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蜀葵

黃蜀葵

黃蜀葵,又稱黃葵、棉花葵等,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產於我國,原為野生,常見於山谷草叢間,現已進行人工栽培,經濟效益可觀。其種子、花、莖、葉、根均可入藥。性味甘、寒、滑、入心、肺、腎、膀胱、胃、肝。黃蜀葵:花具有通淋、消腫、解毒的功能。治淋病、癰疽腫毒、湯火燙傷。籽具有利水、消腫、通乳的功能。治水腫、乳汁不通、跌打損傷、骨折。根具有利水、散淤、消腫、解毒的功能。治腮腺炎、癰腫等症。黃蜀葵莖直立,分枝,莖披黃色剛毛,株高2米左右,單葉互生。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黃蜀葵黃蜀葵
英文名稱:Ablmoschusmanihotgums
黃蜀葵膠毒理學依據:LD50:小經口大於10g/kg(bw)。
質量要求:質量標準(GB待定)
外觀:淡棕黃色或帶綠色粉末
粗細度:(通過0.109mm篩孔)/%≥90
蛋白質/%≥5.0
水分/%≤8.0
灰分/%≤8.0
黏度(1g/100mL水溶液25℃)/mPa?s≥0.002
鉛/%≤0.001
砷(以As計)/%≤0.0005

主要性狀

理化性質:淡棕黃色或帶綠色粉末。其中以阿拉伯多聚糖、半乳多聚糖為主要成分。
性狀:為淡棕黃帶綠色粉末,略有清香味,溶於水成黏稠液,不溶於乙醇

形態特徵

黃蜀葵黃蜀葵
黃蜀葵(原變種)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米,疏被長硬毛。葉掌狀5-9深裂,直徑15-30厘米,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8-18厘米,寬1-6厘米,具粗鈍鋸齒,兩面疏被長硬毛;葉柄長6-18厘米,疏被長硬毛;托葉披針形,長11-1.5厘米。花單生於枝端葉腋;小苞片4-5,卵狀披針形,長15-25毫米,寬4-5毫米,疏被長硬毛;萼佛焰苞狀,5裂,近全緣,較長於小苞片,被柔毛,果時脫落;花大,淡黃色,內面基部紫色,直徑約12厘米;雄蕊柱長1.5-2厘米,花葯近無柄;柱頭紫黑色,匙狀盤形。蒴果卵狀橢圓形,長4-5厘米,直徑2.5-3厘米,被硬毛;種子多數,腎形,被柔毛組成的條紋多條。花期8-10月。
剛毛黃蜀葵(雲南植物志)(變種) 桐麻(貴州)
本變種與原變種不同處在於植株全體密被黃色長剛毛。

生長環境

黃蜀葵黃蜀葵
常生於山谷草叢、田邊或溝旁灌叢間。黃蜀葵和棉花同屬於錦葵科植物,喜溫暖、雨量充足、排水良好貳疏鬆肥沃土壤,怕澇,應選用高地栽培,以蒜地或麥茬口最好。生長溫度25~30攝氏度,開花期最適合溫度26~28攝氏度,月均溫度低於17攝氏度影響開花,夜間溫度低於14攝氏度生長不良,喜光。

地理分布

黃蜀葵產於河北山東河南陝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等省區。原產中國南方,也分布於印度。

栽培技術

種子繁育

3月25日至4月10日(清明前後一個星期),具體還可根據當地氣候進行安排,期間用營養缽育苗(土壤及用肥可參照棉花要求),每畝打缽1200~1500個。將種子用溫水浸泡24小時,再用多菌靈攪拌種子,苗床禁用除草劑。下種前缽體應先澆水,蓋土不要厚。做小拱棚,蓋好薄膜,7~10天左右苗出土後,應特別觀察天氣變化,控制好溫度,以防過熱或過冷,傷害幼苗,棚內溫度控制在20~35攝氏度之間。適時人工除草,每缽留壯苗一株,移栽前可噴一、二次矮壯素和多菌靈。移栽苗高度應不超過20厘米。

苗缽移栽

大麥茬田在5月下旬,小麥茬應在6月上旬移栽,空白田應提前至5月中旬,具體根據當地棉花移栽時間安排定植。用制缽器按行距1.3~1.5米、株距65~80厘米開穴移栽。每畝下複合肥10~20公斤或適量的農家肥,肥沃的菜地應適當控制施肥,將苗缽移入穴中,苗缽上平面與田畝相平,培土,澆足水。

田間管理

對未成活的苗要及時補齊,苗期應少追肥或不施肥,人工除草少用或不用除草劑。平時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施肥原則是:注重追施腐熟人畜糞肥,農家肥為最佳肥,看苗施肥,化肥不要太近穴,施深肥,注意使用氮、磷、鉀平衡的複合肥。在開花中期再施一次高磷、高鉀肥,使其多孕蕾多開花。

防治病蟲害

黃蜀葵栽培粗放,無重大病蟲害發生,基本上不需要打藥。6月下旬、7月上旬,剛孕蕾時為了控制植株陡長,可噴2次矮壯素,間隔7~10天使用。特別是梅雨季節應做好清溝挖墒工作,力爭做到雨止田乾,植株不可太密,應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為了防止田間殘留病菌,可使用多菌靈或托布津等殺菌劑進行防治。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黃蜀葵作為曾經的國家瀕危植物品種,後來被科研人員在深山中發現並培育,研究出了規模化種植的方法以及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途徑。
黃蜀葵不僅可以入藥,還可以從莖稈中提煉植物膠作為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中可用做增稠劑穩定劑乳化劑,它可用於冰淇淋雪糕冰棍和麵包、餅乾、糕點、果醬等食品的製作中。

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甘,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潤燥滑腸。種子:用於大便秘結,小便不利,水腫,尿路結石,乳汁不通。根、葉:外用治疔瘡,腮腺炎,骨折,刀傷。花:浸菜油外用治燒燙傷。
根:甘、苦,寒。利水,散瘀,解毒。用於水腫,淋證,乳汁不通;外用於癰腫,痄腮,骨折。莖或莖皮:甘、滑,寒。活血,除邪熱。用於產褥熱;莖皮:外用於燙傷。葉:甘、寒、滑。解毒托瘡,排膿生肌;外用於癰疽疔瘡,痄腮,燙傷,(研末敷)刀傷出血。花:甘,寒、滑。通淋,消腫,解毒。用於砂淋;外用於癰疽腫毒,(浸油塗)燙傷,小兒禿瘡,(燒存性研末治)小兒口瘡。種子:甘,寒。健胃潤腸,利水,通乳,消腫。用於消化不良,不思飲食,二便不利,水腫,淋證,乳汁不通,癰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種子3~5錢,水煎服或研粉每服0.5~1錢;根、葉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醫藥用途【僳僳藥】質臘西:種子治大便秘結尿路結石;根、葉用於疔瘡,腮腺炎,骨折《怒江藥》。nifsairyot:功用同前《滇藥錄》。
【畲藥】野芙蓉,三膠破:根、葉、花、果用於肺熱咳嗽,癰疽發背,表虛自汗,脾虛泄瀉,風濕疼痛,勞倦傷脾,黃腫,大便秘結,小便不利《畲醫藥》。
【瑤藥】溫補迥,水芙蓉:根、樹皮水煎服治便秘,白濁,白帶;搗爛敷患處治瘡癤腫毒《桂藥編》。
【白藥】華福菜:全草用於拔毒,排膿,消腫《滇藥錄》。全株治瘡癤《滇省志》。
【傣藥】文波,不來俄(西傣),水海郎扭日(德傣):種子用於補血,消腫;根外敷治無名腫毒,乳腺炎《滇藥錄》。烘董(德傣):根外用於乳腺炎,無名腫毒;郭波(西傣):根皮外用治瘡癤《滇省志》。
【景頗藥】棘腳,半檢播:葉、全株外敷治瘡癤膿腫《滇藥錄》。
【哈尼藥】碧約:功用同景頗族《滇藥錄》。
【彝藥】野棉花:根皮外敷包瘡《滇藥錄》。冶綿華:根皮外用於瘡癤《滇省志》。
【藏藥】索瑪那保:葉、花、種子主治“黃水”病,皮膚病,蟲病《藏本草》。
【苗藥】朝天木麻,崽狗鞭:根用於阿米巴痢疾尿路感染,瘡癤癰疽《湘藍考》。Nadang-lishne:根外敷用於生肌拔膿《滇藥錄》。
【基諾藥】補拍勒:根治痢疾,外治瘡癤;葉、花外用治燒傷《基諾藥》。

中藥化學成分

含粘液質約16%,系由阿拉伯聚糖(Araban)12.30%、華乳聚糖(Galactan)13.19%、鼠李聚糖(Rham-noxan)8.08%、澱粉16.03%、蛋白質6.38%、草酸鈣17.61%等所組成。粘液質水解得大量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及少量半乳糖、木糖;用銅鹽或鋇鹽精製的粘液質水解得三聚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醛酸-鼠李糖),以及六聚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2],此外尚含蔗糖澱粉

單方驗方

治淋疾:黃蜀葵根五錢至一兩五錢,水煎服。
消瘡排膿:黃蜀葵根,搗爛敷。
治疳疔,痔瘡:黃蜀葵根,煎水洗。
治肺熱咳嗽:黃蜀葵根七錢。水煎,酌加冰糖化服。
通乳:黃蜀葵根一兩。煮黃豆或豬腿服。

植物文化

崔涯《黃蜀葵》
野欄秋景晚,疏散兩三枝。
嫩碧淺輕態,幽香閒澹姿。
露傾金盞小,風引道冠欹。
獨立悄無語,清愁人詎知。

錦葵科植物

錦葵科(學名:Malvaceae)是錦葵目的一個科,根據花和果實的構造,本科分為錦葵族梵天花族和木槿族。本科約有50屬,約1000種,分布於熱帶至溫帶。中國有16屬,計81種和36變種或變型,產全國各地,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種類較多。

一兩年生草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