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活著》

《今天我活著》

《今天我活著》一書中,周國平先生憑藉他的哲學視野,憑藉他對尼采、叔本華、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等西方哲學大師的洞悉,試圖讓國人意識到活著的真實性和活著的價值,從而騰升起對於自然法則的敬畏,強化博愛、自由、民主的理念,珍視人生中最質樸、最懇切、最溫暖、也最為永恆的情感。

基本信息


作者

《今天我活著》《今天我活著》
周國平,1945年出生。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工作。主要著作有:《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人與永恆》、《尼采與形上學》、《憂傷的情慾》(詩集)、《只有一個人生》、《周國平文集》、《守望的距離》等,並出版譯著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象的黃昏》。其作品充滿了人生的智慧,融理性和激情於一體,深得廣大讀者喜愛。

序言

我相信我是一個勤于思考生的人,其證據是,迄今為止,除了思考人生,我幾乎別無作為。然而,當我檢點思考的結果時,卻發現我弄明白的似乎只有這一個簡單的事實:
今天我活著。
真的明白嗎?假如有一位蘇格拉底把我拉住,追根究底地考問我什麼是今天,我是誰,活著又是怎么回事,我一定會被問住的。這個短語糾纏著三個古老的哲學難題:時間,自我,生與死。對於其中每一個,哲學家們討論了幾千年,至今仍是眾說紛紜。
我只能說:我也盡我所能地思考過了。
我只能說:無論我的思考多么不明晰,今天我活著卻是一個明晰的事實。
我認清這個事實並不容易。因為對明天我將死去思考得太久,我一度忽略了今天我還活著。不過,也正因為對明天我將死去思考得太久,我才終於懂得了今天我該如何活著。
今天我活著,而明天我將死去--所以,我要執著生命,愛護自我,珍惜今天,度一個濃烈的人生。
今天我活著,而明天我將死去--所以,我要超脫生命,參破自我,寬容今天,度一個恬淡的人生。
當我說"今天我活著"時,意味著我有了-種精神準備,即使明天死也不該覺得意外,而這反而使我獲得了一種從容的心情,可以像永遠不死那樣過好今天。
無論如何,活著是美好的,能夠說"今天我活著"這句話是幸福的。
收在這本集子裡的文章便記錄了我對人生境況的思考和活著的感覺。
19926

書評

在潛意識中,我一直將那些崇尚簡單生活而又牢牢守望內心田園的人稱之為素樸者,而周國平就是其中一位。有近十年了,對他的作品斷斷續續讀了不少。在國內,他憑藉自己的思想成果,成為一個真正讓廣大讀者信服的思想者。但在他已出的眾多專著中,我最喜愛的是只收錄了34篇散文隨筆的《今天我活著》一書。  

應該說,周國平是一個勤于思考人生的人。按他自己說過的話,“迄今為止,除了思考人生,我幾乎別無作為。”顯然,周國平所選擇的是一條素樸者行走的道路,因而其行走的風景更多的時候常常在人們的目擊之外。這自然注定要使他遠離喧囂而忍受寂寞。然而,孤獨與沉思,正是人間素樸者獨有的專利。素樸者一旦缺少了孤獨與沉思,就不再是一個真正素樸者,而是一個大眾性的物質消費者。在外在的生活形式上,周國平主張的是《回歸簡單的生活》,避免在現代社會中,被物慾所累和被人情所傷。然後從內心開始,努力跋涉在《從生存向存在的途中》,最後在《平淡的境界》中抵達個體生命所能抵達和應該抵達的地方。

從“人”之所以為“人”的角度講,我們可以說“人活世間”。但在現代物質文明社會裡,人的動物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突出表現在對物質的占有欲和消費欲上,並在不斷的占有與消費中漸漸失去了思想能力。因此,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裡,將“人活世間”表述為“人生世間”才更為貼切。在我看來,只有那些放眼內心世界的素樸者才最有資格說“人活世間”。因為“活”字的內涵是生命的主體很真實、很鮮明地感覺到自我的客觀存在,從而更多地顯現生命的自覺性。一個人,只有具備了生命的自覺性,才會在社會生活中努力勞動與創造,並在這過程中不斷再現個體生命的價值。從哲學的意義上說,如果一個人來到世上,只知一味地占有、享受以及消費,那只能說他生存過,而不能說他存在過。因為生存,就是如動物一樣純粹的活命,而存在,其含義中還有“總得做點什麼”,也就是說包含有生命的自覺性。

其實,人與動植物之間的區別,早在四百多年前,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就說過這樣一些話:“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而“思想形成了人的偉大”。如此說來,人生世間,只有不放棄應有的思想,才能最終體現“人活世間”,或者說才能問心無愧地說“今天我活著”。作為素樸者的周國平、不論是剖析人生的生、老、病、死,還是關注人間的親情、愛情和友情,他的所思所想都是“今天我活著”的具體表現。

與帕斯卡爾同時代的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作為素樸者的周國平用自己的“思想”最終體現了自己的“存在”,自然,他也最有資格說“今天我活著”這樣簡單而又含義深刻的話語。對我來說,閱讀他的作品,我總感覺到自己沐浴在素樸者所沉思的光輝里。

周國平的作品

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2至1968年就學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分配在廣西深山老林中。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深入研究尼采及其哲學、美學理論,發表譯著、專論多部;曾寫若干哲理散文。其作品充滿了人生的智慧,融理性和激情於一體,筆調清新自然,深受讀者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