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子舞

盤子舞

盤子舞是維吾爾族古老的民間舞蹈之一,產生於古老的庫車,流行於烏魯木齊、伊犁、喀什等城鎮。屬於女性抒情舞蹈,動作婀娜多姿,優美動人。

舞蹈簡介

盤子舞盤子舞

盤子舞是維吾爾族古老的民間舞蹈之一,產生於古老的庫車,流行於烏魯木齊、伊犁、喀什等城鎮。屬於女性抒情舞蹈,動作婀娜多姿,優美動人。
解放前,除了在民眾性的娛樂活動中表演盤子舞外,更多的表演場合是在飯館和茶館裡。舞者頭上頂碗,雙手各拿一個小盤子和筷子,隨著音樂的節拍,用筷子敲擊盤子,隨之起舞。
在此基礎上民間藝人逐漸又有新的發展,並帶有雜技的色彩,其技巧難度更大。這一時期,有個別的男性民間藝人也表演盤子舞。舞蹈時除手上擊打盤子外,有的在頭上頂的碗裡倒上茶水,有的則是用嘴裡叼著的勺把擊打頭上的碗,還有的頭頂一維吾爾族式茶壺,壺上放二、三隻碗。
盤子舞要在頂碗和擊打盤子的同時做各種動作,特點是穩健、柔軟、細膩、姿態性較強,盤子舞採用的多是賽乃姆的基本步伐,如“三步一抬”、“前後點步”、“墊步”、“開關步”等。手的姿態有兩臂平伸,一手在頭上,一手在胸前,或一手在體旁,一手在胸前等。
現代舞台上表演的盤子舞中,有些女子頭上已不頂東西,加強了動作步伐和姿態的變化。女子獨舞中,仍然是頭頂數碗,無論是舞姿和技巧都有了新的發展。
盤子舞的音樂,一般用的是抒情性民歌,節奏舒展,曲調悠揚動聽,音樂和伴奏樂器與賽乃姆基本相同。

盤子舞是維吾爾族古老的民間舞蹈之一,產生於古老的庫車,流行於烏魯木齊、伊犁、喀什等城鎮。屬於女性抒情舞蹈,動作婀娜多姿,優美動人。

盤子舞流行於新疆庫車、喀什、伊犁、烏魯木齊、麥蓋提等地。由女子單人表演,用弦樂伴奏,有專用曲調,其鏇律優美,節奏平穩,律動感強為2/4節拍。據傳,盤子舞源於新疆庫車民間,後流傳各地,並逐漸發展成為舞台節目。

舞蹈特點

盤子舞盤子舞

盤子舞要在頂碗和擊打盤子的同時做各種動作,特點是穩健、柔軟、細膩、姿態性較強,盤子舞採用的多是賽乃姆的基本步伐,如“三步一抬”“前後點步”、“墊步”、“開關步”等。手的姿態有兩臂平伸,一手在頭上,一手在胸前,或一手在體旁一手在胸前等。現代舞台上表演的盤子舞中,有些女子頭上已不頂東西,加強了動作步伐和姿態的變化。

多朗地區的盤子舞,是兼收燈舞、盤子舞兩者之長形成的。燈舞與佛教有關,佛教以燈喻意佛法之破除黑暗,燈舞也就帶有求神賜福消災之意。漢唐時,西域居民篤信佛教,因此燈舞的出現應不會太晚,西域地區伊斯蘭化以後,燈舞作為民俗活動保存下來。清末民初和田地區仍盛行燈舞,而且技藝很高。日本人撰寫的《新西域記》中記述:舞者在弦樂伴奏下躍起、鏇轉,燈火不滅,燈油不外溢。

舞蹈表演

盤子舞盤子舞

盤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頂碗小碟舞”的俗稱。表演時舞者兩手各持一小的碟子,指挾竹筷,和著音樂,邊打邊舞,並在頭上頂著盛水的碗,以增加難度。麥蓋提縣有由男藝人表演的盤子舞。一般“盤子舞”除用筷子敲打外,還常用戒指敲擊,技藝高超的舞者還在碗中添水或頭頂著的油燈表演,表演還可以在桌子上進行。還有在口內銜一長把木匙,用匙把合著弦樂敲擊頭上所頂之碗,邊擊邊舞,美妙新穎。這種表演,由於舞蹈技術性強,表演難度大,擅長者已極罕見。

女子獨舞中,仍然是頭頂數碗,無論是舞姿和技巧都有了新的發展。 盤子舞的音樂,一般用的是抒情性民歌,節奏舒展,曲調悠揚動聽,音樂和伴奏樂器賽乃姆基本相同。

主要曲目

《倒喇》是蒙古族歷史上著名歌舞的名稱,出現於金、元時期,清代依然盛行。有關文獻記載見於明、清、雜記和詩詞之中。

據成書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吳長元著《宸垣識略》和該書所引陸次雲的《滿庭芳》詞等記述可知,《倒喇》的表演形式是:“雙歐分頂,頂上燃燈。更口噙湘竹,擊節堪聽”;舞蹈技巧是:“鏇復迴風滾雪,搖絛燭故使人驚”;音樂風格為:“龜茲曲盡作邊聲”;伴奏樂器有“琵琶”“胡琴”“秦箏”等。

明、清時《倒喇》雖仍在京城內流傳,但乾隆以後逐漸失傳。從多朗地區“盤子舞”的“頂燈”“口銜木匙擊打”“鏇轉技巧”以及弦樂伴奏等表演形式中,可以想像出當年《倒喇》的表演,它為考證《倒喇》提供了重要的線索,並說明多朗地區盤舞的多種文化因素。

作品賞析

作品《盤子舞》作品《盤子舞》

舞蹈編導:康巴爾汗·艾買提
舞蹈首演:1950年於新疆
首演演員:康巴爾汗·艾買提
康巴爾汗·艾買提(1922~1994),中國維吾爾族女舞蹈表演藝術家、教育家,被譽為“新疆第一舞人”。
康巴爾汗出生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的一個民間歌舞藝人家庭。因生活窘困,康巴爾汗全家於1927年投親到前蘇聯。1935年,康巴爾汗考入烏孜別克斯坦芭蕾舞學校,因學習成績優異,兩年後被選為塔什乾紅旗歌舞團演員。她曾擔任過大型歌舞劇《安娜爾汗》中的獨舞《划船曲》的角色以及各種三人舞、集體舞的領舞。1939年,康巴爾汗考入莫斯科音樂舞蹈藝術學院,主要學習烏克蘭民間舞、俄羅斯古典舞和民間舞以及亞塞拜然的舞蹈。在學習期間,她曾在克里姆林宮與蘇聯著名舞蹈家烏蘭諾娃等同台演出。由她表演的維吾爾族獨舞《林帕黛》,在國際舞台上獲得很大聲譽。
康巴爾汗於1942年4月回到祖國,並於同年5月參加了在迪化(今烏魯木齊)舉行的14個民族的歌舞比賽。她和妹妹古麗列然木表演的《林帕黛》和《烏夏克》等舞蹈,榮獲第一名。1947年9月,康巴爾汗隨新疆青年歌舞團赴南京、上海、杭州、台灣等地演出,得到了好評,被稱為“新疆之花”。在上海期間,康巴爾汗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和中國舞蹈先驅者戴愛蓮進行了藝術交流。
康巴爾汗自幼受維吾爾族歌舞藝術的薰陶,善於從音樂中捕捉舞蹈形象。在表演中,她的每一個舞姿,都是表達某種感情的語言,使音樂、舞蹈統一於詩的意蘊之中。她的舞蹈風格端莊高雅、瀟灑俊逸、輕盈流暢,使人感受到一種和諧的美,這種嫵媚中見凝重的舞風使她被譽為“新疆的梅蘭芳”。
康巴爾汗舞蹈藝術成就的最高代表作是《盤子舞》,曾傾倒了許多人。人們發現,自己身邊的盤子、筷子居然能在舞蹈里作為道具而發揮出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康巴爾汗的舞蹈在典雅中透露出溫馨,高貴中傳達著親切,自然而流暢。它不同於正統端莊的漢族舞蹈,更與歷史流傳的宮廷雅樂、宗教祭祀舞蹈等有著天壤之別。它是發自內心的一聲聲歌唱,是衝破身體的束縛而流淌出來的生命之歌,是集豪邁勁健與嫵媚動人於一體的精彩演出。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在《盤子舞》中不僅領略到康巴爾汗獨特的藝術表演風格,更看到了維吾爾族舞蹈中獨特的道具運用及其與舞蹈的魅力,在維吾爾民族民間舞蹈舞台化發展的過程中,通過藝術家的個性創造,將民族風格的技巧和個人特色的表演緊密結合,讓觀眾領略到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的絢麗多姿。

舞蹈評價

《盤子舞》是維吾爾族一種古老傳統的舞蹈形式,源於維吾爾族民眾歡樂樸實的生活。在跳這個舞時,首先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那種民族的群體生活氛圍當中,把最原汁原味、最具原生態的東西展現出來。

比如說在飯館裡,一個維吾爾族的年輕夥計轉著盤子和顧客詼諧地開玩笑,而這種狀態也正是和觀眾之間的交流。有專家這樣評價《盤子舞》:一登場,便用激情似火的肢體、英氣逼人的眼神、舞動盤子的各式民間技藝,以及那一連12個低空跪轉起落的高難技巧,把維族青年的形象塑造得陽光燦爛。

新疆民族舞蹈

新疆舞蹈活潑優美,步伐輕快靈巧,身體各部分的運用較為細緻,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變化極為豐富;因為其地理位置時在歐亞大陸上的交通樞紐,因此文化有綜合特點,舞蹈呈現豐富多彩的有濃郁特色的特點。

民族舞蹈概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