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蒲

語出:《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六·拔蒲》 郭茂倩 題解引 南朝 陳智匠 《古今樂錄》:“拔蒲,倚歌也。”按,古辭二曲,無名氏作。其一雲“拔蒲五湖中”,其二雲“與君同拔蒲”,故名。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拔蒲(bá pú)
【創作年代】南北朝
【作者姓名】無名氏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拔蒲
青蒲銜紫茸①,長葉復從風。與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②。
朝發桂蘭渚③,晝息桑榆下。與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④。

作品注釋

①銜紫茸,形容蒲草尖端長著紫色的絨毛。
②五湖,古代吳越地區的湖泊。其說不一,通常指太湖,或者太湖及其附近湖泊。此處當為泛指。
③桂蘭渚,長著桂木蘭草的水中小洲。
④競日,終日,整天。不成把,指不滿一把。

作品簡析

《拔蒲》出自《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六·拔蒲》,共兩組,無名氏作。 郭茂倩題解引南朝陳智匠《古今樂錄》:“拔蒲,倚歌也。”,即是一種不伴舞蹈,“悉用鈴鼓,無弦有吹”的歌曲。其一雲“拔蒲五湖中”,其二雲“與君同拔蒲”,故名。主要寫女子與情郎同去拔蒲時的歡樂心情。 唐 張祜 亦有《拔蒲歌》:“拔蒲來,領郎鏡湖邊,郎心在何處,莫趁新蓮去。拔得無心蒲,問郎看好無。”
蒲,一名香蒲,水生植物,可製作蒲蓆,嫩者可食。拔蒲,是江南水鄉的一種普通農活。
第一組(前四句)寫出發,以景物襯托心情,妙在前二句,青青的香蒲銜著紫色的絨茸,長長的蒲葉隨風擺動,平時常景,此時在女子眼中何以變得如此美好呢。“與君同舟去”一句,看似不經意,實則正是她充滿歡樂的箇中原因,故而連司空見慣的蒲草也顯得格外可愛誘人,此即所謂“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二組(後四句)寫收穫,以勞動表現戀情,妙在後二句。開始二句承前首末句,“朝發”、“晝息”,補充概述一日之行程。後二句寫一天勞動的收穫。“競日”,強調時間之長。整整一天,以兩人之力“同拔蒲”,而竟然“不成把”,借拔蒲之機熱戀相聚,而實則無心拔蒲之情,豈非盡在不言之中。詩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看似寫拔蒲勞動,無一字涉及愛情,其實濃縮著言外之情和豐富的詩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