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校族

賴校族

賴校族是既不深造,也不就業,而是繼續“賴”在學校的大學畢業生。由於巨大的就業壓力和學校生活成本低環境好而形成的。

概念

賴校族 賴校族
每年的畢業季,畢業生們有的選擇讀研,有的選擇就業,有的繼續備戰明年考研……但也有這樣一些人,他們不願離開學校,繼續“賴”在學校或學校旁邊,這些人統稱“賴校族”,每年畢業時,都有學生加入這一行列。

賴校原因

大學生就業難、起薪低已是人所共知,而大城市中房價高也是有目共睹。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確實承擔著不小的經濟壓力。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才將大學當作了自己可以依靠的“家”,因為他們對這裡充滿感情。然而,這個“家”也只能住一天算一天。他們一直“賴”在學校的理由是:“學校里生活成本低,不用交房租,不用交上網費,食堂的飯菜也便宜。還可以上操場打籃球、去圖書館看書。”

類型

“富家子弟”型
賴校族無法面對高房租賴校族無法面對高房租

阿哲是上海某知名大學的05級畢業生,由於父親經建設築生意,所以生活條件優越。一頭長髮的他是個超級“搖滾”樂迷,吉他技藝十分了得,在校期間,他和幾個朋友組建了一支樂隊。大四那年,他既沒有考研也沒有找工作,他照常帶著樂隊出入於各種演出場所。目前,阿哲在學校租了一個床鋪,依然做著他的音樂夢:“我不想離開校園,家人也沒反對我。我的創作靈感大多來自校園。我愛校園,因為我愛音樂。”

“亡羊補牢”型

阿力是北京某知名高校的“大學五年級”學生,按照常規,他在去年就應該畢業離校。然而,在對自己大學四年的“學業荒廢”進行反思後,立志“亡羊補牢”的他向學校提出“緩期一年畢業”——這是校規所允許的。在這一年的時間裡,他像變了個人似的,每天出入於學校圖書館和自習室。目前,他已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我在大學第五年學到的專業知識比前四年的總和還多,我為自己作出這個決定感到慶幸。”

考研“屢敗屢考”型

北京中關村的房東根本不必擔心房子租不出去,因為,名校雲集的中關村聚集著一大群有志考名校研究生的外地人。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考了3年甚至7年,可屢考屢敗、又屢敗屢考。他們除了睡覺,整天都呆在校園裡:聽課、自習和吃飯。不少大學老師都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因為他們已經連續聽了那些老師許多年的課。

“身在曹營心在漢”型

在如今的大學校園裡,滑板是一項很流行的運動。在無風無雪的夜晚,北京某高校的校園裡都會有一群穿著“哈韓”服裝的年輕人在興奮地玩滑板。他們中的一些人是最近幾年的畢業生,都已經參加了工作。他們畢業後通過校園網路租到了校內的空床位,白天上班,晚上回學校吃飯、玩滑板、睡覺,他們說:“這種年輕的感覺只有在校園裡才會有”,可謂“身在曹營心在漢”。

社會問題

貪圖的是高校生活舒適

賴校族易變為啃老族賴校族易變為啃老族
學校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不用交房租,不用交上網費。學校食堂的飯菜品種豐富,比外面便宜很多。網路資源可以共享,經常在校園BBS上灌水,還可以在學校伺服器下載電影。運動設施齊全,生活配套也很豐富。

“賴校”人數呈上升趨勢

高校有關負責人也表明,原則上,學校不允許畢業生藉口留校,“賴校”不僅僅影響學校正常運作,同時也影響到學生自己個人的前途發展。學校已採取“強制措施”禁止“賴校”,但仍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每年“賴校”人數呈上升趨勢。據不完全統計,現在粵東汕頭、梅州、揭陽等地多所高校中,“賴校族”人數超180人,其中多數住在校內宿舍。

“賴校族”易變為“啃老族”

梅州某高校一位心理專家認為,賴校生由於對學校產生依賴,對社會有恐懼感,寧願留在熟悉的學校。很容易由“賴校族”轉變為“啃老族”,畢業後還花著父母的錢,繼續躲在學校里過著一種非正常畢業生的學校生活,逃避責任,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相比已經進入社會的畢業生而言,賴校生往往更缺乏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把握機遇的能力。

社會觀點

賴校族不敢走出校園賴校族不敢走出校園

“賴校族”,從表面看似乎是個人私事,卻不能不引起重視。網路上的討論也是意見不一。有人認為“賴校”是不成熟的表現,是在逃避責任,“就算是他們以後離開了學校,也是經不起挫折的。”許多人也指出家長對此也有責任,網友“大山”:“關愛子女是人之常情,但做父母的過分寵愛孩子,就容易讓孩子養成依賴心理,妨礙他們將來獨自走向社會。有子女畢業之後當‘賴校族’的,家長無論主動支持還是被動接受,都應當要明白一個道理,不‘斷奶’的孩子是長不大的。”
提到了學校教育的重要性,有網友認為:“一所高校僅教給學生專業知識,而從不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不培養他們的健全人格,這樣的教育豈是成功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學校園‘賴校族’的出現,正是對‘短腿’教育的一種報復。”在指責聲中,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曲線融入現代城市生活的應急反應,網友“愛生活”表示,“賴校”既節省開支,又充分利用可用資源,其背後顯然含有社會、經濟因素,不能全怪畢業生。

“賴校族”這種逃避社會責任的做法,一方面暴露出學生的心理還不夠成熟,另一方面也說明大學作為“人生中轉站”,在與現實社會的銜接上還存在著障礙。因此,學校除了增加心理輔導等教育內容之外,更應該注意加強與現實社會的聯繫,以彌補隔閡、縮短距離。這樣才能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從學校過渡到現實社會,而不至於因為畢業日期的臨近才猛然發覺困難的存在,進而手足無措地“賴”在校園內不願離開。

專家建議

賴校族 賴校族

面對“賴校族”這一現象,南昌大學新聞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王衛明認為,依賴大學主要是依賴大學資源,這種現象值得鼓勵,但要適度,高校的文化資源尤其值得依賴。至於物質資源,絕大多數畢業生終究還是要走出高校在社會立足,要儘早從學校“斷奶”。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心理教育與諮詢中心主任的劉淑萍老師從事學生心理諮詢工作已有7年,她很早就開始關注“賴校族”這個群體。“無論是留校考研還是選擇逃避社會,都要分析自己的現狀,做好人生規劃,明確目標是關鍵。”劉老師說,“賴校族”要么堅定考研信念,為理想奮力一搏,要么勇敢走進社會參與競爭,即使有過失敗一兩次也沒關係,不走出去試一試,是“賴”不到機會的,“機會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敢於出擊,即使摔倒也要摔得漂亮。”

新族人類

新新人類,為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的台灣流行語,最早的起源為1980年代末期。此類人群有“新潮”、“年輕”、“不同於舊時代的人們”的特徵。他們生活在物質及文化豐富的新時代,追求一切可觸及的新生事物,喜歡刺激與冒險,倡導新生活,新文化,新運動等。
HI族
99族
孤族
蠶繭族
趕巧族
炒車族
早退族
BT族
炒號族
草族
跪族
漂族
愛餓族
被迫族
無趣族
飆車族
標題族
暴走族
幫幫族
備胎族
背包族
奔奔族
不婚族
畢婚族
背車族
車床族
草莓族
友團族
車縫族
彩虹族
春困族
炒鳥族
抄號族
晨鳥族
簡訊族
考碗族
恐婚族
溜溜族
走穴族
流浪族
樂單族
賴班族
隱貸族
手娛族
藥盒族
典當族
代課族
蛋殼族
電腦族
洞穴族
電波族
代排族
代購族
定格族
飛人族
放氣族
飛魚族
飛特族
粉粉族
粉領族
國貨族
過勞族
哈哈族
號哭族
火腿族
合吃族
候鳥族
海蒂族
哈租族
哈韓族
喊山族
紅唇族
哈比族
倦鳥族
摳摳族
熱婚族
遊藝族
炒錢族
外食族
夜泳族
友團族
阿魯族
布波族
阿Q族
蛋殼族
海豚族
囤暖族
傍傍族
團拜族
曬愛族
挪窩一族
倚靠族
月光族
隱婚族
養卡族
御宅族
太陽族
跳蚤族
淘券族
討薪族
微量族
無性族
蝸居族
石人族
試藥族
曬黑族
燒包族
試考族
試吃族
伸手族
上班族
曬卡族
曬一族
剎那族
閃婚族
食利族
食泥族
試客族
急嫁族
摳門族
扣扣族
低碳族
懼上族
黑飛族
湊假族
拼居族
揭蓋族
海啃族
厭師族
蠶繭族
替課族
慳錢族
淘港族
短婚族
求生族
團居族
避年族
學租族
星光族
蝦米族
鹹魚族
藥丸族
坐班族
追風族
轉存族
裝窮族
蟄居族
追星族
智旅族
折客族
準婚族
職客族
宅內族
晚睡族
威客族
婚活族
捏捏族
陪拼族
學租族
準老族
走班族
透明族
脫光族
淘寶族
夾心族
簡易族
急婚族
酷摳族
回巢族
爬鋪族
管道族
花草族
擺婚族
密碼族
路憂族
辣奢族
周光族
淘婚族
庫索族
鼠族
穿青族
211蟻族
捧車族
陪拼族
龐克族
拼位族
窮忙族
潛水族
日光族
試衣族
刷刷族
閃電族
哇喔族
草莓族
慢活族
裝嫩族
洋漂族
賴校族
熬熬族
奶瓶族
年清族
泡泡族
榴槤族
樂和族
裸婚族
懶婚族
樂活族
獵婚族
麻豆族
蘑菇族
秒殺族
掏空族
歌特族
車震族
張三族
偽婚族
宅內族
快閃族
隱身族
叮飯族
蹭蹭族
恐假族
囤囤族
購硬族
海囤族
掏空族
鐵丁族
SOHO族
BOBO族
WINK族
YOYO族
NONO族
LATTE族
啃椅族
恐歸族
啃嫩族
啃小族
樂定族
零薪族
賣折族
漂一族
拼折族
棄檔族
搶票族
騎游族
悄婚族
時彩族
速配族
掃街族
拖粉族
臥學族
圍脖族
蝸牛族
虛客族
宅生族
做種族
剛需族
陪吃族
裝忙族
隱居族
戒駕族
研漂族
找罵族
曬密族
向日葵族
黃昏就業族
裸體上班族
下水道一族
月老族
跳早族
鐘擺族
4050族
99一族
yes族
紫E族
FUN族
地下族
裸光一族
淘券一族
網咖一族
螢火蟲族
胡蘿蔔族
新丁克族
90後帖族
90後潮男族
捷運娛樂族
網路理車族
網路廬舍族
文化創造族
帶客插隊族
網路曬衣族
奧運搶婚族
隱性就業族
網路曬衣族
馬扎排號族
白領擺攤族
白領練攤族
敗犬女一族
超市試吃族
國際自由族
上班帶飯族
無線蹭網族
打烊購物族
超市收票族
職場幽怨族
二手名牌族
文化啃老族
長三角通勤族
信用卡啃老族
職場動物族
課桌徵婚族
月光退休族
夕陽隱婚族
周末失蹤族
職場閃離族
都市種養族
未富先奢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