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者的悟》

《迷者的悟》

《迷者的悟》收錄的是周國平四十歲左右的人生哲理,相對於以後的《安靜》,是風華正茂的思想力作,文章簡潔精到,顯出年青的生命力。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迷者的悟》《迷者的悟》

《迷者的悟》再貼切不過了,也確如作者本人所說的,是費了一番斟酌的,“我之所以如此喜歡思考和討論人生問題,並非因為我明白,相反是因為我執迷,有執迷而生出許多迷惑,實在是欲罷不能。所以如果說我對人生有所悟,也只是一個迷者的悟。”

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2-1968年就學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分配在廣西深山老林中。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著有哲學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恆》、散文集《只有一個人生》、《今天我活著》、詩集《憂傷的情慾》,譯有《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象的黃昏》等。

讀者評價

書中的作品在我讀來,簡直篇篇精品,字字珠璣,透聚著作者對人生、命運、愛情等的哲理性思考,凝聚著作者對生活的獨到、精闢甚至可以說是高屋建瓴的見解,讀之使人深思,使人振奮,使人按捺不住的激動,甚至有一種超脫的感覺。作者確是一個迷者,這種迷,是一個人對人生的執迷,,執迷的背後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對生命質量的一種高層次的追求,有執迷而迷惑,有迷惑而引發了更執迷的思考,這種思考是多側面地、多層次的、全方位的。作者用哲學家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詩一樣的語言剖析生活,用睿智的頭腦思考著人生的一切問題,人性、愛情、婚姻、事業、幸福……面對紛繁複雜的諸多問題,先是困惑,繼而坦然,再繼而超脫。

對人生問題的思考,是貫穿於本書的主線。作者寫道,“人生之所以成為一個問題,前提是生命的一次性和短暫性”,人生就是一個人的疆界,最要緊的是負起自己的責任,管好這個疆界,而不是越過它無謂地悲嘆天地之悠悠。因為人生彌足珍貴,屬於人只有一次,所以他奉勸人們要執著人生,“集中精力做好人生的正面文章”,“以緊迫的心情和執著的努力”去追求成功和幸福。接下來他把人生的境界又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人生中還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凌駕於一切成功福禍之。

周國平的作品

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2至1968年就學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分配在廣西深山老林中。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深入研究尼采及其哲學、美學理論,發表譯著、專論多部;曾寫若干哲理散文。其作品充滿了人生的智慧,融理性和激情於一體,筆調清新自然,深受讀者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