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詩集》

《尼采詩集》

尼采詩集》上世紀中葉某一天,在德國東部一條大路上,一個鄉村牧師帶著他不滿五歲的兒子從附近的呂茨恩市回自己的村子去。那綠樹環抱的勒肯村就在大路邊,已經可以望見村里教堂的長滿青苔的尖頂,聽見悠揚的復活節鐘聲了。不久後,牧師病逝。在孩子敏感的心靈里,這鐘聲從此迴響不已,常常載著他的憂思飛往父親的墓地。

基本信息

《尼采詩集》
書籍作者:尼采著周國平譯
《尼采詩集》《尼采詩集》

圖書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圖書品相:9成品相
庫存量:0本
圖書售價:5.00元
圖書類別:文學
圖書標籤:尼采著周國平譯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上書時間:2011-03-08
出版時間:1986-12印刷時間:1986-12
開本:32開頁數:234頁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

上世紀中時某一天,在德國東部一條大路上,一個鄉村牧師帶著他不滿五歲的兒子從附近的呂茨恩市回自己的村子去。那綠樹環抱的勒肯村就在大路邊,已經可以望見村里教堂的長滿青苔的尖頂,聽見悠揚的復活節鐘聲了。不久後,牧師病逝。在孩子敏感的心靈里,這鐘聲從此迴響不已,常常載著他的憂思飛往父親的墓地。不到一年,弟弟又夭折。親人接連的死亡,使孩子過早地失去了童年的天真爛漫,開始對人生滿懷疑慮。他常常獨自一人躲進大自然的殿堂,面對雲彩或雷電沉思冥想。大自然的美和神秘在他心中孕育了寫詩的欲望。十歲時,他已經寫下五十首詩,還作了一首曲子。當然,不免是些模仿之作,但已經可以見出他的早熟。例如,有一首詩,寫一個飄泊者在一座古城廢墟上沉睡,夢見該城昔日的種種幸福和最後的厄運,醒來後悟到人間幸福的無常。中學時代,他的小本子裡寫滿了詩,而且調子都那樣憂傷。

作者簡介

尼采,是19世紀德國著名哲學家,也是現代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然而有趣的是,哲學從來不是尼采的職業。在波恩、萊比錫讀大學時,他學的是古典語言學。後來又在瑞士巴塞爾大學教授語言學。他說過:“我的野心是用十句話說出別人用一本書說出的東西,——說出別人用一本書沒有說出的東西。”所以,他的哲學著作大多用格言和警句寫成,充滿譬喻和象徵,把哲學和詩融成了一體。自幼沉浸在憂傷情緒中的尼采,當他成長為一個哲學家的時候,生命的意義問題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他的哲學思考的中心問題。同樣,在他的詩歌中,這一點也有所體現。

譯者簡介

哲學家、學者、散文家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1945年生於上海,1967周國平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隨感集《人與永恆》、《風中的紙屑》、《碎句與短章》,詩集《憂傷的情慾》,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評價

讀尼采的哲學著作,你會覺得是在讀詩。與學院哲學家不同,他厭惡書齋生活,反對構造體系。在他看來,構造體系是不誠實的行為。一個人真正有價值的思想往往是偶而得之的,仿佛突然閃現的火花。硬要把它們拉扯成一個體系,就不免塞進許多平庸、虛假、拾人牙慧的東西。龐大的體系反而悶死了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所以,尼采說,幾千年來凡經哲學家之手處理過的一切,都變成了“概念的木乃伊”。他自己寧願在空曠的地方,在山谷和海濱,在腳下的路也好象在深思的地方思考。當他在大自然中散步、跳躍、攀登的時候,思想像風一樣迎面撲來,他隨手記到筆記本上。他的大部分哲學著作,都用格言和警句寫成,是他浪跡四方的隨感的結集。然而,這些隨感並非浮光掠影,反倒是與“永恆”、“絕對”息息相通的。尼采稱格言為“永恆的形式”,因為哲學所追求的那個“永恆”是隱而不顯的,只在某些幸運的瞬時閃現,要靠“突襲”才能獲得,格言便是“突襲”的獵獲物,是以瞬時形式出現的永恆。“永恆”、“絕對”又是不可言傳的,所以尼采還把象徵手法引入哲學,自稱“騎在象徵背上馳向一切真理”。他的名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處處都用象徵說話,他的許多哲學概念諸如“生命意志”、“強力意志”(舊譯“權力意志”)、“超人”等等又何嘗不是一種象徵。

周國平的作品

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2至1968年就學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分配在廣西深山老林中。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深入研究尼采及其哲學、美學理論,發表譯著、專論多部;曾寫若干哲理散文。其作品充滿了人生的智慧,融理性和激情於一體,筆調清新自然,深受讀者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