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

植物界

植物一開始是出現在水裡,之後才演化出能適應乾燥陸地的種類。植物可收集陽光的能量將簡單的材料轉變為食物。進行有性生殖且構造最簡單的植物,會像真菌一樣形成孢子。較高等的植物則產生種子。種子是複雜的細胞集合體,內部可儲存養分,外面則是具有保護作用的種皮。目前已知植物界的種類大約有30萬種以上。植物界和其他生物類群的主要區別是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可以製造有機物;此外,它們絕大多數是固定生活在某一環境,不能自由運動(少部分低等藻類例外),細胞具細胞壁;細胞具全能性,即由1個植物細胞可培養成1個植物體等。 植物覆蓋著地球陸地表面的絕大部分,並且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也是如此。它們的大小、壽命差異很大,從微小的肉眼看不見的藻類到海洋中的巨藻和陸地上龐大的、壽過幾千年的“世界爺”(北美紅杉)都是植物。植物在自然界生物圈中的各種大大小小的生態系統中幾乎都是唯一的初級生產者。植物和人類的關係極為密切,它是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

基本信息

概述

植物界(Plantae)是真核生物域(Eukaryota)中的一界,它包含了如喬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地衣及綠藻等生物。其中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生長

植物的大多數固態物質是從大氣層中取得的。經由一個被稱之為光合作用的過程,植物利用陽光里的能源來將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簡單的糖。這些糖分被用做建材並構成植物的主要結構成份。植物主要依靠土壤做為支撐和取得水份,以及氮、磷等重要的基本養分。大部份的植物要能成功地成長,也需要大氣中的氧氣(做為呼吸之用)及根部周圍的氧氣。不過,一些特殊的維管植物如紅樹林可以讓其根部在缺氧的環境下成長。

內部運動

植物多樣性植物界

植物體內運動主要是植物體內無機鹽的運送,是維管束植物體內水分及無機鹽的運送方法,包括由根吸收到木質部,以及由木質部運送到全身兩個部份。

由根運送到木質部

這個部份植物體運送水分及無機鹽的途徑有兩種,分別是共質體途徑以及質體外途徑。是植物利用蒸散作用及根壓把無機鹽吸入到根毛表皮細胞後運送到內層木質部的方式。

共質體途徑是植物利用細胞膜上的小通道讓水分及無機鹽進入,而沿著原生質絲穿過各個細胞,最後到達木質部的運送方式。所以共質體途徑就是水分及無機鹽通過細胞內部的運送方式,在運送途中,有些水及無機鹽可以進入液泡中貯存,有的從液泡中輸出。

質體外途徑是相對於共質體途徑的另一個運送方式,在這個途徑中,水及無機鹽並不進入細胞內,而是沿著細胞壁的空隙而從表皮運送到內皮層,到了內皮層後,會受其中細胞壁不透水的構造凱氏帶所阻,無法通過,所以必須改由共質體途徑繼續運送到木質部。整體來說,質外體途徑就是水及無機鹽沿著細胞壁從表皮運送到內皮層的途徑,但最後必須轉為共質體途徑才能繼續運送到木質部。

木質部的運送途徑

木質部負責的是植物體內的水及無機鹽的運輸。當根內部的內皮層運用共質體途徑將水及無機鹽運送入木質部的導管時,木質部運送水分的動力有三,一為蒸散作用,二為根壓,三為導管及假導管運送時的毛細作用。

蒸散作用是植物體將水分由氣孔蒸散的機制,但同時也是木質部運送水份最主要的原動力,因為蒸散所產生的拉力可以促進木質部內運送的水分上升,因此蒸散作用可說是植物體運送水份最主要的機制。

根壓是植物體運送水分的另一項動力,指的是植物的根利用主動運輸將無機鹽吸入後,造成根部溶質濃度升高,進而促使水份從土壤因滲透而進入根部。這種力量造成的動力影響很小,只有在低溫或濕度高,蒸散作用不易進行時才有顯著影響,例如泌溢現象(guttation),就是夜間氣孔關閉,水分及無機鹽又因根壓上升至根部,並由葉緣的水孔(hydathode)排出。生理學上慣於計算壓力的單位為巴,1bar=0.987atm[1],而根壓大概介於0.1~0.5bar,對於高大的樹木而言,根壓對水上升的貢獻極小。

毛細作用是因為水的附著力大於內聚力而使液面四周較中央高的現象,管中的水可藉與管壁的附著力及分子間氫鍵造成的內聚力向上輸送。

供應給各個細胞的方式表現為水及無機鹽在木質部時,若任何細胞缺乏水或無機鹽,就會產生高滲透壓而將水及無機鹽從維管束中吸入。

影響因素

植物的基因會影響其成長,如大麥的一些選種可以快速地成長,在110天內成熟,而其他的在相同的環境下,則成長地較慢且會在155天內成熟。

軟樹蕨,樹蕨的一種軟樹蕨,樹蕨的一種

成長亦由環境因子所決定,如溫度、水、光和土壤中的養分等。這些外部環境的任何改變都會影響到植物的成長。

其他的生物亦會影響植物的成長。
.植物會和其他植物競爭空間、水份、光線和養分。植物可以擁擠到沒有單一個體能有正常的成長。
.許多植物依靠鳥類和昆蟲來受粉。
.草食動物可能會影響植被。
.土壤的肥沃度會被細菌及真菌的活動影響。
.一些細菌、真菌、病毒、線蟲和昆蟲會寄生在植物上。
.一些植物根部需要和真菌相關連以維持正常的成長。

簡單的植物如藻類的個體的生命很短,但其群體一般會是季節性的。其他的植物則可以依其季節性成長的樣式分成如下數種:
.一年生植物:在一年中成長並繁殖的植物。
.二年生植物:在二年中成長的植物,通常會在第二年時繁殖。
.多年生植物:成長許多年,一旦成熟後會持續地繁殖下去。

在維管植物中,多年生植物包括常綠植物之類會一整年長著葉子的植物,以及落葉植物之類會在某些時節落下葉片。在溫帶和極北等氣候區中,植物通常會被冬天時落下葉子;而許多的熱帶植物則會在乾季時落葉。

植物的成長率變動得極大。一些苔蘚的成長速率少於0.001mm/h,而大部份的樹木的成長速率則為0.025-0.250mm/h。一些爬藤如葛不需要支撐的組織,成長速率可能可以達到12.5mm/h。

植物依靠抗凍蛋白、熱誘蛋白和糖份(一般是蔗糖)來在霜和脫水等厭迫中保護其自己。LEA蛋白會被厭迫所誘發,並保護其他蛋白質不因乾燥和結凍而結成一團。

分類

分類意義

按照植物進化的程式,規律及它們之間的親緣關係將其分門別類,確定植物界的總體和部分演化關係,親緣關係,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使人類明確利用和改造植物的方向,這就是植物分類的主要內涵.隨著植物的演化進程和人們對植物界研究的不斷深入,植物種類還會不斷增加,在這個意義上講,植物分類學也是研究植物物種和物種形成的科學,是控制,改造和利用植物的基礎。我們可以利用植物親緣關係的知識,對其進行引種,馴化,培育改造及尋找新的植物資源等。
正確識別植物種類,對於植物利用,作物生產和日常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例如八角科有50餘種,其中只有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 f.)無毒,果實為著名的調味香料,而其它種均有毒,特別是莽草(毒八角茴香 I. lanceolatum A. G. Smith),其果實與八角茴香的果實極其相似,但有劇毒,誤食者可喪命.藥用植物鑑別尤為重要,因為不同種植物有不同的化學成分,如種類鑑別不清,不但達不到治病的目的,反而會使患者受害.一般來說,親緣關係相近的種,往往有相似或相同的化學成分,人們常可據此尋找代用植物.例如石油開採上用的瓜爾豆,可用豆科的田菁替代;傘形科的柴胡(Bupleurum chinese DC.)為著名的解熱鎮痛藥,同屬的狹葉柴胡(B. scorzonerifolium willd.)雖與前者不是一個種,確有同樣的藥效。
1952年,美軍在朝鮮發動細菌戰,用樹葉作為載菌體,空投到朝鮮和我國東北境內,我國植物分類學家經過細心鑑定確認,帶菌的樹葉是僅在南韓才有分布的樟科的山胡椒[Lindera glauca (Sieb.et Zucc.) Bl.] 和殼斗科的朝鮮紅柄青岡櫟(Quercus aliena var. rubripes Nakai),以鐵的證據證實帶菌樹葉是美軍投下的。
由此可知,植物分類學是對於醫藥輕工石油國防等領域的生產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存在問題

亞里斯多德將生物區分成植物(通常是不移動的)和動物(時常會移動去獲取食物)兩種。在林奈系統里,則被分為了植物界和動物界兩界。後來,人們漸漸了解過原本定義的植物界中包含了數個不相關的類群,並將真菌和數種藻類另行獨立而成新的生物界。然而,對於植物仍然有許多種看法,不論是在專業上的,還是在一般大眾的眼中來看。而也確實,若試圖要完美地將“植物”放至單一個分類里是會發生問題的,因為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植物”這一詞對現今分類學和系統分類學所立基的種系發生學的概念之間的關連性並不是很清楚。

當使用植物界此一特定的分類時,通常會是指三種概念的其中一種。由小至大,這三個類群為:
.有胚植物,做為最狹義的植物範疇,下面將會有更進一步的詳述。
.綠色植物,由有胚植物、輪藻門(如車軸藻)和綠藻門(如石蓴)所組成。此一分支是本條目的主要所指。
.泛植物,由上述的綠色植物、紅藻和灰色藻所組成。做為最廣義的植物分支,其包含了大多數在遠古時直接吞噬了藍菌而得到葉綠體的真核生物。

一般在非學術的場合里,其他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也會被稱做植物,但它們無法組成一種分類,並且有些物種和真正的植物之間並無很近的關連性。大約有375000種植物,且每年都會有更多的物種在科學界裡被發現到且描述。

分類方式

人為分類法

植物界金花茶:植物界的大熊貓

人們為了自己工作或生活上的方便,僅依植物的形態,習性,生態或用途上的一兩個特徵或特性為標準,不考慮植物之間的親緣關係,而對植物進行分類的方法,稱人為分類法。例如將植物分為水生,陸生;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栽培植物,野生植物等等.栽培植物分成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纖維作物等,果樹分為仁果類,核果類,堅果類,漿果類,柑果類等.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1578年),將所收集的1000餘種植物分為草,谷,菜,果,木五部三十類.清代吳其浚在其《植物名實圖考》中,也將植物分為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12類.古希臘亞里斯多德的學生德奧弗拉斯特(Theophrastus,370-285 B.C.))將植物分為喬木,灌木和草本三大類.瑞典博物學家林奈(Linnaeus 1707-1778)1753年撰寫了巨著《植物種志》(Species Plantarum),他是根據雄蕊的有無,數目及著生情況,將植物分為24綱,依雌蕊,果實和葉子的特徵分別作為目、屬、種的分類標準。人為分類法建立的分類系統不能反映植物間的親緣關係和進化情況,常把親緣關係很遠的植物歸為一類,而親緣關係很近的則又分開.但是它們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等實際套用中都起了重要作用,並為科學的分類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和經驗。

自然分類法

不是按人們的主觀願望,而是按照植物間在形態,結構,生理等方面相似程度的大小,力求反映其在進化過程中彼此親緣關係的遠近疏密的分類方法。這種分類方法是以形態學特徵為基礎,綜合解剖學,細胞學,遺傳學,生物化學,生態學,古植物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而進行的分類。按照生物進化的觀點,地球上的植物都來源於共同的祖先而具有相似的遺傳特性,表現出形態,結構,習性,代謝物等方面相似。因此,根據植物間相同點的多少就可判斷彼此間的親疏程度,推斷它們的親緣關係。但是,由於千百萬年來植物的變化發展很複雜,古代的種絕大部分已絕滅,偶有化石遺留也很有限,要解決整個進化問題還有相當的難度。以自然分類方法建立的分類系統眾多,如恩格勒系統,哈欽松系統,塔赫他間系統,克郎奎斯特系統等.這些系統雖距建立起一個客觀而完備的自然進化系統還有相當的距離,且各系統間還有不少相悖的理論和觀點,但它們比起人為的分類系統,顯然是一個質的飛躍。植物分類學的發展也是隨著一些相關學科的發展而不斷進步的。傳統的植物分類是以植物的形態特徵為主要依據,即根據花,果實,莖,葉等器官的形態特徵進行分類。分子生物學乃至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出現和發展,為植物分類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為深入研究物種形成和演化發展規律,進一步澄清一些有爭議類群間的分類關係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我們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國內外研究人員的努力,調查採集工作的深入開展,植物化石的不斷發掘等,對植物真實歷史的研究,將會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創立起一個更能反映客觀進化的,較為完善的植物分類系統則是遲早的事。

各級單位

將自然界數量繁多的植物種類按一定的分類等級進行排列,並以此表示每一種植物的系統地位和歸屬,是植物分: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種是基本的分類單位,由親緣關係相近的種集合為屬,由相近的屬組合為科,如此類推.在每個等級單位內,如果種類繁多,還可劃分更細的單位,如亞門,亞綱,亞目,亞科,族,亞族,亞屬,組,亞種,變種,變型等.每一種植物通過系統地分類,既可以顯示出其在植物界的地位,也可表示出它與其它植物種的關係。
現以小麥為例,說明它在植物分類上的各級單位:

 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亞綱 穎花亞綱(Glumiflorae)
 禾本目(Graminales)
 禾本科(Gramineae)
 小麥屬(Triticum)
 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

(species):是分類學上的基本單位,是具有相同的形態學,生理學特徵和一定自然分布區的生物群,種內個體間能自然交配產生正常能育的後代,種間存在生殖隔離.種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分類單位,它既有相對穩定的形態特徵,又是在進化發展的.一個種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可能發展成另一個新種.現在地球上眾多的物種就是由共同祖先逐漸演化而來的。
亞種(subspecies, subsp.):種內類群,是指同一種內由於地域,生態或季節上的隔離而形成的個體群。
變種(variety, var.):種內的種型或個體變異,是指具有相同分布區的同一種植物,由於微生境不同而導致植物間具有可穩定遺傳的一些細微的差異.如瓠子〔Lagenaria siceraria var.hispida (Thunb.) Hara〕為葫蘆〔L.siceraria(Molina)Standl.〕的變種。
變型(form, f.):是指分布沒有規律,僅有微小的形態學差異的相同物種的不同個體.如毛的有無,花的顏色等。
品種(cultivar, Cv.):不是植物分類學中的分類單位,而是屬於栽培學上的變異類型.通常把人類培育或發現的有經濟價值的變異(如大小,顏色,口感等)列為品種,實際上是栽培植物的變種或變型。

基本類群

根據植物的親緣關係、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可以將植物界分為16個門。現列表如下:

恩斯特·海克爾所著《自然界的藝術形式》中的綠藻恩斯特·海克爾所著《自然界的藝術形式》中的綠藻

1.藍藻門
2.眼蟲藻門
3.綠藻門
4.輪藻門
5.金藻門
6.甲藻門
7.紅藻門
8.褐藻門
9.細菌門
10.粘菌門
11.真菌門
12.地衣門
13.苔蘚植物門
14.蕨類植物門
15.裸子植物門
16.被子植物門

植物界植物界

分門的依據各家不同。除上述分門外,還有12門,13門,14門,15門,17門,18門等不同分門情況。各門之間也有親疏遠近之分,因此,又可根據一定的特徵將它們劃分成不同大小和不同含義的類群,如上表中:

第1~8門 稱為藻類 (Algae),其共同特徵為植物體結構簡單,無根莖葉分化,多為水生,具光合作用色素,屬自養植物
第9~11門 稱為菌類 (Fungi)【是否去掉英文好些 fungi一般譯作真菌或菌物,不包括細菌.】,其形態特徵與藻類相似, 但不具光合色素,大多營寄生或腐生生活,屬異養植物。
第12門 地衣門是藻類和菌類的共生體,也屬低等植物

藻類和菌類是植物界中出現最早,較低級的類型,所以合稱為低等植物(lower plant)。

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4個門的植物體結構比較複雜,大多有根莖葉的分化,且有胚的構造,大多為陸生,因此,又合稱為高等植物(higher plant)或有胚植物

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雌性生殖器官均以頸卵器(archegonium)的形式出現,因此,這3門植物又合稱為頸卵器植物(archegomiatae)。

因蕨類植物門,裸子植物門和被子植物門的植物體內均具有維管系統(vascular system)而稱為維管植物(vascular plants),其餘各門則稱為非維管植物(non-vascular plants)。

藻類,菌類,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均是以孢子(spore)進行繁殖,合稱為孢子植物(spore plants),孢子植物沒有開花結實現象,又稱為隱花植物(Cryptogamae)。

裸子植物門和被子植物們都是以種子進行繁殖,均有開花結實現象,故稱為種子植物(seed plants)或顯花植物(Phanerogamae)。

植物界類群的劃分都不是分類學上的意義,主要是依據某個特徵進行大歸類。但對於了解植物界的概況和理解植物界的一些基本概念卻是大有裨益的。

分布

植物分布在全世界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大氣層的底部,隨著不同氣候區而有不同的數量,其中有一些甚至生長在大陸棚極北端的凍土層上。在極南端的南極上,植物亦頑強地對抗其凜冽的環境。

生態價值

生態意義

葉子是植物行使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葉子是植物行使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植物通常是它們棲所上主要的物理及結構組成。許多地球上的生態圈即以植被的類型而命名,因為植物是此些生態圈中的主要生物,如草原和森林等等。它們通過遺傳分化和表型可塑性來適應不同環境。

陸生植物和藻類所行使的光合作用幾乎是所有的生態系中能源及有機物質的最初來源。光合作用根本地改變了早期地球大氣的組成,使得現在有21%的氧氣。動物和大多數其他生物是好氧的,依靠氧氣生存。植物在大多數的陸地生態系中屬於生產者,形成食物鏈的基本。許多動物依靠著植物做為其居所、以及氧氣和食物的提供者。
陸生植物是水循環和數種其他物質循環的關鍵。一些植物(如豆科植物等)和固氮菌共演化,使得植物成為氮循環重要的一部份。植物根部在土壤發育和防止水土流失上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生態關係

許多動物和植物共演化,例如:許多動物會幫助花授粉以交換其花蜜;許多動物會在吃掉果實且排泄出種子時幫到植物散播其種子。適蟻植物是一種和螞蟻共演化的植物。此類植物會提供螞蟻居所,有時還有食物。做為交換,螞蟻則會幫助植物防衛草食性動物,且有時還會幫助其和其他植物競爭。螞蟻的廢物還可以提供給植物做有機肥料。

捕蠅草,一種食蟲植物捕蠅草,一種食蟲植物

大部份植物的根系會和不同的真菌有互利共生的關係,稱之為菌根。真菌會幫助植物從土壤中獲得水份和礦物質,而植物則會提供真菌從光合作用中組成的碳水化合物。一些植物會提供內生真菌居所,而真菌則會產生毒素以保護植物不被草食性動物食用。高羊茅中的Neotyphodiumcoenophialum即為一種內生真菌,其在美國的畜牧業造成了極嚴重的經濟傷害。許多種類型的寄生在植物中亦是很普遍的,從半寄生的槲寄生(只是從其寄主中得取一些養分,但依然留有光合作用的葉子)到全寄生的列當和齒鱗草(全部都經由和其他植物根部的連結來獲取養分,所以沒有葉綠素)。一些植物會寄生在菌根真菌上,稱之為菌根異養,且因此會像是外寄生在其他植物上。

許多植物是附生植物,即長在其他植物(通常是樹木)上,而沒有寄生在其上頭。附生植物可能被間接地傷害到其宿者,經由截取宿者本應得的礦物質和太陽光。大量附生植物的重量可能被折斷樹幹。許多蘭花、鳳梨、蕨類植物和苔蘚通常會是附生植物。鳳梨科的附生植物會在其葉腋上累積水份而形成樹上水池,一種複雜的水生食物鏈。少部份植物是食蟲植物,如捕蠅草和毛氈苔。它們捕捉及消化小動物以獲取礦物質,尤其是氮。

保護現狀

由於人類的大規模活動,造成了許多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例如溫室效應、全球變暖等,使許多植物面臨絕滅的危險。國際植物遺傳資源委員會(IBPGB)為此建立了國際基因庫聯網中心,貯存更多的植物基因。

命名方法

植物界被子植物:植物界的最大家族

每種植物在不同國家,甚或同一國家不同地區往往有不同名稱,一般將同一國家或同一語言範圍內都知曉的名稱稱為俗名;僅在國內某一地區或更小範圍內知之所指的名稱稱為土名.如馬鈴薯(中國),Potato(英美),καρтοφеτιъ(前蘇聯)是同一植物不同地區的俗名,而洋山芋(南京),洋芋(陝西甘肅等),山藥蛋(內蒙古)等稱謂稱為土名.當然,俗名與土名之間有時也無嚴格界限,如土豆。這是"同物異名"的例子。"同名異物"的現象也很多,例如,叫白頭翁的植物多達16種,叫拉拉秧的植物也有10餘種."同物異名"和"同名異物"的現象給植物分類研究和利用,特別是國內或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帶來諸多不便.為了避免混亂和便於研究,有必要給每一種植物確定一個全世界統一使用的科學名稱,即學名。
植物學名是1867年德堪多(A.P.De Candollo)等創議,以瑞典博物學家林奈(1753年)創立的"雙名法"命名的.後經多次國際植物學會議討論修訂而成為必須共同遵守的國際植物命名法規.規定的雙名法是用兩個拉丁文單詞給植物命名,第一個單詞是屬名,為名詞,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單詞是種加詞,一般為形容詞,全部字母要小寫.一個完整的拉丁文學名還要在雙名的後面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縮寫,第一個字母也要大寫.例如馬鈴薯的學名為Solanum tuberosum L.,其後面的"L."是命名人林奈(Linnaeus)的縮寫,只有林奈可以用一個字母.如果是亞種,變種或變型,命名時要在其種名後加上亞種(subspecies),變種(variety)或變型(form)的縮寫(subsp.),(var.)或(f.),然後再加上亞種,變種或變型加詞,最後仍要有命名人的姓氏或其縮寫.如糯稻是稻的一個變種,其學名是:Oryza sativa L. var.glutinosa Matsum.。

檢索表

植物檢索表是植物分類學中識別鑑定植物的鑰匙.檢索表的編制是根據法國人拉馬克(Lamarck,1744-1829)的二歧分類原則,將要編制的檢索表中需容納的所有植物,選用一對以上顯著不同的特徵,分成兩類;然後又從每類中再找出相對的特?(如科,屬,種等)出現.植物檢索表常用的表達方式有定距(等距)檢索表和平行(階梯)檢索表兩種。

定距檢索表

定距檢索表是最常採用的一種,在這種檢索表中,將每一對相對的特徵,編為同樣號碼,並列在書頁左邊同樣距離處,每一對相同的號碼在檢索表中只能使用一次,如此繼續下去,逐級向右錯開,描寫行愈來愈短,直至追尋到科,屬或種為止.這種檢索表的優點是每對相對性狀的特徵都被排列在相同距離,一目了然,便於查找.不足之處是當種類繁多時,左邊空白太大,浪費篇幅。
現用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 mays L.),稻(Oryza sativa L.),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花生(Arachis hypogaea L.),黃瓜(Cucumis sativus L.),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蘿蔔(Raphanus sativus L.)等10種作物編製成一個分種定距檢索表,以說明其編制方法及格式:

1.葉由葉片,葉柄或托葉組成;網狀葉脈;直根系
2.單葉
3.花兩性;上位子房;角果或蒴果
4.四強雄蕊;角果
5.花黃色;果熟後開裂…………………………………………………………油菜
5.花淡紅色或紫色;果熟後不開裂;具肉質直根……………………………蘿蔔
4.單體雄蕊;蒴果………………………………………………………………棉花
3.花單性;下位子房;瓠果……………………………………………………黃瓜
2.複葉
6.羽狀三出複葉;莢果熟後開裂………………………………………………大豆
6.偶數羽狀複葉;莢果熟後不開裂……………………………………………花生
1.葉由葉片和葉鞘組成;平行葉脈;鬚根系
7.一年生高大草本,莖桿高2m以上;節間實心
8.花兩性;圓錐花序頂生………………………………………………………高粱
8.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圓錐狀頂生,雌花序肉穗狀腋生……………玉米
7.一或二年生草本,莖桿高一般在1m以下;節間中空
9.圓錐花序,小穗有柄;雄蕊6個………………………………………………稻
9.穗狀花序直立,頂生,小穗無柄;雄蕊3個………………………………小麥

平行檢索表

平行檢索表是把每一對相對特徵的描述並列在相鄰的兩行里,便於比較。在每一行後面或為一植物名稱,或為一數字。如為數字,則另起一行重寫,與另一對相對性狀平行排列,如此直至終止。這種檢索表的優點是排列整齊,節省篇幅,缺點是不如定距檢索表那么一目了然。還以上述10種植物說明。

1.葉由葉片,葉柄或托葉組成;網狀葉脈;直根系……………………………2
1.葉由葉片和葉鞘組成;平行葉脈;鬚根系……………………………………7
2.單葉………………………………………………………………………………3
2.複葉………………………………………………………………………………6
3.花兩性;上位子房;角果或蒴果………………………………………………4
3.花單性;下位子房;瓠果……………………………………………………黃瓜
4.四強雄蕊;角果…………………………………………………………………5
4.單體雄蕊;蒴果………………………………………………………………棉花
5.花黃色;果熟後開裂…………………………………………………………油菜
5.花淡紅色或紫色;果熟後不開裂;具肉質直根……………………………蘿蔔
6.羽狀三出複葉;莢果熟後開裂………………………………………………大豆
6.偶數羽狀複葉;莢果熟後不開裂……………………………………………花生
7.一年生高大草本,莖桿高2m以上;節間實心…………………………………8
7.一或二年生草本,莖桿高一般在1m以下;節間中空…………………………9
8.花兩性;圓錐花序頂生………………………………………………………高粱
8.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圓錐狀頂生,雌花序肉穗狀腋生……………玉米
9.圓錐花序,小穗有柄;雄蕊6個………………………………………………稻
9.穗狀花序直立,頂生,小穗無柄;雄蕊3個………………………………小麥

常用的檢索表有分科,分屬和分種檢索表,可以分別檢索出植物的科,屬,種.要正確檢索一種植物,首先要有完整的檢索表資料.其次,要掌握檢索對象的詳細形態特徵,並能正確理解檢索表中使用的各項專用術語的涵義,如稍有差錯,含混,就難以找到正確的答案,因此,在檢索過程中,須要十分細心,並要有足夠的耐心。
檢索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即使對一個較有經驗的工作者來說,也常會經過反覆和曲折,因此,檢索的過程也是學習,掌握分類學知識的過程。

代表性植物

蕨類是維管束植物
蘭花

蕨類是維管束植物,具有負責運輸水分和養分的特殊管子。因此,比起像苔類或地衣等簡單陸生植物,蕨類可以長得更高。有些熱帶地區的樹蕨甚至可以長到20米以上,蕨類不開花,它們以孢子繁殖後代。

飛藻草

顯花植物約有25萬種,不同於裸子植物的是,它們的種子在有保護功能的子房中發育成熟。顯花植物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單子葉植物,左圖的蘭花就是典型的例子。另一類是雙子葉植物,右圖飛藻草的花具有長管狀的構造,含有花蜜能吸引昆蟲鑽入採食。

針葉樹

針葉樹,如松、杉等,都屬於裸子植物,也是最早以種子取代孢子來繁殖的陸生植物。針葉樹的種子通常在堅硬、木質的球果中形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