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孜爾庫姆

納孜爾庫姆

納孜爾庫姆是新疆東部地區廣為流行的維吾爾族民間自娛性男子舞蹈。它源於吐魯番盆地,主要流傳於吐魯番、鄯善、託克遜、哈密、庫車、和田等地,其他維吾爾族聚居區也有流傳。

簡介

納孜爾庫姆納孜爾庫姆

納孜爾庫姆在吐魯番一帶享有極高的聲望。凡大小麥西熱甫活動,必有納孜爾庫姆。在這一帶民眾心目中只有納孜爾庫姆才是真正的舞蹈。其音樂在當地民間音樂中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每一部“吐魯番木卡姆”的後面,都要接奏[納孜爾庫姆。

“表演”部分中,舞者以滑稽、逗趣、誇張的動作模擬不同的人物形象與動物形態,如鞝鞋、做拉麵、跛子走路、鴨子走路、鷹展翅等。起初兩舞者互相模仿,舞到激烈時,競技成分愈加濃烈,兩人互不服輸,各出新招壓倒對方。有時,場地中央放一物品,如:絹花、錢幣、手絹等,由舞者做“板腰取花”、“背手俯身叼花”等高難動作將物叼或拿起。高潮時,圍觀者和著節奏擊掌喝彩並高呼:“加根兒窘根兒加加加根兒窘根兒加”或“阿拉默得嗨嗨阿拉默得嗨”,把表演氣氛推向高潮,最後在熱烈歡快的氣氛中結束。

納孜爾庫姆在新疆其他地區也有流傳,因多用當地民歌伴奏而形式風格與吐魯番地區略有差異。舞蹈名稱也有所不同,如庫車稱“阿拉默得,嗨”;哈密稱“加根窘根兒”;伊犁稱“江波爾乾”等。

“納孜爾庫姆”一詞源於波斯語“納祖苛”或“納祖庫姆”,現代維吾爾語有“精緻”、“和善”、“秀麗”等意。

納孜爾庫姆多在婚禮、麥西熱甫等娛樂場合表演。可單人、雙人或多人一起表演,舞蹈分表演和競技對舞兩部分。

相關傳說

詼諧幽默的舞蹈動作詼諧幽默的舞蹈動作

關於該舞的由來,吐魯番一帶有多種傳說。一說早在吐魯番“伊明王”時代(約公元十八世紀中葉),在其王宮“魯克沁”附近,有一位名叫納孜爾的民間藝人。

他生性活潑,多才多藝,擅長跳舞,動作滑稽有趣,並能即興編詞鞭撻統治者的醜行,很受當地勞苦民眾的歡迎。伊明王有一個視為掌上明珠的弱智兒子,從出生到長大,每天都換一個僕人抱著,從不讓其走路,結果成了一個跛子。而且行跡惡劣,經常欺負窮苦人家的孩子。

當此子長至十七歲成婚時,叫納孜爾去表演助興。納孜爾在表演過程中,用模仿跛子走路等形式,對王子的醜行進行了巧妙的揭露與諷刺,吐出了老百姓心中鬱結多年的怨氣。從此當地老百姓對納孜爾更加敬佩,尊稱他為“納孜爾卡姆”(意即“我的哥哥納孜爾”)。後逐漸演變為納孜爾庫姆,並成為這一歌舞形式的名稱。

另一說法:“納孜爾”為人名。

藝術特色

維吾爾族舞蹈:納孜爾庫姆維吾爾族舞蹈:納孜爾庫姆

特點
納孜爾庫姆舞蹈動作的特點是自由、活潑、樂觀、詼諧,不論是即興動作還是競技性的表演,都具有這些突出的特色。表演中的步法,一般用“單步走”比較多,保持兩膝微屈,上身鬆弛,走起來變換各種姿態,或模擬不同人物形象,時而加上幾下小動肩,顯得極親切、幽默。還有一些用誇張和風趣的手法,模擬搓線、鞝鞋、和面、拉麵等勞動生活動作,還有各種蹲跳、跳轉等技巧動作,也非常輕快有趣。

表演
表演分為兩部分:1、對舞,節奏為拍,步法以蹲步、跳步為主,舞者以詼諧、幽默的動作模擬各種勞動或各種人物形象,如鞝鞋、跛子走路等。2、競技,節奏為拍,只以鼓聲伴奏。技巧動作有跳蹲、跳轉、動肩轉等,舞者互以高難動作壓倒對方,在觀眾有節奏的呼喊聲中獻藝表演。伴奏樂器為:艾捷克、彈撥爾、熱瓦甫、手鼓、嗩吶、鐵鼓等。

雙人競技:節奏歡快、跳躍,4/4拍。開始兩名舞者做近似的動作互相模擬,如“動肩相靠”“蹲跳左右轉”等,節奏轉快後,兩人各自用絕招壓倒對方,如:“跳起三拍手蹲落”“跨轉蹲”等技巧。這時觀眾合著鼓點高呼,為舞者加油助興,把表演推向高潮。有時還專門在表演場地放一絹花(過去是錢幣),讓舞者用高難技巧將它拾起,如向後下腰用嘴叼花、或以手拾花。

表演性男子舞蹈。以雙人對舞為主,帶有競技性。流傳於新疆吐魯番、鄯善、託克遜等地區,是婚禮、喜慶或麥西來甫中,最精彩的節目,各地多有半職業性的納孜爾庫姆藝人。納孜爾庫姆的表演在《吐魯番木卡姆》的伴奏下進行,開始只是合著樂曲與伴唱跳一般性舞蹈,當樂曲轉入納孜爾庫姆專用曲調並唱到“哎,哎,納孜爾庫姆”的歌詞時,才進入納孜爾庫姆的表演。

鼓點節奏以2/4冬•大大大o冬•大大大o冬•大大大︱o冬大冬•大大大o‖開始,後轉為冬大大冬大冬大冬大‖,速度也逐漸加快。“競技”部分的節奏由慢轉快,主要以鼓的擊打聲伴奏。鼓點節奏為2/4冬冬︱冬大冬︱大大冬大︱冬大冬‖以及大大冬大冬大冬‖或大大冬冬︱大大︱大大冬冬大o‖。起初兩舞者互相模仿,舞到激烈時,競技成分愈加濃烈,兩人互不服輸,各出新招壓倒對方。有時,場地中央放一物品,如:絹花、錢幣、手絹等,由舞者做“板腰取花”、“背手俯身叼花”等高難動作將物叼或拿起。高潮時,圍觀者和著節奏擊掌喝彩並高呼:“加根兒窘根兒加加加根兒窘根兒加”或“阿拉默得嗨嗨阿拉默得嗨”,把表演氣氛推向高潮,最後在熱烈歡快的氣氛中結束。納孜爾庫姆深受維吾爾人民的愛戴,特別是在吐魯番一帶大小麥西熱甫中,必然要跳納孜爾庫姆。

伴隨著歌曲人們跳起了納孜爾庫姆伴隨著歌曲人們跳起了納孜爾庫姆

曲調
納孜爾庫姆有固定的唱詞,每段唱詞中都加上“外外噢依囊”和“外外納孜爾庫姆”這兩句襯詞烘托。過去的歌詞多是描寫愛情的,也有些是揭露地主、伯克的昏庸荒淫、貧婪殘暴的。曲調比較簡練自由,情緒歡快活潑,節奏性強。開始是富有吐魯番地區特色的歌舞曲“再突汗”和“都斯頓•艾米拉”做為銜接和過渡,然後轉入納孜爾庫姆。演奏時常常在一個樂句上多次反覆,音量由強到弱,又由弱到強,高潮時只用鼓敲打節奏,民眾合著節奏呼喊助興。

伴奏
納孜爾庫姆的伴奏樂器,是新疆東部地區特有的艾捷克、熱瓦甫、彈撥爾、手鼓、嗩吶和鐵鼓等。有時只用嗩吶、鐵鼓伴奏、除音色高低不同的一組鐵鼓外,常加上一個音色渾厚的大鼓連續擊打單一的節奏。有經驗的鼓手,可結合表演者的情緒變化。抑揚頓挫地擊打出富有感情的鼓點,以此烘托舞蹈表演。

曲調伴奏。全曲由四首歌曲組成,依次是《再吐汗》、《多斯頓•艾米江》、《阿秀巴格達》和《阿力太•坎甫玳》。也有先以散板開始然後再接《再吐汗》的。通常前二首樂曲跳賽乃姆舞蹈。從第三首《阿秀巴格達》開始表演納孜爾庫姆。當演奏第四首《阿力太•坎甫玳》時,舞蹈表演逐漸進入高潮,直至結束。
納孜爾庫姆音樂在當地民間音樂中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每一套《吐魯番木卡姆》的後面,都要接奏納孜爾庫姆。其伴奏有絲竹相和歌唱和鼓吹樂隊演奏兩種不同的形式。絲竹相和歌唱往往由三、五人至十多人組成樂隊,使用乃依、薩它爾、艾捷克、都它爾、彈布爾、熱瓦甫、達普等樂器,樂手們邊奏邊唱。鼓吹樂隊由一支蘇乃依和三對納格拉加一面冬巴克組成。蘇乃依奏鏇律;一對發音最低的納格拉(俗稱“尾鼓”)奏基本節奏型,一對發音最高的納格拉(俗稱“頭鼓”)和發音適中的納格拉(俗稱“中鼓”)輪流加花變奏;冬巴克只在節奏重拍上敲擊。

納孜爾庫姆的音樂節奏,緊密地配合著表演,風格獨特。在競技性的表演時,只用鐵鼓和民眾的呼喊聲伴奏,每種喊法重複多次又交錯呼喊。

新疆民族舞蹈

新疆舞蹈活潑優美,步伐輕快靈巧,身體各部分的運用較為細緻,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變化極為豐富;因為其地理位置時在歐亞大陸上的交通樞紐,因此文化有綜合特點,舞蹈呈現豐富多彩的有濃郁特色的特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