媽、乾爹、老師及鄉親們,迎來從天而降的隊伍,也迎來千年淳厚古昆明的大變革。藍苹也在延安成婚。當初一起在昆明旅館聽藍苹唱抗日歌曲的朋友,誰也沒有想到,因為這次小小聚會,幾十年後,景明父親對藍苹的一點私下議論,竟然差點要了他和景明六姨爹的性命。這些記錄原本孤立獨存,卻因他們之間那點纖弱的社會聯繫,陸陸續續,一本本放在一起,眼前忽然展現社會一角的歷史拼圖,作者、書中人物、牽連到的周遭,已是橫向關聯延伸的一片社會斷層:當年邊城不大,景明父親出生時,昆明只有三萬人。而這個角落,又是中國大圖景的縮影。當一個歷史網路驀然最後連通,令人感覺驚異。
我把景明這本書看做這個結構的中心。不但因為她的存在,使得這些回憶得到一個連線,也因這一圈記錄各有其階段局限:記錄者或是出生此地卻又別離,昆明記敘也隨之中斷;或是自外鄉轉來,文化基因終有異趣。景明的回憶不同:從清末的家族追溯,到她自己的青年時代,敘事根基始終深深扎在同一片土地,是邊城文化場的一個近現代核心。

最新紀實文學作品

紀實文學是一種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新興文學樣式,亦稱“報告小說”,是報告文學化的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報告文學。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但對虛構還有一定的限制。現在我們就來盤點最近兩年出版的紀實文學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