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舞

熊舞

熊舞 ,是哈薩克族舞蹈藝術形式之一。

簡介

熊舞熊舞

哈薩克語把“熊舞”叫“阿尤吾比依”,原來,狩獵也是哈薩克族的傳統。在狩獵過程中,他們常常在熊出沒的地方,長時間仔細地觀察熊的各種習性特徵,積累了豐富的狩獵經驗。為了歡慶捕獵的勝利,獵手們模仿著熊的各種動作,把狩獵的情景編成了“熊舞”,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

特色

哈薩克族民間舞形式多樣,大部分都是根據民間傳說或勞動生產、民間習俗創作而成的。這些舞蹈與生活息息相關,如“黑走馬”、“擀氈舞”、“鷹舞”、“敬茶舞”、“雞舞”等等。也有一些舞蹈在時間的長河中遺失了。目前,新疆各地州文化部門都在積極尋找、挖掘著那些散落在民間的舞蹈,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發掘出了“阿尤畢”(意為“熊舞”)。

“阿尤畢”是以模仿熊的生活習性和動態特徵創造出的舞蹈,動作力求表現出熊的警覺、笨拙,以及捕獲獵物後的擊掌、吼叫等習性。主要動作有擺臂、聳肩、扭腰、伸縮頸部等。

形式

在地上的身軀慢慢舒展,抬起頭,睜開眼,仰天看太陽,探頭觀望四方,猶如冬眠之熊在春天復甦;伸個懶腰,張開五指,順著皮毛的方向下滑,仿佛皮大衣就是熊的鬃毛,梳理順當才能走向獵場;移頸,聳肩,翻腕,抖臂,目光聚焦遠方,似野兔在曠野里信步徜徉……扎特列拜·巴里曼停下舞步說,熊在人的面前是獵物,在野兔面前它就成了獵手。接下來便是熊捕獵的動作,憨態可掬的“熊”變得靈活起來,左撲右追,野兔終於變成了美味午餐……
腆著肚皮的熊,有些得意忘形,歡蹦亂跳,但它不會想到獵手就隱匿在大樹後面。扎特列拜·巴里曼瞬間把角色轉換成獵手,拉弓,搭箭,用力拉弦,可憐的熊被射中一條腿。這時,“熊舞”變成了“瘸熊舞”。

代表人物

53歲的扎特列拜·巴里曼,之所以成為鄉里的“人物”,是因為他在30多年中不停地跳“熊舞”,給村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牽動了村民觀看“熊舞”的熱情,左鄰右舍的大人小孩紛紛來到扎特列拜·巴里曼的家中,去追尋那歡樂的時刻。

扎特列拜·巴里曼跳的“熊舞”,是他父親巴里曼教他的。原來,村里只有他父親和一個叫卡布里的老人會跳“熊舞”,現在這兩個人都去世了。扎特列拜·巴里曼說,父親生前的最大願望就是讓他把“熊舞”傳下去。“熊舞”一共有8種跳法,扎特列拜·巴里曼在和父親學跳“熊舞”的10年中,還有所創新。比如,發現獵物之前,不是上前就吃,而是經過一番玩耍之後,再將其吃掉;又如,哈薩克族的獵手也是仁慈的,遇到懷孕的母熊,拉開的弓箭也會慢慢收回。
“熊舞”是男人的舞蹈,只能傳男不能傳女。所以,他只把“熊舞”教給了他的小兒子阿依登江·扎特列拜,而對於很有舞蹈天賦的女兒阿賽木汗·扎特列拜,他卻總是搖搖頭作罷。

傳承意義

在首批公示的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熊舞”也在其中,讓“熊舞”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傳承和保護。

新疆民族舞蹈

新疆舞蹈活潑優美,步伐輕快靈巧,身體各部分的運用較為細緻,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變化極為豐富;因為其地理位置時在歐亞大陸上的交通樞紐,因此文化有綜合特點,舞蹈呈現豐富多彩的有濃郁特色的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