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舞

天鵝舞

天鵝舞赫哲語為“胡沙德克得依尼”,是赫哲族婦女跳的舞蹈。跳舞時人們模仿天鵝翩翩起舞。天鵝舞是一個表現天鵝優雅姿態的舞蹈,流傳於伊敏鄉一帶。相傳,古代失散的鄂溫克軍隊曾由於看到天鵝[動物]的飛向,而找到了自己聚居的地方。另外,陳巴爾虎旗的鄂溫克每個氏族都以一種鳥作為圖騰標誌,如天鵝、水鴨等。他們對自己氏族的圖騰鳥非常虔誠,當圖騰鳥從頭上飛過時,人們要向空中灑些牛奶以表示敬仰。絕對禁止任何傷害圖騰鳥的行為。這種對於圖騰鳥的敬仰之情,使婦女們在勞動之餘,常在草地上展開雙臂模擬天鵝飛翔的姿態翩翩起舞。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天鵝舞天鵝舞

遊牧民族的民間舞蹈中,模擬馬、鷹、熊、鹿、羊等的形象較多,而模仿天鵝的舞蹈卻不常見,僅知哈薩克、鄂溫克、赫哲等民族中仍有流傳。天鵝舞的形成和原始信仰、地理環境以及民族歷史都有一定的關係。天鵝是候鳥,冬天飛過長江到南方越冬,春天飛回北方,在新疆、黑龍江一些地區的湖邊、沼澤地帶棲息、繁殖。上述三個民族正是在此地區生活,使他們得以觀察了解天鵝的習性,創作有關天鵝的文學藝術形象。這三個民族都有過天鵝的原始圖騰崇拜,都信奉過薩滿教,關於民族起源的傳說、民間故事或歷史記載中,都有關於天鵝的描述。通過這些記述,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天鵝舞的文化特點。

哈薩克族的天鵝舞——哈薩克族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年前的漢代,其先民烏孫人就生活在今新疆伊犁河谷和伊塞克湖一帶。漢武帝時,通過漢朝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和烏孫王聯姻,直到現在,哈薩克族中間,仍保留有烏孫部落的名稱。聯姻增強了漢朝與烏孫、西域各城郭之國的友好往來,漢文化在當地得到傳播,烏孫馬也因此傳人中原。細君公主遠嫁烏孫王來到塞外,由於不習慣住穹廬(氈房)、吃獸肉、喝牛羊奶,加上語言不通,內心非常愁苦,曾寫過一首描寫烏孫生活的詩,其中有“居常恩土兮心內傷,願化黃鵠今歸故鄉”。句中黃鵠一詞可以推斷當時烏孫居處有天鵝,她才以黃鵠南飛寄寓思鄉之情。

哈薩克族喜愛天鵝的溫馴,羽毛潔白,體態優美,少女們常把它作為愛情純潔,青春秀麗的象徵。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天鵝和哈薩克族的傳說故事,在諸多的民族起源說中,有一則就是哈薩克先祖和天鵝結合,而繁衍了今天的民族。這位先祖指的是後來融人哈薩克族先民中的突厥人的先祖。《周書.突厥傳》記述突厥先祖泥師都時:“娶三妻,雲是夏神各種之大也,一孕而生四男,其一變為白鴻……”前蘇聯哈薩克史學家夏克仁在《哈薩克族的歷史世系部落》一書中也有近似的故事。”

烏孫、突厥的族源,黃鵠古詩以及白鴻祖源說,都為我們了解天鵝舞的文化背景提供了參考。正因為地理、民族、宗教等因素,今日哈薩克族女子舞蹈的形象與天鵝多有近似處。如頭戴羽毛,輕柔、舒緩的臂部動作,如天鵝展翅和水波蕩漾,靜止造型中,手腕常是“下折”的姿勢,使人聯想到天鵝的造型。這些動作又多是在3/4的節拍中表現的,從而形成柔媚、輕盈、含蓄、深情地天鵝般的形象,流傳於新疆阿爾泰的“白天鵝舞”就是以此意境編創的民間舞蹈。

鄂溫克族天鵝舞

天鵝舞天鵝舞

鄂溫克族的天鵝舞——“天鵝舞”鄂溫克語稱“烏日恰”,流傳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鄂溫克旗。鄂溫克族也有關於天鵝舞由來的傳說:古時,鄂溫克某部落的人失散

在草原,焦急萬分中,忽見天鵝從天空飛過,於是,他們追隨著天鵝飛行的方向,很快地找到自己的部落。從此,人們崇敬天鵝,跳起天鵝舞歌頌天鵝。此舞人數不限,男女都可以參加,人多時,先圍成一大圓圈,然後接單雙數分成內外兩圈,沿順時針方向前進,內外圈不斷交叉變換。進里圈者,身前俯,雙臂在胯旁微動,作幼雛學步,退至外圈者,雙臂伸向斜上方,如天鵝高飛,然後,全體變成長隊,如鴻鵠飛向遠方。全舞只有一個步法,弱拍時出腳邁步,強拍時,另一腳急速靠攏,並擊打出聲響,形成別致的節奏和韻律,人們還不停地呼喊:“給咕,給咕”,以協調大家的動作。舞姿優美、灑脫!

舞蹈特點

天鵝舞天鵝舞

天鵝舞的舞蹈動作比較簡單,但表演起來卻很新穎。舞時,腳下只有一個步伐,即“努該里”中的“跟靠步”。兩腿自然地屈伸,雙臂也鬆弛地曲折起來分別於兩側一上一下地探出,表現天鵝各種飛態。外探的雙臂,手腕下垂。當雙臂略收時,手腕又隨同上翹。有時雙臂平伸向前扇動,有時上伸扇動,表現天鵝飛翔的各種姿態。天鵝舞的場面是屬於男女合舞的群舞場面,舞蹈時發出“給、咕!給、咕!”的語聲,它把舞蹈者的步伐和隊形融會於一種節奏感很強的動作或音調之中。天鵝舞在民間表演時,多穿鄂溫克民族服裝在帽頂上插一個紅疙瘩表示鵝頭。

舞蹈來源

天鵝舞天鵝舞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富饒三縣的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區不同,從而有不同的自稱。居富錦縣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稱“那貝”,居嗄爾當屯至津口村的稱“那乃”,居

勒得利村沿黑龍江下游至烏蘇里江的稱“那尼傲”。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4640。是中國北方唯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使用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文。據2001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數字顯示,全國共有赫哲族人4600多人,是全國人口最少的民族,大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的同江、饒河、撫遠等市縣境內。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是全國四處赫哲族聚居地之一。赫哲族魚皮衣。

赫哲民族文化村大門——典型的赫哲族建築木克楞。一唱起赫哲族民歌《烏蘇里船歌》那優美舒展的“赫尼哪”調,總會讓人想起生活在我國東北三江(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以漁獵為生的赫哲族人民。“赫哲”一詞有“下游”或“東方”之意。赫哲人自稱‘用日貝”、“那尼臥”、“那乃”,即本地人的意思,又稱“赫真”(意為:“東方的人”)、“奇楞”(意為“住在江邊的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一族名為“赫哲”。人口約4200多人,主要居住在同江市、饒河縣、依蘭縣、佳木斯市郊區敖其村等。赫哲族生活的地方,是我國黑龍江省松花江下游與黑龍江、烏蘇里江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一帶。三江沃野,山水縱橫,這裡有馳名中外的特產——蝗魚、蛙魚、三花五羅、貂皮、麝鼠等,自古以來,就是富饒的天然漁場和逐獵之地。人們常用“棒打樟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鍋里來”來描述這裡的富庶。

勤勞的赫哲人世世代代生息據史料記載,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密山新開流時期,在先秦時稱肅慎、漢魏時稱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隋唐時稱黑水,元明清時稱女真。赫哲名字的由來首先是在康熙二年(1662年)的《清實錄》上記載並得以傳承。全國共有赫哲族聚居地四處,分別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和八岔赫哲族鄉、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和佳木斯敖其鎮的敖其村。由於歷史原因,赫哲族是個跨國民族,在俄羅斯境內有赫哲族人口2萬餘人,當地人稱他們為那乃人。他們的民族歷史、民族語言、宗教禮儀、歌曲舞蹈、衣著服飾、民風民俗和我國赫哲族都具有北方內陸漁獵民族生產生活特色。

從新新生

2008年1月11日,阜康市三工河鄉民間藝人將早已失傳的哈薩克族民族舞蹈天鵝舞又重新搬上舞台,使這一古老的哈薩克族傳統舞蹈又煥發出昔日的光彩。由於學傳統《天鵝舞》的人越來越少,天鵝舞在三工河鄉已經失傳。為了挖掘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工河鄉民間藝人打聽到米泉市白楊河鄉有位76歲的老民間藝人會跳天鵝舞,於是,他們找到這位老藝人,虛心求教。經過多方面的挖掘整理,三工河鄉民間藝人將這一失傳的舞蹈進行還原,並搬上了舞台,使天鵝舞又有了新的接班人。

民間盛行

天鵝舞天鵝舞

“白色的天鵝,灰色的天鵝,湖泊上天鵝雙雙對對,我的女兒遠嫁他鄉,幸福的像湖面上的天鵝,成雙成對永不分離”。抑揚頓挫的蒙古短調唱起來,66歲的蒙古族媽媽祖魯加微閉雙眸。這是一首出嫁歌,蒙古族女兒出嫁當天,媽媽送給女兒最美好的祝福。祖魯加老人是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民族鄉的老藝人,一生有六個孩子,並收養了兩個女兒,如今,四個女兒已經出嫁,尚有一個女兒待嫁。每出嫁一個女兒,老人都會深情地唱起這首出嫁歌。老人說,唱出嫁歌的同時,會有人跟著跳起詼諧的天鵝舞。說話間,老人的愛人老布生拿出一個道具來,這是一個天鵝長長的脖子,下方有一個木製的手柄,祖魯加老人拿起道具進入裡屋,過了一會,只見裡屋炕上有一隻碩大的“天鵝”。祖魯加老人全身被棉衣包裹,伸出一隻手抓著道具,在老人自哼自唱的曲調中,“天鵝”也開始翩翩起舞,一會昂首闊步,一會梳理羽毛,一會左顧右盼,惟妙惟肖。

祖魯加老人表演完畢,告訴記者,天鵝舞應該是年輕人的舞蹈,但是,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學這種傳統的舞蹈了。她還記得,在她小的時候,當草原上的草沒過膝蓋,當羊兒肥馬兒壯的時候,家中的一個親戚結婚,當出嫁歌聲起,一個很大的天鵝,慢騰騰地扭著屁股走著,周圍圍著一群小孩子,跟在後面嬉戲,此時,一隻靈巧的天鵝也出現了,孩子們高興地喊著:“天鵝成對了,天鵝成對了。”一對天鵝在人群中起舞,共同祝福新人的好姻緣。傳統節日、春節或是蒙古族人最重視的射箭比賽前,青年男女都會從家中拿著羊皮前來參加,當托布爾秀的琴聲響起,青年男女們紛紛將羊皮披上身,蹲下身子,蜷縮起來,拿著天鵝道具,互相嬉戲,宛如一個天鵝的盛會,如果正好在水邊,“天鵝”們會紛紛跳進水裡,只將頭露出水面,在托布爾秀的伴奏下,唱著讚美天鵝的歌曲,部落中的男女老少都會圍聚一堂,共同觀看部落中的“天鵝”起舞,共同享受其中的無限樂趣。

舞動湖面

天鵝舞天鵝舞
每年一入冬,三門峽水庫的湖面上就會飛來大群的天鵝,點綴著冬季的三門峽,也引來了八方的遊客。如今一提起三門峽,人們都知道她已經變成了一個天鵝之城。冬季的一天,天氣特別的晴朗,和幾個好朋友,跟著媽媽到開發區去看天鵝。來到黃河邊才看到,和我們一樣來看天鵝的人真不少!,石頭的媽媽指著遠處的白色小點說:“快看,那么多天鵝。”大家都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過去,啊,真的,沿著黃河的南岸,疏疏密密的白點,好多啊,在藍天的下面,在水波得映襯下,那白色特別的明亮,我們都拿出帶著的望遠鏡向天鵝停留的地方看過去。從望遠鏡裡面我能清楚的看見一對天鵝在停在水面上,他們交頸私語的樣子,一定是一對天鵝夫妻吧,向旁邊一看,有小天鵝在水上浮水,還不時的把頭伸到水裡找東西吃,一會兒,它向那兩隻天鵝游過去,在他們身邊繞來繞去,其中一隻大天鵝用頭去碰了碰小天鵝的頭,小天鵝又開心的遊走了。我忽然明白了,它們是一家,看著他們那么和睦、平靜的生活,真為他們高興。
“快看,天鵝飛起來了。”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大家都不由得跟著看過去,好多隻天鵝大概是在水中停留的時間長了,也許是為了向人滿展示它們飛翔的優美姿勢,只見它們展翅飛離水面,在望遠鏡里還能看到它們起飛時帶起的水花,真美!難怪古今中外那么多人被天鵝的優美身姿折服,我忽然想起電視裡看到的四個小天鵝的舞蹈,那種藝術之美和眼前的純樸的自然美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天鵝在天空飛行,潔白的羽翼有力的扇動,很快它們就消失在遠方水天相連的地方了,速度那么快,難怪它們能穿越千山萬水,尋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的家園。
天近中午了,河岸上的遊人越來越多,大家都讚嘆著天鵝的美,我低頭看見地上有許多的玉米,開始我並沒有在意,隨著大家向前走,發現每隔一段都會有一些玉米撒在地上,拉拉媽媽的手問:“媽媽,這是什麼。”“這是人們給天鵝投放的食物啊。”媽媽笑著回答。喔,明白了,天鵝是人類的朋友,人們怕遠方來的客人到達這裡的時候找不到食物,特意為他們準備了美餐,那天鵝也一定感覺到了人們的友好,感覺到這裡可以做它們的家園,所以它們就年年回到這裡了。回來的路上,大家興高采烈的議論天鵝的美麗,天鵝的優美舞姿也在我腦海裡面一幕一幕的清晰的展現,我多希望能年年看到它們,希望天鵝一定會年年回來,因為這裡就是他們的家園啊。

打造天鵝舞

邛崍即將擁有自己的天鵝舞翩翩。為豐富古鎮旅遊產品,發揮黑天鵝繁育基地落戶古鎮的優勢,該局正協同養殖企業,傾力包裝黑天鵝濕地公園。目前方案已經確定,項目建設不日將啟動。

借勢古鎮旅遊

天鵝舞天鵝舞

黑天鵝繁育基地地處平樂古鎮東樂村九組,緊鄰天台山環線,距古鎮景區僅1公里路程。據介紹,繁育中心現有200隻青年鵝,孵化房正在建設中。記者現場看到,從公路主幹道連線養殖場的只有一條約200米的毛坯機耕路,目前尚未形成景區氛圍。基地建設方——鴻盛農業科技公司負責人何勇坦承,基地目前除了天鵝,暫時還沒有看點。對於打造黑天鵝濕地公園,基地建設方充滿信心,“古鎮正在積極拓展核心區空間,遊客人數呈幾何級數增長,客源優勢明顯。並且邛名高速即將修建而且在平樂有快速出口,將大大縮短成都至平樂的時間,黑天鵝濕地公園豐富古鎮旅遊產品,開發前景良好。”平樂景區管理局局長李志認為,除了豐富平樂古鎮旅遊產品外,濕地公園更大意義在於,擴大黑天鵝基地影響,拉動其生產和銷售,從而帶動周邊農戶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旅遊經濟。

集觀賞體驗科普

據李志介紹,該項目目標是建成四川惟一以黑天鵝為旅遊吸引物的小型濕地公園。公園大致分為景觀區、服務區、文化區、養殖區。據悉,在主體項目上,將在現有兩個水域的基礎上,堆土成山,形成孵化區、幼鵝區、成鵝區、其他天鵝區和遊客體驗區。做到區域之間有水系聯通,擺放小竹筏或江南採蓮用的小木盆,既作景觀用,又方便少兒遊客體驗。水域邊將建特色鵝舍,作為自然孵化區。幼鵝區將用綠色水生植物和蘆葦隔開,遊人可遠觀。成鵝區設定木橋步道。體驗區將栽種較高的濕地植物如蘆葦,遊客可近距離接觸天鵝,攝影和餵食。在公園服務區,將修建觀景平台和購物房、餐廳等,遊客在這裡可購買黑天鵝相關產品。服務區房屋建築皆為木質民居風格,以茅草屋頂為主,體現川西農家風味。

此外,園區還將配套建設科普區,展示以天鵝為主題的攝影作品,並以標本或圖片的形式展示天鵝從蛋到幼鵝再到成鵝和配對的過程,介紹黑天鵝的觀賞、食用和藥用等各種價值。李志透露,規劃儘可能體現濕地園林的野味,道路儘量保持現有田坎,自然石材、卵石、防腐木材、茅草、野生植物將成為主要建材。特別是園中將栽種大量斑竹、蘆葦、垂柳等較高大植物,配以蓮花、高筍等濕地植物點綴,加上有狹長的水域,將給人一眼望不穿的神秘感。

藝術文化

天鵝舞天鵝舞

赫哲族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流傳最普遍的“依瑪坎”是一種口頭相傳的民間說唱文學,其故事內容大多能說唱許多天,大部分是歌頌英雄與復仇事跡、民族的興衰,以及純真的愛情等,唱詞押韻合轍。說唱時,須按故事的基本內容和詞句背誦,不能隨意添加。在民間還流傳著“說胡力”,它是寓言、童話、神話、傳說與民間文學的通稱,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短小活潑,通常是老人對兒童講述,對兒童有啟發教育意義。赫哲族的音樂也很有特點,其特有樂器稱為“空康吉”和“口弦琴”,前者已失傳,後者至今仍有人能演奏。

赫哲族的圖案藝術非常發達,他們常常在用魚皮、獸皮製作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繡制各種雲紋、花草、蝴蝶及幾何形圖案等。在餐具、樺皮製品上雕刻各種二方連續紋樣、雲紋、山水、花朵、鳥獸等,形象生動,造型美觀別致。婦女們在衣襟、披肩、腰搭、帽子、褲腿等處用彩線刺繡的花紋、圖案更為精美。尤其是日用品上的彩繡如“雄雞銜花”、“花籃與蓮藕”等圖案,構圖新穎別致,格外精彩。赫哲族在不同製品上刺繡、接拼的各種花紋圖案,以其獨特的形式,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赫哲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審美的群體意識。赫哲族的圖案藝術吸收了漢族圖案藝術的精華,並不斷創新,既富有本民族氣息,又能反映本民族生產、生活特點,極富民族特色,是中華民族刺繡、圖案藝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赫哲族有語言,無文字。長期以來,只有民間文學。作家文學是解放後才發展起來的。烏.白辛是解放後成就卓著的第一位赫哲族戲劇家。他先後改編創作了20多部歌劇、話劇和電影文學劇本。影響較大的有話劇和電影文學劇本《冰山上的來客》、《赫哲人的婚禮》,歌劇《好班長》、《焦裕祿》、話劇《黃繼光》、《雷鋒》等。其中《赫哲人的婚禮》是赫哲族新文學的代表,也是當代文學史上由赫哲族戲劇家寫的第一個反映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的生活和歷史的劇本。他成功地將“伊瑪坎”演唱形式貫穿於全劇,運用於話劇創作,豐富了我國當代戲劇的題材內容,並用民族形式與傳統手法相結合,對話劇民族化作了有益探索。

相關歌曲

天鵝之舞

天鵝舞天鵝舞

當生命降落在湖裡那一刻

便開始了我無法改變的命運

我這身潔白羽翼、高雅舞姿

注定要為世人的欣賞無法停歇

舞動啊,舞動啊

在歲月里日日夜夜地舞動啊

舞動啊,舞動啊

在生命結束的那一刻也舞動啊

轉瞬就走過了一遭,舞過了一世

人們記住了天鵝之舞,

卻決不知道當中的小小白天鵝

我不介意,從不要求世人記得我

只要世人知道天鵝舞就是我的榮耀

最後的天鵝舞

你抖動了最後一下翅膀

謝了幕,

我的掌聲是寂寞的

像沉默不語的湖;

最美麗的總是最短暫,

只能輕輕擁有

卻無法留住,

只能把我的心快速冷卻。

將你飛走一霎那的舞姿凝固。

你跳的只是漫不經意的一段舞,

對於我,卻再也找不到歸宿。

民族舞蹈概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