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中藥]

高良姜[中藥]
高良姜[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良姜,中藥名。為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乾燥根莖。夏末秋初採挖,除去鬚根和殘留的鱗片,洗淨,切段,曬乾。用高良姜四兩,切片,分成四份:一兩以陳米半合炒黃,去米;一兩以陳壁土半兩炒黃,去土;一兩以巴豆三十四個炒黃,去豆;一兩以斑蝥三十四個炒黃,去蝥。另取吳茱萸一兩,酒浸一夜後,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為末,以浸吳茱萸的酒調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飯後服,桔皮湯送下。此雖與乾薑性同,但乾薑經炮經制,則能以去內寒,此則辛散之極,故能以辟外寒之氣也。

基本信息

功效

溫胃止嘔,散寒止痛。

主治

用高良姜(炙令焦香)五兩,加酒一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

中國有關藥書對高良姜植物種屬的記載

(患腳氣病的人,容易發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點豉粥。有發吐感覺時,立即服藥)。用高良姜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間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兩代替,清水煎服。療效較差,然亦有效。

(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兩,切片,分成四份:一兩以陳米半合炒黃,去米;一兩以陳壁土半兩炒黃,去土;一兩以巴豆三十四個炒黃,去豆;一兩以斑蝥三十四個炒黃,去蝥。另取吳茱萸一兩,酒浸一夜後,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為末,以浸吳茱萸的酒調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薑湯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又方:高良姜三錢,五靈脂六錢,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醋湯調下。

用高良姜、乾薑等分,炮過,研細,加麵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飯後服,桔皮湯送下。妊婦忌服。高良姜

(寒多熱少,不思飲食)。用高良姜(麻油炒)、乾薑(炮)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五錢,以豬膽汁調成膏子,臨發病前,熱酒調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藥末,加膽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乾薑,半生半炮各半兩,穿山四三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豬腎煮酒送下。

用小管吹高良薑末入鼻。使打噴嚏,紅痛即消。

用高良姜二寸、全蠍(焙)一枚,共研為末,擦痛處,吐出涎水,以鹽湯漱口。

附方:紅豆蔻,是高良姜的種子,辛、溫、無毒辣。功能溫中散寒、醒脾解酒,但脾、肺素有伏火的人,不宜用該品。又紅豆蔻最能動火傷目,使人流淚。

相關配伍

1、用於治胃寒脘腹冷痛:與炮姜相須為用,如二姜丸。(《和劑局方》)

2、用於治療卒心腹絞痛如劇,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與厚朴、當歸、桂心等同用,如高痕薑湯。(《千金方》)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薄片,曬乾。

生理特性

本品呈圓柱形,多彎曲,有分枝,長5~225px,直徑1~37.5px。表面棕紅色至暗褐色,有細密的縱皺紋和灰棕色的波狀環節,節間長0.2~25px,一面有圓形的根痕。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灰棕色或紅棕色,纖維性,中柱約占1/3。氣香,味辛辣。

相關論述

1、《本草匯言》:高良姜,祛寒濕、溫脾胃之要藥也。

2、《本草綱目》:健脾胃,寬噎膈,破冷癖,除瘴瘧。

3、《本草求真》:良姜,同姜、附則能入胃散寒;同香附則能除寒祛郁。若傷暑泄瀉,實熱腹痛切忌。此雖與乾薑性同,但乾薑經炮經制,則能以去內寒,此則辛散之極,故能以辟外寒之氣也。

山姜屬植物

山姜屬為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通常具發達的地上莖稀無。約250種,廣布於亞洲熱帶地區。中國約有46種及2變種,產東南部至西南部。

姜目百科

阿寬蕉
阿希蕉
矮山姜
矮砂仁
凹唇姜
凹唇姜屬
矮姜花
閉鞘姜屬
斑葉竹芋
芭蕉屬
芭蕉
白朮
波翅豆蔻
白豆蔻
閉鞘姜
碧江姜花
白花山柰
白象牙參
長柄山姜
垂花山姜
脆果山姜
草豆蔻
草冠
長柄豆蔻
長序砂仁
草果藥
長果砂仁
長花豆蔻
長穗姜花
長柄象牙參
藏象牙參
長果姜屬
長果姜
川東姜
匙苞姜
短柄直唇姜
大花美人蕉
大蕉
島山芭蕉
地涌金蓮屬
地涌金蓮
大頭山姜
短穗山姜
大花山姜
敦六山姜
多花山姜
德保豆蔻
豆蔻屬
大苞姜
大苞姜屬
多花距藥姜
滇姜花
大豆蔻屬
大豆蔻
大葉山柰
大象牙參
大花象牙參
滇象牙參
多穗姜
莪術
耳葉象牙參
鄂川姜
粉美人蕉
腐花豆蔻
革葉山姜
高雄山姜
高良姜
光葉山姜
光葉雲南草蔻
光葉球穗山姜
廣西豆蔻
光葉閉鞘姜
廣西莪術
廣西姜花
高山象牙參
高雄姜
桂姜
骨碎補
鶴望蘭科
花葉竹芋
海南柊葉
海南蘭花蕉
黃花美人蕉
紅蕉
茴香砂仁
紅茴砂
茴香砂仁屬
花葉山姜
紅豆蔻
紅豆冠
海南山姜
華山姜
滑葉山姜
黑果山姜
紅草果
紅花砂仁
海南砂仁
紅殼砂仁
海南假砂仁
黃花大苞姜
紅苞距藥姜
黃姜花
紅姜花
海南三七
喙花姜屬
喙花姜
華象牙參
紅球姜
紅冠姜
姜目
尖苞柊葉

芋[植物]
蕉芋
蕉麻
距花山姜
靖西山姜
假益智
節鞭山姜
九翅豆蔻
距藥姜
距藥姜屬
薑黃屬
薑黃
姜花
姜花屬
姜屬

開南山姜
寬唇山姜
旅人蕉科
蘭花蕉屬
蘭花蕉
蘭花美人蕉
綠苞山姜
菱唇山姜
美人蕉
美人蕉屬
密穗山姜
毛瓣山姜
馬藺
美山姜
密苞山姜
密毛山姜
蒙自砂仁
麥氏舞花姜
毛舞花姜
毛薑花
密花姜花
偏穗姜
偏穗姜屬
球穗山姜
全唇姜
絨葉肖竹芋
柔瓣美人蕉
日比野山姜
少花柊葉
樹頭芭蕉
山姜屬
疏花山姜
扇狀山姜
水山姜
縮砂密
砂仁
疏花草果藥
雙翅舞花姜
山柰
山柰屬
雙唇象牙參
梭穗姜
珊瑚姜
台灣芭蕉
田林姜花
頭花象牙參
土田七屬
土田七
台灣姜
蘘荷
萵筍花
溫鬱金
舞花姜屬
舞花姜
無絲姜花
烏姜
蠍尾蕉
肖竹芋
肖竹芋屬
象腿蕉
香蕉
小果野蕉
象腿蕉屬
蠍尾蕉屬
香姜
小草蔻
小花山姜
狹葉山姜
細砂仁
香豆蔻
心葉凹唇姜
小珠舞花姜
小花姜花
小苞姜花
小毛薑花
西藏大豆蔻
象牙參
象牙參屬
襄荷
雲南柊葉
野蕉
益智
艷山姜
雲南草蔻
銀葉砂仁
野草果
疣果豆蔻
鬱金
圓瓣姜花
陽荷
直唇姜屬
直唇姜
竹葉蕉屬
竹葉蕉
竹芋屬
竹芋
紫葉美人蕉
紫紋山姜
柱穗山姜
竹葉山姜
爪哇白豆蔻
紫花山柰
早花象牙參

姜科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單子葉植物綱 | 目: 姜目 | 科: 姜科
姜科(學名Zingiberaceae)是單子葉植物姜目的一科。本科約有47屬,700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本科植物很多種類是重要的調味料和藥用植物。本科重要的成員有姜,砂仁薑黃蘘荷小豆蔻高良姜
非洲豆蔻屬天堂椒
山姜屬大高良姜 | 高良姜 | 艷山姜 | 草豆蔻
豆蔻屬白豆蔻 | 砂仁 | 草果
小豆蔻屬小豆蔻
薑黃屬薑黃 | 姜荷花
姜花屬野薑花
山柰屬山柰
姜屬 | 蘘荷 | 球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