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乳房

多乳房

多乳房是指有多個發育完全的副乳腺,具有遺傳性。多乳房多見於腋窩部,偶發於其他部位,如胸腹等處。副乳腺多呈對稱性,較正常乳房小,絕大多數無乳頭及乳暈,其組織結構與正常乳腺相似,妊娠期受雌激素影響而肥大。多乳房症(副乳)是指人在胎兒時期,長到約9毫米時,從腋窩一直到腹股溝這兩條線上,有6~8對乳腺的始基,到出生前,除僅保留胸前的一對外,其餘部退化了。副乳的切除有兩種方式,如果是因為穿衣不當或單純的脂肪囤積而形成的假性副乳,可利用抽脂手術來將它去除,傷口約0.5公分;如果副乳內部有乳腺組織,需將副乳的乳腺去除,則選擇切除手術,沿著腋下的皺摺線下刀,開2-3公分的切口,傷口會隱藏在腋下。

基本信息

概述

病名。指有多個發育完全的副乳腺。發生率約為1%,且具有遺傳性。多位於乳房發生的始基線上(即腋窩至腹股溝的連線上)。多見於腋窩部,偶發於其他部位,如胸腹等處。副乳腺多呈對稱性,較正常乳房小,絕大多數無乳頭及乳暈,其組織結構與正常乳腺相似,妊娠期受雌激素影響而肥大。位於腋窩的副乳腺常與正常乳房相通,並將乳汁排泄至正常乳房。但多數副乳腺與正常乳房不相通。?

病理

胚胎期自腋窩至腹股溝邊線上,由外胚層的上皮組織發生6~8對乳頭狀局部增厚,即為乳房始基。出生時除胸前一對外均退化。未退化不全即出現多乳頭和(或)多乳房,也稱副乳。

類別

多乳房症(副乳)是指人在胎兒時期,長到約9毫米時,從腋窩一直到腹股溝這兩條線上,有6~8對乳腺的始基,到出生前,除僅保留胸前的一對外,其餘部退化了。少數婦女有多餘的乳腺沒有退化或退化不全的異常現象。可發生在單側或雙側。常見的部位在腋窩,亦可見於胸壁、腹部、腹股溝、大腿外側,偶見於面頰、耳、頸、上肢、肩、臀、外陰等處。易被誤認為皮下結節、淋巴結或腫瘤。副乳常見有3種情況;①有乳腺組織,無乳頭。②有乳頭。無乳腺組織。③有乳頭,有乳腺組織。

表現

副乳大小不一,感覺因人各異。一般不痛不癢,有的在月經來潮前有脹感或痛感,月經來後脹痛感消失。在哺乳期副乳也可分泌乳汁,無乳頭的副乳主要是局部脹痛和隆起。用手觸摸時,可摸到皮下有一個質地與正常乳房乳腺一樣硬度和彈性的腫塊,大小常在1~5cm之間,邊界不清。這腫塊在月經來潮前除有脹前外,還有觸痛、增大。症狀在青春期、哺乳期、更年期明顯。

副乳只是一種先天性異常發育,與癌的發生與否沒有關係。臨床上凡是具有腺體組織的副乳,則同正常乳房一樣,受各種性激素的影響,呈周期性變化,月經前腫脹、伴疼痛,哺乳期還會分泌少量乳汁。停止哺乳後,副乳縮小,分泌亦消失。凡是發現具有乳腺實質的副乳,不論有無乳頭、乳暈均應注意。因為它不僅受內分泌影響,呈周期性變化,而且還可發生與正常乳腺組織相同的常見疾病。如增生症、纖維腺瘤、炎症等,副乳腺癌屬少見病,但近年有上升趨勢。副乳腺炎性病變、皮膚容易發生粘連,臨床常被誤認為惡性腫瘤。鉬/銠靶X線檢查副乳腺所見:副乳乳腺組織位於腋前下區,呈片絮狀、團塊狀或分支狀影,邊緣清楚或不清,與同側尾部乳腺組織不連續,間以低密度線狀或條帶狀脂肪影。

檢查

1、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以鑑別乳腺腫瘤。

2、鉬靶X線片示副乳乳腺組織呈片絮狀,團狀或分支狀,邊緣清楚或模糊,與尾部乳腺組織影不連續,間以低密度線狀或條帶狀脂肪影。

鑑別診斷

體格檢查一般不診斷多乳頭,多乳房。但對於其他部位的包塊,隨月經周期、妊娠期、哺乳期等出現相應的包塊並腫脹、疼痛時應考慮異位乳腺,必要時可做活檢確診,對腋窩附近的副乳腺可通過X線攝像加針吸細胞學檢查以明確診斷。

治療

手術治療

由於多乳頭或多乳房也有患乳腺癌的機會,可採取手術切除的方法治療。但較小而又無明顯症狀的多乳症患者,可以不必治療。如有腺體逐漸增大,疼痛不適、或副乳腺內捫及異常腫塊可疑伴發腫瘤、或有乳腺癌家族史、或副乳明顯隆起、乳頭肥大、乳暈色素影響外觀者需要手術治療。

抽脂切除副乳

如果副乳的凸起組織過大,或經常與皮膚摩擦,造成反覆出現濕疹困擾或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可考慮切除。副乳的切除有兩種方式,如果是因為穿衣不當或單純的脂肪囤積而形成的假性副乳,可利用抽脂手術來將它去除,傷口約0.5公分;如果副乳內部有乳腺組織,需將副乳的乳腺去除,則選擇切除手術,沿著腋下的皺摺線下刀,開2-3公分的切口,傷口會隱藏在腋下。

運動按摩消除副乳

可以擴胸運動、瘦手臂運動,利用胸大肌及手臂肌肉群收縮,帶動改善副乳情況。每天早晚可按摩副乳,雙手自然下垂,可看到腋下到胸部之間有內凹和外凸部分。內凹部分:用中指和大拇指適當的力量反覆柔捏,左右各30下。凸出部分:用手握拳以指關節的力量,將突出的副乳由外向內推,左右各30下。

醫學疾病任務——婦科

婦科是醫療機構的一個診療科目,是婦產科的一個分支專業,是以診療女性婦科病為診療的專業科室。女性生殖系統所患的疾病才叫婦科疾病。婦科疾病的種類可分很多種,本任務包含大多數婦科疾病。
卵巢兩性母細胞瘤
走哺
子宮切除術後會陰疝
陰部鮑恩樣丘疹病
子宮內膜間質肉瘤
乳房神經纖維瘤
經行失眠
早期乳腺癌
結核性宮頸炎
小兒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
乳腺脂肪肉瘤
女性性高潮障礙
避孕後閉經綜合徵
乳腺錯構瘤
右心房與下腔靜脈平滑肌瘤
無排卵性不孕症
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圍絕經期前後的外陰白色病變
外陰腫瘤合併妊娠
輸卵管自身扭轉
女性尖銳濕疣
女性膀胱頸梗阻
絕經後子宮內膜癌
尿道旁腺癌
卵巢重度水腫
絕經後子宮頸癌
產後痙症
乳房外濕疹樣癌
卵巢泡膜細胞瘤
陰道壁息肉
外陰表皮樣囊腫
回乳
卵巢功能異常綜合徵
月勞病
黃體功能不全性不孕
陰道鱗狀上皮癌
陰道粒細胞肉瘤
陰道黑色素瘤
宮頸復發癌
陰道惡性苗勒管混合瘤
走黃
多乳房
子宮肥大
子宮惡性中胚葉混合瘤
肛裂三聯症
原發性陰道惡性淋巴瘤
尿道肉阜
尿道黏膜脫垂
妊娠合併宮頸癌
乳溢
陰道子宮內膜間質肉瘤
陰道血管肉瘤
妊娠熱病
陰道平滑肌肉瘤
陰道內胚竇瘤
乳腺纖維肉瘤
泌尿生殖系支原體感染
老年性外陰萎縮
陰瘡
炎性乳腺癌
血熱崩漏
毛滴蟲病
厥陰頭痛
乳癆
絕經期尿路感染
皮膚子宮內膜異位症
外陰中腎管囊腫
外陰脂肪肉瘤
外陰脂肪瘤
外陰早期浸潤性鱗癌
外陰疣狀癌
外陰尤因肉瘤
外陰血管外皮細胞瘤
外陰血管瘤
外陰象皮腫
外陰腺泡狀軟組織肉瘤
外陰腺鱗癌
外陰纖維肉瘤
盆腔炎症性不孕症
外陰神經纖維瘤
外陰神經鞘瘤
外陰上皮樣肉瘤
外陰色素痣
外陰軟纖維瘤
慢性附屬檔案炎
外陰平滑肌肉瘤
宮頸浸潤癌
急性化膿性乳腺炎
外陰梅克爾細胞癌
外陰卵黃囊瘤
外陰隆凸性皮膚纖維肉瘤
外陰淋巴管瘤
外陰顆粒性肌母細胞瘤
外陰假上皮瘤樣增生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
外陰滑膜肉瘤
外陰橫紋肌肉瘤
外陰黑色素瘤
外陰汗腺腺癌
外陰汗管瘤
外陰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
外陰惡性神經鞘瘤
外陰惡性淋巴瘤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
外陰惡性橫紋肌樣瘤
外陰大汗腺瘤
外陰表皮內瘤變
雙胎輸血綜合徵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
乳發
月經周期性精神病
原發性輸卵管癌
卵巢破裂
妊娠期心臟病
經行頭痛
陰道腺病
阿米巴性宮頸炎
前庭大腺癌
陰道白斑
性交昏厥
小兒卵巢腫瘤
小兒46-XY單純性腺
先天性無陰道
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
外陰纖維瘤
外陰乳頭狀瘤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
外陰佩吉特病
外陰基底細胞癌
盆腔炎性腫塊
繼發性女陰過度角化
盆腔腹膜炎
滴蟲性陰道炎
乳頭內陷
乳頭皸裂
女性尿道癌
急性女陰潰瘍
乳管內乳頭狀瘤
宮頸外翻
乳房纖維腺瘤
不孕不育
乾血癆
乳房缺少症
福克斯-阜太斯病
阿米巴性陰道炎
成人型女性乳房肥大症
原發性乳腺淋巴瘤
幼女性外陰陰道炎
陰挺
陰道惡性腫瘤
產褥感染
外陰平滑肌瘤
輸卵管炎
失血性休克
生殖道腫瘤
乳腺纖維腺瘤
乳泣
乳癧
乳房豬囊尾蚴病
乳房絲蟲病
乳房濕疹
乳房結核
乳房棘球蚴病
妊娠性急性闌尾炎
青少年及小兒陰道透明細胞瘤
青少年及小兒卵巢腫瘤
盆腔膿腫
女性尿瘺
黴菌性外陰炎
慢性輸卵管炎
慢性乳腺炎
卵泡腺細胞增殖綜合徵
卵泡囊腫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
假麥格綜合徵
急性乳腺炎
宮頸白斑
非淋菌性尿道炎
惡性葡萄胎
滴蟲性外陰炎
子宮內膜結核
陰道前壁脫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