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車隊老闆 迪特里奇-馬特基茨(Dietrich Mateschitz)
技術主管 馬克-史密斯(Mark Smith)
車隊領隊 克里斯蒂安-霍內爾(Christian Horner)
技術主管 阿德里安-紐維(Adrian Newey)
空力主管 本阿加桑格魯-(Ben Agathangelou)
賽車設計主管 羅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
庫特哈德賽車技師 斯蒂法諾-索爾多(Stefano Sordo)
克萊恩賽車技師 羅恩-哈特維爾特(Ron Hartvelt)
賽車:紅牛RB7
引擎:雷諾
輪胎:倍耐力
第一車手:維泰爾
第二車手:韋伯
車隊歷史
2004年9月,福特公司為自己的F1時代劃上了句號,他們宣布將停止所有有關F1賽事的活動。奧地利能量飲料製造商紅牛公司購買了美洲虎車隊及車隊設在MiltonKeynes的工廠,正式更名為紅牛車隊。紅牛對車隊管理層進行了大換血,克里斯蒂安·霍納接任了賽事總監,前美洲虎車隊的雇員岡瑟·斯特納重新負責設計方面的工作。
2005賽季
庫爾德哈德在賽季出來了個開門紅,他在墨爾本站比賽中獲得了第4名的成績,賽季的前半段,他再次在5場比賽中斬獲積分。庫爾特哈德出色的表現使自己拿到了24個積分,而且車隊也因此在積分榜上超越了索伯、喬丹和米納迪車隊。賽場外,紅牛車隊在聖馬利諾站比賽期間宣布他們將在2006賽季使用法拉利V8引擎,賽季尾聲又證實阿德里安·紐維將從麥拿輪車隊加盟紅牛車隊。這個能量飲料巨頭公司同時還收購了米納迪車隊。
2006賽季
2005年4月23日,紅牛車隊宣布將於2006年賽季使用法拉利提供的引擎,而F1的賽例又於同期作出改動,車輛於2006年賽季必須使用V8引擎。外界普遍認為紅牛和法拉利會使用相同的引擎,而在輪胎方面,紅牛將會繼續使用米其林。同年秋季,紅牛宣布成功收購米納迪車隊,並會於翌年以“ScuderiaToroRosso”的名義出賽,當中在新名字中,“ToroRosso”是“紅牛”的義大利語。新車隊雖成為紅牛的姊妹車隊,但兩隊將各自獨立運作。在出賽車輛上,新車隊將使用2005年原有的紅牛RB1型賽車,並使用經調低馬力的科斯沃斯V10引擎及米其林輪胎。預期紅牛在擁有“第二車隊”後,能培育更多車手。2005年11月8日,紅牛成功從麥凱輪車隊手中吸納了技術指導員艾德里安·紐維。
同年12月15日,紅牛的RB2型賽車首次試車,由英國車手庫塔駕駛。
2006年摩納哥大獎賽,由大衛庫塔取得了車隊第一次的獎盃(單站季軍)。
2006年底,宣布07年將使用雷諾車隊提供的引擎,而與法拉利剩餘的一年引擎契約將轉讓予紅牛第二車隊
2007賽季
和技術師紐維一起開始2007年艱難的賽季,RB3帶領紅牛車隊在歐洲大獎賽上取得了最好成績。韋伯和庫特哈德分別以第三和第五完賽。2008賽季
車隊排名由第五位降至第七2009賽季
紅牛二隊小將維特爾加盟紅牛車隊,與韋伯一起擔任紅牛車隊的車手。強大的RB5賽車和優秀的車手,紅牛車隊在這一年取得了突破。維特爾在中國大獎賽(上海)中取得了桿位並最終拿下冠軍。後半賽季紅牛車隊豪取5個分站冠軍,在年末車隊積分榜上位列第二,僅次於布朗GP。2010賽季
RB6是最快的賽車,天氣不利因素以及車隊的戰術問題導致車隊在賽季依舊處於中等階段。後半賽季,車隊憑藉維特爾和韋伯的出色發揮,首次獲得了車隊總冠軍,維特爾也成為了史上最年輕車手總冠軍。紅牛車隊憑藉多方努力,在五年時間裡成為了一支冠軍車隊。2011賽季
新的賽車RB7強勢回歸,整個賽季紅牛車隊共獲得15個桿位和11個分站冠軍。其中韋伯獲得三個桿位一個分站冠軍,維特爾獲得12個桿位和10個分站冠軍。除了德國大獎賽,維特爾全部登上領獎台,並在收官戰之前提前獲得車手總冠軍及車隊總冠軍。2012賽季
賽車擴散器的限制導致RB8失去了上賽季巨大的優勢,但是技術人員不斷更新賽車的性能。雖然上半賽季有事不明朗,下半賽季韋伯和維特爾超常發揮,帶領車隊第三次獲得車隊總冠軍。維特爾也成為史上最年輕的三冠王。2013賽季
台北時間2013年10月27日,2013年F1世界錦標賽印度站舉行正賽,德國車手塞巴斯蒂安·維泰爾奪得連續第9個分站冠軍,並提前三站加冕車手世界冠軍。紅牛車隊也提前三站奪得連續第四個車隊世界冠軍2018賽季
奧地利和墨西哥大獎賽獲得冠軍的車手馬克斯•維斯塔潘紅牛車隊取得了四場大獎賽勝利,包括在夢寐以求的摩納哥大獎賽上的勝利。
2019賽季
阿斯頓馬丁紅牛車隊很高興地宣布,我們和亞洲領軍線上娛樂品牌利來國際達成多年的合作關係其標誌將會出現在紅牛賽車RB15的鼻翼位置和車隊其他媒體曝光位置展示。 英國時間2月13日,紅牛F1車隊發布了2019款賽車紅牛RB15,並在英國銀石賽道,由馬克思-維斯塔潘駕駛新車完成了首航,新簽約華人贊助商logo也出現在了鼻錐上。 發布RB15正式塗裝,利來強勢入駐。
車隊結構
車隊老闆馬特西茨(DietrichMateschitz)
車隊領隊霍納爾(ChristianHorner)
首席技術官員紐維(AdrianNewey)
空氣動力學主管佩德諾夫(PeterProdromou)
主設計師馬歇爾(RobMarshall)
引擎技術總監懷特(RobWhite)
比賽車隊經理惠特利(JonathanWheatley)
比賽、測試工程經理莫納安(PaulMonaghan)
比賽工程師
維泰爾(5號車)拉奎林(GuillaumeRocquelin)
韋伯(6號車)皮爾畢姆(CiaronPilbeam)
旗下車手
塞巴斯蒂安·瓦特爾
全 名:塞巴斯蒂安·維特爾SebastianVettel
生 日:1987年7月3日
出生地:德國
國 籍:德國
身 高:1.76米
體 重:62KG
常住地:德國
處子秀:2007.6.17美國GP
塞巴斯蒂安·維特爾
塞巴斯蒂安·維特爾
婚 姻:未婚
車 隊:紅牛車隊
車 型:RB10
車 號:1
戰績
年度總冠軍次數:4次
首次F1大獎賽:2007.6.17美國GP
F1大獎賽參賽次數:101次
F1大獎賽桿位次數:36次
F1大獎賽登台次數:46次
F1大獎賽奪冠次數:26次
F1生涯累計積分:1054分
1995開始參加卡丁車賽
2001歐洲少年卡丁車錦標賽總冠軍、德國少年卡丁車錦標賽總冠軍、摩納哥青年卡丁車杯冠軍、巴黎-貝西卡丁車賽冠軍
2002國際卡丁車協會高級組歐洲錦標賽第六名
2003寶馬方程式ADAC年度亞軍。
2004寶馬方程式ADAC年度冠軍。
2005歐洲F3系列年度第五。
2006歐洲F3系列年度亞軍、寶馬-索伯F1車隊測試車手
2007美國GP為寶馬-索伯F1車隊出戰,在處子秀中拿到一個積分;匈牙利GP加盟紅牛二隊
2008效力紅牛二隊,在義大利雨站贏得職業生涯中第一個桿位和分站冠軍,成為F1歷史上最年輕的桿位獲得者和分站冠軍得主。
2009效力紅牛車隊,積84分獲得年度亞軍。
2010效力紅牛車隊,以256分奪得車手總冠軍,刷新最年輕車手總冠軍記錄。
2011效力紅牛車隊,以392分再次奪得車手總冠軍。
2012效力紅牛車隊,以281分第三次奪得車手總冠軍,成為史上最年輕三連冠車手。
全 名:丹尼爾·里奇亞多DanielRicciardo,RIC-ar-DO
生 日:1989年7月1日
出生地:澳大利亞珀斯
國 籍:澳大利亞
車 隊:紅牛車隊
車 型:RB10
車 號:2
賽車參數
底盤 | |||
車型代號 | RB6 | 車身總長 | |
單體殼 | 複合單體殼結構 雷諾引擎扮演100%受力部件 | 車身總高 | |
前懸 | 鋁合金垂直導臂,碳纖維雙叉臂配備扭 | 車身總寬 | |
後懸 | 鋁合金垂直導臂,碳纖維雙叉臂配備扭 | 前輪輪距 | |
座椅 | 後輪輪距 | ||
車身軸距 | 車身總重 | 620KG(含車手、 鏡頭、壓艙物) | |
油箱 | 冷卻 | - | |
制動系統 | Brembo制動卡鉗、制動襯墊、制動碟 | 輪轂 | 前後13寸0Z輪轂 |
引擎 | |||
引擎代號 | 雷諾RS27-2010 | 氣缸數量 | 8 |
氣閥結構 | 氣動 | 氣缸夾角 | 90度 |
氣閥數量 | 32 | 活塞直徑 | 98毫米 |
引擎排量 | 2400毫升 | 引擎質量 | 95公斤 |
ECU | 麥拿輪標準控制單元TAG310B | 潤滑系統 | 乾式機油底 |
引擎缸體 | 鑄鋁 | 火花塞 | |
氣缸蓋 | 機身長度 | ||
電池 | 雷諾F1車隊 | 機身高度 | |
燃油 | 道達爾 | 機身總高 | |
潤滑油 | 道達爾 | 最高轉速 | 18000轉/分 |
變速箱 | |||
變速箱 | 7擋縱置變速箱 液壓換擋、離合器控制 | 擋位數量 | 7前進擋+1倒擋 |
離合器 | AP離合器 | 變速箱材質 |
歷史成績
賽季 | 製造商全稱 | 分站冠軍數 | 桿位次數 | 積分 | 年度排名 |
2005 | 紅牛-考斯沃斯 | 0 | 0 | 34 | 7 |
2006 | 紅牛-法拉利 | 0 | 0 | 16 | 7 |
2007 | 紅牛-雷諾 | 0 | 0 | 24 | 5 |
2008 | 紅牛-雷諾 | 0 | 0 | 29 | 7 |
2009 | 紅牛-雷諾 | 6 | 5 | 153.5 | 2 |
2010 | 紅牛-雷諾 | - | - | - | 1 |
職業生涯
為了在賽場上爭取出色成績,車隊力邀老牌車手大衛·庫爾特哈德加盟,同時車隊也與克里斯蒂安·克里恩和維托尼奧·魯伊茲簽下了車手契約,他們兩人都有可能出現在2005賽季的比賽中。車隊使用的新型賽車RB1實際上是美洲虎車隊專門為2005賽季設計的,另外馬克·史密斯加入了技術團隊,紅牛考斯沃斯車隊也成為了賽季中的亮點。
庫特哈德在賽季出來了個開門紅克萊恩參加了2005賽季19場比賽中的15場並獲得了9個積分,對這位奧地利車手來說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賽季。同時,里尤茲也參加了4場比賽並在聖馬利諾大獎賽中獲得了他的唯一一個積分
2006賽季,紅牛車隊使用法拉利V8引擎,阿德里安·紐維從麥拿輪車隊加盟紅牛。
2007賽季,紅牛車隊使用雷諾V8引擎,列車隊冠軍榜第5位.
2008賽季,由於紅牛二隊小將維特爾的出色發揮,紅牛甚至沒有戰勝紅牛二隊第6名的成績,只以年度第7結束了這個賽季。
2009賽季,維特爾轉到紅牛一隊,加之紐維出色的空氣動力學設計,紅牛RB5賽車性能與使用了充滿爭議的雙層擴散器的布朗GP車隊的BGP001賽車不相上下,並且力壓法拉利麥拿輪等老牌勁旅,以年度亞軍的成績經歷了光輝的一個賽季,維特爾也取得了車手年度亞軍的成績,一顆新星冉冉升起。
2010賽季,儘管賽季初期,紅牛車隊經歷了穩定性的質疑,土耳其站的隊友間碰撞,英國銀石大獎賽的“鼻翼門”的事件,使紅牛車隊的2010賽季一路坎坷。但由於紐維出色的設計,RB6的領先優勢巨大,加上紅牛車手維特爾、韋伯的出色發揮,紅牛車隊以車隊積分495分的成績獲得了F12010賽季的車隊總冠軍。同時,維特爾以256分的成績獲得了2010賽季車手總冠軍。紅牛取得了車隊車手的雙冠王。塞巴斯蒂安-維特爾成為F1歷史上最年輕的世界冠軍,克里斯蒂安-霍納成為F1最年輕的冠軍車隊領隊。紅牛車隊的成長堪稱車隊進步的典範。
2011賽季,整個賽季紅牛勢不可擋,場上最快賽車RB7加上兩位優秀的車手,使紅牛在日本站就提前獲得車手及車隊的總冠軍。
2012賽季,擴散器的限制導致賽車不再像上賽季那樣無人可擋,但紅牛依舊強勢,豪取車隊三連冠及車手三連冠。
各屆賽程
F1中國十年里程
紅牛車隊無疑是現在F1賽場上的最大奪冠熱門。4月12日至14日,新賽季的F1中國大獎賽將在上海國際賽車場拉開帷幕,這將是這項國際頂級賽事進軍中國的第十個年頭。在這個裡程碑的時刻,紅牛車隊必將蓄勢待發,迎接新的挑戰。
再次包攬車手總冠軍和車隊總冠軍後,紅牛車隊和德國車手維特爾已經完成了三連冠的偉業,將競爭對手法拉利,麥拿輪等傳統強隊甩在身後。也是在這三年當中,紅牛車隊逐漸成為F1車壇的一個傳奇,車手維特爾更是年年打破最年輕的奪冠紀錄。眾所周知,F1賽車是世界上最昂貴、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運動,也是商業價值最高,魅力最大,最吸引人觀看的體育賽事。同時因為其影響範圍廣,知名度高,所以與世界盃,奧運會,並稱為“世界三大運動”。自2004年F1賽事進入中國以來,無數的中國車迷得以近距離欣賞這項世界頂級賽車盛宴。而對於紅牛車隊來說,中國站也是他們的一大福地,在2009賽季,紅牛車手維特爾在中國站比賽中收穫了個人第二個分站賽冠軍,隊友韋伯摘得亞軍,為日後紅牛車隊的崛起奠定了基礎。一直以來,紅牛品牌與生俱來的“極富激情、充滿能量”的品牌特性深受廣大消費者認同,而賽車運動中“加速、超越、挑戰極限、永遠爭先”的品質不但與紅牛的品牌特性相吻合,更充分演繹了紅牛“激發潛能、享受突破”的品牌主張。也正因如此,促使紅牛成為了賽車運動的積極支持者。在紅牛看來,車手比賽的過程就是車手不斷超越自我、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車手將獲得對自我的肯定,從而獲得身心的愉悅和成就感,而車迷在觀看的過程中也能體驗到其中的刺激與歡樂。從現實角度來看,紅牛車隊和車手維特爾的成功正是體現了紅牛的這一理念。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上海國際賽車場就將迎來引擎轟鳴的饕餮盛宴,紅牛車隊將攜新車RB9出戰,車隊表示會全力支持兩名車手取得好成績,車手維特爾和韋伯也對新賽季信心滿滿。在上海這個福地,在F1進入中國十年的這一里程碑賽事中,紅牛車隊又將創造怎樣的輝煌,讓我們拭目以待!
評價
紅牛車隊並不只是換了一個名稱的美洲虎車隊,不論是比賽車手、人事計畫甚至比賽用引擎(換用法拉利)都有一番新氣象。紅牛車隊歷史首站比賽就有7分進帳。
國際汽聯對雙層擴散器所開的綠燈,而在法拉利、雷諾都哀嘆巴頓的勢頭無可阻擋時,紅牛車隊卻以堪稱完美的表現打破了布朗車隊和擴散器無敵的神話。
F1相關信息
比賽賽程 | F1澳大利亞大獎賽 | F1馬來西亞大獎賽 | F1中國大獎賽 | F1巴林大獎賽 | F1西班牙大獎賽 | F1摩納哥大獎賽 | F1土耳其大獎賽 | F1英國大獎賽 | F1德國大獎賽 | F1匈牙利大獎賽 | F1歐洲大獎賽 | F1比利時大獎賽 | F1義大利大獎賽 | F1新加坡大獎賽 | F1日本大獎賽 | F1巴西大獎賽 | F1阿布達比大獎賽 |
比賽場地 | 阿爾伯特公園賽道 | 雪邦賽道 | 上海國際賽道 | 巴林國際賽道 | 加泰羅尼亞賽道 | 蒙特卡洛賽道 | 伊斯坦堡賽道 | 銀石賽道 | 紐博格林賽道 | 布達佩斯賽道 | 瓦倫西亞賽道 | 斯帕賽道 | 蒙扎賽道 | 新加坡街道賽道 | 鈴鹿賽道 | 英特拉格斯賽道 | 亞斯碼頭賽道 | 蒙特婁賽道 | 馬尼庫爾賽道 | 霍根海姆賽道 |
參賽車隊 | 麥拿輪車隊 | 法拉利車隊 | 寶馬索伯車隊 | 雷諾車隊 | 豐田車隊 | 紅牛二隊 | 紅牛車隊 | 威廉士車隊 | 印度力量車隊 | 布朗GP車隊 | 超級亞久里車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