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

遵化市

遵化市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南麓,北倚長城,南臨津唐,東通遼瀋,西顧京城,毗鄰京津承秦地區,屬京津唐承秦腹地,西距北京市中心158公里,南距唐山市中心75公里,西南距天津市中心175公里。總面積1521平方千米。人口73.17萬(2013年)。全市轄13個鎮、9個鄉、3個民族鄉。市政府駐遵化鎮。2013年,遵化市生產總值完成5634249萬元。境內有清東陵、古長城2處世界文化遺產,4A級旅遊景區萬佛園,2A級旅遊景區鷲峰山、上關湖、臥龍山等。遵化市素有“畿東第一城”之稱。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遵化市 遵化市
毛澤東 遵化市 毛澤東 遵化市
“遵化市”一詞屬於漢語政區地名。

“遵化”之名歷史悠久。據舊志記載:遵化在夏、商為幽、冀之地,周初為燕地,春秋屬無終國,戰國燕滅無終,屬燕之古北平郡。秦為右北平漁陽二郡地。漢為徐元、俊靡二縣,屬右北平郡。三國魏除徐無、俊靡二縣外,兼有土垠縣地。晉初仍為徐無、俊靡二縣,屬北平郡,後俊靡併入徐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廢北平郡,徐無縣改屬漁陽郡;北周,徐無併入無終縣屬漁陽郡。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廢無終併入漁陽縣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分漁陽復置無終縣,貞觀初又廢,乾封初復置,屬幽州;武后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為玉田縣地,屬營州;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屬薊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今遵化境地建平州買馬監(養馬機構)。後唐(923—936年)在平州買馬監地置遵化縣(建年無考),屬薊州,遵化名稱始於此。“遵化”二字據《遵化縣誌》記載含義是: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

遵化西周時期屬燕國地;後唐時期(公元923—936年)建遵化縣,屬薊州;五代後晉時,遵化屬 遼國,遼重熙年間(1032—1054年)於縣置景州清安軍,天慶十年(1120年)遵化已屬於金;宋宣和五年(1123年)金國將薊州等6個州還宋,遵化隨之歸宋,宋改名灤川郡,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亡於金,屬金中都薊州;元代,遵化隸屬大都路薊州;明代,遵化隸屬京師順天府薊州;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因建清東陵升為 遵化州,領豐潤縣;乾隆八年(1743年)升為直隸州,統領 玉田豐潤兩縣,隸屬直隸布政使司,由 通永道分轄;中華民國2年(1913年)廢州府,遵化改為縣,隸屬直隸省渤海道;民國17年(1928年)遵化改為河北省屬縣;1938年2月,遵化、興隆劃屬偽冀東道;抗日戰爭時期,縣內建立起抗日民主縣政權。為適應抗日戰爭需要,縣境一度被分成幾塊,分屬於 豐玉遵、遷遵興、 薊遵興等聯合縣;抗戰勝利後,各聯合縣相繼撤銷,仍為遵化縣;1948年劃為冀東區行署直屬縣;新中國成立後,屬河北省唐山專署;1983年撤唐山地區,遵化劃為唐山市管縣;1992年設立遵化市(縣級市),唐山市代管;2005年遵化市成為擴權縣(省轄縣級市)。

發展

遵化市 遵化市
遵化古代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下限到1840年鴉片戰爭。遵化在歷史上,尤其是到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明、清兩朝,在河北省乃至在全國都起過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遵化境內,經文物普查,發現有文物保護單位117處,其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為清東陵;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為明長城、洪山口古戲樓和永旺塔;唐山市文物重點保護單位2處,為湯泉流杯亭和六棱石幢;遵化市重點保護單位22處,有官房子、王各莊古橋、楊家莊遺址等。這些文物和文物遺址,從不同的側面,記錄著遵化在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發展情況,對於我們研究遵化發展歷史有著重要意義和作用。

先秦時期

遵化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從目前所存文化遺址來看,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從大的方面來講,這些遺址可以稱為灤河流域遺址。到1993年以前,唐山地區共發現灤河流域遺址18處。在遵化境內有4處。即丁各莊、湯溝、西峪北、君子口遺址。這些遺址,其年代為舊石器時代,距今約1萬年左右。從社會形態上來看,當屬於母系氏族社會早期。

娘娘莊鄉丁各莊遺址,東西約500米,南北約500米,面積達25000餘平方米,是一座人類生活區遺址。其地勢呈東高西低的形勢,西面原來是一條河流,目前已成為耕地。在這裡發現有舊石器時代所常用的打制尖狀石器、刮削器和瑪瑙質尖狀器。從中可以看出明顯的舊石器時代特徵。這裡可以說是目前所知的遵化最早的人類活動痕跡。

另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是在新店子鎮西峪村北的取土處。土質為黃粘土,文化層2至3米高。在這裡曾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刮削器、尖狀器和白色、黑色的石英石核,面積不詳。
君子口遺址,也是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有象腿骨化石、馬牙化石、刮削器和植物化石等。
這些遺址的發現,表明至遲在1萬年以前,遵化地方就有了人類活動的遺蹟。
在楊莊子遺址中,既有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棒等文物,也有紅陶等等商代遺存,表明這個遺址所跨越的年代比較長。

遵化市 遵化市。
夏朝是一個比較遙遠的朝代,它的遺址,在河北存在都比較少,更不用說在遵化了。但是,清華大學畢業生、原在七機部工作的任重遠先生,根據《水經注》、《禹貢》、《山海經》等書的記載,以及個人考察,曾經作過大禹在冀東治水,開牛門口為水道的推測。此說目前尚未被考古界認同。

這一時期的文化主要表現為仰韶文化特徵

商朝時期,在古薊州,即今天的北京一帶建有箕國,遵化也包括在內。這一時期,遵化境內的遺址有西峪遺址、楊莊子遺址、胡莊子遺址和宏門寺遺址。以西峪村內的遺址最為顯著。整個遺址面積達11284平方米,文化層深達1.5米。在這裡收集到商代的銅戈、銅鼎和漢鐵鼎、鐵盤、陶罐等文物。而在楊家莊、楊家莊西、宏門寺等遺址中,均有磨製的石斧、石棒、夾砂紅陶、夾砂黑陶片出現,器型殘片有豆柄、罐、魚骨盆等,胡莊子有陶片及陶罐口沿、腹、底等殘片出現。

周朝遺址,在該市尚未發現,但據任重遠推測,遷安曾為周朝太公古公亶父活動的場所,後來遷都至陝西岐山、豐鎬一帶。任重遠有一本《黃帝古都》,已由遷安市政府出資出版。在其中有關於遷安為黃帝古都的論證。若此事屬實,周太公在其遷徙途中,必然經過遵化地區。

春秋時,遵化、玉田一帶屬於無終國。據古人記載,古無終是春秋時期的偏裨小國,由少數民族山戎所建。無終國的滅亡時間及原因,史無明文。但是無終國國君棄國修仙之事,在明人唐文燦所撰無終子洞《重修碑記略》中有載。這應當是無終國君,在外敵入侵下所採取的無奈之舉。
到戰國時期,遵化屬燕國所轄,是毫無疑問的了。
春秋戰國時期,在遵化遺留下來的遺址,有魏進河遺址、宮裡遺址和洪水川南遺址。
魏進河遺址,出土器物為泥質灰陶片、可以分辨出來的器型有侈口尊、罐等。陶片上有繩紋、弦紋。洪水川南遺址,面積約4800平方米,有殘損的陶豆、陶托盤、陶盆、繩紋筒瓦等器物。2000年,在劉備寨鄉宮裡與常各莊交界處發現一處戰國遺址,可辨器型多為灰陶豆、盤等殘片。這一時期的重要文物為龍、鳳玉佩,被定為二級文物。

秦漢時期

遵化市 遵化市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刺客荊軻到秦都鹹陽刺殺 秦王嬴政,激怒了秦國。前226年,秦攻破燕都薊城,即今天的北京。前225年秦設右北平郡於今天津市薊縣,治內轄遵化地方。當時在右北平郡設縣的,有無終縣,但是其所轄地方與春秋時的無終國已有不同,而在遵化地方是否設縣,不可確考。

秦統一六國以後,為了宣揚國威,也為了巡視各地,秦始皇曾經有五次出巡。其第四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5年東巡碣石,秦皇島即是因此而得名。北戴河區還發現了秦始皇東巡的行宮遺址。在碣石逗留了一段時間以後,秦始皇西經右北平、漁陽、上谷等郡,返回鹹陽。據此推測,秦始皇的足跡曾經到過今天的遵化地方。

秦末農民起義時,韓王廣攻占燕地,自立為燕王。以薊為都城,遵化又為韓王廣所轄。項羽在秦亡後分封諸侯,韓王廣被封為遼東王,領有右北平、遼西、遼東郡地方。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漢時郡國並行,受封燕王、領有燕地的,先後有臧荼、盧綰、劉建、呂通、劉澤、劉旦等人。西漢初年的平叛和中期的推恩制,使得諸侯王的權力與領地日益縮小。西漢時,遵化地方為右北平郡所轄的十六縣之一,稱徐無縣,治所在今遵化鎮以西地方。

西漢末年,王莽改制,將各地地名按經義進行改名。改右北平郡為北順郡,將徐無縣改為北順亭。
東漢時繼續實行郡國並行的制度。遵化屬幽州部右北平郡徐無縣。王莽時改名為北順亭,東漢恢復舊名,治所在今遵化鎮東。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遵化先後屬公孫瓚、袁紹、曹操等人管轄。

魏晉時期,北方大亂,雖有曹魏後期和西晉初期短時間的經濟恢復,但總體上來看是以動亂為主,對社會經濟的破壞較大。曹魏時屬北平郡,稱徐無縣,治所在今遵化鎮東。

西晉時,遵化地位有所提高,幽州北平郡治所由土垠縣(治所在今豐潤銀城鋪)移置到徐無縣,即今遵化鎮東。郡治的北移,說明遵化地區的軍事地位日漸重要。後趙、前燕、前秦、後燕,仍以徐無為縣名。北平郡治在遵化鎮東,領四縣。東魏、北齊置徐無縣,北周併入無終縣,治所仍在遵化鎮東。

秦在歷史較短,且其活動地區主要是在陝西一帶,所以在遵化目前尚未發現有秦的遺址。漢代的文物遺址較多,在我市共有漢代文物遺址26處,古墓7處。

遺址以教廠遺址為最突出。該遺址於1986年發現,出土有漢“五銖”、“貨泉”、“半兩”等錢。此前,該村村民在挖菜窖時,還挖出過銅鼎、陶罐、石棺等文物。

漢墓雖有7處,但是以堡子店鎮十八里漢墓為最突出。其餘各處,均無有地面遺存,但是十八里漢墓目前尚存有較在大型的封土。2003年11月2日,十八里村民在施工中發現在封土東側有一洞口,經文物部門考查後,確認此處為一漢墓,地下有磚砌拱券。並發現了陶樓、陶狗、陶穀倉以及酒杯等在我市不曾發現過的文物。按其現存的情況來看,應是等級較高的一座墓。並且在大墓的周圍,有不少的小墓,還有大量的漢磚出現。可以推測,這裡應該是一個漢朝墓葬區。因資金不足,當前未能進行清理與發掘,期望在發掘後應該能夠有較重要發現。

田家墳遺址和崔家莊東大坑遺址均有陶器殘片出現,還有漢磚遺留於世。魏晉南北朝的文化遺址,在遵化有禪林寺。始建年代不詳,在遼代重修時,得到一塊古碑,知道早在北朝後秦姚萇時就有僧人在此居住。而在後秦時,禪林寺(當時名叫雲昌寺)也是重修,則此寺的始建年代當早於南北朝。
禪林寺在遼、金、元,以及清朝時,都有重修碑記。

隋唐宋金元時期

遵化市 遵化市
公元581年三月,北周外戚楊堅廢北周靜帝建立隋朝。開始了隋王朝短暫的統治時期。隋朝廢除九品中正制,實行科舉制,從而擴大了統治基礎。又改郡、州、縣三級政權為州、縣兩級。州設 刺史,縣置縣令。煬帝時改州為郡,為郡、縣兩級。遵化屬漁陽郡無終縣。

唐朝初期,遵化改屬薊州無終縣。自戰國趙武靈王改革服制,實行胡服騎射以來,戰馬的作用越來越大。為了滿足戰爭需要,唐玄宗天寶元年在遵化設平州養馬監養馬,隸范陽郡。由於在遵化地方設馬監和鐵冶,遵化地方人口日漸增多,為以後建縣打下了基礎。安祿山叛唐,河北成為偽燕國的屬地,遵化也在其中。

五代時,後唐李存勗統一河北,遵化歸於後唐統治之下。“遵化”一名最早見於《遼史.地理志》。書載,遵化是由後唐時的買馬監歸入遼國後,於公元925年改建為縣的。由於遵化地方的鐵冶十分重要,且設有買馬監,遂設縣。因遼國在得到此地以後,為鞏固其漢族的統治,所以為該縣取了一個封建禮教色彩濃厚的縣名:“遵化”,其意為“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遼國在今北京西南設南京析津府,轄6州。在遵化縣設景州,治所遵化,領一縣。宋朝改名灤川郡。金、元兩朝沿襲遵化之名未改。

唐朝的遺址,在遵化主要的有乾寶山遺址、棲雲寺遺址、搗藥口藥王廟,
乾寶山遺址,位於東陵鄉乾寶山村南,遺址發現素麵青磚、布紋瓦、陶壺、陶罐、瓷碗等殘片。面積約有1300平方米。其中瓷器片1片,胎質較為粗糙,內外壁均施青釉,有典型的唐代特徵。搗藥口藥王廟,相傳為唐代所建,但是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清初,順治皇帝到此,捐銀助修。這則碑文為研究清史提供了一條線索。棲雲寺是我市現存較早的一座古寺遺址。明朝弘治年間所刻的一統碑上,有棲雲寺重修於唐代的記載,則棲雲寺的創建當是早於唐朝。棲雲寺舊有僧人在捨身台飛升成仙的故事,傳說此僧人即是禪宗的第六世祖慧能。按照唐人所記的能禪師事跡,說他是范陽人。在唐朝時,遵化屬范陽郡管轄,則慧能家鄉為遵化確有可能。而慧能在與師兄神秀爭法統時,曾有數十年不知蹤跡,他也許就曾經潛回故鄉,在棲雲寺上隱跡藏形。

宋遼時期,遵化雖有短暫的時期歸於宋朝,但是不久又淪於金人,所以這一時期的文物,主要為遼金特色。
主要的文物建築和遺址有保全塔和黨峪楊家峪村的寶林寺。保全塔始建遼代。它興建的原因,是起於一個迷信的說法。塔寺村東山是一塊龜頭地,村東即山下有一條河,為了防止烏龜翻身造成水災,所以在山上建成了這座塔。經過實地考察塔下的地形,可知此說不為無據。

遵化市 遵化市

保全塔高13米,直徑1.5米,八稜錐形,分塔身、塔基、塔剎三部分,實心。它是我市目前所存最早的磚砌古塔。1982年4月,公布為遵化縣文物保護單位。在山上塔南面有一鐵選礦,長年的震動對塔的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目前,此塔塔基已裂成大紋,而與此不同的,在豐潤縣城、同為遼代建造的天宮寺塔,卻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並列入河北省重點保護單位。遵化黨峪楊家峪村的寶林寺,是金代建築,也是唐山市境內唯一一座供奉村藏地菩薩的寺院。寶林寺是一座專門供奉地藏王菩薩的寺廟。據佛經記載,地藏王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囑託,在彌勒佛出生之前,自誓度盡六道眾生,始願成佛。為此,他常現身於地獄中以救苦難。

因桃花山風致幽雅,所以早在宋金時期,這裡就已經成了人們遊覽之地。宋朝皇家宗室、著名詩人趙師秀唯一一首遺留於世的詩,就是在這裡寫成的。詩中寫道:“舊有桃花樹,人呼寺故名。石幽秋鷺上,灘遠夜僧聞。汲井連紅葉,登台散白雲。燒丹勾漏令,無處不逢君。”趙師秀把桃花山比喻成道人葛洪煉丹藥時所居第二十二洞天勾漏山,可見其風景十分秀麗。在桃花山還有一景致,即是“聖水噴珠”,在清乾隆年間,此景被列入“遵化十景”之一,為世人所稱道。

元朝統治中原時間較短,且其民族質樸少文,故在遵化境內遺傳於世的文物較少。但是在西三里鄉出土一個瓷罐,有著較為明顯的元代風格。

明朝時期的遵化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即皇帝位,建立大明王朝,當年派大將徐達率軍北伐。八月,攻入元大都,元順帝由居庸關退回上都。當時,元朝雖然從中原退出,但是蒙古的勢力仍然歷史學家強大。為了防禦殘元蒙古各部勢力的入犯,更是在這裡設立衛所,多次修築長城,並在此處進行了多次戰鬥。

因長城的軍事地位十分重要,明朝從建國之初就在長城沿線各隘口設兵戍守。
在遵化長城沿線設軍守備,始於明太祖時期。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派大將徐達戍守長城邊務,又聽從淮安侯華雲龍建議,在永平、薊州、密雲以西二千餘里長城的一百二十九個關隘處,皆置戍守。其中在遵化境內的關口就有二十餘處,如馬蘭峪、洪山口、馬蹄峪、秋科峪等。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在遵化縣城以南設遵化衛。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又在遵化境內設寬河守御千戶所。明成祖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又將原在內蒙古托克托縣境內的東勝右屯衛調防至遵化縣城南,並在縣城東南又設忠義中屯衛。明中期以後,又派駐邊防軍。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駐遵邊防軍隸屬於薊鎮總兵。因遵化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明朝時期在兵力的縱深配置上,將遵化縣列為第一線。而遵化縣的兵力,又主要是放置在長城沿線上。且因遵化地位的日漸重要,巡撫順天府等地方官員也將衙門安設在遵化。

遵化市 遵化市
這一時期,遵化經濟的發展主要體現在鐵冶上,朱元璋以擾民為理由,對冶鐵一事加以限制。後來,因北方的戰略地位日益加重,朝廷開始重視冶煉事。 遵化鐵冶廠興建,不晚於永樂初年。它的最初廠址是在遵化西北的西下營鄉沙坡峪,後遷至小廠鄉松棚峪,明英宗即位之初,鐵廠關閉,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又加以恢復。正統三年遷到鐵廠,舊名白治莊地方。明代的鐵冶廠之所以始終建在遵化境內,一是因為此捷運礦資源豐富。據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一書記載,“燕京遵化與山西平陽,則皆砂鐵之藪也。凡砂鐵,一拋土膜,即現其形,取來淘洗,入爐煎煉,熔化之後,與 錠鐵無二也。”二是燃料資源較為充足,鐵冶所需的燃料基本為木炭,燕山山脈自古就生長著茂密的森林,自霧靈山經喜峰口到山海關,良材良木,無處不在。三是這裡的技術力量的勞動力資源也很雄厚。遵化鐵冶自唐朝時即有開採。在長期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力量的經驗。

在全盛之時,鐵廠的夫匠達到2560名,每年煉鐵常額為二十萬斤,到明宣德年間,最多達到三十萬斤。成為明朝時期北方最大的冶鐵廠。不但鐵礦石數量多,而且遵化還有冶鐵的助熔劑_螢石,這些石頭產於水門口,為煉鐵提供了必備的原材料。

隨著情況的變化,到明萬曆時,遵化鐵冶廠終於停工。其中原因,一是機構龐雜,費用過大;二是薪炭逐漸貧乏,燃料難以為繼。三是到明朝後期商品經濟日漸發達,可以從市場上獲得更多的鐵料。

至今在鐵廠鎮東北,還遺留著鐵冶廠的遺蹟。這裡不但有大量的焦炭,還有鐵鎦子,而且由於鐵冶的發展,從明孝宗弘治元年起,這裡形成了一個較大規模集鎮,建成了一座石頭城,到明萬曆時,還對城牆進行重修。

明中葉以後,京師用糧的矛盾日益嚴重。為解決這一問題,克服南糧北運帶來的困難,當時朝廷中就有人提出建議開發就畿水利,發展這一地區的農業生產。工料給事中徐貞明在其所著的《潞水客談》中就對京東水利的開發進行了論證。除密雲盧龍、撫寧等縣外,他還以遵化為例,說明了開墾水田的可行性。遵化西南平安城夾運河而下,及沙河鋪地方,又鐵廠涌珠湖以下,至韭菜溝、上素河、下素河百餘里,夾河皆可成田。水稻的生產和明末玉米引進到北方種植,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明朝初期,遵化一帶森林密布。因鐵冶用炭、開荒造田、宮廷建築等用材,明中期以後,森林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與此同時,北方的林果業卻得以發展。遵化蔽蔭寺的綿梨,“味甘芳諸梨品,風落之則碎”,在當時即被稱為上品。

明初以來,在京東的薊鎮、永平、山海關一線修築長城,從而使之成為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一條分界線。同時,由於各族人民之間相互交往的需要,在長城沿線又形成了集貿市場,這裡又成為各族人民經濟貿易的重要場所。少數民族所需要的鐵器、糧食,漢族所需要的皮毛、馬匹等都在這裡進行交易。遵化做為這條交易線的組成部分,經濟貿易也得到了發展。當然這種發展,是受到封建社會政治、軍事深刻影響的。如明嘉靖年間,蒙古俺答汗曾屢次要求與明政府互市,卻一再遭到拒絕,致使兩族之間戰爭不斷,而隆慶年間,由於採取了正確的民族政策,實行互市,從而使漢蒙兩族的經濟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不但為明朝自己贏得了發展的機會,也為清朝與蒙古的和好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明朝洪武二年十月,朱元璋就下旨“詔天下郡縣立學”。並下詔,令丞相等人會同商議學校管理辦法。經皇帝審閱之後,頒行天下,刻於各州縣學府碑上,名為《學制碑》。此碑在民國時尚存於縣學堂中。由於朝廷的重視,明朝時對於學校的建設還是較為關注的。遵化州志中所載的關於明朝時對學府建設的碑文,就達四篇之多。《學制碑》、《司教南冶夏公去思碑記》、《重修遵化縣儒學記》二篇。明朝時,據我所知,遵化中進士的有二人。一為賈應元,直隸遵化縣人,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據舊州志記載,當年一同中進士者,全國共有五人,時人稱為“五龍”,賈應元在五人中為第二。一為申維岱,直隸遵化縣人,明嘉靖乙丑科(明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據舊州志記載,此科中進士者三人,時人稱之為“三鳳”,申維岱為“三鳳”中之一。僅嘉靖一朝,遵化縣進士中科舉者就有二人,可稱科名之盛。

由於遵化地處長城腳下,明朝時與蒙古等少數民族的關係之間,經歷過許多次的戰爭。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二月,蒙古韃靼兵入境劫掠人畜,馬蘭谷參將吳釗與右參將王志伏兵於關內,以策應密雲等處的軍事行動。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閏四月,朵顏衛都督花當,在累次向明廷請求增派貢使、追加封賞未遂之後,派其子把兒孫,率領騎兵一千餘人攻破鮎魚關,進入馬蘭峪地方大肆搶掠。明參將陳乾、指揮談茂等人率軍拚死抵抗,力戰而死。把兒孫肆意掠奪,遂其志而去。

同年七月,韃靼部的一支進犯羅文峪,明指揮周召率部抵抗,斬首十一級,敵不逞而轉攻今遷西境內的潘家口,又被斬首三十級。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五月中,薊鎮邊外夷酋猛可等犯馬蘭谷、鮎魚石等處,閏六月中,又犯河坊口等處,官軍前後斬首一百二十級。”為此,明嘉靖皇帝下旨“褒獎有功官軍及優恤死事者。”

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二月,韃靼部入犯曹家堡,因當時薊鎮總兵戚繼光對明軍訓練有素,韃靼兵遂為明軍所敗。

明後期,東北女真族日漸強大,建立了後金政權,構成了對明王朝巨大威脅。清太宗皇太極為了實現對明王朝“削其根以斫大樹”的軍事戰略思想,於明崇禎二年(清天聰三年,公元1629年)十月,派後金軍數萬鐵騎分三路破長城關口進軍明朝腹地。其中一路進至大安口,斬殺明參將周鎮,破大安口。皇太極則親率兵馬由喜峰口入關,並連破馬蘭峪、漢兒莊、潘家口、洪山口等處邊城,合兵包圍關內重鎮遵化。明山海關總兵趙率教聞訊,率副將二員,參將、游擊九員,領援兵4000人疾馳入關援救,不幸中後金軍埋伏,身中箭矢力盡而亡。

明朝時遵化文化遺址與文物,除鐵廠外,還有長城、永旺塔、閻家溝太監墓以及明崇禎皇帝敕命、誥命碑。

太監墓位於蘇家窪鎮閻家溝村北高台上。1991年3月被發現,墓中除精美的石雕外,還有一塊瓦券,上面陰刻楷書14行,總計261字,內容是墓主王法興在建墓之前的祭告文字。從瓦券上的文字我們知道,墓主是明正統年間的太監,塋墓的起造時間是正統十二年八月。

2003年5月,在黨峪鎮後耍峪村發現兩統石碑。上刻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皇帝賜給內閣中書張爾志的敕命、誥命十一道。這些文字,對於我們了解明朝工部郎中、文華殿辦事中書科中書舍人張爾志的事跡提供了可靠的史料。而刻於石碑上的皇帝親賜誥命與敕命,在我市乃至在唐山市都是首次發現。因此,這兩統碑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文物價值。

明朝時所建的洪山口戲樓和永旺塔,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湯泉流杯亭和六棱石幢,是唐山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清朝時期的遵化

遵化市 遵化市
從1644年清朝入關,統一中國,到1911年辛亥革命覆亡,清王朝前後統治中國達268年之久。
清初沿襲明制,以遵化為縣,屬順天府薊州管轄。順治十八年(1661年),遵化縣馬蘭峪建造皇帝陵寢,遵化的地位也因此而得以提高。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以順天府遵化縣昌瑞山建世祖孝陵,改縣為州,設知州”,下轄豐潤一縣。乾隆八年(1743年),為給清東陵的 祭祀提供所需物品,清朝仿西陵所在地易縣改為直隸州之例,將遵化改為直隸州,下轄玉田、豐潤二縣。

公元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推翻明王朝,在遵化地方設官管理。當年四月,吳三桂向清軍投降,農民軍與吳三桂及清軍在山海關交戰失利,清軍一路進京。1644年四月三十日,清軍到達豐潤縣公羅店,遵化等處官吏紛紛迎降。 五月一日,清軍入北京。五月初,舊明朝遵化巡撫宋權、總兵唐鈺起兵殺害大順守將黃錠、馬應湖,擒獲防禦使潘躍龍、同知張耀然,縣令李廷瑗。向清朝投降,清多爾袞“命巡撫如故”。

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清朝由盛京遷都到北京。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滿洲貴族、官員、滿蒙漢八旗將士及家小奴僕等源源湧入關內,為了解決這些人生計,也為了滿足貴族享受的欲望。從順治元年到順治四年,清政府令八旗將士在直隸大規模圈地。順治二年九月,令將河間、灤州、遵化等地無主田地,給與旗人耕種。四年正月又下令,近畿42府州縣豐腴之地,無論有主無主,一律圈入旗下。康熙五年,鰲拜又以換地為名,圈占遵化等地的土地。從而給社會生產造成了嚴重破壞。清朝在馬蘭峪設陵寢以後,在遵化、玉田、豐潤、薊州等州縣圈占土地,做為陵寢的莊園頭地。從而使得大量的農民失去土地。據統計,有清一代,共撥清東陵各陵寢的莊園頭地32000餘畝。

在清朝統治時期,遵化人民的反抗鬥爭也時有發生。乾隆二十八年,灤州、玉田、昌黎、三河等地旱災,遵化州新塞密戶朱莊頭家人翟某率領本村90餘人同行赴縣借糧,沿路村莊有二三百人隨行。他們在縣衙“捶鼓哄鬧,將大堂公案摔碎”。衙前柵欄也被擠倒。清朝派兵千餘人前往鎮壓,數人受傷,而農民60餘人被捕,弘曆命將為首8人斬首。清宣統元年二月,直隸遵化州為籌備警務經費,擬將遵化州內尚店等二十七個村增收果捐稅。對此,村民強烈反對,尚店村村民秦二雄竟至以死來抗議。為此,州府不得不俯從民情,減少果捐稅數量,二十七個村莊只收果捐稅五百兩白銀。

(圖)遵化市 遵化市小區

清同治年間,還發生過所謂的“騎馬賊”過境事件。同治四年七月二十日,熱河八溝一帶200餘騎騎馬軍由張三、張玉率領,攜帶槍炮由喜峰口進入邊內,入關後由遵化至玉田、寶坻,於二十四日進入薊州邦均,此地距東陵隆福寺不過三四十里。清室聞訊大驚,急忙派兵追捕。在清軍追剿下,騎馬軍退回邊外。

農業:遵化的農業,以種植為主。而以玉米和紅薯的引種為最重要的事件。玉米在明朝末年引進到直隸省,經順康雍乾幾代,到乾隆以後得到大規模地推廣。是當時遵化的高產作物。而紅薯從明萬曆時引進中國南方,到乾隆年間傳入直隸省。從乾隆到道光時,紅薯很快在直隸的遵化等地得到推廣。玉米和紅薯的推廣,對於提高糧食畝產,緩解吃糧緊張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雍正和乾隆時期,隨著人口增長,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日漸突出。為了解決人們的生計問題,雍、乾兩帝都曾有過種植果樹,以緩和用吃糧緊張的諭旨。直隸地方種植果樹的現象,也十分普遍。遵化地方的綿梨,從明朝起就十分有名。

養殖業。清朝時由於陵寢祭祀的需要,在清東陵陵區內還由陵寢禮部進行小規模的養殖。如蜂、魚、鹿等的養殖,當時都有一定規模。如馬蘭峪的官房子內所居住的綠營兵,就有一部分人從事鹿的養殖。清東陵所養殖的鹿,大部分在陵寢祭祀中使用,還有一部分運到京師供皇室享用。

清朝時的教育和文化。清初對書院的管理較為嚴格,雍正以後,書院成為宣傳程朱理學,為封建社會開科取士提供人才的場所,為此得到了清朝皇帝的大力提倡。遵化除直隸州治所有一座書院外,在馬蘭峪還有蘭陽書院。乾隆八年在馬蘭峪、南新城設立八旗官學三處,嘉慶二十三年添設內官學一處,道光十一年,還為綠營兵創辦義學一所。由於守陵人學習條件優越,所以清東陵出現了一些知名的文人。如南大圈畫蘭草的訓伯文、畫梅花的福紹賢、畫羽毛花卉的明松泉,都曾聞名全省,藝蓋京東。裕陵總管繼祺,醫術高明,曾多次被請入京師給王府人看病;阿和軒書法精湛,高風亮節,多次拒絕日本人高價索買書畫。

清朝時期,對於方誌的修纂十分重視。清朝時期,曾先後六次修纂《遵化州志》,僅康熙一朝就三次修纂、乾隆一朝二次修纂。這些志料,分別存放於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台灣圖書館、北大、清華、南開等大學的圖書館內,對於研究遵化的歷史,起著重要的作用。

建築:遵化境內的清東陵,是中國封建社會古代建築的絕唱。它積澱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成果,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關於清東陵,大家所知甚多,在此不贅。其他如馬蘭峪官房子,始建於清鹹豐年間,是清東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濃郁的滿族民族色彩。目前為遵化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馬蘭峪王府,是清東陵盛衰的一個見證。現存一座銀安殿,其建築有著明顯的清代風格。被列入目前此處做為馬蘭峪民族醫院的家屬宿舍使用,有嚴重的火險隱患。而馬蘭關二村內的馬蘭關總兵府,在1987年文物普查時,沒有列入文物保護名單。但據我們考察,此建築物尚存有正堂,且保存較好,應該列入保護名單,並逐級申報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要開發旅遊,建議把馬蘭峪王府、官房子、馬蘭關總兵府與清東陵列為一體進行考慮。

文明古國與夏商周斷代工程

遵化市 遵化市
在世界歷史上,中國被列入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號稱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這一點並不為世界所公認。
為什麼會這樣?其中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我們有文字記載、有確切紀年的歷史,從西周后期的共和元年起,也就是從公元前841年才開始的。可是,我們的國家又的確是有著五千年的文明!那么,這缺失了的2000多年的歷史到底到那裡去了呢?我們如何才能將這丟失的2000多年的歷史尋找回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1996年5月16日起,國家啟動了夏商周斷代工程。參與這項工程的,有二百餘位科學家。他們是考古學、古文字學、物理學、古天文史學家等各個領域的頂尖人才。斷代工程,擬分為10個課題,30幾個專題,科學縱橫交錯。這項工程,由國務委員宋健同志首倡,由李學勤等專家為組長、副組長。恰如李鐵映同志所說:夏商周斷代工程,不僅是重大的學術研究課題,而且有助於增強中國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工程。

夏商周斷代工程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概括地說是:西周共和元年以前,也就是武王到厲王,確定比較準確的年代;商代後期,武丁到帝辛(紂),也可確定比較準確的年代。商代前期,提出比較詳細的年代框架;至於夏代,則只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這樣的目標,計畫到1999年達到。
經過專家們的多方考證,我國的歷史年代,準確的紀年已經到了西周武王伐紂的年間。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夜,是周武王率軍向商紂王發起攻擊的時間。而此一戰,即使得殘暴的商紂王被徹底擊敗,從而也就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

西周建立的時間是問題的關鍵,這一時間的確定,使得夏商周斷代中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周以後的各王在位時間準確地確立了,而商的建立時間,也由過去的模糊說法變為了準確的時間。夏的建國時間,由過去簡單地說公元前21世紀,確定為約公元前2070年;商的建立,由過去的公元前16世紀,確定為約公元前1600年;周的建立,由過去的公元前11世紀,準確地確定為公元前1046年。可以說,夏商周斷代工程所確定的目標完全達到了。

人口區劃

總人口69.3萬元,其中農業人口59.5萬。轄25個鄉鎮、2個街道、648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有少數民族28個,主要有滿族、回族、蒙古族、壯族、朝鮮族等,總人口8.4萬;有3個民族鄉(東陵、西下營和湯泉鄉),有2個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鎮(石門和馬蘭峪鎮)。 遵化市轄13個鎮、9個鄉、3個民族鄉,648個行政村:遵化鎮堡子店鎮馬蘭峪鎮平安城鎮東新莊鎮新店子鎮黨峪鎮地北頭鎮東舊寨鎮鐵廠鎮蘇家窪鎮建明鎮石門鎮西留村鄉崔家莊鄉興旺寨鄉西下營滿族鄉湯泉滿族鄉東陵滿族鄉劉備寨鄉團瓢莊鄉娘娘莊鄉西三里鄉候家寨鄉小廠鄉

地形地貌

地處半山區,境內地貌呈“三山兩川”之勢,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面積1521平方公里,東西長約53公里,南北寬約43公里;有大小河流37條,引灤入津工程穿境而過。

氣候特點

遵化屬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日照時數2608.2小時,氣溫10.9℃,最低氣溫-25.7℃。無霜期182天,降水量724.7毫米。有大小河流37條,中小型水庫22座,總庫容1億立方米。

交通運輸

近年來,遵化市突出抓好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這個第一要務,堅持國省幹線、縣級公路、鄉村道路、市政道路、重點項目配套道路建設齊頭並進,公路建設步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形成了以國省幹線為主骨架,遵化市縣鄉道路為依託,通村油路為脈絡,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

截止2006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到1268.094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83.37公里,其中國道1條(國道112線)44.581公里,省道2條(邦寬線、遵寶線)74.592公里,縣道5條(洪火線、平東線、大玉線、堡東線、彭李線)151.972公里,鄉道64條528.402公里,村道232條453.649公里,專用公路3條14.898公里,全市648個行政村已實現村村通油路(水泥路)。

礦產資源

遵化境內已探明的礦藏30多種,主要有 (礦石儲量1.5億噸)、金(礦石儲量140萬噸)、 (礦石儲量36.1萬噸)、 白雲石(礦石儲量3.9億噸)、 石英石(礦石儲量831萬噸)等。堅持“工業強市”發展戰略,不斷最佳化調整工業經濟結構,初步形成了鋼鐵、建材、機械製造、食品加工四大支柱產業,培育壯大了以 建龍實業有限公司、港陸鋼鐵有限公司、 河北寶鋼製罐北方有限公司、河北華安天泰防爆科技有限公司為重點的骨幹企業群體。其中,建龍實業有限公司2006年名列全國500強企業第214位;河北寶鋼製罐北方有限公司鋼製易拉罐生產線是全國第二條、北方第一條生產線;河北華安天泰防爆科技有限公司的HAN阻隔防爆設備技術和產品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6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33.6億元。

植物資源

遵化市 農作物
境內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983公頃,林地77771公頃。依託優越的農業生產條件,發展了特色鮮明的板栗、優質鮮果、食用菌、無公害蔬菜、奶牛養殖、畜禽產品六大產業帶。年產糧食260801噸,油料40063噸,蔬菜69.25萬噸,果品25.1萬噸,食用菌6500萬棒,其中享譽海內外的京東板栗年產1500萬公斤。年出欄生豬92.08萬頭,牛存欄15.48萬頭,羊23.19萬隻,家禽491.43萬隻。是全國板栗之鄉、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縣、國家級瘦肉型豬基地縣、國家級蘋果基地縣、農業部首批無公害農產品加工基地,京津綠色蔬菜供應基地,省食用菌之鄉,全省首個無公害果品生產基地縣。同時,堅持“龍企富民”發展戰略,培育壯大了54家龍頭企業,帶動農戶9.2萬戶,農民增收3.4億元,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72.3%。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6家,唐山市級以上15家,龍頭企業規模和數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栗源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板栗深加工企業,省級龍頭企業遵化市廣野食品貿易有限公司是我省出口日本成品菜數量最大的外向型農產品加工企業,省級龍頭企業 唐山藍貓飲品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三大兒童飲料生產企業之一。積極發展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有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82個,經紀人3500名。

旅遊資源

遵化旅遊資源豐富,自然人文景觀兼備,是唐山市乃至河北省的旅遊龍頭。境內有世界文化遺產兩處,景區(點)18個,沿古長城形成了綿延百里的黃金旅遊線。世界文化遺產——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寢建築群,共建有15座帝後陵寢560多座單體建築。清東陵埋葬了清朝帝、後、妃、公主、阿哥161人,文治武功的康熙大帝、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以及兩度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均入葬於此,它見證了清王朝300多年的興衰榮辱,世事變遷,是一部用磚石瓦木寫就的清代史。

清東陵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從“形勢交融”、“天人合一”的古代建築環境學理論,到美侖美奐、精湛絕倫的裕陵地宮,再到富麗堂皇的慈禧三大殿,其精美的藝術、厚重的文化底蘊都吸引著遊客駐足體味;香港宣威集團投資近3億元的國家4A級景區——萬佛園是一座佛學與現代園林藝術有機結合的花園式園林,佛家至尊至聖之寶釋迦牟尼二弟子阿難尊者的佛舍利、世界罕見的翡翠觀音寶像釋迦牟尼善事八塔、耗金近2600兩的近萬尊貼金佛像、耗費650兩黃金,4000兩白銀鑄就的國內最大的三世金佛以及每尊高6米、重5噸多的四大天王銅像等無不展現著中國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曾沐浴過唐太宗和清朝歷代帝後的湯泉御溫泉,流淌千年,古韻依舊,至今仍保存著肖太后梳妝檯、明代名將戚繼光建造的流杯亭等古蹟;以“山雄、水秀、石靈、雲奇”聞名的2A級景區鷲峰山如今整修一新,奇峰怪石,流泉飛瀑,自然景色秀美壯觀;明代古長城在遵化境內綿延百里,巍峨雄壯;國家2A級景區上關湖煙波浩淼、湖深水淨,名人別墅度假區湖心島古長城等景觀座落期間,遊艇、垂釣等娛樂設施完備,2006年更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奧運會皮划艇訓練基地;2A級景區臥龍山植被茂盛,建築奇絕,每年吸引大批遊客;紅色旅遊基地魯家峪,作為抗戰時期冀東抗日革命根據地,以震驚全國的“魯家峪慘案”聞名於世,為紀念抗戰歷史,緬懷先烈,現建有紀念館、文物室、烈士墓等建築,並有司令部、望海寺等30多處遺址。此外,距今25億年的古大洋遺蹟,歷史逾千年的禪林古寺、千年古銀杏樹。

京東第一獵場——長城狩獵場都是遊客踏青休閒的好去處

傳承千年的燕趙文化在遵化形成了深厚而濃烈的精神、文化積澱。五十年代,聞名全國的西鋪“窮棒子”合作社被毛澤東譽為“整個國家的形象”,王國藩曾先後十次受到毛主席接見;六十年代,沙石峪“萬里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被周總理贊為“當代愚公”和“中國北方農業的一面旗幟”。如今以西鋪沙石峪為代表的紅色旅遊方興未艾。2005年,沙石峪村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被同時評為國家工業旅遊示範點的栗源公司,是我國最大的板栗深加工出口企業。產品有12大系列40多個品種,遠銷日本、美國、加拿大、韓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面對蓬勃興起的朝陽產業,遵化市強力實施“旅遊突破”戰略,近年來先後投資2億多元啟動了清東陵環陵公路等外通路和景區的步游路,全長119.3公里的長城旅遊公路全線貫通,使長城沿線10處景點線狀貫穿,以此為紐帶,串點成線,聯線成面,形成了綿延百里的黃金旅遊線,大旅遊格局初步顯現。面對旅遊市場激烈的競爭,這市不斷完善旅遊服務設施,目前已建成國際飯店、御苑山莊等星級賓館11家,旅行社6家、旅遊定點購物場所10家、酒吧歌廳保齡球館游泳館等娛樂場所50多家,完美的旅遊基礎設施,能夠極大的方便和滿足廣大遊客的需要。推出了清東陵古文化游、民俗風情游、溫泉度假游等10多條個性化的特色旅遊線路。針對市場特點,還開發出紅木雕刻、金銀飾品等九個系列近千種旅遊產品,受到遊客的普遍歡迎。與此同時,遵化市不斷加大旅遊軟環境的治理力度,嚴厲打擊騙客、宰客等不法行為,使旅遊市場秩序得到明顯改善。2005年全市接待中外遊客17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9億元。 

人民公園位於西二環北路西側,占地184畝,總投資3300萬元。借鑑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結合現代城市居民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觀念,將公園建設成步移景換、小中見大、意境深遠的山水園林。公園共分為4個景觀功能區:入口景觀區、健身遊憩區、文化展示區、自然山水區。公園於2007年5月份開工建設,分兩期完成,一期工程完成公園所有景觀和道路建設及地下管網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並初步對市民開放;二期工程主要完成公園的一些附屬設施、管理用房等,今年7月底前全部完工。

昔日的冀東古城遵化如今已成為燕趙大地迅速崛起的經濟強市,2005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12.6億元,財政收入18.33億元,連續兩年躋身全國縣城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去年名列第55位,位居河北省第二位。

春高日暖,雨潤青山,桃花搖曳,泉水汩汩。春的縴手已拂醒了久居鋼鐵森林中的您,又到了踏青的日子,別忘了到山青水秀、民風純樸的遵化來做客,70萬遵化人民竭誠歡迎您的到來。

社會事業

遵化社會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224所,在校學生11.26萬餘人。有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職教中心)、省級示範高中2所(第一中學和高級中學)。2001年培養出全省聯考理科狀元,2003年又培養出全省聯考文科狀元,聯考成績始終位居唐山市前列。高度重視科技事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2006年,實施科研成果3項,其中獲得國際先進1項,國內領先2項。全市有文藝專業協會8個,專業團體2個,業餘團體580個 ,文體活動場所6個,文化館、圖書館、體育場各1座。全市有廣播電台、電視台各1座,有線廣播電視用戶7.5萬戶,覆蓋25個鄉鎮、167個村,實現了全市農村微波電視信號的全覆蓋。全市有各類衛生機構59個,床位2251張,衛生技術人員1933人,市人民醫院是全省規模最大、經營效益最好的縣級二甲醫院,年門診量41萬人次。以大病統籌為重點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普遍推行。

醫療衛生

遵化市擁有醫療衛生機構1490所,其中:二級甲等醫院2所,一級醫院10所;從業人員3684人,其中:高級職稱67人,中級職稱315人;萬元以上醫療設備1621台,救護車55輛,床位1524張。

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遵化市委、市政府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下大力氣用三年時間完成了全市鄉鎮衛生院的改擴建,並實施了市人民醫院、馬蘭峪民族醫院新建和整體遷建;構築了遵化市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衛生應急能力體系;組織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創造性地開展了農民健康教育促進行動;極大改善了人民的就醫環境和就醫條件,提高了人民的防病治病能力,初步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全市三級醫療衛生保健網路體系日漸健全完善,衛生事業呈現快速發展的新局面。

經濟

綜述

2012年,遵化市生產總值485.26億元,比2011年增長13.6%,人均達到66557元,比2011年增長13%;財政收入26.28億元(不含基金收入5.3億元),比2011年增長25.8%;固定資產投資145億元,比2011年增長36.3%;出口創匯11274萬美元,比2011年增長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32元,比2011年增長12.8%;農民人均純收入8890元,比2011年增長10.8%。2012年,遵化市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35.26億元、266.27億元和183.73億元,比2011年分別增長4.9%、14.7%和13.6%,三次產業結構為7.2:54.9:37.9。

第一產業

2012年,遵化市農業總產值46.1億元、增加值27億元,分別比2011年增長5.1%和5.1%。畜牧水產養殖實現產值20.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7.2%。全市生豬存欄49萬頭,出欄71萬頭;羊存欄14.5萬隻,出欄18萬隻;家禽存欄312.1萬隻,出欄462.9萬隻;肉牛存欄8.8萬頭,出欄8.1萬頭;奶牛存欄0.5萬頭;水產品3485噸。
2012年,遵化市乾鮮果品產量26萬噸,實現產值6.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0.2%。果品加工能力27.8萬噸,產值16億元。果品主要有板栗、核桃、蘋果、桃、梨、柿子等,建有鄉級高效農業示範園19個。東陵鄉新立優質蘋果和平安城鎮劉各莊優質核桃兩個示範園被確定為省級示範園。蔬菜面積13.9萬畝,總產量71.3萬噸。發展無公害蔬菜基地10.2萬畝。食用菌生產規模1.4億棒,總產量14萬噸。

第二產業

2012年,遵化市工業總產值778.3億元、增加值250.4億元,比2011年分別增長15.4%和15.2%。其中,11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597.3億元、增加值197.9億元,比2011年分別增長19.9%和22.8%。鋼鐵業、裝備製造業、食品加工業、醫藥化工業、建材業、電力能源業為遵化是的六大優勢產業。

2012年,遵化市鋼鐵業規模以上增加值50.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6%,有2家重點企業,即建龍公司、港陸公司;裝備製造業規模以上增加值20.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3%;食品加工業規模以上增加值7.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7%;醫藥化工業規模以上增加值3.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建材業規模以上增加值3.4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電力能源業規模以上增加值2.4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

第三產業

2012年,遵化市服務業增加值183.73億元,比2011年增長13.6%。接待中外遊客33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0.1億元,比2011年增長39.9%。交通運輸業實現增加值102.68億元,比2011年增長15.9%。

風景名勝

歷史景觀

遵化市 遵化市
清東陵位於遵化市西北的昌瑞山南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為宏大、體系最為完整、布局最為得體的清代皇家陵墓群。葬有清朝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1位阿哥,總計157人。陵區主體建築15座,包括5座皇帝陵,4座皇后陵,5座妃園寢,占地面積80平方公里。以昌瑞山主峰下的孝陵為中心,依山勢呈扇形東西排列。

清東陵是中國古代陵寢建築的典範之作,其建築藝術達到了中國古代建築的頂峰。其中有世界現存面闊最寬的石牌坊;有中國保存最完整長達6000多米的孝陵主神路,有叩之聲若金鐘的“五音橋”,有被譽為“石雕藝術寶庫”和“地下佛堂”的裕陵地宮,更有採用最為珍貴的黃花梨木建成並為黃金裝飾的慈禧陵三大殿,以及“鳳在上龍在下”的丹陛石。
古長城東西橫貫遵化全境。東起洪山口,西至東陵鄉,綿延80餘公里。原為燕國所築,經歷代修葺,現存多為明代長城,保存較為完好。長城南側,從西向東點綴著燕山塔陵、清東陵、湯泉省級皇家旅遊度假區、上關湖、古大洋遺蹟、千年銀杏園、鷲峰山、狩獵場等八大旅遊景區(點)。長119公里的長城旅遊公路的全線貫通,似一條銀線,將各個景區(點)串聯在一起。萬佛園

萬佛園坐落在清東陵內,東依平安峪,西傍黃花山,北踞煙墩山,南照龍鳳頂。萬佛園占地448畝,全部仿清代宮庭建築風格,引籍自然山形地勢,建有風水池、玉佛殿、十二生肖石像生群、金寶塔、大雄寶殿等景點。園內遍植蒼松翠柏、奇花異草。園內供奉材質不同,形態各異的近百萬尊佛像,故得名萬佛園。國家4A級景區。

自然景觀

鷲峰山

鷲峰山自然風景名勝區位於候家寨鄉境內,是國家2A級景區。由鷲峰山和禪林寺等景點組成。鷲峰山海拔880米,有“鷲峰挺秀”、“三台拱翠”、“古剎棲雲”、“松猴拜佛”、“靈龜探頭”、“清潭游魚”、“斷欲長城”、“別有洞天”、“仙頂飛石”、“晚秋紅葉”等十大景觀。1998年3月開始修繕並對外開放,後繼開發建設了長城遊覽區、棲雲寺佛教文化區、禪林寺古銀杏圓等景點。

臥龍山

臥龍山自然風景區位於娘娘莊鄉境內,1998年開始規划動工,2000年對外開放,國家2A級景區。臥龍山蜿蜓曲折,像一條蟠龍,故名臥龍山。也是有名的宗教文化聖地。

上關湖

上關湖位於遵化市西北25公里處,1987年開始籌建度假區並對外開放,為國家2A景區。

地方特色

東陵糕點

清東陵糕點,也稱清東陵大餑餑。最早是清朝皇帝到東陵祭祀祖宗時做供品用的,因此也稱為“祭餑餑”。其外皮色澤以紅、白為主,但所用餡料及裝飾不同:鬆餅色白,上嵌3個核桃仁,內為白糖餡,間有松子仁;玫瑰餅表皮色紅,印有6朵玫瑰花瓣,餡以白糖、玫瑰花為主;太師餅表皮色白,沾有芝麻,內為豆沙餡;龍鳳餅表皮色紅,印有龍鳳圖案,餡以白糖、香蕉、玫瑰絲為主;山楂桃呈桃形,表皮上紅下綠,餡以山楂為主。除"大八件"外,還有"小八件"及蟠龍酥、蓮花酥、佛手、菊花、柿花、二龍吐須等多種式樣。有十八件、龍井餅、麒麟酥、薩琪瑪、七星點子等。

京東板栗

京東板栗,特指北京以東燕山山脈一帶出產的板栗,主要分布在燕山南麓、長城腳下的低山丘陵區。京東板栗以色澤鮮艷、含糖量高、甘甜芳香和營養豐富聞名。它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含蛋白質、脂肪、澱粉、糖及多種維生素。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京東板栗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遵化市是京東板栗四個主產區之一。

磨盤柿子

黨峪鎮地處燕山南麓,資源豐富,素有京東水果第一鎮的美稱。尤其以磨盤柿子出名。柿子營養豐富、色澤鮮艷、柔軟多汁、香甜可口、老少喜食。據測,每100克柿子含碳水化合物15克以上,糖分28克,蛋白質1.36克、脂肪0.2克、磷19毫克、鐵8毫克、鈣10毫克、維生素c16毫克,還含有胡蘿蔔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它既可生食,也可加工成柿餅、柿糕,並可用來釀酒、制醋等。

知名人物

洪麟閣、包森、張平洋、王泊生、王佐民、王嵐桂、劉景會、劉漢、張德隆、郝福鴻、徐文珊、徐志、馮成麟、高慶賜、李振岐。

河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石家莊市長安區 | 橋東區 | 橋西區 | 新華區 | 裕華區 | 井陘礦區 | 鹿泉市 | 辛集市 | 藁城市 | 晉州市 | 新樂市 | 深澤縣 | 無極縣 | 趙縣 | 靈壽縣 | 高邑縣 | 元氏縣 | 贊皇縣 | 平山縣 | 井陘縣 | 欒城縣 | 正定縣 | 行唐縣
唐山市路北區 | 路南區 | 古冶區 | 開平區 | 丰南區 | 豐潤區 | 遵化市 | 遷安市 | 遷西縣 |灤南縣 | 玉田縣 | 唐海縣 | 樂亭縣 | 灤縣 | 漢沽管理區
秦皇島市海港區 | 山海關區 | 北戴河區 | 昌黎縣 |撫寧縣 | 盧龍縣 | 青龍滿族自治縣
邯鄲市邯山區 | 叢台區 | 復興區 | 峰峰礦區 | 武安市 | 邱縣 | 大名縣 | 魏縣 | 曲周縣 | 雞澤縣 | 肥鄉縣 | 廣平縣 | 成安縣 | 臨漳縣 | 磁縣 | 涉縣 | 永年縣 | 館陶縣 | 邯鄲縣
邢台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南宮市 | 沙河市 | 臨城縣 | 內丘縣 | 柏鄉縣 | 隆堯縣 | 任縣 | 南和縣 | 寧晉縣 | 巨鹿縣 | 新河縣 | 廣宗縣 | 平鄉縣 | 威縣 | 清河縣 | 臨西縣 | 邢台縣
保定市新市區 | 北市區 | 南市區 | 定州市 | 涿州市 | 安國市 | 高碑店市 | 易縣 | 徐水縣 | 淶源縣 | 順平縣 | 唐縣 | 望都縣 | 淶水縣 | 高陽縣 | 安新縣 | 雄縣 | 容城縣 | 蠡縣 | 曲陽縣 | 阜平縣 | 博野縣 | 滿城縣 | 清苑縣 | 定興縣
張家口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宣化區 | 下花園區 |張北縣 | 康保縣 | 沽源縣 | 尚義縣 | 蔚縣 | 陽原縣 | 懷安縣 | 萬全縣 | 懷來縣 | 赤城縣 | 崇禮縣 | 宣化縣 | 涿鹿縣 | 張家口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察北管理區 | 塞北管理區
承德市雙橋區 | 雙灤區 | 鷹手營子礦區 | 興隆縣 | 平泉縣 | 灤平縣 | 隆化縣 | 承德縣 | 豐寧滿族自治縣 | 寬城滿族自治縣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滄州市新華區 | 運河區 | 泊頭市 | 任丘市 | 黃驊市 | 河間市 | 獻縣 | 吳橋縣 | 滄縣 | 東光縣 | 肅寧縣 | 南皮縣 | 鹽山縣 | 青縣 | 海興縣 | 孟村回族自治縣
廊坊市安次區 | 廣陽區 | 霸州市 | 三河市 | 香河縣 | 永清縣 | 固安縣 | 文安縣 | 大城縣 | 大廠回族自治縣
衡水市桃城區 | 冀州市 | 深州市 | 棗強縣 | 武邑縣 | 武強縣 | 饒陽縣 | 安平縣 | 故城縣 | 景縣 | 阜城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