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故鄉》

《精神的故鄉》

作者以簡單無滯澀的文字,用一個個小故事、小問題,讓那些歷史上最愛思考的心靈和孩子們一起探究、追問,一起步入智慧的殿堂,其中既有思考方式的點撥,更有人生態度的鋪墊;既有靈犀點通時的拈花微笑,更有滿懷赤子之心對人生問題的嚴肅思考。

基本信息

看點

精神有沒有份量?渴望回到遠方的故鄉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這本書是談精神生活的。全書實際上談了兩大問題:第一個大問題是精神生活在人生中的地位。第二個大問題是人類所追求的精神價值及追求的途徑,其中包括:不朽、神聖、信仰、智慧,自我,幸福與愛,真、善、美和創造。作者告訴我們,不用萬里跋涉去尋找,一份豐富而美好的內心生活,就可以讓我們如此接近神聖,接近幸福!

作者簡介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婦: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寫作背景

人們在年幼的時候,大多會對我們生存的世界有一種不可遏止的驚奇,這種驚奇催生了一連串不停的刨根究底的追問,這些追問往往是我們自詡為更智慧的大人們不耐煩回答或者其實無法回答的,因為它們來自未受俗世塵煙浸染的最乾淨的眼睛和心靈,所以與人們通常的認識相反,這些問題往往直抵本質,恰恰揭示了世界和人生本來的樣子!

作為人類最古老的學問之一,哲學就像人生之初一樣,來自於人類對世界止不住的驚奇,因此與其說它是智慧的結晶,毋庸說是對智慧的永恆追求。在詞源上,“哲學”也正是“愛智慧”的意思。愛智慧,而不是已經實際擁有了智慧,正是這一點,卻恰恰決定了哲學成為智慧之學。就像蘇格拉底所宣稱的:我之所以智慧,是因為我知道自己很無知。在這裡,承認自己無知並不是世俗意義上的謙虛,承認自己學而有涯、學有不逮,等等,而是揭示了我們人類在這個世界上的真實生存狀況,那就是關於“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們生活於其中的宇宙從何而來,又將走向何方”這些關涉人生意義和本質的重要問題,千百年來人們苦苦追尋,卻始終沒有找到答案。在今天大部分成年人的世界裡,這些問題通常銷聲匿跡了,取代它們的是日常生活的繁瑣和困擾。形形色色的生計問題而不是哲學問題是成年人思考和探詢的主題。然而事實是,無論我們否認還是逃避,哲學問題始終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並通過各種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選擇。我們對人的看法、對社會的看法,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乃至日常的行為處世等等,都是在自己的一套觀念系統的指導下進行的,這套觀念系統的來源可能非常複雜,有從小的親職教育,學校老師的教導,朋友、同事的影響以及個人特殊的成長經歷等等,無論任何一套觀念系統,都包含著對許多哲學問題的反思和解答,比如“人是什麼”,“幸福是什麼”,“財富的本質是什麼”,“什麼是真、善、美”,“人能否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為”,“感覺可靠嗎”,“人的思維能夠認識世界嗎”等等。有些人覺得哲學離我們很遙遠,而且老是提出一些大而無當的問題讓人自尋煩惱,但其實哲學問題始終隱身於我們的生活,只是我們對自己已經接受的觀念太過於熟悉了,以至於想當然地覺得一切理當如此、不得不如此、就是這么回事!如果不是生活中突然出現什麼大的變故或者有什麼特別的契機,一般人是很少主動用哲學的方式思考問題的。黑格爾曾經說過:“熟知非真知”,哲學就是對人們熟知而非真知的問題的反覆思考。與成年人的世界相反,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所以孩子們往往能像哲學家一樣思考,思考世界上的大問題;與成年人在消費世界、世俗世界中尋找安慰奶嘴的做法相反,孩子們往往是直面人生的,他們的追問比我們更直接、更勇敢、更純粹,因此與人們通常的認識相反,孩子們往往比大人更接近哲學,更有智慧。

闌人靜時刻撫心自問,驚悚於歲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追問自己一生何為,意欲何為,幾乎是每一個人曾有過的經歷。所以,不管我們是逃匿還是嘲笑哲學思考,那些最古老的哲學問題的糾纏始終是人類不可擺脫的宿命。

哲學就是愛智慧,哲學就是永恆思考,哲學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在這套書里,我們讀到的是歷史上的哲學家們對一個又一個孩子氣十足的問題的思考和解答,甚至很多問題到今天都沒有答案,但是這些問題的提出本身,就已經是對那些我們已經熟知而非真知的觀念的顛覆,啟示著我們生活可以有另一個角度、另一個高度,因此可以有另外一種態度!當我們不再固執己見的時候,寬容和包容變得如此順理成章!

對那些對事物喜歡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大朋友來說,夜深人靜時刻的捧讀,相信會幫助你從那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和繁瑣繞身的雜事中抽身而出,讓身心澄靜下來,嘗試著心如稚子般審視生活,也許會有一份平實而安寧的意外收穫呢。

目錄

開場白
靈魂是一個遊子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夢並不虛幻
精神棲身於茅屋
生命樹上的果子
人所能及的神聖
信仰之光
誰是最智慧的人
智慧和童心
成為你自己
獨處的充實
自己的園地
幸福是靈魂的事
有愛心的人有福了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面對苦難
真·善·美
懷念土地
讀永恆的書
度一個創造的人生

周國平的作品

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2至1968年就學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分配在廣西深山老林中。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深入研究尼采及其哲學、美學理論,發表譯著、專論多部;曾寫若干哲理散文。其作品充滿了人生的智慧,融理性和激情於一體,筆調清新自然,深受讀者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