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

《巨流河》

《巨流河》,齊邦媛著,2010年10月三聯書店出版。一部反映中國近代苦難的家族記憶史;一部過渡新舊時代衝突的女性奮鬥史;一部台灣文學走入西方世界的大事紀;一部用生命書寫壯闊幽微的天籟詩篇!本書作者以逾八十高齡歷時四年寫作完成《巨流河》,其以縝密通透的筆力,從大陸巨流河寫到台灣啞口海,以一個奇女子的際遇見證了縱貫百年、橫跨兩岸的大時代的變遷。本書有兩條主線:一是借著父親齊世英的經歷,串聯起一代錚錚鐵漢們在侵略者炮火下頭可拋、血可灑的氣概與尊嚴;一是從自己誕生、童年寫起,戰火中逃離至重慶,八年間受南開中學與武漢大學教育,受業於名師,得文學啟蒙,大學畢業後落腳台灣展開學術事業,成為台灣文學推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巨流河》《巨流河》

本書作者以逾八十高齡歷時四年寫作完成《巨流河》,其以縝密通透的筆力,從大陸巨流河寫到台灣啞口海,以一個奇女子的際遇見證了縱貫百年、橫跨兩岸的大時代的變遷。本書有兩條主線:一是借著父親齊世英的經歷,串聯起一代錚錚鐵漢們在侵略者炮火下頭可拋、血可灑的氣概與尊嚴;一是從自己誕生、童年寫起,戰火中逃離至重慶,八年間受南開中學與武漢大學教育,受業於名師,得文學啟蒙,大學畢業後落腳台灣展開學術事業,成為台灣文學推手。

作者簡介

齊邦媛,一九二四年生,遼寧鐵嶺人。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一九四七年來台灣。一九六八年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研究,一九六九年出任中興大學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一九八八年從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任內退休,受聘為台大榮譽教授。曾任美國聖瑪麗學院、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訪問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教學、著作,論述嚴謹;編選、翻譯、出版文學評論多種,對引介西方文學到台灣,將台灣代表性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 作者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民國初年的留德熱血青年,九一八事變前的東北維新派,畢生憾恨圍繞著巨流河功敗垂成的一戰,渡不過的巨流像現實中的嚴寒,外交和革新思想皆困凍於此,從此開始了東北終至波及整箇中國的近代苦難。

書評

“哀傷的文字如靜靜的河流,在我們的心裡緩緩淌過,這本書寫了顛沛流離的祖國,和幾代人的家國之痛。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的心靈仍然刻滿彈痕。”這是媒體給《巨流河》的頒獎詞。
作者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民國初年的留德熱血青年,九一八事變前的東北維新派,畢生憾恨圍繞著巨流河功敗垂成的一戰,渡不過的巨流像現實中的嚴寒,外交和革新思想皆困凍於此,從此開始了東北終至波及整箇中國的近代苦難。作者的一生,正是整個二十世紀顛沛流離的縮影。齊邦媛兒時隨全家從東北流亡關內,在連年戰火中遷徙、讀書。1947年大學畢業的她赴台灣工作,原以為“去看看就回來”的行程,竟成了後半生60多年的駐留。
我們固然可以用“大時代中的私人記憶”之類恢宏的詞語概括《巨流河》,類似題材的回憶錄近年也並不少見,但這些都無法形容出此書帶給讀者的閱讀震撼。齊邦媛成長、奮鬥的歲月恰恰與一個世紀的波折與嬗變緊密重合,成為在新舊時代交替中承上啟下的親歷者、見證人。
作者以縝密通透的筆力,從大陸巨流河寫到台灣啞口海,以一個奇女子的際遇見證了縱貫百年、橫跨兩岸的大時代的變遷。本書有兩條主線:一是借著父親齊世英的經歷,串聯起一代錚錚鐵漢們在侵略者炮火下頭可拋、血可灑的氣概與尊嚴;一是從自己誕生、童年寫起,戰火中逃離至重慶,八年間受南開中學與武漢大學教育,受業於名師,得文學啟蒙,大學畢業後落腳台灣展開學術事業,成為台灣文學推手。
《巨流河》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個人傳記,而且是一本越讀越“厚”的書。以文學為終生事業的齊邦媛,文字的詩意優雅自不必說,她細膩深情的講述還提供了很多我們原來並不熟知的細節。比如東北流亡子弟的生活,投身飛虎隊、慨然報國的張大飛,戰亂時期的學校生活,師長們的學識與擔當,父親齊世英的一生坎坷、與同仁辦的《時與潮》雜誌,朱光潛的英詩課,以及到台灣後的艱難創業,教科書改革中的紛爭、台灣文學的推廣與交流……齊邦媛的回憶牽出了無數曾被我們忽視或遮蔽的歷史枝蔓。
巨流河,位於中國東北地區,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被稱為遼寧百姓的“母親河”。這條河古代稱句驪河,現在稱遼河,清代稱巨流河。
《巨流河》《巨流河》

所獲榮譽

作為業內頗具分量的圖書榜,由大陸知識分子及網友共同票選出的新浪中國好書榜2010年度“十大好書”,2011年1月6日在此間中國現代文學館揭曉,台灣女作家齊邦媛的《巨流河》位列榜首。

2011年7月,由網易舉辦的“公民閱讀“圖書推薦及評選活動在北京單向街書店對外發了2011年度第一期十大好書榜單,成功入選。

目錄


第一章歌聲中的故鄉
第二章血淚流離——八年抗戰
第三章“中國不亡,有我!”——南開中學

《巨流河》《巨流河》

第四章三江匯流處——大學生涯
第五章勝利——虛空,一切的虛空
第六章風雨台灣
第七章心靈的後裔
第八章開拓與改革的一九七〇年代
第九章台大文學院的迴廊
第十章台灣、文學、我們
第十一章印證今生——從巨流河到啞口海
後記如此悲傷,如此愉悅,如此獨特——齊邦嬡先生與《巨流河》
齊邦媛紀事
《巨流河》參考書目

書摘

鐵嶺齊家

我的幼年是個無父的世界。兩歲時曾驚鴻一瞥看到父親,風雪夜歸,凌晨又重上逃亡之路。隔了一天,我祖母、母親帶著哥哥和我,逃到一個比我們村莊還小的小村子裡的親戚家躲了一些時日,因為張作霖的軍隊在搜捕參加郭松齡兵變的齊世英,要把他一家都抓了殺掉。而我在那兒卻每到天黑就哭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使得她們加倍困苦,又怕連累別人,只好回家,聽天由命。

鐵嶺齊家,在十八世紀初由山西徐溝縣(現併入太原市)到奉天(瀋陽)任職文官開始到落戶,到我父親是第八代。莊院位於范家屯西邊的小西山,距離中東鐵路的亂石山站大約五里,家產約有四百垧(東北話讀作“天”)田地(一垧約十畝),在當地算是中等大戶。

我祖父齊鵬大,共有四兄弟。少年時,他不願在鄉下守著家產做“莊稼人”,跑去讀軍校,出身保定老速成學堂。之後在張作霖的奉軍里由營長做起,又從團長升為旅長,二十多年對張大帥忠心耿耿。我父親是他的獨子,留學德國回家,滿腦子救國救民的新思想,竟參加郭松齡反張作霖的革命行動,從天津揮兵出山海關到兵敗,只有一個月。那時我祖父駐防河北保定,並不知情,奉軍上下認為張大帥一定會殺我祖父,誰知他居然對部下說:“父一輩,子一輩,不要算那個賬,齊鵬大跟我這么多年,對我沒有二心。他兒子渾蛋,留洋念書念糊塗了,但是不要殺他爸爸。”後來我祖父在一次小戰役中受了輕傷,染了風寒而死,去世時只有五十歲。張作霖出身草莽,但是他有那一代草莽英雄的豪壯與義氣,不與日本人妥協,在皇姑屯火車上被日本人埋伏炸死,結束了傳奇式的軍閥時代,留下東北那么大的局面;其子張學良繼承名號、權勢及財富,但是沒有智慧和尊嚴,東北自主強盛的希望也永未實現。

我的祖母張從周是滿族人,十八歲由鄰村嫁來齊家,生了一子兩女,祖父從軍之初她隨夫駐防各地,後來因為家產需人照料而回鄉定居。祖父母的莊院是祖母獨自撐持的家,由她與我母親,這兩個長年守望的寂寞女人,帶著三個幼兒、二十多個長工,春耕秋收過日子。我跟著哥哥滿山遍野地跑,去拔小西山的棒槌草、後院的小黃瓜、黑漿果……冬天到結凍的小河上打滑溜,至今印象清晰。祖母是位雍容大度、溫和仁厚的人,對我母親——她獨生子的媳婦,充滿了同情與憐惜。但是在那個時代,她也是由媳婦熬成婆的,她知道哪些規矩不能改變,所以雖然她對媳婦好,絕不找麻煩,對媳婦說話聲音也很柔和,但規矩還是規矩,雖然家裡有許多長工與傭人,但公婆吃飯時,媳婦必須在旁垂手侍立,這是“有地位人家”的樣子。祖母對我最為憐惜,命也是她救的,後來我到北平西山療養院,害她流了許多眼淚,至今我仍愧疚地記得。

爺爺回家是件大事,那年代官威很大,門口站著四個盒子炮(衛兵)。衣食講究很多,稍不合他標準就發脾氣,全家都似屏息活著,直到他返駐防地才敢喘氣。我父親說祖父也頗有新思想,但太權威,沒有人敢和他辯論。我出生不久,爺爺由駐防地回家,看了一眼炕上棉被包著的小嬰兒,他威風凜凜地在大廳上坐下說:“把那個貓崽子丫頭給我拿來看看!”不知是什麼原因,那個不必“抱”的不足五斤重的嬰兒竟激發了他強烈的保護天性,他下令:“誰也不許欺負我這個孫女!”(尤其是我哥哥,他那壯碩的長孫)那雖是個重男輕女的時代,齊家人口少,每個孩子都寶貴,這道軍令使我在家中地位大增。

祖父在軍中,四十“壽誕”的禮物是一個二十歲嬌弱清秀的侍妾。他移防或者去打仗的時候就把她送回老家。不久,她染肺病死了,我祖母很照顧她,把她新生的男孩(取名齊世豪)帶大,這個小叔叔和我同年,常常一起玩,經常受我哥哥和堂哥們的戲弄。小叔在我祖母呵護中長大,華北淪入日軍手中後,他高中畢業被征參軍,有一天穿著日軍制服在一個鄉鎮巷內,被中國的反日地下工作者由背後槍殺。

祖母寂寞抑鬱一生,獨子十三歲即離家去瀋陽、天津、日本、德國讀書,只有暑假回來,留學回來又參加革命,從此亡命天涯,一生分離直到她去世。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她帶兩個姑姑和小叔到北平去住。她中年後經常臥病在床。我兩位姑姑出嫁後原來很好,大姑姑(大排行稱“四姑”)齊鏡寰,曾隨夫石志洪去日本留學,有智慧亦有膽識。一九三三年後,我父親回北方組織領導地下抗日工作那幾年,一直到抗戰勝利之前,她曾多次在北平火車站等地掩護地下工作者出入山海關;每次接送人都說是她的表弟,車站的人熟了,曾問她:“你怎么那么多表弟?”其實心中大約也明白,大家都恨日本人,沒有人點破,而且她常常抱著小孩子,逢年過節不露痕跡地“送禮”——傳遞情報。在台灣還有幾位“表弟”記得她,非常欽佩感念大姑姑。抗日戰起,兩位姑父因曾參加抗日工作,不能留在淪陷區,都與我家—起去大後方,先後病死重慶,兩位姑姑帶著七個孩子留在北平,與我祖母同住,盡了一切孝道。祖母因癌症逝世時,只有六十四歲。那是抗戰的第一年,我們在南京淪陷前二十天逃到漢口,稍作喘息,又奔往湖南湘鄉,住了半年,又千辛萬苦地由湘黔公路跋涉數千里到了四川,之後在重慶才輾轉得知祖母已去世一年了。

最新紀實文學作品

紀實文學是一種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新興文學樣式,亦稱“報告小說”,是報告文學化的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報告文學。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但對虛構還有一定的限制。現在我們就來盤點最近兩年出版的紀實文學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