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帶破裂

韌帶破裂

生活中,普通人的韌帶損傷常見於踝關節、膝關節、掌關節、指關節。韌帶斷裂一般是因為在活動中,做出超出關節活動範圍的動作,導致相關韌帶被動牽拉而引起撕裂或完全斷裂。韌帶斷裂往往伴有扭傷和骨折。韌帶損傷後應及時診斷和治療。傷後應馬上採取制動、局部降溫以延緩和減輕腫脹和出血,同時鎮痛,然後及時到醫院就診。

基本信息

簡介

韌帶破裂韌帶破裂
人體在負重活動或體位變換時,肌肉、韌帶、筋膜、滑膜等受到牽扯,當關節扭轉或肌肉驟然收縮時,可使少數纖維被拉斷、小關節微動錯縫,形成拉傷。

腰部是人體活動的樞紐,脊柱兩旁的肌肉是腰部活動的動力結構和保持脊柱穩定的主要因素。因此,體育運動和日常勞動與生活中,腰部遭受外傷的機會較多。

損傷分為兩種:韌帶撕裂、韌帶斷裂。

韌帶撕裂

即韌帶部分斷裂,通常採取保守治療。踝關節韌帶撕裂,手術治療效果未必比保守治療好。恢復後,未受損的韌帶會起代償作用,不影響原來功能。以下是保守治療的方法

注意事項

膏藥是祖國醫學的一朵奇葩,由於膏藥具有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備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緩慢、作用長期持久、局部療效切實等一系列優點。韌帶破裂外用五枝膏方能徹底治療,此療法具有安全、無副作用的特點,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A、固定。用夾板或石膏將受損關節固定於功能位。踝關節外側韌帶輕微傷一般3天后即可做功能鍛鍊了,而有骨裂的重症則至少需要2—4周時間。

B、藥物治療。一般採取局部敷藥或噴藥。傷勢較重時,可以口服止痛、止血的藥物。

C、針灸。針刺治療不受損傷時間的限制,因此施治比較靈活。

D、按摩與理療。一般傷後24—48小時內不能施治,以防腫脹或出血加重。

E、功能鍛鍊。傷病後期腫脹消除、疼痛減輕後即可進行功能鍛鍊。前期採用被動方法,如在關節活動範圍內被動屈伸、鏇轉、牽拉,結合按摩效果更好。一般在腫脹消除和

痛減輕後即可施治,這樣可以較好地減輕和松解粘連。後期主動進行關節的功能活動。要注意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活動量,以不引起腫脹或突然疼痛加重為宜。當症狀完全消失後,應當進行適當的力量練習,以使癒合的韌帶重新恢復彈性和完全恢復功能。功能鍛鍊是後期治療中很關鍵的一環,傷病未痊癒時,切忌匆忙中斷,因為這樣很容易轉為陳舊性韌帶損傷,長期積累後還會出現粘連、增生、鈣化、關節韌帶鬆弛等併發症,給患者帶來長期的痛苦和不便。

韌帶完全斷裂

應手術治療。這樣可以防止或減少併發症的發生。術後的治療同上,不再贅述。

結構簡介

韌帶破裂韌帶破裂
在脊椎動物中,韌帶是使各骨塊相互連結的結締組織的索狀物,與彈性纖維緊密並行。韌帶(拉丁語Ligamenta,單數Ligamentum)是可彎曲,纖維樣的緻密結締組織。它附著於骨骼的可活動部分,但限制其活動範圍以免損傷。

結構

最常見的韌帶拉傷有兩種:一是踝關節外側的韌帶拉傷,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歪了腳;二是膝關節的韌帶拉傷。

韌帶屬於緻密結締組織。主要可分為兩類:彈性結締組織和膠原纖維彼此交織成的不規則的緻密結締組織。彈性組織(elastictissue)是以彈性纖維為主的緻密結締組織。粗大的彈性纖維或平行排列成束,如項韌帶和黃韌帶。韌帶白色帶狀的結締組織,質堅韌,有彈性,能把骨骼連線在一起,並能固定某些臟器如肝、脾、腎等的位置。韌帶亦稱鉸合韌帶(hingeligament)。為軟體動物斧足類的左右兩個貝殼的連結物。一般將位於殼頂後方外面的韌帶稱外韌帶。

損傷機理

在劇烈運動,如進行學院體育競賽、舞蹈、雜技等時,固然容易出現韌帶損傷,嚴重就會造成韌帶斷裂。但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車禍、高空跌下等意外,也會引起同類的損傷。

分類

當出現某個方位的非生理性運動時,限制膝關節向該方位運動的韌帶必然首當其衝。膝關節於屈曲位外鏇外展又遭到來自外側的暴力時,主要受損的是內側關節囊韌帶和內側副韌帶,嚴重時尚可涉及前交叉韌帶和內側半月板,此為最常見的損傷方式。膝關節處於伸直、內收、內鏇位,來自前側的暴力造成過伸時,常傷及外側結構及後交叉韌帶,嚴重者可造成腓總神經損傷,有時合併脛骨髁骨折

屈膝位脛骨突然遭受暴力向後或向前錯動時,則會引起後交叉韌帶或前交叉韌帶和內側副韌帶的斷裂。膝關節的韌帶損傷常見於足球、籃球、溜冰運動員、搬運工。

膝關節的生理運動包括伸屈和鏇轉,以及有限的被動內收外展。沿橫軸的伸屈是最主要長期的運動,其範圍約有150°。在一般行走中,僅需要60°的活動,上、下樓約需90°,而下蹲則要求更大的屈曲。其次是沿垂直軸的鏇轉,即內、外鏇範圍約為50°~70°。不僅行走中的轉彎需要鏇轉,而且在伸屈的英國同時也伴有一定程度的鏇轉。內收外展活動則只在負重情況下鏇轉時才伴同出現,不能自主完成。疾病在較劇烈的運動中,則需要膝關節全國完成多種處長更為複雜的運動,在這些運動時,主要等獎依靠肌肉和韌帶的雙重作用維護關節的穩定。

治療方法

以往多認為對運動功能要求較高的運動員等發生韌帶損傷後才需積極手術影像修復,其他人多可保守治療。但長期隨診的結果證明,即使非體力勞動者發生韌帶損傷後,也往往因早期未得到合理的治療而造成晚期的嚴重功能障礙。因此,人們日益趨向積極同時進行早期修復。

強調確切診斷、早期處理、全面修復。早期處理的基礎天津是確切的腹腔診斷,處理的要求則是全面修復。否則任何遺留的未修復的韌帶損傷,都是一種潛在的不穩定因素,最終會導致晚期的症狀。一部分損傷可行直接修復,損傷嚴重者則需以鄰近的肌腱、筋膜等組織一項轉移修復。最有代表性的韌帶損傷為膝關節韌帶損傷和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膝關節韌帶損傷

膝關節為全身最大最複雜的關節,其韌帶的構成和作用亦遠較其他關節複雜。膝關節的韌帶損傷若未得到合理科室治療,常可導致關節不穩定,運動失控。韌帶損傷的臨床高尚表現為日本局部腫痛、壓痛或關節不穩等。疼痛、不穩定以及晚期創傷性關節炎學會是韌帶損傷的經過主要後遺症

疾病介紹

膝部關節韌帶較多,對關節穩定性有重要作用。主要韌帶有:內、外側副韌帶,前後交叉韌帶和髕韌帶。

發病機理

當膝關節微屈時,突然受到外翻或內翻應力,即可引起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由於膝外側容易受到外力的衝擊,使膝過度外翻,故內側副韌帶損傷。部分斷裂,完全斷裂,合併半月軟骨損傷或膝交叉韌帶損傷3種類型。損傷部位可發生於韌帶本身,也可由附著處撕脫骨片或嵌入關節內。

臨床症狀

以內副韌帶損壞傷為例,傷後膝內側腫脹、疼痛、壓痛、皮下瘀斑、活動受限,不能完全伸直。小腿被動外展時疼痛加劇。如為完全撕裂,則小腿外展範圍增加,內側關節間隙加大,有時於內側可觸知兩斷端之間的凹陷。半月軟骨或膝交叉韌帶損傷時,關節內有積血。如抽出的血液中有脂肪球,則可有撕脫骨折。

診斷

1、有外傷史。

2、以內側副韌帶損為例,傷後,膝內側腫脹、疼痛、壓痛,皮下瘀血斑、活動受限,不能完全伸直。

3、小腿被動外展時疼痛加劇。

4、X線拍片。

輔助檢驗:雙膝伸直外翻位,拍正位X線片。如內側關節間隙明顯加寬,為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或可發現脛骨棘撕脫。

治療方法

1、部分斷裂:關節內無積血,外翻位X線片顯示內側關節間隙不大,可做局部封閉、彈性繃帶加壓包紮,早期鍛鍊股四頭肌或用踝上長腿石膏托固定於膝內翻和稍屈位3—4周,石膏完全乾後可開始股四頭肌鍛鍊和下地行走。

2、完全斷裂:原則上應行手術治療如韌帶斷裂,可直接縫合;如骨附著處撕脫,可用鋼絲貫穿法固定或直接縫合於骨膜及軟組織上。如有撕脫骨片,則用鋼絲或螺絲釘固定。如合併半月軟骨損傷,應予以切除。合併前膝交叉韌帶損傷者,應先修補。術後石膏固定4—6周。

3、陳舊性損傷:積極堅持股四頭肌鍛鍊,以增加關節穩定性。經積極鍛鍊後,關節仍不穩定者可行手術修補。用闊筋膜或半腱肌,股薄肌腱代替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受傷機會很少,很少需要手術治療。

4、膝交叉韌帶損傷:前交叉韌帶合併脛骨棘撕脫骨折者,可用膝過伸和後推脛骨使之復位,用長腿石膏固定4—6周。對於未能復位者,應及時手術修補。將骨折片用鋼絲固定。單純韌帶斷裂者,用石膏固定。對陳舊性損傷,以保守治療為主,經鍛鍊後,關節仍不穩定,亦可考慮手術修補。後交叉韌帶可不修補。

踝關節韌帶破裂

踝關節外方有三條主要韌帶——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後韌帶。最常見的損傷為距腓前韌帶,在外踝尖偏前側會出現壓痛。多數的距腓前韌帶損傷可以通過保守治療,獲得滿意效果。跟腓韌帶是控制踝關節內翻的主要韌帶,如果跟腓韌帶損傷,需要高度重視,早期治療不及時,會造成踝關節不穩,走不平的路時容易扭傷踝部。

普通MRI檢查對距腓前韌帶顯示較好。對於跟腓韌帶,由於掃描角度的關係,很難診斷損傷的性質。一般需要進行特殊的MRI成像序列。踝關節傷後持續疼痛,不能除外軟骨損傷和滑膜病變,需要MRI除外這兩種情況

手術難度並不大,費用看醫生給你採用的手術方法及固定方法。如果單純用關節鏡探查加韌帶重建,骨道固定的方法,費用應該在1.5萬以內,自費在4000元左右。如果選用錨釘固定,費用會高一些。經驗豐富的醫生會把手術控制在1小時至1.5小時。手術的目的就是讓你進行劇烈運動,時間嗎?——依賴選擇的手術方式和康復計畫!

拉伸練習

拉伸練習可有效防止韌帶拉傷和韌帶斷裂。

一、熱身。先活動頭、手、腰、腿的各處關節,再慢跑15分鐘。(慢跑後拉韌帶韌帶更容易松)。

二、就是拉韌帶了。分幾步進行。

先是腳踝,坐下,將左腳放在右腿膝蓋上,雙手握住左腳踝活動兩個八拍。然後,保持姿勢,一手按住膝蓋向下壓,來回兩個八拍。然後保持姿勢將左腿放下,然後壓右腿,要努力將肚皮貼上腿。四個八拍。換腳,同樣。再是雙腿。雙腿平伸,身體向下壓,要求同上。

三、是豎叉。能下多深下多深,最好貼地面,要求後腳面貼地,上半身直立。(雙腿)

四、是橫叉。腳跟著地,雙腳勾起,其餘要求同上。

五、是壓胯。(姿勢很難看,看過青蛙沒有,雖不是亦不遠矣。不過效果很好。)膝蓋著地努力分開,注意不能趴在地上,雙手支撐,將腰胯向後下方壓,最高境界是貼地。

六、是腳背。跪坐在地上,腳背貼地,向後躺,最高境界後背著地。注意別把膝蓋翹起。

鍛鍊韌帶

韌帶鍛鍊韌帶鍛鍊
在鍛鍊韌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做準備活動,不要練得過快、過猛。尤其在冬季鍛鍊前應活動活動四肢。若鍛鍊前不熱身,則易引起肌肉、韌帶拉傷或扭傷。

練習最理想的時間是在晚間睡前。首先做好準備活動,從最基本的壓腿開始,分速壓和緩壓。緩壓每次用三四十秒的時間,輕柔地拉伸肌肉,感到輕微疼痛即可,速壓就是快速壓腿,疼痛即收。如果在鍛鍊的時候手夠不到目標區域,不要勉強,可以加繩子來輔助練習。

1、坐式拉伸韌帶:前胸向膝蓋靠攏,膝蓋不要彎曲。感覺腿部韌帶與後背有酸痛感,停止拉伸並作兩次深呼吸,慢慢恢復為起始動作。重複動作12次。

2、臥式拉伸韌帶:慢慢拉起繃直的左腿,膝蓋不要彎曲,臀部與大腿肌肉繃緊,直到大腿與身體呈直角後停止拉伸,做兩次深呼吸,慢慢恢復為起始動作。

3、站直,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尖向腿的方向外八字打開,腳不要彎曲,大身向下彎曲,用手去碰腳尖。感覺到雙腿內、後側有拉伸的感覺。

4、仆步壓腿兩腳左右開立,一腿屈膝全蹲,另一腿挺膝伸直,身體向直腿一側振壓。練習時,左右腿交替進行。

5、橫叉:兩手在體前扶地,兩腿左右分開成直線,上體俯臥或側傾。

6、盤腿前俯兩腿屈膝盤坐,兩腳掌相對;兩手握住兩腳;上體前俯

韌帶有兩種拉法。人的韌帶在16歲之前和之後是有區別的,16歲之後骨骼發育基本定型,所以韌帶也就定型了。

年紀小的人建議他振顫法。在做好拉伸的姿勢後,通過振顫運動把韌帶拉到極限,這樣拉的效果很明顯。但是對於骨骼相對成熟的人來說,這種方法只能帶了短期的韌帶拉伸,而且十分危險容易受傷。

16歲以上的,建議使用靜壓法。保持一個極限姿勢30秒,休息幾秒種,再保持這個姿勢。一般建議拉伸的極限姿勢不超過30秒。否則可能會造成反方向的肌肉受傷。這種靜壓的方法會在相對長的時間內保持韌帶的穩定柔韌性。

韌帶完全拉開至少需要10—15分鐘的柔韌性練習,每天至少一次。這種方式也是緊張運動後的一種很好的放鬆。肌肉也會由於這些簡單的拉伸練習而變得更富有彈性。柔韌練習必須學會輕柔,否則極易拉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