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行頭痛

每逢月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頭痛,經淨後頭痛消失稱為“經行頭痛”。

基本信息

概述

這種頭痛嚴重者伴噁心嘔吐等不適。以育齡期婦女多見,亦可見於更年期尚未絕經者。本病治療後效果較好,對頑固性頭痛者要排除頭部器質性病變。本病屬中醫的經行前後諸證。  

病因病理

1.陰虛肝旺 經行量多,陰液不足,肝木偏亢而致。
2.氣血虛弱 素體氣血兩虛或加上經行量多如崩,經後氣血虛弱,血虛不能榮腦,腦竅失養而致頭痛
3.痰瘀阻絡 經血下行不暢,瘀血上擾於腦而致。如痰濕之體,挾痰濁上找於腦,痰瘀互結,亦致頭痛。
4.肝陽上亢 素喜抑鬱易怒,若經行量多如注,肝失血養,肝經易郁,氣機失暢,郁而化火,上擾腦絡,而致頭痛。

每遇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以頭痛為主要症狀,經後輒止者,稱為“經行頭痛”。
一、病因病機
1.肝火情志內傷,肝氣鬱結,氣鬱化火。沖脈附於肝,經行時陰血下聚,沖氣偏旺,沖氣挾肝氣上逆,氣火上擾清竅而經行頭痛。
2.血瘀情懷不暢,肝失條達,氣機不宣,血行不暢,瘀血內留;或正值經期,遇寒飲冷,血為寒凝;或因跌仆外傷,以致瘀血內阻。足厥陰肝經循顛絡腦,經行時氣血下注於胞宮,沖氣挾肝經之瘀血上逆,阻滯腦絡,脈絡不通,不通則痛,因而經行頭痛。
3.血虛素體虛弱,或大病久病,醫學教育網整理長期慢性失血,或脾虛氣血化源不足,或失血傷精緻精血虧虛,經行時精血下注沖任,陰血益感不足,血不上榮於腦,腦失所養,遂致頭痛。
二、辨證論治
1.肝火證
主要證候:經行頭痛,甚或顛頂掣痛,頭暈目眩,月經量稍多,色鮮紅;煩躁易怒,口苦咽乾;舌質紅,苔薄黃,脈弦細數。
治法:清熱平肝息風。
主方:羚角鉤藤湯。
2.血瘀證
主要證候:每逢經前、經期頭痛劇烈,痛如錐刺,經色紫暗有塊;伴小腹疼痛拒按,胸悶不舒;舌暗或尖邊有瘀點,脈細澀或弦澀。
治法:化瘀通絡。
主方:通竅活血湯。
3.血虛證
主要證候:經期或經後,頭暈頭部綿綿作痛,月經量少,色淡質稀;心悸少寐,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脈虛細。
治法:養血益氣。
主方:八珍湯加首烏、蔓荊子。

診斷要點

1.根據頭痛與月經周期有關,伴經量或多或少,經淨後頭痛自然消失。
2.頭痛發生在經前、經期者多為實證,發生於經後者多為虛證。
3.與外傷頭痛(如腦震盪後遺症)、腦部腫瘤(垂體腫瘤)等鑑別,前者多有外傷病史,頭痛與月經周期無關。後者頭痛伴視力異常,嚴重者亦有噁心嘔吐,閉經、溢乳。CT或核磁共振可予鑑別。  

辨證分型

1.陰虛肝旺 經行前後頭痛且脹,目赤多眵,顴紅咽燥,煩躁胸痛,溲赤便秘,經多。苔黃,舌紅且乾,脈弦細而數。
2.氣血虛弱 經行量多如崩,數日方止,而致頭腦空痛,頭目眩暈,胸悶氣短,心悸心慌,面色蒼白,唇爪蒼白,納少脘問。苔薄或薄膩,舌淡,脈細弱無力。
3.痰瘀阻絡 經前或經行頭目錐痛,或頭額沉重脹痛,經行量多有塊,腹痛拒按,平時帶多黏膩。苔膩質暗,脈細弦或細滑。
4.肝陽上亢 經前或經行頭痛頭脹如裂,經行量多色紅而黏稠,性急易怒,顏面潮紅,日苦目赤,溲黃便秘,苔黃糙,舌紅,脈弦。

分型治療

1.陰虛肝旺治法:滋陰降火,平肝止痛。
方藥:知柏地黃湯加減。
知母9克 黃柏9克 生地10克 澤瀉10克山茱萸9克 丹皮9克 枸杞子10克 潼蒺藜12克 當歸9克 石決明12克(先煎)菊花6克旱蓮草10克加減:肝火旺盛者,加龍膽草9克、生山梔10克、六一散9克(包煎),去黃柏、澤瀉;口乾少津者,加麥冬10克、沙參12克;經多者,加旱蓮草15克、生地榆15克,去澤瀉。
2.氣血虛弱治法:養血補氣,調經止痛。
方藥:八珍湯加味。
當歸 10克 大白芍 15克 熟地 12克 川芎9克 黃芪 15克 阿膠 10克(烊沖)枸杞子 10克 山羊角粉6克(分吞)石決明12克(先煎)茯神9克 仙鶴草15克加減:頭痛較甚者,加香白芷9克、煅龍齒12克洗煎);血虛生風頭痛者,加水蛭9克、地龍9克、丹參12克;頭痛目糊者,加菊花9克、枸杞子10克。
3.痰瘀阻絡治法: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方藥:通竅活血湯加減。
大川芎10克 赤芍10克 香白芷9克 桃仁9克 薏苡仁9克 當歸12克 香附9克 陳皮6克 蔓荊子10克 天麻片8片(分吞)制半夏10克 地龍乾9克加減:頭痛沉重者,加制南星9克、川朴9克、丹參12克,去當歸;久痛不愈者,加全蠍6克,或全蟲粉3克(分吞),去地龍於。
4.肝陽上亢治法:平肝瀉火,潛陽止痛。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9克 生山梔10克 黃芩10克 柴胡9克 白蒺藜10克 車前子10克(包煎)當歸9克 生地12克 澤瀉10克 炙甘草3克加減:頭痛較劇者,加生石決15克(先煎)、山羊角粉6克(分吞)、珍珠母30克(先煎);口乾口苦者,加麥冬10克、石斛9克;便秘者,加全瓜簍12克(切)、柏子仁9克;有頑固性便秘者,加生大黃6克(後下)、枳實9克;伴抑鬱不歡者,加佛手片9克、合歡皮9克、夜交藤12克。 

簡便方

1.黃芪30克、當歸12克、紅花3克、紅棗50克,煎服,分2~3次飲服。用於血虛頭痛。
2.童子雞1隻、天麻15~20克,加酒、姜、惠等佐料適量,隔水蒸,吃雞與天麻片。用於血虛精虧頭痛。
3.紅花10克、天麻30克、紅棗30克,用黃酒500克,將藥浸沒,2周后服,每日l~2次,每次15毫升。用於血瘀頭痛。

其它療法

1.耳穴埋藏 取顳部(對耳屏外側面的中部)用磁石埋藏
2.體外 取合谷、太陽穴、風池等穴,用提插捻轉法,中強度刺激以止痛。

注意事項

1.對頑固性頭痛伴噁心嘔吐,尤其經淨後持續頭痛者應進一步檢查,可作腦電圖CT或核磁共振、眼底檢查等,明確有否器質性病變。
2.情緒抑鬱或急躁發怒都可誘發或加重本病,平素應調節情緒,樂觀舒暢,促進肝的疏泄和調達功能,防止肝火或肝旺引起的頭痛。
3.中醫認為久痛屬瘀,凡頭痛病程長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瘀血人絡症狀,如頭痛如錐刺狀,或頭部陣發性脹痛如拆裂狀,此時套用搜風剔絡,化瘀止痛的蟲類藥如蜈蚣、全蠍等方能止痛,但虛證頭痛者不宜使用。

醫學疾病任務——婦科

婦科是醫療機構的一個診療科目,是婦產科的一個分支專業,是以診療女性婦科病為診療的專業科室。女性生殖系統所患的疾病才叫婦科疾病。婦科疾病的種類可分很多種,本任務包含大多數婦科疾病。
卵巢兩性母細胞瘤
走哺
子宮切除術後會陰疝
陰部鮑恩樣丘疹病
子宮內膜間質肉瘤
乳房神經纖維瘤
經行失眠
早期乳腺癌
結核性宮頸炎
小兒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
乳腺脂肪肉瘤
女性性高潮障礙
避孕後閉經綜合徵
乳腺錯構瘤
右心房與下腔靜脈平滑肌瘤
無排卵性不孕症
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圍絕經期前後的外陰白色病變
外陰腫瘤合併妊娠
輸卵管自身扭轉
女性尖銳濕疣
女性膀胱頸梗阻
絕經後子宮內膜癌
尿道旁腺癌
卵巢重度水腫
絕經後子宮頸癌
產後痙症
乳房外濕疹樣癌
卵巢泡膜細胞瘤
陰道壁息肉
外陰表皮樣囊腫
回乳
卵巢功能異常綜合徵
月勞病
黃體功能不全性不孕
陰道鱗狀上皮癌
陰道粒細胞肉瘤
陰道黑色素瘤
宮頸復發癌
陰道惡性苗勒管混合瘤
走黃
多乳房
子宮肥大
子宮惡性中胚葉混合瘤
肛裂三聯症
原發性陰道惡性淋巴瘤
尿道肉阜
尿道黏膜脫垂
妊娠合併宮頸癌
乳溢
陰道子宮內膜間質肉瘤
陰道血管肉瘤
妊娠熱病
陰道平滑肌肉瘤
陰道內胚竇瘤
乳腺纖維肉瘤
泌尿生殖系支原體感染
老年性外陰萎縮
陰瘡
炎性乳腺癌
血熱崩漏
毛滴蟲病
厥陰頭痛
乳癆
絕經期尿路感染
皮膚子宮內膜異位症
外陰中腎管囊腫
外陰脂肪肉瘤
外陰脂肪瘤
外陰早期浸潤性鱗癌
外陰疣狀癌
外陰尤因肉瘤
外陰血管外皮細胞瘤
外陰血管瘤
外陰象皮腫
外陰腺泡狀軟組織肉瘤
外陰腺鱗癌
外陰纖維肉瘤
盆腔炎症性不孕症
外陰神經纖維瘤
外陰神經鞘瘤
外陰上皮樣肉瘤
外陰色素痣
外陰軟纖維瘤
慢性附屬檔案炎
外陰平滑肌肉瘤
宮頸浸潤癌
急性化膿性乳腺炎
外陰梅克爾細胞癌
外陰卵黃囊瘤
外陰隆凸性皮膚纖維肉瘤
外陰淋巴管瘤
外陰顆粒性肌母細胞瘤
外陰假上皮瘤樣增生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
外陰滑膜肉瘤
外陰橫紋肌肉瘤
外陰黑色素瘤
外陰汗腺腺癌
外陰汗管瘤
外陰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
外陰惡性神經鞘瘤
外陰惡性淋巴瘤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
外陰惡性橫紋肌樣瘤
外陰大汗腺瘤
外陰表皮內瘤變
雙胎輸血綜合徵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
乳發
月經周期性精神病
原發性輸卵管癌
卵巢破裂
妊娠期心臟病
經行頭痛
陰道腺病
阿米巴性宮頸炎
前庭大腺癌
陰道白斑
性交昏厥
小兒卵巢腫瘤
小兒46-XY單純性腺
先天性無陰道
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
外陰纖維瘤
外陰乳頭狀瘤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
外陰佩吉特病
外陰基底細胞癌
盆腔炎性腫塊
繼發性女陰過度角化
盆腔腹膜炎
滴蟲性陰道炎
乳頭內陷
乳頭皸裂
女性尿道癌
急性女陰潰瘍
乳管內乳頭狀瘤
宮頸外翻
乳房纖維腺瘤
不孕不育
乾血癆
乳房缺少症
福克斯-阜太斯病
阿米巴性陰道炎
成人型女性乳房肥大症
原發性乳腺淋巴瘤
幼女性外陰陰道炎
陰挺
陰道惡性腫瘤
產褥感染
外陰平滑肌瘤
輸卵管炎
失血性休克
生殖道腫瘤
乳腺纖維腺瘤
乳泣
乳癧
乳房豬囊尾蚴病
乳房絲蟲病
乳房濕疹
乳房結核
乳房棘球蚴病
妊娠性急性闌尾炎
青少年及小兒陰道透明細胞瘤
青少年及小兒卵巢腫瘤
盆腔膿腫
女性尿瘺
黴菌性外陰炎
慢性輸卵管炎
慢性乳腺炎
卵泡腺細胞增殖綜合徵
卵泡囊腫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
假麥格綜合徵
急性乳腺炎
宮頸白斑
非淋菌性尿道炎
惡性葡萄胎
滴蟲性外陰炎
子宮內膜結核
陰道前壁脫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