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魁北克會議

1944年魁北克會議

1944年9月11日至16日,美英兩國首腦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戰時第二次會晤,史稱1944年魁北克會議。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及兩國高級軍事參謀人員出席會議。會議主要研究了對德軍事行動計畫和對日戰略。會議決定,對德戰爭一結束,美英就把在歐洲的人力物力調來進攻日本。英國應充分使用皇家空軍,並把艦隊主力用在太平洋對日作戰,英國地面部隊應繼續進行緬甸戰役,收復緬甸後,繼續收復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預定歐洲戰事結束18個月後,結束對日戰爭。這次會議協調了美英兩國在打敗德國和打敗日本之間期限內的軍事戰略關係。

會議背景

1944年魁北克會議1944年魁北克會議
1943年8月,在魁北克舉行了關於遠東戰略的英美中三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英美關於遠東戰略問題的矛盾又一次突出表現出來。英國人力圖以最快的速度解放他們在南海的殖民地馬來亞、新加坡等,而美國人則藉口在這一地區作戰會分散盟軍對付日本的力量,極力反對英國的建議。同時,英國人也反對採納美國關於緬甸問題的計畫。邱吉爾把緬甸看作不列顛帝國的前哨,所以他“決不甘心於使解放緬甸的功勞歸之美國人或者更可能的是歸之中國人”。在魁北克會議上,盡管美英兩國就戰勝德國後的12個月內最終殲滅日本的問題達成了協定,但是,在這一方面都沒有制定作戰方案和任何具體措施。對於何時何地用多大兵力向日本發起決定
1944年魁北克會議1944年魁北克會議
性進攻的問題,仍然懸而未決,甚至於把日本驅逐出緬甸的“安納吉姆”計畫,也沒有取得完全一致的共識。只是單獨為東南亞成立以英國海軍上將蒙巴頓為首的指揮部有個結果。

早在1942年6月,羅斯福總統就描述過亞洲殖民地國家的狀況,“歸根到底,白種人不能指望他們能使這些地區仍然處於殖民地地位”。於是他提議建立託管制度,廢除委任統治制。美國總統希望把託管制度運用到日本占領區和其他殖民國家。對於美國新殖民地計畫,邱吉爾認為是對不列顛帝國的威脅,他說:“我們決意保住屬於我們的東西。我擔任陛下的首相,並不是為了在毀滅不列顛帝國的時候來主持其事。”英國政府只有在美國堅持建議託管制和反殖運動的壓力下,才被迫打著別的旗號尋求維護殖民地的新途徑。

太平洋戰爭還在繼續進行的時候,英美統治集團就已經為戰後世界的結構問題爭論不休了。美國的一些軍政要人都含糊其詞地主張把日本統治下的太平洋上的許多島嶼劃歸美國,“英國人之所以主張美國吞併太平洋島嶼,是想要換得英帝國對領地完整的保證”。然而,美英政府沒有取得一致的意見。美英之間在遠東問題上的矛盾,對英美軍事行動的進展產生了不良的影響。直到1943年秋,當蘇聯武裝力量的抗德戰爭節節取得勝利的時候,美國陸戰隊才在吉爾伯特群島登入,開始了太平洋中部地區的進攻戰。

召開會議

1944年魁北克會議1944年魁北克會議
1944年9月11日至16日,英美政府首腦在魁北克舉行了第二次英美會議,即1944年魁北克會議。會議召開之時,是歐洲第二戰場開闢之後,盟國的軍事行動在西戰場發展順利。羅馬尼亞芬蘭保加利亞退出戰爭,紅軍在蘇德戰場不斷給希特勒德國軍隊以毀滅性的打擊。會議首先討論了西北歐、義大利巴爾幹半島的軍事行動計畫。羅斯福和邱吉爾在給莫斯科的信中談到會議結果即:“為了使敵人在西戰場遭到失敗,最好是突擊魯爾和薩爾”,消滅德國的武裝力量,以期“插入德國的心臟”。美英計畫在義大利的軍事行動一旦順利結束,即向巴爾幹半島方向的伊斯特利亞半島進攻,目的在於搶在蘇軍之前占領該地。此外,就“德國崩潰後把軍隊迅速調往太平洋戰場”的計畫,“商磋”後也取得一致意見。

其次,在1944年魁北克會議上討論了有關遠東和太平洋戰爭的一些問題。兩國聯合參謀部制定了美英在遠東加強空中和海上軍事行動以打擊日本的武裝力量,進攻緬甸和在其首都仰光空投陸戰隊,把日本人從菲律賓和太平洋群島驅逐出去,空襲日本工業中心等作戰計畫。邱吉爾考慮到在遠東和太平洋的主要空海是美國的,因此建議把大批英國空海軍調往該地,以便戰爭結束時在那裡能成為與美國完全平等的“夥伴”。會議決定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不建立如同歐洲戰場那樣的統一武裝力量司令部,而仍保持三個單獨的司令部,即太平洋西南部以麥克阿瑟為首的美軍司令部,在東南亞以蒙巴頓為首的英國海軍司令部和以尼米茲為首的美國海軍司令部。

在1944年魁北克會議上美英兩國政府首腦討論了德國的前途問題,他們計畫把它變為“農田和牧場之國”;從世界市場上排除德國,使之成為美國商品的銷售市場;在歐洲建立“均勢”,由美英兩國主宰一切,而戰敗德國成為他們的附庸,美英的這些計畫在此會議上達到完全一致。

關於1944年魁北克會議通過的軍事決定,邱吉爾和羅斯福總統而極其簡短地通知了史達林,然而有關這些政治問題的決議,羅、丘二人未作任何通報,並提出暫緩擬訂任何有關德國的計畫。

會議詳情

1944年魁北克會議1944年魁北克會議-----魁北克
1944年9月5日,星期二,英軍乘“瑪麗皇后號”輪船再次從克萊德啟航。所有的參謀長都隨邱吉爾前往。在六天的航程中,英軍每天都開會,有時候一天兩次。在同美國朋友們會見以前,邱吉爾想把英軍目前的許多計畫和打算通盤地加以協調和掌握。

在歐洲,英軍不但執行了“霸王”作戰行動,而且獲勝了。英軍究竟能在何時、何地、用何方法打擊日本,確保英國在最後勝利時在那邊也有其光榮的地位呢?英軍的損失即使不比美國多,也不少於美國。十六萬多的英國戰俘和被拘留平民落在日本人的手裡。新加坡必須收復,馬來亞必須解放。將近三年來,英軍堅持了“首攻德國”的戰略。現在是解放亞洲的時候了,所以邱吉爾才決定英軍應當在作戰中起充分、對等的作用。在戰爭的現階段,邱吉爾最擔心的是美國在戰後的年代裡會說:“英軍在歐洲幫了你們的忙,而你們卻讓英軍單獨去收拾日本。”英軍必須在戰場上收復英軍在遠東的合法屬地,不應讓別人在和平會議的桌上將這些屬地交還給英軍。 

顯然,英軍的主要貢獻必須在海空兩方面。英軍的大部分艦隊現在可以隨意調往東方。邱吉爾決定英軍應當首先要求美國盟友讓英軍的艦隊全面參加對日本的主要攻擊。在德國被打敗後,皇家空軍應立即參加對日作戰。 

陸軍的作戰就更加複雜了。中國方面情況越來越不妙。蒙巴頓將軍被催逼迅速向緬甸中部進軍,以打通滇緬路——這次作戰行動稱為“首都”——和增加飛越喜馬拉雅山的空運補給。另一個可指望更直接見效的計畫,就是採用兩棲遠征,渡過孟加拉灣,占領仰光,向內地推進若干哩,截斷日軍與其在泰國的基地及交通線的聯繫。這稱為“吸血鬼”作戰行動。同時,英軍在緬甸中部的部隊將揮戈直下,和在仰光登入的部隊會合。這樣可以期望掃蕩緬甸全境,使英軍能對蘇門答臘發動兩棲攻擊戰。 

但是所有這些任務需要人員和物資,而東南亞這方面都嫌不夠,歐洲是提供人員和物資的唯一地方。登入艇必須從地中海或者“霸王”作戰行動中調去,軍隊必須從義大利或者其他地方調去。這些人員和物資都必須迅速啟運。現在是9月了。仰光位於一條彎曲的河口之上四十哩處,其河口的回水和泥濘的河岸使情況變得複雜了。雨季從5月初就開始,所以,英軍必須最遲在1945年4月發動攻勢。英軍開始減弱在歐洲的力量,這樣做是否穩妥呢?

邱吉爾絲毫不能肯定在1944年會打敗德國。英軍差不多在七星期內連續取得軍事上的勝利,這是事實。巴黎解放了,法國的大片土地上已經肅清了敵人。英軍在義大利繼續推進。蘇軍的攻勢雖然暫時停止,但隨時可能再向前猛衝,希臘很快會獲得自由。希特勒的“秘密武器”幾乎都被制服了;沒有證據說明他已經學會如何製造核子彈。所有這些以及其他許多因素使得英軍軍界相信納粹很快就要崩潰,但邱吉爾不相信這一點。邱吉爾還記得德國在1918年3月的猛攻。因此,在9月8日邱吉爾所主持的參謀長委員會上,邱吉爾警告他們不要把德國的速即崩潰作為訂計畫的根據。邱吉爾指出:德軍在西方的抵抗已加強,美軍已在南錫突然受阻,邱吉爾說德國在多數港口的駐防部隊正在進行有力的抵抗;美軍還沒有攻下聖納澤爾;英軍迫切需要安特衛普,但敵人在通往該港的斯凱爾特河口兩岸上做殊死苦戰。

邱吉爾思想上還堅決主張另一件事。邱吉爾切望比俄國人先進入中歐的某些地區,例如,匈牙利人已表示準備阻止蘇軍的推進,但如果一支英軍及時到達,則願意向英軍投降。如果德軍撤離義大利或者退至阿爾卑斯山,邱吉爾非常希望亞歷山大能夠跨過亞得里亞海發動兩棲突擊戰,攻占伊斯的利亞半島,並搶在俄國人前頭,到達維也納。派遣亞歷山大的部隊去東南亞,這件事看來似乎為時過早。帝國總參謀長同意在把凱塞林趕過皮阿維河以後,才可以抽調亞歷山大的任何部隊。英軍的戰線屆時會比現在縮短一大半以上。亞歷山大所管轄的幾個印度師是進攻仰光所需要的,英軍暫時只能先調出其中一個師。邱吉爾對這種前景甚至也不滿意。至於在伊斯的利亞半島登入一事,據說英軍必須借用原來要派往太平洋的美國登入艇,或是縮小在法國的戰役。英軍其餘的登入艇為攻占仰光所需。登入作戰必須在5月雨季到來前進行。如果英軍在亞得里亞海使用這些登入艇,那么它們就不能及時到達仰光。

1944年魁北克會議1944年魁北克會議的參與者----邱吉爾
9月10日,英軍在哈利法克斯港上岸,次日早晨到達魁北克。英軍的客人羅斯福總統和夫人比英軍先到一步。總統在車站迎接邱吉爾。魁北克城堡又一次成為英軍的家,參謀人員也再次專用了弗朗特納克別墅。 

9月13日(星期三,早晨),英軍舉行了第一次全體會議。

邱吉爾帶的是布魯克、波特爾、坎寧安、迪爾、伊斯梅,還有萊科克陸軍少將,他繼蒙巴頓之後擔任聯合作戰部部長。總統帶的是李海、馬歇爾、金、阿諾德。唉!可是這一次竟然沒有哈里•霍普金斯。在邱吉爾剛要離開英國以前,他打一封電報給邱吉爾:“雖然邱吉爾現在身體好得多了,但還必須避免過分緊張,因此邱吉爾認為不應冒損害健康的危險,試圖在亞伯拉罕平原上投入魁北克的戰鬥。在這平原上已有一些比邱吉爾優秀的人物犧牲過。”邱吉爾當時不知道他同總統之間的關係在性質上有所變化,但邱吉爾相信他是很受人懷念的。

羅斯福先生請邱吉爾主持討論會。邱吉爾於是提出對戰爭的全面看法,這是邱吉爾在旅途中已經準備好了的。自從英軍在開羅會見以來,聯合國家的事務已經變得大為好轉了。英軍的願望無不實現。在軍事上,英軍獲得了連續七星期的勝利。自從德黑蘭會議以來,事態的發展說明了英軍的構想是出色的,而且執行得很準確。起先是登入安齊奧,其次,在實行“霸王”作戰行動的前夕攻占了羅馬。這真是分秒不誤。邱吉爾對美軍參謀部圓滿完成“龍騎兵”作戰行動表示祝賀。俘虜人數似乎已達八九萬。法國南部和西部的敵人正在按計畫予以肅清中。未來的歷史學家一定會說英軍盟國的作戰機構在德黑蘭會議以後起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雖然大英帝國現在已經進入戰爭的第六個年頭,但仍然保持著它的地位,儘管其總人口(包括各自治領及殖民地)僅有七千萬白人而已。報告到這件事時,邱吉爾也感到很高興。如果按照戰場上師的數目計算的話,英軍在歐洲所盡的力量大約同美國相等。這是理所當然的。邱吉爾引以為自豪的是英軍能同英軍偉大的盟友平起平坐。英軍的力量現已達到頂峰,而英軍的盟軍的力量卻越來越增強。艾森豪將軍博得完全信任,他同蒙哥馬利將軍的關係至為融洽,而蒙哥馬利將軍同布雷德利將軍的關係也是如此。比德爾•史密斯將軍在領導和團結參謀人員方面,表現出高超的才幹。一個有效地統合成整體的美英聯合參謀機構已經建立起來了,仗也打得相當漂亮。

在義大利,亞歷山大將軍於8月底又開始進攻。8月底以來,第八集團軍傷亡約八千人,第五集團軍傷亡約一千人。第五集團軍從來還沒有打過這樣的硬杖,但預料他們總有一天要打的。在這戰場上,從來也沒有過像這次最富有代表性的大英帝國的軍隊。這支軍隊總共有十六個師,即八個英國師,兩個加拿大師,一個紐西蘭師,一個南非師,四個英印師。邱吉爾解釋說邱吉爾曾經擔心過亞歷山大將軍可能由於某些基本條件不足以致難以進行這一場激烈的戰役,但邱吉爾現在了解到,聯合參謀委員會已經同意在消滅凱塞林部隊以前,或在凱塞林逃離義大利以前,不再抽調亞歷山大的軍隊。

馬歇爾將軍證實了這一保證。邱吉爾於是強調說,在上述情況下,英軍必須尋找新的活動場所。英軍的軍隊千萬不可閒著無所事事。邱吉爾說邱吉爾一直感興趣的是發動一個向右出擊的運動戰,在亞得里亞海地區對德國的腋窩捅上一刀。英軍的目標應是維也納。如果德國的抵抗垮下去了,英軍當然能夠比較迅速而又順利地到達這座城市;如果德軍仍然抵抗,邱吉爾已充分考慮到幫助這個運動戰的方法,即攻奪伊斯的利亞並占領的里雅斯特和阜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表示,如果這一行動合乎英軍的想望而且必要的話,他們可將現在用於進攻法國南部一部分的登入艇留在地中海,以供這次兩棲作戰之用。這才使邱吉爾放了心。採取這次向右出擊的運動的另一理由,是俄國人迅速侵入巴爾幹半島,蘇聯勢力在該地擴張已成為一種危險

邱吉爾接著回顧緬甸戰役。這個戰役的規模頗大。有二十五萬人參加作戰。英帕爾與科希馬兩地的戰鬥進行得很激烈。史迪威將軍成功地占領了密支那,值得慶賀。邱吉爾軍傷亡已達四萬人,患病達二十八萬八千人。好在大部分病員已恢復健康,且已歸隊。這次戰役的結果是繼續保持通往中國的航空線,使印度免遭襲擊。據估計,日本損失了十萬人。緬甸戰役是英軍和日軍在陸地上迄今所進行的最大規模的交戰。

邱吉爾接著又說,縱然有了這些成就,但在緬甸森林中無限期繼續作戰極為不利。為此,英國參謀長委員會已經建議採用“吸血鬼”作戰行動,即攻占仰光的方案。想要集中必要的部隊並及時運到東南亞,以便在1945年雨季以前奪取仰光,這種做法在目前正遇到種種困難。雖然現在歐洲的情況對英軍有利,但還不允許英軍作出從戰場上撤出的一些軍隊的決定。英軍所要的就是只要可能,儘量保留自由選擇的權利。為了這個目標英軍全力以赴。

某些製造麻煩的人說英軍在打敗德國後不會參加對日作戰。其實,大英帝國不但絕不會逃避這個責任,而且渴望在對日戰爭中起儘可能大的作用。英軍這樣做有充分的理由。日本對於大英帝國和美國說來,同樣都是一個死敵。英國在戰爭中喪失了領土,損失慘重。邱吉爾現在提出的建議是:英國主要艦隊在美國最高統帥部領導下參加對日的主要戰役。英軍應當能夠提供一支強大而又配備齊全的力量。英軍希望到1945年年底,這支力量包括一些最新式的戰列艦,並且建立一隊規模相當的輜重船艦,使得戰艦在相當長期間內無須依靠岸上基地的補給。

總統插話說可以立即接受英國艦隊。關於這一點,他雖然沒有提到事實,但推翻了金海軍上將的意見。 

邱吉爾繼續說,如果願意的話,英軍在中太平洋的艦隊可以派一支分艦隊至西南太平洋受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當然,英軍絕對無意干涉他的指揮權。皇家空軍願意參加對日本的大轟炸,為擊敗敵人作出進一步的貢獻。英軍可以派出一支大型的轟炸機群,同美國同事們光榮地冒險轟炸敵人心臟。陸軍方面,在擊敗德國後,英軍大概可以從歐洲派遣六個師到東方,以後也許再增派六個師。英軍在東南亞有十六個師。這十六個師最後也許可以抽調。邱吉爾向來主張跨過孟加拉灣進軍作戰,以收復新加坡,因為新加坡的淪陷對英國的威信是個嚴重的、侮辱性的打擊,所以必須雪恥。以上的想法並非一成不變。英軍應當首先攻占仰光,然後通觀全局。當然,將來如果隨著局勢的發展,有人提出更好的計畫時,英軍絕不會加以排除。英軍的主旨應該是在儘早時刻用英軍最大多數的力量去對付敵人的最大多數。

總統對邱吉爾的回顧表示感謝。他說在美英雙方接連舉行的會議中,每次的見解和基本看法更趨一致,這是一件令人深感滿意的事。此外,雙方一直保持誠摯友好的氣氛。英軍的事業已經興旺起來,但英軍還不大可能預見對德作戰何日可以結束。很清楚,德國人正在從巴爾幹各國地區撤退;他們在義大利可能退至阿爾卑斯山。俄國人正在匈牙利的邊沿。德國人表現出善於組織撤退,因此,能夠保存許多人員,雖然損失了不少物資。假如亞歷山大作戰順利的話,英軍將相當快地到達皮阿維河。英軍在義大利的所有部隊應竭盡全力作戰。在西方,德國人似乎可能退到萊茵河後面。河的右岸會成為他們防線的西面屏障,成為一道難以攻克的障礙。英軍必須從東面或西面進攻他們,所以英軍的計畫必須是靈活的。

德國人的力量現在還不能忽視。還得打一次更大的仗。因此,英軍的對日作戰多少要取決於歐洲的戰局如何。 

總統同意英軍在把緬甸戰場上的日軍肅清之後,應即移兵。美方的計畫是收復菲律賓,從菲律賓或台灣,或從英軍在中國所能攻奪的橋頭堡,對日本本土加以控制。如果英軍的軍隊能在中國大陸站住腳,中國就可以獲得挽救。美國的經驗是用“左右迂迴帶球”的方法,收效顯著。拉包爾是使用這種迂迴戰術的一個例子,結果是以少數人的犧牲換取了重大的成功。總統問可否迂迴新加坡,在其北面或東面奪取像曼谷這樣的地區?他說他至今還沒有充分注意到蘇門答臘計畫,可是現在那裡的戰事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果。

邱吉爾說全部計畫正在審核中,然後安排先後次序。英軍只能在攻下仰光之後作出決定。蘇聯要在打垮希特勒後參加對日作戰,這是史達林在德黑蘭主動承擔的一項嚴肅的任務,英軍不能對此估計過低。英軍沒有理由懷疑史達林的言行不一致。俄國人無疑地對東方有很大的野心。假定希特勒到1月份被打敗了,日本面對世界上三個最強的國家,她要繼續作戰當然就要再三考慮了。

邱吉爾接著把原話重複一遍,以便把英軍的立場講清楚,即要求對英國艦隊參加對日的主要戰役這件事有個明確的保證。

總統說:“邱吉爾願意隨時隨地都能看到英國艦隊。”

金海軍上將說已經預備好一份檔案提交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並正在積極地研究這一問題。

“英軍已提出英國艦隊參加作戰的建議,”邱吉爾重複說道,“接受了沒有?”

“接受了。”羅斯福先生說。

“你們是否也讓英國空軍參加主要戰役?”

這次要得到直接的答覆就難得多了。馬歇爾說阿諾德將軍和他正設法如何儘量把最大多數的飛機投入戰鬥。“還不太久以前,”他解釋說,“英軍叫喊飛機不夠,現在飛機過多了。

如果你們想在東南亞和馬來亞投入大量兵力,難道不需要你們的大部分空軍嗎?波特爾的轟炸日本的計畫是否完全是另一回事呢?”

“完全是另一回事。”波特爾回答說。“如果英軍的‘蘭開斯特’式轟炸機可以在空中加油的話,它們就能夠飛得同你們的B—29型飛機差不多一樣遠的距離。” 

邱吉爾說英軍的未來主要地取決於雙方的良好關係,因此,英國應當在對日的主要戰役中起應有的作用。這一點非常重要。

美國在對德作戰中已經給過英軍極為慷慨的援助。當然,為了報答這種盛情,大英帝國理應竭其全力幫助美國打敗日本。

會議結束後,邱吉爾發了以下電報回國。 

首相致副首相及戰時內閣 1944年9月13日

會議已在熱烈友好的氣氛中召開。雙方參謀人員的意見幾乎完全一致。在凱塞林竄逃越過阿爾卑斯山脈或被殲前,不會削弱亞歷山大的軍隊。英軍打算將地中海所有登入艇用於亞得里亞海北部的任何兩棲作戰計畫,其地點可能為伊斯的利亞、的里雅斯特,等等。

2.如戰事相持未決,而他人又未抵達維也納,則邱吉爾方將進軍該城。此意見在此已完全被接受。

3.登入艇在亞得里亞海使用後,當可調往孟加拉灣或更遠地區,視情況需要而定。

邱吉爾也可以使英軍在地中海的指揮官更加放心了。

首相致威爾遜將軍及亞歷山大將軍 

1944年9月13日 

涉及你們的每件事已在此充分討論過。凱塞林被殲滅以前(英軍的情報指出有此可能),亞歷山大的軍隊不應減弱。

2.此外,金海軍上將對地中海的登入艇未提出要求。美國人十分願意提供一切必要的登入艇,以支援亞得里亞海北部任何切實可行的兩棲作戰行動。

3.因此,邱吉爾希望你們本著大膽進取精神,緊抓此大為好轉的形勢行事。美國人在談話中未對英軍一直推進到維也納的計畫表示絲毫猶豫,如果戰爭時間持續很長的話。英軍的意見在此均被接受。邱吉爾十分寬慰。英軍必須全力利用這些有利條件。

在隨後幾天內,邱吉爾同總統及其顧問們有過多次的會談。使邱吉爾意料不到的是,邱吉爾抵達魁北克時,雖然國務卿也好,哈里•霍普金斯也好,都不在場,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先生卻隨同總統前來了。但邱吉爾見到摩根索很高興,因為英軍正急著要討論征服德國後至打敗日本這段時期內兩國的財務問題。可是總統及其財政部長更關心的是戰後處理德國的問題。他們深感軍事力量取決於工業力量。他們說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英軍都已看到高度工業化的德國是多么容易武裝自己而威脅鄰國的,因此,他們斷言,像德國這么大的國家不需要那樣多的製造工業,因為德國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都有可能養活自己。聯合王國喪失海外投資是如此之多,一旦和平到來,她只能靠大量增加出口來維持收支平衡;因此,為了經濟上和軍事上的理由,英軍理應限制德國的工業而鼓勵其農業。邱吉爾起初強烈地反對這個看法。但是總統和摩根索先生——這個人英軍曾多次求助於他——堅持上述看法,所以英軍最後同意考慮這一看法。

這個所謂“摩根索計畫”(邱吉爾沒有時間加以詳細研究)似乎已經給這些看法下了超邏輯的結論。即使它是切實可行的,邱吉爾現在仍然認為如果把德國的生活水準這樣壓低是不對的;

但當時以工業為基礎的軍國主義已經給歐洲帶來令人毛骨悚然的創傷,如果英軍同意德國的生活水準保持與其鄰國相等,而其工業生產力只許恢復到相應水平的話,也未必是不合理的。所以這一切當然要提請戰時內閣充分考慮。使德國“經濟田園化”的主張最後在戰時內閣開會時沒有保存下來,這是在邱吉爾的完全同意下決定的。

9月16日,星期六,中午,英軍舉行最後一次會議。聯合參謀長委員會現已寫好送給總統和邱吉爾本人的報告。根據羅斯福先生的要求,李海海軍上將把報告逐段讀給英軍聽。主要段落如下:

9.最高統帥的總的意圖是全速推進,摧毀德國武裝力量,占領德國的心臟。他認為在西線擊敗敵人最好的機會取決於對魯爾和薩爾的進攻,因為他相信敵人將把它所有還未使用的力量集中起來防守這些主要地區。第一個作戰行動為突破齊格菲防線並奪取萊茵河各渡口。在進行過程中,應將主力置於左翼。這時他將作好後勤及其他方面的準備工作,以便攻入德國的縱深地帶。

10.英軍已贊同艾森豪將軍的建議,並請他注意:

(1)與南部相對而言,進入德國北部是有好處的;

(2)在惡劣天氣到來前,必須打開西北部的港口,尤其是安特衛普和鹿特丹。

邱吉爾對這些總的意圖沒有爭論,但是英軍在橫渡大西洋時,邱吉爾曾經對英國參謀長委員會說過邱吉爾懷疑德國是否會迅速潰敗。這一點諒讀者還會記得吧,邱吉爾照這個意思也寫了一份檔案,並將在另一章發表。龍德施泰特的反攻還在後頭,而渡過萊茵河還要等待半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實現呢。

相關資料

1944年魁北克會議1944年魁北克會議的參與者----羅斯福
魁北克會議(1943,1944)
QuebecConferences(1943and1944)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總統F.D.羅斯福、英國首相W.L.S.邱吉爾及兩國高級軍政官員,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兩次戰略會議。

1943年魁北克會議(代號“四分儀”或稱“象限”)

1943年8月14~24日舉行。會議目的是研究歐洲作戰的戰略,並就與太平洋戰場的有關問題達成協定。出席會議的還有加拿大總理。中國國民黨政府代表宋子文參加了對日本作戰的討論。會議在討論盟軍1944年在法國北部登入問題上發生了嚴重分歧。英國提出了英、美軍隊在義大利推進和向南歐巴爾幹進軍的計畫,繼續反對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美國則力主盟軍在西歐的主要任務應當是橫渡英吉利海峽進攻歐洲大陸。英國的企圖沒有得逞。會議再次確認,“霸王”作戰計畫應比任何地中海新計畫占有優先地位。會議批准以“鐵砧”作戰計畫(後改稱“龍騎兵”)配合“霸王”計畫,即決定從地中海向法國南部登入,以支持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主要戰鬥。在對日作戰計畫方面,會議決定在緬甸重新發動攻勢,以建立聯繫中國的中、緬陸上交通線(即滇緬公路),並準備在德國崩潰後12個月內擊敗日本。此外,會議還討論與解決了美、英盟軍指揮權分工的問題,由美國將領指揮“霸王”戰役,地中海戰區的最高指揮權則移交給英國將領;簽訂了共同製造和使用核子彈的秘密協定;討論了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的地位問題和美、英、蘇、中關於普遍安全宣言草案;商定了義大利投降的條件。

1944年魁北克會議 

1944年9月11~16日舉行。當時,美、英等國已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蘇軍正向東歐、中歐挺進,德軍面臨三面圍攻態勢。會議著重討論歐洲作戰戰略和處理德國的問題。會議決定:盟軍應在西線全速挺進,突擊魯爾和薩爾,攻占德國的心臟地區;在義大利保持盟軍原有兵力以牽制德軍;戰事如轉至中歐,則應搶在蘇軍之前攻占維也納;美、英就占領德國區域達成協定:東部為蘇占區,西北部為英占區,西南部為美占區。兩國首腦還草簽了《摩根索計畫》備忘錄(該計畫準備拆除德國全部工業設備,封閉所有礦井,變德國為農牧業國家。後因泄密並遭美國輿論強烈反對而於當年10月決定放棄)。兩國決定加緊在緬甸和太平洋地區對日發動攻勢;邱吉爾決定調動英國艦隊主力到太平洋作戰,羅斯福表示讚賞。雙方估計歐洲戰事結束18個月後才能擊敗日本。 

兩次魁北克會議既反映了美英對法西斯國家協調作戰的努力,也反映了兩國因各自利益而造成的戰略分歧。會議達成的協定雖然照顧了雙方的利益,但美國由於實力雄厚,在兩國關係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

國際關係史1917~1945

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國際格局的演變集中體現了當代國際關係的基本特徵。格局是指事物內在的結構和運作狀態,國際格局是國際關係的核心問題,是在一定時期內主要國際力量對比、互動、組合而形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