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卷耳》

《周南·卷耳》

《卷耳》是一篇抒寫懷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處尤其表現在它匠心獨運的篇章結構上。舊說如“后妃懷文王”、“文王懷賢”、“妻子懷念征夫”、“征夫懷念妻子”諸說,都把詩中的懷人情感解釋為單向的。

《周南·卷耳》卷耳
《周南·卷耳》出自《詩經·國風·周南》。《卷耳》是一篇抒寫懷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處尤其表現在它匠心獨運的篇章結構上。舊說如“后妃懷文王”、“文王懷賢”、“妻子懷念征夫”、“征夫懷念妻子”諸說,都把詩中的懷人情感解釋為單向的;另外,日本青木正兒中國《詩經》專家孫作雲還提出過《卷耳》是由兩首殘簡的詩合為一詩的看法。這些看法反映出對《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認識不足的缺陷。

原文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周南·卷耳》《周南·卷耳》

陟彼崔嵬,我馬虺頹。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崗,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今譯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滿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棄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馬兒足疲神頹喪。且先斟滿金壺酒,慰我離思與憂傷。

登上高高山脊樑,馬兒腿軟已迷茫。且先斟滿大杯酒,免我心中長悲傷。

艱難攀登亂石岡,馬兒累壞倒一旁,僕人精疲力又竭,無奈愁思聚心上!

注釋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周南·卷耳》《周南·卷耳》

賦也。采采,非一采也。卷耳,枲耳,葉如鼠耳,叢生如盤。頃,欹也。筐,竹器。懷,思也。人,蓋謂文王也。寘(音置),舍也。周行(音杭),大道也。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故賦此詩。託言方采卷耳,未滿頃筐,而心適念其君子,故不能復采,而寘之大道之旁也。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賦也。陟,升也。崔嵬,土山之戴石者。彼:指示代名詞。崔嵬(音違):山高不平。虺隤(音灰頹):疲極而病。姑:姑且。罍(音雷):器名,青銅制,用以盛酒和水。永懷:長久思念。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賦也。山脊曰岡。玄黃,玄馬而黃,病極而變色也。兕(音四),野牛,一角,青色,重千斤。觥(音公),爵也,以兕角為爵也。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賦也。石山戴土曰砠(音居)。瘏(音圖),馬病不能進也。痡(音撲),人病不能行也。吁(音虛),尤嘆也。

[1]卷耳:野菜名,嫩苗可當菜吃。[2]寘:同置。[3]陟:登高。虺隤:音灰頹,疲憊。[4]櫑:酒尊。[5]玄黃:馬過勞而視力模糊。[6]兕觥:音四公,犀牛角制的大酒杯。[7]砠:音居,有土有石的山丘。瘏:音途,疲病。[8]痡:音撲,疲病。

名家鑑賞

近人說《卷耳》,喜歡把全詩所述分為二事:采卷耳,思婦也;越山陟岡,所懷之人也。若以為這是“話分兩

《周南·卷耳》卷耳圖

頭”的手法,也不錯,《詩》中正不乏相似的例子,如《魏風·陟岵》。但這樣的理解,卻出於一個不甚可靠的出發點,即以為婦人思夫,陟岡飲酒,乘馬攜仆,究竟傷於大義。這樣的認識,乃是從後世的情況推測出來,當日的情形則未必。女子有所懷,原不妨飲酒出遊,《詩》中也適有本證,如《鄘風·載馳》,如《邶風·泉水》,如《衛風·竹竿》。即便這都是思中之游,而終於“止乎禮義”,那么《卷耳》為什麼不可以也是這樣的思呢。其實詩起首所言“采采卷耳”,也並非實錄,毛傳所謂“憂者之興也”,正是特別揭出這樣的意思。《小雅。采綠》中的“終朝采綠,不盈一匍”,《載馳》中的“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召南·草蟲》之采蕨、採薇,《王風·采葛》之采葛、采蕭、采艾,又何嘗是紀實。這一類與人事相關聯的“興”,大約來源於最初的“賦”,即原本是賦寫其事,但因某一首詩意思好,於是襲其意者多,此實事便成為具有特定意義的一種征,而成為引起話題的“興”。所謂“憂者之興”,即興在憂思,不在採集。採集乃是憂思之話題的一個“引言”。

與《竹竿》《泉水》不同,彼思至“駕言出遊”便戛然而止,《載馳》《卷耳》則思之更遠,於是更曲折,更深切。沈守正曰:“通章采卷耳以下都非實事,所以謂思之變境也。一室之中,無端而采物,忽焉而登高,忽焉而飲酒,忽焉而馬病,忽焉而仆痛,俱意中妄成之,鏇妄滅之,繚繞紛紜,息之彌以繁,奪之彌以生,光景卒之,念息而嘆曰:云何吁矣。可見懷人之思自真,而境之所設皆假也。”此說最近詩情。“嗟我懷人”,乃一篇作意,“云何吁矣”卻是全詩精神所在。“女子善懷”,《風》詩尤可見鄭箋:“善,猶多也;懷,思也。”在《載馳》,它可以算是“知己知彼”之言;就“詩三百”而論,這“夫子自道”,也最是貼切。

一般欣賞

這是一首思婦懷人的奇妙佳作。

《周南·卷耳》《周南·卷耳》

女同胞的善懷情結是男人們有目共睹並飽受一生的“情感糾纏”,如果女人愛上了一個男人,她的生命的大部分意義將體現在對這個男人的“思”和“愛”上,這份連綿不絕的思念充分表現出女人的執著的愛情態度,飽含著甜蜜的憂傷,有詩為證: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相比之下,男人想老婆的路子就有那么點不上道了,要么不想,要么想不起來,要么直接就繡榻里春床上,千年的演變,男人由此成為辜負女人那份愛心的蠢貨,簡稱“負心漢”。

這首詩的奇妙之處在於女人把那一腔柔情做了轉換,詩里沒有深度刻畫女人是如何想老公的那份盈盈粉淚寸寸柔腸的濕粼粼的心思,反而通過對女人幻想遠方的男人在如何想她的描寫,用場景的置換進行自我情感的雙向對話,從而將女人思念男人的內心,巧妙且含蓄的點破,可謂匠心獨運了一小把。

詩的第一章意思很女人化,女人不說自己因思念出差的老公而無心勞動,只是含蓄地告訴大家采了半天卷耳菜,小小的筐還是沒裝滿,可這是為什麼?就如“朝發桂蘭渚,晝息桑榆下。與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的情況一樣,一對男女從早忙到晚的拔蒲草,結果還不能盈盈一握,你說他們都在忙些什麼呢?呵呵,地球人都知道。好了,往下看,“嗟我懷人”,原來是有所思啊!怎么思呢?“寘(置)彼周行”,這裡又含蓄了一下,字面上是女人把筐扔路邊上就是思了,其實不然,是人到路邊“妹妹找哥淚花流”的那種思,但直白說出來多不好意思,女人不分現代還是古代,都是一般的愛“羞羞”,所以就含蓄為把筐放到路邊上。唉,女人的含蓄真要命!眼跟前的MM想整明白她們的心思還十猜九錯呢,何況幾千年前的古典MM的心思?還是文言文!

下面三章有點意思,詩里不交代女人自己怎么思,只是描寫女人在想“遠方的老公是怎么樣想自己”,這種描寫手法屬於原創,老外們是整不明白的,比如說那個青木正兒,非得說是這是兩首殘簡合在一起了,所以出現女人還沒怎么思呢,猛的就男人怎么思了。想不明白吧?告訴你,幾千年前中國女人的思念情感就可以自由的玩單向和雙向了,懂不?你丫甭正兒了,歪兒吧!不說鬼子了。

女人是怎么想她的老公同時在想自己的呢(靠,有夠拗口的)?在她的情感銀幕上,出現這么一幅場景:“她老公縱馬賓士在崎嶇難走的山路上,歸心似箭,結果人能扛的住,馬卻掉鏈子了(這個采卷耳的可人呀,心地忒浪漫,她把老公遲遲沒趕回來的原因歸結於馬不行,非他老公不行),結果,她的老公抽了幾鞭子不管用,惱將上來,仰脖先灌個七七八八,用酒澆澆心裡的火——“維以不永懷”嘛。

時間有的是,反正女人是鐵了心不採摘了,所以她繼續幻想:“她的老公牽著馬登上了山脊,滿頭大汗,想繼續走,可馬累的馬眼發花,金星亂閃,說啥也不挪窩了(這馬也真夠調皮的),估計女人的老公是個“馭風”式的酒鬼,氣的直蹦高,說不得,又胡灌一通,用酒壓壓心裡的悲傷——“維以不永傷”嘛。

《周南·卷耳》《周南·卷耳》

日頭偏西了,抓緊時間女人還能再幻想一集:“男人好歹又登上了個山岡,唉,回家的路多漫長多難走啊!這時候,那匹倒霉的馬終於趴架了,說啥也不起來了。馬童也栽歪了,靠在大石頭上擦汗,累的直吐舌頭。女人的老公火也冒了,氣也生了,關鍵是酒也沒了,徹底沒脾氣了,一聲長嘆,所謂兒女情長,英雄氣短,非我不為也,是不能也!只好“云何吁矣”。

夜幕降臨了,小風吹過,在空蕩蕩的大路上捲起一股無聊的塵土,遮蓋住了女人的幻思的帷幕。女人無可奈何的收拾起未了的心情未盡的思念,GOHOME。遠古的黃昏拉長著一個孤獨的身影,女人拎著小筐,赤足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還有一隻短笛隱約在吹響。

藝術特色

《卷耳》是一篇抒寫懷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處尤其表現在它匠心獨運的篇章結構上。舊說如“后妃懷文王”、“文王懷賢”、“妻子懷念征夫”、“征夫懷念妻子”諸說,都把詩中的懷人情感解釋為單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兒和我國的《詩經》專家孫作雲還提出過《卷耳》是由兩首殘簡的詩合為一詩的看法。這些看法反映出對《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認識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婦女的口吻來寫的;後三章則是以思家念歸的備受旅途辛勞的男子的口吻來寫的。猶如一場表演著的戲劇,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內心獨白在同一場景同一時段中展開。詩人堅決地隱去了“女曰”、“士曰”一類的提示詞,讓戲劇衝突表現得更為強烈,讓男女主人公“思懷”的內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獨白呼喚著遠行的男子,“不盈頃筐”的卷耳被棄在“周行”——通向遠方的大路的一旁。順著女子的呼喚,備受辛苦的男子滿懷愁思地出現;對應著“周行”,他正行進在崔嵬的山間。一、二兩章的句式結構也因此呈現著明顯的對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對第二章的復沓,帶有變化的復沓是《詩經》中最常見的章法結構特徵,這種復沓可以想像為是一種合唱或重唱,它強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開拓補充了意境,穩定地再現了音樂的主題鏇律。第四章從內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與二、三章相差很大。我把這類《詩經》中經常用的手法稱為單行章斷,比如《召南·采蘩》、《行露》、《周南·葛覃》、《漢廣》、《汝墳》等詩中都有此類手法。這類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遺存,可以想像這是幕後迴蕩的男聲合唱。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詩篇的氣氛,增強表演的效果。

《卷耳》的語言是優美自然的。詩人能夠熟練地運用當時的民謠套語。《周易·歸妹三·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女承筐,無實”正與《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對應。把民謠用作套語,像一個套子一樣放在詩章句首,為詩奠定韻腳、句式的基礎和情感思緒的習慣性暗示,這是《詩經》的起興手法的一例。詩人善於用實境描畫來襯托情感。旅途的艱難是通過對山的險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來的:詩人用了“崔

《周南·卷耳》《周南·卷耳》

嵬”、“高岡”、“砠”等詞語。而旅途的痛苦則是通過對馬的神情的刻畫間接表現出來的:詩人用了“虺隤”、“玄黃”、“瘏矣”等詞語。而描摹山、刻畫馬都意在襯托出行者懷人思歸的惆悵。“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以酒澆愁,便是正面對這種悲愁的心態提示。全詩的最後是以一種已類化的自問自答體收場的:“云何?吁矣!”它既是對前兩章“不永懷”、“不永傷”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對全詩進行的總結,點名“愁”的主題,堪稱詩眼。

懷人是世間永恆的情感主題,這一主題跨越了具體的人和事,它本身成了歷代詩人吟詠的好題目。《卷耳》為我國詩歌長河中蔚為壯觀的一支——懷人詩開了一個好頭。其深遠影響光澤後世。當我們吟詠徐陵《關山月》、張仲素《春歸思》杜甫《月夜》、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元好問《客意》等抒寫離愁別緒、懷人思鄉的詩歌名篇時,都可以回首尋味《卷耳》的意境。

植物介紹

【別名】婆婆指甲菜

【來源】石竹科卷耳屬植物粘毛卷耳CerastiumviscosumL,以全草入藥。春夏採集全草,曬乾。

【性味歸經】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降壓,解毒。用於感冒發熱,高血壓;外用治乳腺炎疔瘡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相關詞條

《周南·樛木》 《周南·芣苢》 《周南·漢廣》 《召南·采蘋》 《邶風·燕燕》 《邶風·擊鼓》 《邶風·雄雉》 《邶風·式微》 《衛風·碩人》 《衛風·河廣》 《衛風·考槃》 《王風·揚之水》 《鄭風·出其東門》 《魏風·園有桃》 《唐風·鴇羽》 《秦風·黃鳥》 《陳風·東門之池》 《大雅·生民》 《大雅·公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