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鼠尾草

華鼠尾草

華鼠尾草屬於植物界唇形科植物。主要分布於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生於山坡、路旁及田野草叢中。華鼠尾草(學名:Salvia chinensis Benth.)又名石見穿,一年生草本,高20-70cm。根多分枝,直根不明顯,黃褐色。全株被倒生的短柔毛或長柔毛。莖單一或分枝,直立或基部傾斜,四棱形。產山東,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北部,廣西東北部,四川;生於山坡或平地的林蔭處或草叢中,海拔120-500米。全草入藥,江蘇一帶用於治肝炎,面神經麻痹,乳腺炎,癰癤,痛經及骨痛等症,四川江津用根泡酒內服,可調經活血,廣西用於去風濕及瘡疥。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類植物;略肥厚,多分枝,紫褐色。莖直立或基部傾臥,高20-60厘米,單一或分枝,鈍四棱形,具槽,
·
被短柔毛或長柔毛。葉全為單葉或下部具3小葉的複葉,葉柄長0.1-7厘米,疏被長柔毛,葉片卵圓形或卵圓狀橢圓形,先端鈍或銳尖,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有圓齒或鈍鋸齒,兩面除葉脈被短柔毛外餘部近無毛,單葉葉片長1.3-7厘米,寬0.8-4.5厘米,複葉時頂生小葉片較大,長2.5-7.5厘米,小葉柄長0.5-1.7厘米,側生小葉較小,長1.5-3.9厘米,寬0.7-2.5厘米,有極短的小葉柄。輪傘花序6花,在下部的疏離,上部較密集,組成長5-24厘米頂生的總狀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披針形,長2-8毫米,寬0.8-2.3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在邊緣及脈上被短柔毛,比花梗稍長;花梗長1.5-2毫米,與花序軸被短柔毛。花萼鐘形,長4.5-6毫米,紫色,外面沿脈上被長柔毛,內面喉部密被長硬毛環,萼筒長4-4.5毫米,萼檐二唇形,上唇近半圓形,長1.5毫米,寬3毫米,全緣,先端有3個聚合的短尖頭,3脈,兩邊側脈有狹翅,下唇略長於上唇,長約2毫米,寬3毫米,半裂成2齒,齒長三角形,先端漸尖。花冠藍紫或紫色,長約1厘米,伸出花萼,外被短柔毛,內面離冠筒基部1.8-2.5毫米有斜向的不完全疏柔毛毛環,冠筒長約6.5毫米,基部寬不及1毫米,向上漸寬大,至喉部寬達3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長圓形,長3.5毫米,寬3.3毫米,平展,先端微凹,下唇長約5毫米,寬7毫米,3裂,中裂片倒心形,向下彎,長約4毫米,寬約7毫米,頂端微凹,邊緣具小圓齒,基部收縮,側裂片半圓形,直立,寬1.25毫米。能育雄蕊2,近外伸,花絲短,長1.75毫米,藥隔長約4.5毫米,關節處有毛,上臂長約3.5毫米,具藥室,下臂瘦小,無藥室,分離。花柱長1.1厘米,稍外伸,先端不相等2裂,前裂片較長。花盤前方略膨大。小堅果橢圓狀卵圓形,長約1.5毫米,直徑0.8毫米,褐色,光滑。花期8-10月。

生長習性

生於山坡或平地的林蔭處或草叢中,海拔120-500米。
喜溫暖或涼爽的氣候,北方可在暖季栽培。

地理分布

產山東,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北部,廣西東北部,四川。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
·

活血化瘀;清熱利濕;散結消腫。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便血;濕熱黃疸;熱熱毒血痢;淋痛;帶下;風濕骨痛;瘰癧;瘡腫;乳癰;帶狀皰疹;麻風;跌打傷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絞汁。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綱目》:主骨痛,大風,癰腫。
《蘇州本產藥材》:治噎膈,痰飲氣喘。
《江蘇藥材志》:治瘰癧。
臨床套用
①治療急、慢性肝炎
取紫參2兩,或加糯米稻草1兩,水煎兩次,煎液合併加紅糖半兩,兩次分服(兒童減半)。治療205例,治癒150例,進步33例,無效22例。其中急性169例,治癒126例,平均治癒日數36天;慢性36例,治癒24例。
②治療赤白帶下
取石打穿2兩,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5~7天。治療800多例,有效率80%。

鑑別

性狀鑑別
莖方柱形,長20-70cm,直徑1-4mm,單一或分枝;表面灰綠色或暗紫色,有白色長柔毛,以莖的上部及節處為多;質脆,易折斷,折斷面橢部白色或褐黃色。葉多捲曲,破碎,有時複葉脫落,僅見單葉,兩面被白色柔毛,下面及葉脈上較明顯,輪傘花序多輪,集成假總狀,花冠二唇形,藍紫色,多已脫落,宿萼筒外面脈上有毛,筒內喉部有長柔毛。小堅果橢圓形,褐色。氣微,味微苦、澀。以葉多、色綠、帶花者為佳。
顯微鑑別
·

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長方形,下表皮細胞較小,外被角質層,有氣孔及毛茸。柵欄組織1-2列細胞,海綿組織4-5列細胞。主脈維管束外韌型,上下表皮內方均有厚角組織,維管束上下兩側可見纖維。
莖橫切面:呈四棱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可見毛茸。皮層外側在四角棱處有4-6列厚角細胞;內皮層清晰。維管束外韌型,角隅處發達,韌皮部外側有纖維2-4列,木質部連成環。髓部大。
葉表面觀: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呈連珠狀增厚,具角質紋理;腺鱗頭部4細胞,直徑30-45μm,柄單細胞;小腺毛頭部單細胞,直徑18-23μm,柄短,單細胞;非腺毛多存在於葉脈處,1-11細胞,長72-1620μm,壁厚,具疣狀突起,有時細胞縊縮;氣孔直軸式。上表皮細胞垂周壁略彎曲,毛少,無氣孔。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0.5g,加50%乙醇10ml,水浴溫浸10min,濾過,取濾液1ml,加0.2%茚三酮試劑,置沸水浴中加熱數分鐘,溶液顯紅紫色。(檢查胺基酸)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水浴加熱5-10min,濾過,取濾液2ml於蒸發皿中,蒸乾,冷後加1%三氯化鐵-冰乙酸試劑1ml溶解,移至乾燥小試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ml,兩液面交界處呈現棕紅色環,上層現綠色至藍綠色。(檢查甾醇類)

化學成份

全草含異丹參酚酸(isosalvianolicacid)C,丹參酚酸(salvianolicacid)B、D,紫草酚酸(lithospermicacid),迷迭香酸(rosmarin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原兒茶醛(protocater-chualdehyde),R-(+)-β-(3,4-二羥基苯基),乳酸[R-(+)-β-(3,4-dihydroxyphenyl)lactic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acid)。此外還含甾醇,三萜成分,胺基酸。
根含水蘇糖(stachyose)。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春季3-4月播種,開淺溝條播,行距33cm,覆土0.7-1cm,播後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約15天出苗,齊苗後,過密處間苗,生長後期應注意鬆土、除草,雨季注意排澇。

相關品類

五福花鼠尾草S.adoxoides
崇安鼠尾草S.chunganensis
蕨葉鼠尾草S.filicifolia
鼠尾草S.japonica
地埂鼠尾草S.scapiformis
鼠尾草屬
鼠尾草亞屬
附片鼠尾草系
▪鐵線鼠尾草 ▪附片鼠尾草 ▪草莓狀鼠尾草 ▪阿里山鼠尾草
▪關公須 ▪威海鼠尾草
舌瓣鼠尾草系
▪黃山鼠尾草 ▪舌瓣鼠尾草
秦嶺鼠尾草系
▪秦嶺鼠尾草
佛光草系
▪佛光草
鼠尾草系
▪五福花鼠尾草 ▪華鼠尾草 ▪崇安鼠尾草 ▪蕨葉鼠尾草
▪鼠尾草 ▪地埂鼠尾草
美洲鼠尾草亞屬
美球蘇組
高貴鼠尾草系
▪一串紅 ▪朱唇
弧隔鼠尾草亞屬
寬球蘇組
一年生亞組
▪粘毛鼠尾草 ▪黃鼠狼花 ▪蔭生鼠尾草
多年生亞組
▪翅柄鼠尾草 ▪短冠鼠尾草 ▪雪山鼠尾草 ▪洱源鼠尾草
▪東川鼠尾草 ▪少花鼠尾草 ▪毛唇鼠尾草 ▪裂萼鼠尾草
▪裂瓣鼠尾草 ▪暗紫鼠尾草 ▪鍾萼鼠尾草 ▪木里鼠尾草
▪異色鼠尾草 ▪湖北鼠尾草 ▪林華鼠尾草 ▪錫金鼠尾草
▪橙香鼠尾草 ▪暗紅鼠尾草 ▪開萼鼠尾草 ▪戟葉鼠尾草
▪栗色鼠尾草 ▪黃花鼠尾草 ▪蕎麥地鼠尾草 ▪湄公鼠尾草
▪近掌脈鼠尾草 ▪橙色鼠尾草 ▪短唇鼠尾草 ▪毛地黃鼠尾草
▪甘西鼠尾草 ▪長花鼠尾草 ▪洪橋鼠尾草 ▪康定鼠尾草
▪西藏鼠尾草 ▪圓苞鼠尾草 ▪犬形鼠尾草 ▪瓦山鼠尾草
▪鄂西鼠尾草 ▪寶興鼠尾草 ▪峨眉鼠尾草 ▪琴柱草
▪苣葉鼠尾草
真球蘇組
單葉亞組
▪藥用鼠尾草
荔枝草亞屬
大葉鼠尾草組
大葉鼠尾草系
▪大葉鼠尾草
丹參組
河南鼠尾草系
▪河南鼠尾草
丹參系
▪南丹參 ▪貴州鼠尾草 ▪膠質鼠尾草 ▪丹參
▪紅根草 ▪擬丹參 ▪三葉鼠尾草 ▪雲南鼠尾草
長冠鼠尾草系
▪短隔鼠尾草 ▪南川鼠尾草 ▪長冠鼠尾草紫參
荔枝草組
▪荔枝草
多球蘇組
▪新疆鼠尾草
以上物種均分布於中國

一兩年生草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