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的分量》

《閒情的分量》

《閒情的分量》以賞析宋詞、元曲為主,文字延續了作者寫作的一貫風格——唯美、哲理。

基本信息

簡介

《閒情的分量》閒情的分量

周國平長於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關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於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本書以賞析宋詞、元曲為主,文字延續了作者寫作的一貫風格——唯美、哲理
一位代表人文精神的學者,一位中國當代的哲學家,一位與余秋雨並駕齊驅的作家。他用散文的筆調寫他的哲學思考,用哲學思考來貫穿他的文學寫作,引領我們用更多的時間領略古典的魅力,去閱讀、思考

作者簡介

周國平,國內著名的詩人、哲學家,上海人,1945年生(現年63歲);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後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蘇聯當代哲學》(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人與永恆》《尼采與形上學》《憂傷的情慾》《只有一個人生》《今天我活著》《愛與孤獨》等;譯著有《論辯證法的敘述方法》(合譯)《偶像的黃昏》《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等。其散文長於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於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評論

在中國文人身上,從來有勵志閒情兩面。

對閒情不可等閒視之,它是中國特色的人性的解放,性靈的表達,在中國文化傳統和中國文人生活中所占的分量很重很重。只有勵志,沒有閒情,中國文人真不知會成為怎樣的俗物。

目錄

第一輯唯美的歡娛——宋人弦歌

第二輯斷腸人在天涯——瀆元曲隨想

第三輯聖人與閒人

孔子的灑脫

另一個韓愈

詩人的執著和超脫——夜讀蘇東坡

人生貴在行胸臆——讀袁中郎全集

忘記玄奘是可恥的

阮籍與尼采

周國平的作品

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2至1968年就學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分配在廣西深山老林中。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深入研究尼采及其哲學、美學理論,發表譯著、專論多部;曾寫若干哲理散文。其作品充滿了人生的智慧,融理性和激情於一體,筆調清新自然,深受讀者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