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車隊

雷諾車隊

雷諾車隊的前身是義大利的貝納通車隊,而更早以前,這支車隊由特德·托爾曼創建。1985年底,因為財政困難,托爾曼將車隊轉讓給主贊助商——義大利服裝製造商貝納通,車隊名稱也隨之變更為貝納通。此後,他們迅速成為5支頂尖車隊之一,並在1986年獲得了車隊歷史上的首個分站賽冠軍。

基本信息

簡介

雷諾車隊雷諾車隊
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於1977年進入F1,在歷經9年的輾轉後,於1986年撤出。1989年,這家法國公司又以引擎供應商的身份重返賽場,最初是與威廉士車隊合作,後來轉移到貝納通。與首次進入F1不同,雷諾這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用雷諾引擎的威廉士和貝納通賽車,包攬了從1992~1997的所有製造商冠軍。此後,雷諾在短暫的告別F1後,買下貝納通以長隊的身份正式入主F1。從2001年到2004年,是雷諾F1車隊發展壯大的時期。在歷經5年的磨礪後,西班牙車手費爾南多-阿隆索幫助雷諾在2005年、和2006年連續兩年贏得雙料冠軍。

2007年,阿隆索轉投麥拿輪後,雷諾因賽車設計的問題,競爭力一落千丈。次年,阿隆索回歸,雷諾吹響了崛起的號角,憑藉車隊強大的賽車發展能力。法國車隊最終在賽季後半段的新加坡和日本站兩奪分站冠軍,並以80分名列車隊積分榜第四位。

車隊歷史

雷諾車隊雷諾車隊
20世紀70到80年代

雷諾開始F1的比賽是在1977年的最後五站比賽中,由Jean-Pierre Jabouille著唯一的一輛賽車參賽的。雷諾的RS10引擎在當時是非常出名的,因為那是在F1歷史上第一台正規的渦輪發動機。Jabouille的賽車和引擎的確是非常不可靠的,它無法完成比賽,甚至在它第一次亮相參加比賽的時候,被取了個綽號叫“黃色的茶壺”。

接下來的一年,雷諾也沒有任何的起色,RS10仍然引來眾多非議。但它終於在Watkins Glen完成了一站比賽,排名第四,並且獲得了第一個積分。

2000年

雷諾收購了貝納通車隊,在2002年回到F1。它的成員包括Patrick Faure,總經理布里亞托利和技術總監鮑比·貝爾。雷諾在回歸的第一年比賽中以第四名的成績完成了比賽。取得這樣的成績,依靠的是年輕的車手雅諾·特魯利和詹森·巴頓的努力。但巴頓最終還是被年輕的費爾南多·阿隆索取代了。值得一提的是,阿隆索在2003年不僅奪得了桿位、登上了領獎台,甚至拿到了分站冠軍

2004年

在2004年,雷諾在比賽中的競爭力讓所有人的吃驚。特魯利贏得了摩納哥大獎。然而,他和雷諾的關係(特別是和車隊老闆、前任經理人布里亞托利)開始惡化,不過,他和阿隆索的關係依舊很好。有評論者認為,法國大獎賽對於布里亞托利來說,如同那壓在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當特魯利在最後一圈被魯賓斯·巴里切羅超越時,徹底打碎了雷諾在主場完勝的希望。之後,他宣布他為了下一年加入豐田,他必須儘早放棄雷諾,而在2004賽季的最後兩場比賽代表豐田參加。雷諾為了年度亞軍的位置,只好讓1997年的世界冠軍雅克·維倫紐夫代替特魯利完成最後兩站比賽。可是,雅克·維倫紐夫卻在比賽中一分未得,最終導致雷諾在年度車隊排名中退到第三為而屈居英美車隊之後。

2005年

吉安卡洛·費斯切拉在2005賽季替換雅諾·特魯利成為雷諾的車手。費斯切拉的競爭力和駕駛水平已經被很多F1的愛好者所承認,而這也是他獲得雷諾2號車手的原因。

2005年,他駕駛的是一輛頂級的賽車,並且利用雨天戰術贏得了這個賽季的第一站比賽,澳大利亞大獎賽。而費爾南多·阿隆索則贏下了接下來的三站比賽,為他的年度車手總冠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費斯切拉卻經歷了一連串的壞運氣而無法完成比賽。 在聖馬利諾大獎賽過後,雷諾和阿隆索在領先的情況下受到逐漸進入狀態的麥拿輪車隊萊科寧的挑戰。

雖然在巴西大獎賽,邁凱倫的車手萊科寧和蒙托亞最先完成比賽,但第三個衝過終點的阿隆索已經確定了他的年度車手總冠軍的位置,並且是F1歷史上最年輕的車手總冠軍。在之後的中國大獎賽,雷諾也憑藉阿隆索和費斯切拉的出色發揮而獲得了車隊年度總冠軍,終止了法拉利的六連冠。儘管在20世紀末,雷諾已經多次以引擎提供商的身份獲得過冠軍,但這是雷諾第一次以廠商車隊的身份獲得年度冠軍。

在10月21日,為了慶祝雷諾的“雙冠”,同時為了紀念V10引擎的最後一場比賽,雷諾的工程師們在Viry- Chatillon用RS-25的V10引擎演奏了皇后樂隊(Queen)的歌曲《我們是冠軍》(We Are the Champions)

2006年

費爾南多·阿隆索和吉安卡洛·費斯切拉繼續為車隊效力。試車手弗蘭克·蒙塔基尼被海基·科瓦萊寧代替。賽季的賽車R26和有七檔變速箱的賽車的引擎RS26在2006年1月31日發布了。費爾南多·阿隆索獲得了本賽季的車手世界冠軍,同時雷諾車隊也獲得了本年度的車隊世界冠軍。

2007年

2007年,阿隆索轉投麥拿輪後,雷諾因賽車設計的問題,競爭力一落千丈。次年,阿隆索回歸,雷諾吹響了崛起的號角,憑藉車隊強大的賽車發展能力。法國車隊最終在賽季後半段的新加坡和日本站兩奪分站冠軍,並以80分名列車隊積分榜第四位。

2008年

2008年,雖然車隊的競爭力遠不如2005和2006賽季,也同時跌出了三甲行列,但阿隆索在新加坡和日本大獎賽上的奪冠還讓車隊上下激動不已。

團隊介紹

管理層

車隊領隊:布里亞托利(Flavio Briatore)
技術總監:貝爾(Bob Bell)
工程執行總監:西蒙茲(Pat Symonds)
引擎代理常務董事:懷特(Rob White)
運作支持代理常務董事:賴爾(André Lainé)
代理技術總監:阿里森(James Allison)
車輛技術總監:克扎斯基(Tad Czapski)
主設計師:德薩姆(Tim Densham)
空氣動力學主管:比爾(Dirk De Beer)
運動經理:尼爾森(Steve Nielsen)
首席比賽工程師:佩爾馬尼(Alan Permane)
首席測試工程師:斯爾克(Christian Silk)
紅牛車隊技術協調:羅姆(Fabrice Lom)

比賽工程師

阿隆索 西蒙(Simon Rennie)、格林伍德(David Greenwood)
皮奎特 查爾斯(Phil Charles)、Ayao Komatsu

車手介紹

第一車手:費爾南多·阿隆索
阿隆索(Fernando Alonso)阿隆索(Fernando Alonso)

全 名: 費爾南多·阿隆索
生 日: 1981年7月28日
出生地: 西班牙奧維耶多
國 籍: 西班牙
身 高: 1.71
體 重: 68KG
常駐地: 瑞士代堡
處子秀: 2001.3.4澳大利亞GP
婚 姻: 已婚
車 隊: 雷諾
車 型: R29
車 號: 7
網 站: www.fernandoalonso.com

輝煌戰績

年度總冠軍次數: 2次(2005、2006)
首次F1大獎賽: 2001年澳大利亞
首次登上領獎台: 2003年馬來西亞大獎賽
首次分站賽冠軍: 2003年匈牙利大獎賽
首次桿位: 2003年馬來西亞大獎賽
F1大獎賽參賽次數: 123
F1大獎賽登台次數: 52
F1大獎賽分站冠軍次數: 21
F1大獎賽桿位次數: 17
F1大獎賽累計積分: 551

第二車手:尼爾森·小皮奎特
小皮奎特(Nelson Piquet Jr)小皮奎特(Nelson Piquet Jr)

全 名: 尼爾森·小皮奎特
生 日: 1985年7月25日
出生地: 德國海德爾堡
國 籍: 巴西
身 高: 1.77
體 重: 70KG
常駐地: 英國
處子秀: 2008.3.16澳大利亞GP
婚 姻: 未婚
車 隊: 雷諾
車 型: R29
車 號: 8
網 站: www.piquetsports.com.br

賽車介紹

雷諾R29雷諾R29

車型代號:雷諾R29
車身總長:4800mm
車身總高:950mm
車身總寬:1800mm
前輪輪距 1450mm
座椅:碳纖維複合材料衝壓成形可抽取式座椅
後輪輪距:1400mm
車身總重:605KG(含車手、鏡頭、壓艙物)
油箱:ATL凱夫拉強化橡膠油箱
冷卻:油水分離冷卻
制動系統:Hitco制動碟、制動襯墊 AP制動卡鉗、制動總泵 輪轂 前後0Z輪轂

引擎

雷諾車隊新車發布會雷諾車隊新車發布會

引擎代號:雷諾RS27自然吸氣引擎
氣缸數量:8
氣閥結構:氣動
氣缸夾角:90度
氣閥數量:32
活塞直徑:98毫米
引擎排量:2400毫升
引擎質量:95公斤
ECU:麥拿輪標準ECU
潤滑系統:乾式機油底
燃油:道達爾
潤滑油:埃爾夫
最高轉速:18000轉/分

KERS系統

系統原理:電池-電機KERS系統(發電機/電動機前置)
研發背景:採購自Magneti Marelli
控制單元:Magneti Marelli
電池:SAFT

變速箱

變速箱:7擋快速換擋半自動變速箱
擋位數量:7前進擋+1倒擋
離合器:手動
變速箱材質:碳-鈦

車隊成績

車手錦標統計

2個車手總冠軍、35個分站冠軍、7位車手曾奪冠。

賽季 奪冠車手 桿位 積分
2005 阿隆索 6 133
2006 阿隆索 6 134

製造商錦標統計

2個車隊冠軍、35個分站冠軍、50個桿位

比賽成績

1977:0分;
1978:以3分列車隊冠軍榜第12位;
1979:以26分列車隊冠軍榜第6位;
1980:以38分列車隊冠軍榜第4位;
1981:以54分列車隊冠軍榜第3位;
1982:以62分列車隊冠軍榜第3位;
1983:以79分列車隊冠軍榜第2位;
1984:以34分列車隊冠軍榜第5位;
1985:以16分列車隊冠軍榜第7位;
2002:以23分列車隊冠軍榜第4位;
2003:以88分列車隊冠軍榜第4位;
2004:以105分列車隊冠軍榜第4位;
2005:以191分獲世界冠軍。
2006:以206分獲世界冠軍。
2007:以51分列積分榜第3

歷史著名車手

特魯利

特魯利出生在義大利,而義大利也是盛產賽車好手的地方,這名小伙子也不例外,在職分生涯初期,他便取得各個級別大大小小的好幾個冠軍,他的天賦被得評論家給予肯定,他的一舉一動都受到關注。就像眾多F1車手那樣,特魯利的職業生涯也是由卡丁車比賽開始的,當時,他被譽為該項比賽最有天才的車手,很多人認為,只要給特魯利一輛較好的賽車,這名義大利人便為你帶冠軍。很快,特魯利便順理成章加入了F1。這名極天份極高的義大利是在1997年開始他的F1生涯的,當時他效力的是普羅斯特車隊。就在那個賽季,特魯利在德國站獲得了第4名的好成績,隨後他轉會到米納爾迪代替潘尼斯的位置。1998年,由於賽車出現問題太多,令義大利人渡過了一個極不愉快的賽季,該賽季特魯利只拿到了一個分站第6的成績。1999年,特魯利的遭遇也好不了多少,賽車的問題仍然困擾著他。到了2000賽季,特魯利加盟到喬丹車隊與弗倫岑一同效力,但仍然由於賽車缺乏競爭力而無法取得好成績。 最終,特魯利加盟了新力軍雷諾車隊並成為大將。 2001年,車隊雖然更換了發動機,但賽車整體作戰能力仍有待加強,該賽季特魯利在巴西及西班牙分站都有所表現,最終共搶下了12分。隨著年齡及經驗的增長,特魯利慢慢步入了職業生涯的黃金期,而雷諾車隊也慢慢成為F1車壇的四大巨頭之一,在2003賽季,特魯利搶下33個積分,列車手榜的第8。2004年特魯利在摩納哥站上奪得自己第一個封站冠軍,但因和車隊的矛盾,特魯利在最後2站轉投豐田車隊。2005年,特魯利和拉爾夫-舒馬赫一起加盟豐田車隊,取得車隊年中第四。2006年,豐田車隊開始走下坡路,特魯利以15個積分列車手年度第十二。2007年,特魯利表現差強人意 ,只取得8各積分。2008年,隨著拉爾夫舒馬赫的離開,特魯利成為了車隊一號車手,並且在法國站上取得第三名,並最終以31個積分列車手積分榜第9。2009年,特魯利將成為現役車手中資歷最老的車手,並且2009年是他和豐田車隊契約的最後一年。

贊助商

普利司通雷諾車隊贊助商——普利司通

ING——現冠名贊助商,荷蘭的國際金融服務私營企業

Elf——法國國營石油公司,提供燃油、潤滑油

普利司通(石橋)——輪胎供應商

韓進海運(Hanjin)——運輸公司

Telefónica——西班牙手機通訊公司

i-mode——行動網路維修

Guru——義大利時尚品牌

Chronotech——手錶製造

Mutua Madrileña——保險

未來發展

“參加F1並不是我們的習慣或傳統。我們在這裡向世人展示我們的能力,證明我們的實力。如果沒有任何回報,F1的花費將是巨大的。投資F1就必須知道如何對它進行開發和利用。”
簡而言之,他會繼續雷諾在F1中的投資,只要車隊能夠獲得成功並且產生經濟效益。相反的,如果車隊不能獲得成功或者無法達到預期的話,Ghosn會撤回對F1這項運動的投資。

F1相關信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