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軸草

鐵軸草葉具短柄,柄長約1厘米,向上漸趨無柄;葉片卵圓形,長3—6.5厘米,寬1—4厘米,邊緣具帶重齒的細鋸齒或細圓齒,生長於海拔800—2100米的草坡、灌叢、松林或疏林中,也見於河邊、路旁。

基本信息

所屬卷

:Teucrium Linn.

所屬科

:Labiatae

中文名

:鐵軸草

其它中文名

:紅蒿(瀾滄)、長沙、小紫蘇(普洱)、紅桿一棵蒿(保山)、花山蒿枝(紅河)、繡球防風(馬關)、黑頭草(富寧)、鳳凰草(貴州興義)。

文獻來源

:Teucrium quadrifarium Buch. - Ham. in D. Don (1825); Benth. (1836), in DC. (1848), (1885); Forbes et Hemsl. (1890); Diels (1912), (1913); Dunn (1915);Kudo (1929); Sun (1932); Hand. - Mazz. (1936); 吳征鎰、周鉉 (1965)* ; H. Keng(1969)* .
T. fortunei Benth. (1848); T. fulvum Hance in Walp. (1852 - 53); T. fulvo -aureum Levl. ( 1910); Dunn ( 1911); T. kouytchouense Levl (1910); Dunn (1911).

描述欄位

:多年生草本,木質根莖橫走,短,具鬚根。莖直立,高0.3—1.2米,常分枝,近圓柱形,被濃密向上的金黃色、銹棕色或艷紫色的長柔毛。葉具短柄,柄長約1厘米,向上漸趨無柄;葉片卵圓形,長3—6.5厘米,寬1—4厘米,邊緣具帶重齒的細鋸齒或細圓齒,上面被平貼的短柔毛,背面及葉柄密被黃色或灰色的柔毛;基部近心形,頂端急尖或鈍圓。假穗狀花序頂生和腋生,常排列成圓錐狀,花序軸被有與莖同樣的長柔毛,輪傘花序含2花,密集或稍疏鬆,花具短梗,苞片菱狀三角形或卵圓形,長5—8毫米,先端常尾狀漸尖,背面密被長柔毛。萼鐘形,長5—7毫米,筒長4—5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喉部內具毛環;上唇三齒,中齒倒卵狀扁圓形,側齒三角形,下唇二齒披針形,比上唇稍長;花冠白色,淡紅色至紫色,全長11-12毫米,外側無毛,花冠管長4毫米,唇片中裂倒卵狀圓形,側裂片卵狀長圓形;雄蕊伸出;花盤4淺裂。小堅果暗栗棕色,4枚常不同等發育。花期6—12月。

分布及生境

:產瑞麗梁河騰衝保山景東鳳慶雲縣漾濞瀾滄雙江元江屏邊西疇馬關。常生長於海拔800—2100米的草坡、灌叢、松林或疏林中,也見於河邊、路旁。我國福建南部,湖南南部、廣東、廣西和貴州南部均有分布。國外分布至泰國,緬甸北部,印度,錫金,尼泊爾至克什米爾地區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全草入藥,可以鎮痛,利濕,治勞傷、水腫,還用於防治瘧疾。葉用以止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