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距離》

《守望的距離》

《守望的距離》是作家周國平的第一本散文集,收集了作者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作品。

基本信息

看點

封面封面

本書寫作期間,作者生活中發生了一連串變故,因而書中偏多對於人生難題的思考,諸如生與死、愛與孤獨、執著與超脫、苦難與幸福等等。事實上,這些問題是每一個熱愛人生但又難免遭遇挫折的人都會面臨的。也許正因為此,本書在今天仍不斷獲得新的知音,包括一茬一茬成長起來的可愛的青年讀者

內容簡介

《守望的距離》作者作品的讀者群廣涉青年學生、政界、企業界和文化界人士,作者在寫作時心中始終懸念著這些隱藏在人群中的今日的朝聖者,使他們少受人生困惑和精神欲望的折磨。書中深刻地指出,每一條朝聖路都是朝聖者自己走出來的,每一個人正是靠著自己的孤獨的追求加入人類的精神傳統的,而只要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聖路上,其實就並不孤獨。

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9年生於上海,當代著名作家、學者。主要作品:紀實文學:《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隨感集:《人與永恆》《風中的紙屑》《內在的從容》學術著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上學》。

本書目錄

再版序
初版序
第一輯存在之謎
 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
 幸福的悖論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
 自我二重奏
 失去的歲月
 探究存在之謎
 永遠未完成
第二輯未知死焉知生
 悲觀·執著·超脫
 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
 生命的苦惱和創造的歡欣
 海德格爾的死亡觀
 沉重的輕:虛無與偶然
 父親的死
第三輯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空地
 從生存向存在的途中
 沒有目的的旅行
 等的滋味
 天才的命運
 從“多餘的人”到“局外人”
 回歸簡單的生活
第四輯絢爛歸於平淡
 人性、愛情和天才
 詩人的執著和超脫
 哲學世界裡的閒人
 平淡的境界
 “沉默學”導言
 生命本來沒有名字
 我的家園在理論和學術之外
 ——答《中國青年》雜誌
第五輯智者的心靈
 人生貴在行胸臆
 哲人隱語
 智慧的誕生
 孔子的灑脫
 智者的最後弱點
第六輯淡泊中的追求
 困惑與坦然
 在義與利之外
 尋求智慧的人生
 平靜的心
 玩物也可養志
 習慣於失去
 理想主義的絕唱
 ——讀吳宓《文學與人生》
 康德、胡塞爾和職稱
第七輯守望的距離
 旅+游=旅遊?
 從擠車說到上海不是家
 尼采與現代人的精神危機
 何必溫馨
 消費=享受?
 何嘗失落
 救世和自救
 為了把這一頁翻過去
第八輯書與人生
 人與書之間
 哲學的魅力
 哲學與隨感錄
 為自己寫,給朋友讀
 ——寫在《尼呆: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出版之際
 活著寫作是多么美好
 愛書家的樂趣
 自己的讀者
第九輯愛的智慧
 女性拯救人類
 性愛五題
 藝術·技術·魔術
 現代:女性美的誤區
 論怕老婆
 家
 女人和哲學
 男人眼中的女人
 調侃婚姻
 寬鬆的婚姻
 心疼這個家
 愛情不風流
 愛還是被愛?
第十輯人生寓言 
 人生寓言
第十一輯隨便走走
 南遊印象
 街頭即景
 重遊廬山散記
 車窗外
第十二輯對話和獨自
 時光村落里的往事
 ——藍藍《人間情書》序
 懷念:今日的方舟
 ——舒可文詩集《氏族樹》序
 有這么一本書
 生命的自娛和祝福
 外行的感想
 ——歐陽衛民《儒家文化與中國經濟》序
 從與永恆》自序
 世上並無格言家
 ——《人與永恆》再版感言
 《今天我活著》自序
 不是我寫的
 《迷者的悟》自序
 發表《永恆的女兒》小引
 真正的學術要有恆久性和世界性
 ——《博士論叢》總序
 撫慰學術的寂寞
 《斷腸人在天涯》後記
第十三輯格言的本色
 比成功更寶貴的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閒適:享受生命本身
 對理想的思索
 沉默的價值
 論嫉妒
 格言的本色
第十四輯讀元曲隨想
 讀元曲隨想

周國平的作品

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2至1968年就學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分配在廣西深山老林中。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深入研究尼采及其哲學、美學理論,發表譯著、專論多部;曾寫若干哲理散文。其作品充滿了人生的智慧,融理性和激情於一體,筆調清新自然,深受讀者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