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西

贛西地區有宜春市,萍鄉市,萍鄉市。是江西省重要經濟文化支撐。

百科名片

贛西贛西

贛西,位於江西省西部,有宜春市萍鄉市新余市。贛西總面積:25674平方千米;人口總數:837.61萬人。
.
.
.
.
.
.
.

【宜春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宜春

面積:

18669平方千米

外文名稱:

YiChun

人口:

540.61萬人(2007年)

別名:

袁州月都

方言:

贛方言語系宜春方言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所屬地區:

華中地區

著名景點:

明月山國家森林公園

下轄地區:

袁州區,靖安縣,樟樹市等

機場:

宜春明月山機場

政府駐地:

袁州區

火車站:

宜春站,樟樹站

電話區號:

0795

車牌代碼:

贛C

郵政編碼:

336000

市花

山茶花

地理位置:

江西省西北部

【萍鄉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萍鄉

面積:

3827平方千米

外文名稱:

PingXiang

人口:

185萬人(2008年)

別名:

江南煤都

方言:

贛方言語系萍鄉方言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所屬地區:

華中地區

著名景點:

楊岐山,武功山,孽龍洞等

下轄地區:

安源區,湘東區,上栗縣等

機場:

宜春明月山機場

政府駐地:

安源區

火車站:

萍鄉站

電話區號:

0799

車牌代碼:

贛J

郵政編碼:

337000

市樹:

柚子樹

地理位置:

江西省西部

【新余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新余

面積:

3178平方千米

外文名稱:

XinYu

人口:112萬人(2006年)
別名:

鋼城、太陽能之城

方言:

贛方言語系贛語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所屬地區:

華中地區

著名景點:

仙女湖,蒙山等

下轄地區:分宜縣、渝水區等機場:

宜春明月山機場

政府駐地:

渝水區

火車站:

新余站新余北站

電話區號:

0790

車牌代碼:

贛K

郵政編碼:

338000

市花:

月季花

地理位置:

江西省中部

市樹:

樟樹


自然地理

【宜春】

宜春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長,冬季冷而夏季熱,春季濕而秋季乾,熱量豐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氣候資源豐富,有利於農作物和林木生長。但由於季風進退遲早和強弱程度不同、地形起伏、垂直高度相差懸殊、氣候因子時空分布不均等,使氣候呈多樣性,天氣變化大,並導致旱澇、酷暑、低溫、風雹等氣象災害時有發生。主要候特徵如下:
氣溫:全市年平均氣溫16.2℃~17.7℃,極端最高氣溫41.6℃,1953年8月16日出現在袁州區;極端最低氣溫-15.8℃,1991年12月29日出現在奉新縣,東南部較高,西北部較低;
降水:全市平均年降水量為1624.9mm,各縣(市、區)年降水量1545.6mm-1736.3mm;
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時數1737.1小時。

【萍鄉】

萍鄉為江西省所轄的十一個地級市之一,位於江西省西部,東與江西宜春、南與江西吉安、西與湖南醴陵、北與湖南瀏陽接壤。毗鄰長株潭、對接長珠閩,是江西對外開放的西大門。地處東經113°35′~114°17′,北緯27°20′~28°0′之間。因古代萍鄉生有一種水面浮生植物萍草,是萍草之鄉而得市名。全市總面積3827平方千米,丘陵、山地和平原各占土地面積的66.4%、27.3%、6.3%。市中心城區面積58平方千米,城市綠化率46%。
氣溫:極端最高氣溫達41.0℃,極端最低氣溫為—9.3℃,年平均氣溫為17.3℃。
降水:全年平均降水量為1603毫米。
日照:日照數約1600小時,無霜期270天。

【新余】

新余位於江西中部,地處南昌、長沙兩座省會城市之間,1960年設市,1963年撤市,1983年復市,現轄“一縣四區”:分宜縣、渝水區、仙女湖風景名勝區、新余經濟開發區和仰天崗管委會。新余位於北緯27°33’~28°05’,東經114°29’~115°24’,屬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冬較短的特徵。
氣溫:年平均氣溫為17℃。
降水:全年平均降水量為1532毫米。
日照:日照數約1677.4小時,無霜期265天。

自然資源

【宜春】

[土地資源]
宜春市地域廣闊,土地資源豐富,類型多種多樣,全市總土地面積為18637.67平方公里。 紅壤是市內分布範圍最廣,面積最大的地帶性土壤。江西紅壤約占全省面積的55.8%,全市紅壤面積比重,超出全省平均值8.44%。發育在第四紀的紅色粘土的紅壤,是市內最重要的土地資源。
[礦產資源]
宜春市礦產資源豐富,有金屬礦產27種,非金屬礦產29種。 袁州區新坊鄉的鉭鈮礦,鉭鈮儲量3.3萬噸,占全國的44.3%,被譽為江西“五朵金花”之一;岩鹽儲量103.71億噸,為全省之冠。
[水資源]
水能市內水能資源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為60.02萬千瓦,占全省水能理論蘊藏量的10.40%。可供開發量為38.07萬千瓦,折合年可開發電量17.38億千瓦小時。
古之“宜春”就有因縣側有泉“瑩媚如春,飲之宜人”而得名。宜春又是江西省地下熱水及礦水分布較密地區之一。比較著名的有:袁州區溫湯溫泉,水溫達62℃,流量為10升/秒,聞名遐邇。銅鼓縣溫塘溫泉屬鐳水溫泉,可作醫療礦水。
[植物資源]
宜春是江西省重點林區之一,全市森林覆蓋為52.3%,境內森林覆蓋超過50%的有銅鼓、靖安、宜豐、奉新、萬載、袁州六個縣市區,銅鼓縣森林覆蓋高達81.6%。全市活木蓄積量為3503.75萬立方米,占全省總蓄積量的10.7%。
宜春是江西野生獼猴桃的主要產區。靖安獼猴桃產量居全省之冠。
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瀕危植物—落葉木蓮華木蓮),曾被選為江西省第十屆運動會的吉祥物,其花的形狀已作為宜春市的城標。
[動物資源]
市境內的野生動物資源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有1300多種。
靖安縣的大鯢娃娃魚),有很高的食用和研究價值,是國內稀有的特產動物,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兩棲類動物之一。國家已在靖安建立自然保護區,並建立了大鯢研究機構。該自然保護區有保護面積100公頃,系中國迄今僅有的以大鯢為主要保護對象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萍鄉】

萍鄉礦產資源豐富。全市耕地面積5.27萬公頃,主要礦產資源有煤、鐵、錳、銅、鉬、鎢、鋁、石灰石、高嶺土、花崗岩、礦泉水等36種,煤炭遠景儲量達8.52億噸,鐵礦儲量6760萬噸,各種非金屬礦產資源具有十分廣闊的開發潛力。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5.4%,植物物種1200餘種。

【新余】

新余市土地利用構成大體是“六山半水二分田,分半道路和莊園”。新余市區土壤共劃7個土類: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土、紅色石灰土、山地黃壤。
水資源總量15.7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1400立方米 。2007年降水量1052.1毫米 ,下降37.6%。年末全市315座大中小型水庫蓄水總量11.14億立方米,2007年總用水量4.41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0.14億立方米,工業用水量0.11億立方米,農業用水量 4.16億立方米,人均用水量為393立方米 。全市基建占用耕地6.6萬畝,減少2.9%,退耕還林2.15萬畝。新增造地3900畝,耕地保有量122萬畝

歷史改革

【宜春】

漢高祖五年(前202),劉邦遣大將陳嬰平定江南。
漢高祖六年(前201),令天下郡邑皆築城。於是兩座新城出現於今宜春市境內。一為宜春,一為建成。
晉大康元年(280),晉武帝司馬炎滅吳,以宜春之名與宣穆皇太后張春華(司馬炎祖母,司馬懿之妻)同名,為避諱,改宜春為宜陽。
隋開皇十八年(598)復名宜春。初設時的建成縣管轄今錦江流域地區。
唐武德五年(622),因建成縣名與太子李建成同名,為避諱,改名高安。高安以其"地形似高而安"而名。
西漢元光六年(前129),漢武帝封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劉成為宜春侯。
元朔二年(前127),又封劉成兄弟劉拾為建成侯。
元鼎二年(前115),劉拾免,建成侯國除。
元鼎五年(前112),劉成免,宜春侯國除。
三國吳寶鼎二年(267),置安成郡,宜春一帶,為安成郡轄地。隋王朝統一天下,廢安成郡。
開皇十八年(598)設袁州,治所設於宜春縣。
宋開寶八年(975),萬載縣由筠州劃入。
淳化三年(992),劃新喻入臨江軍。
民國初年,載撤府一級行政機構,各縣直屬於者。
1913年10月,江西分設贛東、贛西、贛南、贛北四道,贛西道治所設於宜春縣。轄贛西21縣。
1914年6月,贛西道改名廬陵道。
1916年治所由宜春遷吉安。
1927年廢道,各縣又直屬於省。  
1932年10月,江西省呈準設立13個行政區,後變動頻繁。
1943年調整為9個行政區。 
1949年7月,人民解放軍發動"湘贛戰役"解放贛江以西地區。
1952年9月,袁州分區併入南昌分區。
1958年12月,南昌專員公署由南昌市遷入宜春縣,更名宜春專員公署。
1979年劃宜春縣城區設宜春市。
1985年並宜春縣入宜春市。
1988年撤豐城縣改豐城市,撤清江縣改樟樹市。
1993年改高安縣為高安市。至此,宜春地區共轄四市六縣。
2000年5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宜春地區,改設宜春市。並改原縣級宜春市為袁州區。至今,
宜春市共轄袁州、奉新、靖安、宜豐、上高、銅鼓、萬載一區六縣,並代管豐城、樟樹、高安三市。     2000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消宜春地區,改設宜春市,改原縣級宜春市為袁州區。至此,宜春市共轄袁州區、奉新、靖安、宜豐、上高、銅鼓、萬載7縣,並代管豐城、樟樹、高安3市。

【萍鄉】

據說春秋戰國時期楚昭王渡江時,江中漂來一物,又紅又圓,大小如斗。他問遍了滿朝文武都無人知道,於是派使者到魯國問孔子道:此物為萍實,是吉祥物,只有稱霸的人才能得到。萍實是集天地精華而成,千年難得一遇,現在楚王得到了它,是楚國將要振興的徵兆 。於是,後人便把楚王得萍實的地方稱之為萍鄉,即“萍實之鄉”。
遠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三苗族在萍鄉生產勞動和繁衍生息。
西周時,萍鄉屬揚州,春秋屬吳國,戰國為楚地,漢高祖劉邦時屬豫章郡宜春縣地。
三國吳帝孫皓於寶鼎二年(267年)設立萍鄉縣,縣治設蘆溪古崗。
唐武德二年(619年),縣治從蘆溪古崗遷至萍鄉鳳凰池(今市治所)。唐貞觀元年屬江南西道袁州府。
元元貞元年(1295年)萍鄉由縣升格為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州改為縣。
清屬江西省袁州府。
民國3年(1914年)屬廬陵道。民國15年直隸於省。民國20年,屬第八行政區。民國24年屬第二行政區。
建國後屬南昌專區,1959年1月,南昌專區改名為宜春專區,萍鄉屬之。1960年9月撤縣設市,由宜春專區代管。1970年3月萍鄉為省轄市。1971年經江西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設立4個區。

【新余】

新余市歷史悠久。在市區東北部拾年山原始社會遺址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表明,遠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 
秦屬九江郡。漢為豫章郡宜春縣境。
三國吳寶鼎二年(267年)析宜春縣置新渝縣,屬安成郡。因主川袁河中游原稱渝水得名。
隋開皇九年(589年)省入吳平縣,十一年吳平縣併入宜春縣,十八年復置新渝縣,屬袁州;
大業三年(607年)屬宜春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撤縣,分新渝東北部置始平縣,縣西南地域為西吳州。
武德七年始平、西吳州俱廢,復置新渝縣。
天寶元年(742年)縣名因傳寫之誤將渝改為喻,以後相承作喻。屬宜春郡;
乾元元年(758年)屬袁州。
宋淳化三年(992年)屬臨江軍。
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為新喻州,屬臨江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州復縣,隸屬臨江府。
清沿明制。
1912年直屬省。
1914年屬廬陵道。
1926年復隸省。
1932年屬江西省第八行政區。
1935年屬江西省第二行政區。
1949年7月14日,新喻解放,屬袁州專區(專員公署駐宜春)。
1953年,新喻縣屬南昌專區。
1957年5月,國務院公布,將新喻改名新余,沿用至今。
1958年,新余縣屬宜春專區(專署駐地由南昌遷宜春,改名宜春專區)。
1960年9月,為適應鋼鐵工業發展,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新余縣設立新余市,由省直轄。
1963年,由於新余鋼鐵工業建設規模壓縮,撤銷新余市,恢復新余縣,仍屬宜春專區。
198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恢復新余市,並將宜春地區的分宜縣劃歸新余市管轄。
1983年10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新余縣管轄的範圍內設定渝水區。
2001年11月,中共新余市高新技術經濟開發區工作委員會和新余市高新技術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成立,分別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正縣級建制。

行政劃分

【宜春】

宜春市轄袁州區和奉新、萬載、上高、宜豐、靖安、銅鼓6縣,代管豐城、樟樹、高安3市。市人民政府駐袁州區。郵編:336000。代碼:360900。區號:0795。
宜春市 面積18669平方千米,人口540.61萬人(2007年)。
袁州區 面積2532平方千米,人口 104萬。郵政編碼336000。區人民政府駐中山中路。轄9街道8鎮14鄉。
豐城市 面積2845平方千米,人口133.33萬。郵政編碼331100。市人民政府駐工農路。轄5街道20鎮7鄉。
樟樹市 面積1287平方千米,人口 54萬。郵政編碼331200。市人民政府駐藥都南大道。轄5街道10鎮4鄉。
高安市 面積2439平方千米,人口 80萬。郵政編碼330800。市人民政府駐解放路。轄2街道18鎮2鄉。
奉新縣 面積1642平方千米,人口 30萬。郵政編碼330700。縣人民政府駐馮川鎮。轄10鎮3鄉。
萬載縣 面積1714平方千米,人口 47萬。郵政編碼336100。縣人民政府駐康樂街道。轄1街道7鎮9鄉。
上高縣 面積1350平方千米,人口 34萬。郵政編碼336400。縣人民政府駐敖陽街道。轄1街道6鎮6鄉。
宜豐縣 面積1935平方千米,人口 28萬。郵政編碼336300。縣人民政府駐新昌鎮。轄7鎮5鄉。
靖安縣 面積1377平方千米,人口 14萬。郵政編碼330600。縣人民政府駐雙溪鎮。轄5鎮6鄉。
銅鼓縣 面積1548平方千米,人口 14萬。郵政編碼336200。縣人民政府駐永寧鎮。轄6鎮3鄉。

【萍鄉】

萍鄉市轄2個市轄區,3個縣,7個街道辦事處、28個鎮、18鄉。另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萍鄉經濟開發區。
安源區 面積 212平方千米,人口40萬,區人民政府駐萍安中大道。轄6街4鎮:鳳凰街道、八一街道、後埠街道、丹江街道、鳳凰街道、白源街道、安源鎮、高坑鎮、五陂鎮、青山鎮。其中部分地區由萍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管理。
湘東區 面積 853平方千米,人口39萬,區人民政府駐湘東鎮。轄1街8鎮2鄉:峽山口街道、湘東鎮、荷堯鎮老關鎮臘市鎮下埠鎮排上鎮、東橋鎮、麻山鎮、廣寒寨鄉、白竺鄉
上栗縣 面積 712平方千米,人口47萬,縣人民政府駐上栗鎮。轄6鎮3鄉:上栗鎮、桐木鎮、金山鎮、、赤山鎮、雞冠山鄉、長平鄉、東源鄉。福田鎮、彭高鎮其中部分地區由萍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管理。
蘆溪縣 面積 963平方千米,人口28萬,縣人民政府駐蘆溪鎮。轄5鎮5鄉:蘆溪鎮、宣風鎮、上埠鎮、南坑鎮、銀河鎮源南鄉、長豐鄉、張佳坊鄉、新泉鄉、萬龍山鄉
蓮花縣 面積1062平方千米,人口25萬,縣人民政府駐琴亭鎮。轄5鎮8鄉:琴亭鎮、路口鎮、良坊鎮、升坊鎮、坊樓鎮閃石鄉、湖上鄉、三板橋鄉神泉鄉、六市鄉、高洲鄉、荷塘鄉、南嶺鄉。

【新余】

新余市轄分宜縣、渝水區、仙女湖名勝風景區、高新技術經濟開發區和仰天崗管理委員會,設11個鄉、15個鎮、6個辦事處,有392個村民委員會、3739個村民小組。
渝水區(轄4個辦事處、8個鎮、5個鄉,有201個村民委員會、1872個村民小組):
城南街道辦事處、城北街道辦事處、袁河街道辦事處、仙來辦事處、水西鎮,良山鎮、水北鎮、下村鎮、觀巢鎮、羅坊鎮、姚圩鎮珠珊鎮、歐里鎮、鵠山鄉、仁和鄉、界水鄉、南安鄉、新溪鄉;
仙女湖風景名勝區(轄1個鎮、1個鄉,有21個村民委員會、233個村民小組):河下鎮、九龍山鄉
新余經濟開發區(轄1個鎮,有43個村民委員會、341個村民小組):孔目江街道辦事處、水西鎮。
分宜縣(轄6個鎮、4個鄉,有127個村民委員會、1397個村民小組):宜鎮、楊橋鎮、湖澤鎮、鈐山鎮、雙林鎮、洋江鎮、鳳陽鄉、洞村鄉、高嵐鄉、操場鄉。仰天崗管理委員會,仰天崗街道辦事處。

城市文化

【宜春】

“明月處處有,宜春月最明”古人曾在詩中這樣寫道。位於宜春市境內的明月山,便是這份濃厚的月亮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明月山,因山上“有石夜光如月”而得名,根據神話史詩記載,明月山為嫦娥的故鄉,是當年嫦娥奔月的地方,因此宜春有“月都”、“月城”等美稱。
2007年、2008年、2009年先後成功舉辦了三屆“月亮文化節”,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的反響。
2009年“宜春月·中華情”CCTV央視大型中秋晚會的全球直播,以“月亮文化”著稱的宜春成為了華人世界家喻戶曉的“明月之都”。
宜春體育中心是國家羽毛球訓練基地,宜春水上運動場被確定為全國水上運動訓練基地。新世紀中國第一次農民體育盛會——第五屆全國農民運動會開幕式已於2004年10月18日晚在江西宜春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出席開幕式並宣布農運會開幕。10月24日,農運會閉幕。 以奧運、亞運、全運冠軍宜春人楊文軍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本土運動員在國際國內賽事上屢創佳績。文化事業爭奇鬥豔,高安採茶戲、上高農民攝影、袁州版畫、靖安農民詩詞、宜豐根雕、銅鼓漫畫、奉新農民畫、萬載儺舞和豐城書法,共同構成了宜春地域文化特色。

【萍鄉】

萍鄉歷史悠久,人文蔚起。吳、楚文化的相濡浸染,構成了萍鄉風情獨具的民風民俗和異彩紛呈的民間藝術。儺文化底蘊深厚,儲藏豐富;楊歧山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楊歧宗發祥地,宗教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涉及海內外。
萍鄉素有“讀書之鄉,教育之邦”的雅稱,科教文衛事業有著輝煌悠久的歷。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萍鄉的教育、科技、文化、新聞事業呈現出日益興盛繁榮的局面,成效顯著,為千年古城的精神文明建設添光溢彩。
萍鄉十分重視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逐步形成了一個科研與生產緊密結合,布局和配置比較合理,運行機制日起靈活之科技新體制,促進了全市經濟建設快捷發展。全市共組織實施各類計畫列入省級的有20餘項,大力培育民營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全市民營科技型企業總數達30餘家,其中年產值超千萬元的有4家,積極引進推廣套用國內外先進技術成果,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在“兩院”院士當中,萍鄉籍院士就有7人,分別是:吳學周、陳述彭、劉恢先、簡水生劉天泉、彭蘇萍、顏龍安

【新余】

挖掘獨具新余特色的仙文化、抱石文化、天工文化以及鋼鐵文化等豐富文化資源,不斷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著力打造文化大市。
民眾文化紅紅火火,月月有演出,百姓唱主角。高雅文化提升城市品位,聯合拍攝了30集電視連續劇《歡天喜地七仙女》、兒童電影《會說話的風箏》、電影電視《傅抱石》,中央電視台品牌欄目“同一首歌”、“激情廣場”、“歡樂中國行”先後走進新余。
2006年成功舉辦了江西省第十二屆運動會,2007年11月又成功舉辦了“仙女湖杯”世界旅遊形象大使冠軍總決賽。
中國音樂家協會已將10個考級項目放在新余,戶均鋼琴擁有量居全省前茅。新余是全國桌球重點城市,曾多次承辦全國、全省重大體育賽事。

經濟發展

【宜春】

2009年,全市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 80億元大關,達到 80.6億元,增長24.2%,比上年增收15.7億元,增幅居全省第四,比上年前移一位,財政總收入連續 3年增收超1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 47.7億元,增長30.7%,增收 11.2億元。全年財政支出超130億元,達135.9億元,比上年淨增31.3億元,增長 29.9%。全市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財政支出三大指標均實現了 3年翻番。
●連續 3年增收超10億元
●增幅居全省第四,比上年前移一位
●所有縣(市、區)財政總收入均過 2億元
● 5個鄉(鎮、街道)財政總收入過億元,比上年增加 3個

【萍鄉】

萍鄉市是中國近代工業起始最早的城市之一,江西省重要工業城市。清末時期,洋務運動興起,民族
萍鄉遠視圖一部分,工業初興。1890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準創辦漢陽,萍鄉遠視圖一部分鐵廠。1905年,中國最早的鐵路之一—株萍鐵路建成通車,株萍鐵路與安源煤礦合稱為安源路礦。兩年後,萍鄉煤礦建成投產,成為中國最早採用西方機器的大型煤礦之一。1908年,萍鄉煤礦與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合併為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股份公司,簡稱漢冶萍公司。漢冶萍公司是中國近代第一個跨地區,跨行業的企業集團。萍鄉遂為中國南方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
如今,萍鄉形成了以煤炭、機械、冶金、化工、建材、陶瓷等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鋼材、電瓷、工業瓷、煙花鞭炮等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目前,煤炭產量占全省的40%;鋼材占全省的30%以上;化工填料產銷量占全國70%;電瓷生產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低壓電瓷在全國市場占有率60%以上,電瓷出口占全省的85%。
萍鄉歷來為贛西的商品集散地,歷史上因水路運輸及近代鐵路、公路運輸方便,使萍鄉商業較為繁榮。新近建成的城市亮麗工程“金三角食品城”也已進入營運階段。

【新余】

余是江西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9.3%,工業化率達到55.9%。省委省政府確立的三個“千億元”工程有兩個就在新余,即以新鋼為核心的鋼鐵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千億元工程,以江西賽維為核心的光伏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千億元工程,工業是支撐新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脊樑。
新余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新鋼公司)是省屬國有大型鋼鐵聯合企業。
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是世界太陽能電池矽片最大的生產基地。
江西江鋰新材料公司鎳項目投資近50億元,形成至少100億元產值。新余電力供給充足,有著贛西最大的電力負荷中心,總裝機容量近年內可達300萬千瓦以上,其中分宜發電公司是亞洲最大的循環流化床鍋爐示範基地。

交通管理

【宜春】

宜春自2000年撤地設市以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建設碩果纍纍,城市規劃建設也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經過近年來的規劃建設,宜春中心城變美了、變靚了、變大了,城市面積由撤地設市前的22平方公里擴展到3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21.8萬發展到30萬,城市化水平由24.2%提高到36.2%,中等城市規模基本形成。先後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城、國家園林城、國家城市道路交通“暢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一座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城與山水協調發展的江南山水園林城市呈現在世人面前。

【萍鄉】

萍鄉交通發達,境內浙贛鐵路橫貫東西,公路319國道呈南北向、320國道呈東西向交匯通過。滬瑞(上海至雲南麗江)高速公路自東向西貫穿全境。連線上海與雲南麗江的滬瑞高速公路的建成,讓萍鄉公路運輸能力迅速提高。萍鄉市內已開通二十八條公交路線,將市內各大小站點連線起來,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

【新余】

交通運輸能力穩步提高。2007年公路、水路完成貨物周轉量11.55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6.8%;完成旅客周轉量 6.18億人公里,增長1.1% 。鐵路2007年傳送旅客159萬人,增長20.5%;傳送貨物768萬噸,增長12.1%。 2007年末,公路通車裡程3912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28934輛,增長24.1% ,其中私人汽車13595輛,增加2636輛,增長24.1%。

旅遊資源

【宜春】

宜春生態旅遊環境優越。境內7條主要河流全部達到飲用水標準,10個縣市區的大氣質量都達到國家標準。有歷史文化遺址486處,名山名勝54處,馳名景點有國家重點保護的唐代六大名窯之一“洪州窯”和商代吳城遺址,以及東漢葛玄采藥煉丹之處、江南三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閣皂山。宜春還擁有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省級森林公園、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5個省級風景名勝區。
宜春主要旅遊景點:明月山國家森林公園,溫湯鎮溫泉,三爪侖森林公園洞山官山天寶古村酌江溶洞化成岩吳有訓紀念館湘鄂贛革命紀念館吳城遺址狀元洲,仰山,宜春台樟樹築衛城遺址寶峰寺,宋應星紀念館,閣皂山

【萍鄉】

萍鄉環境優美,山川錦繡,旅遊資源豐富。全市有國家級重點保護單位二處,省市級重點保護單位67處。著名的風景旅遊區武功山集雄、奇、峻、秀自然風光於一身,主峰1918.24米,是江西的最高峰,有南方罕見的高山草甸數萬畝和眾多的瀑布群,保存有大量原始次森林,國家一二級珍稀的動植物資源。
萍鄉是中國革命聖地,1905年,指揮部設在萍鄉,安源路礦成為我黨活動的重點地區,毛澤東從1920年到1930年曾10次來萍鄉和安源,組織領導工人運動和武裝鬥爭。
萍鄉旅遊資源集歷史、文化、自然、人文、宗教與民俗風情為一體,呈全方位立體之勢,旅遊開發前景非常廣闊。
萍鄉蘆溪縣境內的武功山,歷史上與廬山衡山並稱為江南三大名山,是江西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楊歧禪寺,始建於唐代,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楊岐宗的發祥地,宋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楊歧宗傳入日本,影響至今。
楊岐山,省級風景名勝區楊岐山位於萍鄉市上栗縣境內,距城區25公里,是古今遊人的慕游之處。
孽龍洞,在2002到2009年宣傳為義龍洞,曾經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叫許真君大義滅親而斬孽龍而得名。  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A級景區,位於萍鄉市蘆溪縣東南邊境,屬羅霄山脈北段,綿延120公里,總面積260餘平方公里。

【新余】

新余環境優美。城市三面環山,一面傍水,孔目江、袁河繞城而過,城南有抱石公園,城北有仰天崗森林公園,城東有江西省惟一國家級濕地公園孔目江濕地公園,城西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4A級旅遊景區仙女湖。還有洪陽古洞、昌山古剎、嚴嵩萬年橋、大崗山、百丈峰、魁星閣等一大批自然和人文景觀,以及近年市區新建的充滿時代氣息和藝術風範的袁水園、城區五湖、太陽城、仰天崗風景區等。
仙女湖自1992年開發以來,至今共投資1億多元,開發建設了白鷺山莊、龍王廟、洪陽洞、花園山莊、傣家度假村等數十個旅遊景點,每年都吸引了大量遊客來觀光、旅遊、休閒。
蒙山,地處上高、新余、分宜三縣之間,也臨近高安、清江二縣。
白雲峰,又叫白雲嶺、白雲腦,是蒙山最高處。
歷史古蹟---萬年橋,又名萬歲橋,俗稱東門橋,橫亘於仙女湖風景名勝區鈐陽湖南部,是一座擁有11孔的大型石拱橋。
大崗山瀑布,大崗山屬武功山支脈,由宜春逶邐而來,地勢而西向東傾斜。。
孔目江濕地公園,占地約30000畝,依託新余的母親河———孔目江,有河灘濕地8000餘畝,水田濕地3000~4000餘畝,成為新余的“綠色之腎”。
仰天崗森林公園,仰天崗森林公園總面積6.7平方公里。
抱石公園,為紀念新余籍國畫大師傅抱石所建的抱石公園位於新余建設路西端的龍虎山。

歷史名人

【宜春】

徐稚
陶淵明
鄭谷
劉恕
劉攽
  揭傒斯
胡仲堯
鄧王番
袁繼鹹
朱軾
張自烈
周德清
況鍾
鄧子龍
宋應星
張勛
熊雄
吳有訓
韓愈
易安華
夏征農
杜平
惠洪

【萍鄉】

吳希
李有棠
劉元卿
黃海懷
朱益藩
文廷式
劉鳳誥
張國燾
喻宜萱
凱豐
蔡孟堅
吳運鐸
彭荊風
柳斌

【新余】

盧肇
王欽若
傅抱石
何大一
劉敞
嚴嵩
晏斯盛
黃子澄

地區特產

【宜春】

袁州區花炮夏布乾椒
宜春松花皮蛋:創始於清末,最早產於西村。蛋殼較厚,成品質高味美。
宜春脫胎漆器:按產品用途分為裝飾品、日用品及食具類。該漆器始於明代。
三陽鎮:夏布。
豐城市羅峰茶、芝麻片。
豐城凍米糖:成品無碎屑,柚絲、桂花分布均勻。不含動物脂肪,老幼皆宜食用。
樟樹市:“四特酒”。
高安市高安腐竹、灰埠豆豉。
銅鼓縣:盛產香菇、筍乾、茶油、土紙。
靖安縣:板栗、硃砂李、椪柑、獼猴桃、茶油、香菇、筍乾。
宜豐縣:竹製品 羅酒 土雞 閩筍 燒賣 獼猴桃 黃檗茶
奉新縣:中華獼猴桃、“奉新紅米”。
萬載縣:夏布、表心紙、乾椒、百合、花炮。
上高縣:腳板薯 (紅淮山)、大蒜、大理石、花崗石、水磨石薄板。
蘆村鄉:茶油、松籽。

【萍鄉】

安源火腿
佛手藥酒:佛手是我國傳統的特產之一。
中華杜仲茶:杜仲是我國古代傳統的藥用植物。
海潭翡翠綠茶海潭翡翠綠茶是高檔手工名茶。
萍鄉煙花萍鄉煙花生產始於本世紀六十年代,遠銷日本、美國、香港、法國、德國、泰國等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上栗出口煙花廠生產的“彩盤花”被國際煙花協會品評為一級品,蘆溪出口煙花廠生產的“群猴鬧天空”曾在國際高空煙花展出一舉奪冠,該廠因而被國外譽為火箭之鄉。
田園醬鴨
  百合是我國衛生部審批通過的首批藥、食兩用植物。
中華神菇-- 茶樹菇:該菇生產過程中不施肥,不打籽,無任何污染。
一村火腿:通過醃、熏、焙三個環節精製而成,不含半點化學成份。

【新余】

新余蜜桔新余蜜桔銷往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2005年出口到東南亞。
觀巢巨峰葡萄:觀巢種植葡萄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歷朝歷代,觀巢的紳士商賈、文人雅客。通過葡萄文化節這種節慶活動,組織動員全鎮民眾發掘、利用、傳承博大精深的葡萄文化和散發鄉土氣息的觀巢本土文化,必將有效地促進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推進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
馬洪皮蛋
馬洪酒
純天然乾白魚、乾魚塊:白魚,又名翹嘴巴,是一種喜歡捕食水中動物的魚類,是仙女湖優質天然野生魚。它肉質白嫩,口感清爽。
蜂蜜花粉蜂王漿
筍乾
  甜茶:它生長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密林中,在仙女湖區範圍內只有東坑林場峽沙分場的九龍山上才有。
仙女湖純正茶油
羽仙酒
仙龍火腿
仙竹(潤)筍乾:以仙女湖深山毛竹春筍為原料,經傳統工藝加工而成。
仙女湖名茶:先用仙女湖一帶優質嫩芽為原料,採用傳統工藝揉制而成。
新余夏布:主要產地在分宜縣,由苧麻韌皮纖維經過刮麻、漚麻、績紗、織布四道純手工工序製成。
水北豆腐:產地水北鎮,人工製作,爽滑潤口。大豆做成,純綠色產品,享有盛名.

高等院校

【宜春】

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613所,在校學生90.64萬人。其中,有綜合性本科大學即宜春學院1所,面向全國招生的全日制在校學生1.6萬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即宜春職業技術學院1所,在校學生1.1萬人;成人高校即宜春電大1所,在校學生3753人;普通高中52所,在校學生8.7萬人;職業高中35所,在校學生2.86萬人;普通國中248所,在校學生23.1萬人;國小1759所,在校學生42.3萬人;特殊教育學校6所,在校學生2262人;幼稚園505所,在園幼兒8.6萬人。

【萍鄉】

萍鄉高等專科學校萍鄉社工學院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萍鄉技術學院江西套用工程職業學院萍鄉師範學校

【新余】

新余學院贛西學院江西渝州科技職業學院江西新余中山電子計算機學院 、新余市職業技術學院、贛南理工學院、天工學院、江南理工學院東華科技學院

贛西城市社區

狀元洲--贛西城市社區

狀元洲--贛西城市社區
狀元洲——生活資訊、消費購物、人際交流一體化服務的贛西城市社區。
鎖定的用戶群體以18-45歲社會高知主流人群,他們不僅是眾多產品和服務所瞄準的目標消費群體,還是諸多新產品、新服務的早期消費者,在消費的傳播鏈條中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這個群體好比消費和媒體使用的風向標,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消費 或媒體使用特徵往往預示著大眾即將跟進的潮流。
他們關心的話題以城市民生、 房產,汽車,家居裝修,婚嫁,親子,生活信息等幾大類組成。
由以下板塊組成:
城市互動
生活娛樂
網購消費
信息發布
家居生活
贛西車友
我要結婚
媽媽寶寶
電腦數碼
職業生活
興趣愛好

主要傳媒

【宜春】

宜春日報》 《 贛西晚報

【萍鄉】

萍鄉日報

【新余】

新余日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